杨 新 涂 倩 郑许芹 李远发 赵燎燎 宋云霓 陈 飞
脾肿大是1种常见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可见于血液病、肝硬化、肿瘤及感染性疾病等,由于脾肿大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表现,对于脾肿大相关疾病的发病特征的分析将有助于临床医生的分析和诊断。国外的研究发现,血液疾病是导致脾肿大的最常见病因[1],国内有学者对儿童脾肿大患者的病因做了临床分析,显示遗传代谢疾病所占比例最大[2,3]。以上数据表明国内和国外,以及成人与儿童中导致脾肿大的疾病分布可能是有差异的。目前,国内尚未见脾肿大患者临床分析的大样本报告,我们对本院577例脾肿大患者的病因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可能有助于为临床医生对脾肿大患者的确诊提供诊断思路。
本组脾肿大的病例为本院2005年4月~2009年4月期间住院患者,总共577例,占同期总住院患者的4.46‰,年龄2个月至84岁,平均48.8岁,其中男性361 例(62.6%),平均年龄47.3 岁,女性216 例,平均年龄51.3 岁。
超声诊断脾肿大标准参考周永昌主编的《超声医学》标准[4]:脾长径 >11 cm,厚径 >4 cm,或脾指数 >20 cm2;CT检查诊断脾肿大标准参考李松年主编的《现代全身CT诊断学》标准[5]:正常脾长径<10~11 cm,厚径<4.0 cm,脾长度超过15 cm即可诊断为脾肿大。
本院电子病历检索,记录入院首次血常规、肝功能(ALT正常范围0~46 U/L、Alb正常范围35~55 g/L、Glb正常范围20~30 g/L)、脾厚及出院诊断。
所有脾肿大患者分为10类疾病:肝脏疾病、血液病、感染、风湿性疾病、肿瘤、脾脏原发性疾病、消化道疾病、代谢性疾病、艾滋病(AIDS)和不明原因。因艾滋病常合并肝炎、肝硬化,特单独列出分析。肝脏疾病(不含肝癌)主要包括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血液病包括白血病、溶血性贫血、骨髓增殖性疾病等;感染(不含肝炎)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呼吸道感染、疟疾、伤寒等;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肿瘤包括肝癌、消化道肿瘤、淋巴瘤、妇科肿瘤等;脾脏原发性疾病包括脾脏囊肿、脓肿以及脾脏原发肿瘤(不包括转移的肿瘤);消化道疾病包括消化道出血(不含肝硬化所致)、消化道溃疡、炎症性肠病等;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不明原因包括诊断不明的,以及以往文献中报道的与脾肿大关系不确切的疾病如外伤。
对均数和中位数的比较进行方差分析和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从表1可以看出,脾肿大主要见于成人(94.8%),儿童仅占5.2%;临床中导致脾肿大的各种病因中,以肿瘤所占比例最高,肝脏疾病次之,该2种疾病占全部脾肿大病因的60.2%,前者以肝癌为主,后者以肝硬化为主。同时,儿童与成人相比,疾病有明显差别,前者以感染为主,后者以肝硬化和肿瘤为主(P <0.01)。
表1 577例脾肿大患者的疾病分布情况(例)
表2 各病种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按脾厚从大到小的顺序±s)
表2 各病种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按脾厚从大到小的顺序±s)
注:ALT以中位数表示;血细胞减少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中一系或几系细胞数减少
病种 脾厚(cm) ALT(U/L) AIb(g/L) GIb(g/L) 血细胞减少率(%)血液科5.8 ±5.3 17.5 41.3 ±6.4 26.3 ±11.4 92.4 AIDS 5.7 ±1.5 40.0 34.9 ±10.4 29.7 ±6.1 100.0肿瘤 5.3 ±4.3 17.0 39.3 ±6.4 29.2 ±7.6 76.1肝病 5.2 ±1.1 28.0 35.5 ±7.5 29.5 ±8.2 86.2脾脏原发性疾病 5.2 ±0.8 15.0 33.7 ±6.2 24.6 ±6.7 80.0代谢性疾病 4.9 ±0.6 17.5 41.1 ±4.2 26.2 ±6.0 62.5风湿性疾病 4.6 ±1.1 20.0 35.4 ±9.5 33.5 ±9.9 90.0感染 4.6 ±0.8 28.5 37.0 ±7.7 29.1 ±7.4 67.6原因不明 4.5 ±0.7 23.5 40.2 ±7.4 28.6 ±5.2 73.5消化道疾病4.4 ±0.7 22.0 37.0 ±5.5 23.6 ±6.5 83.3
因为肝病、血液病、肿瘤以及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最大(合计为86.7%),因此,主要对这4大病种的脾厚、肝功能、白蛋白、球蛋白、血像进行统计学分析。4个病种间脾厚程度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ALT异常率较高的疾病有肝病和感染性疾病,异常率分别为41.5%和32.4%,肝病者ALT水平较高,与肿瘤、血液病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感染性疾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肝病、风湿病和消化道疾病患者白蛋白降低率(Alb<35 g/L)较高,分别为48.2%、40.0%和41.7%,肝病患者Alb平均值低于血液病及肿瘤患者(P<0.01);肿瘤、风湿病和感染性疾病患者其球蛋白异常(Glb>30 g/L)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0.4%、40.0%和40.5%,血液病患者Glb显著低于肝脏疾病和肿瘤患者(P<0.05),而在肝脏疾病、肿瘤和感染性疾病间Glb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个病种血细胞减少发生率均较高,但以血液病血细胞减少最明显。
表3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辅助检查数据分析
由表3可见,CML是引起脾肿大最为常见的血液病,脾脏厚度在6.0 cm左右;CLL也较易出现巨脾,脾脏厚度均数达9.2 cm;虽然白血病患者也多有白细胞数增高发生,但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仍很多,其他血液病患者也多有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
表4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血像、肝功能、脾脏厚度数据分析
由表4可见,在脾肿大的消化系统疾病中,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占较大的比例,分别为35.3%和28.7%,脾脏平均厚度分别为5.3 cm和5.1 cm;肝癌、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明显。
在感染性疾病中,呼吸道感染疾病所占比例最大(25.6%),提示呼吸道感染患者可以出现轻度脾肿大,其次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7.1%),且多见于儿童。8例艾滋病患者中有3例合并丙肝肝硬化,4例合并乙肝或者乙肝肝硬化,提示艾滋病患者脾肿大也可能与肝硬化密切有关。
脾肿大合并肝肿大患者共77例(13.3%),以40~59岁居多,占30.6%。病种以肿瘤所占比例最大(41.6%);其中87%患者出现一系或一系以上血细胞减少,ALT值升高患者占32.5%(平均值为60.7 U/L)。
临床上,引起脾肿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感染性疾病:因病原体刺激,引起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增生,导致脾脏充血而肿大。急性感染性疾病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伤寒、结核等[1]。②充血性脾脏肿大:因脾脏静脉压力增高,脾脏血液回流受阻、淤血,而导致体积增大。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等,充血性脾肿大常伴腹水[6]。③异常免疫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塞氏病等疾病的患者,可因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亢进,使脾脏内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增生,而出现脾肿大[7]。④血液病和肿瘤:红细胞在脾脏内破坏增加,血液和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细胞浸润均可引起脾脏肿大[8]。⑤其他:如结节病、铍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淀粉样变等均可引起脾肿大。
我们研究发现:脾脏肿大占入院患者的4.46‰。脾肿大在成人较儿童更为多见,可能与儿童肿瘤、肝病等疾病发生较少有关。在0~18岁中引起脾肿大的最常见病因是感染(50.0%),尤其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更为多见,而在18岁以上的各年龄段中均以肿瘤最为多见,其次是肝病、血液病、感染。肿瘤中以肝癌、淋巴瘤为多见,肝病中肝硬化患者占61.0%左右。血液疾病脾肿大者多见于CML,且脾厚程度较其他疾病更明显。感染中以呼吸道感染、艾滋病较为多见。以往的研究没有对肿瘤放化疗的患者进行统计,而本次研究表明,肿瘤放化疗的患者部分会在放疗后出现脾肿大,与脾脏受损水肿有关,放疗结束后脾脏会逐渐恢复正常。本组研究比较了四大疾病(肿瘤、肝病、血液病、感染)脾厚、三系减少及肝功能的差异,发现脾厚程度在四大疾病中是差异没有显著性。ALT、Alb异常在肝病中最为常见,肿瘤、风湿病、感染患者球蛋白异常(Glb>30g/L)的比例较高。三系减少在四大类疾病中的发生率存在差异,血液病合并三系减少的几率最高(92.4%)。脾肿大的病因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美国一项住院患者脾肿大相关疾病的回顾性调查显示[1],血液病占16% ~66%,肝病占9% ~41%,感染病占9% ~36%,充血性疾病或炎症为4% ~10%,脾脏原发性疾病占1%~6%。其中在血液病中以淋巴瘤(占所有脾肿大的16% ~44%)、CML(8% ~29%)、血红蛋白病(7% ~25%)、CLL(0~20%)和骨髓纤维化(9% ~16%)多见。不同地域引起脾肿大的疾病也有所不同[9],在非洲有11% ~45%的脾肿大是由疟疾导致的,30%由血吸虫病引起[10],提示脾肿大的病因存在区域性差异。
总之,脾肿大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可见于多种疾病及各个年龄阶段,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脾肿大可见于多种疾病,且不同年龄段疾病的分布情况也有所不同。关于脾肿大疾病的诊断对于临床医生是个挑战,几乎所有的脾脏疾病都有继发的特征[11],脾脏增大作为1种临床表现,往往给医生提供一条有利的诊断线索。我们的研究对分析我国脾肿大的病因及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部分诊断不明确的病例未进行随访观察以确定诊断,可能会造成疾病分布的误差,因此,需进一步随访以提供更详实的资料。
[1] O’REILLY RA.Splenomegaly in 2505 patients at a larg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from 1913 to 1995.1963 to 1995:449 patients〔J〕.West JMed,1998,169:88.
[2] 甄小芳,马嵩春.61例小儿肝脾肿大待查的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医学,2004,6:35.
[3] 丁雄金,和 谦,唐 玲,等.小儿肝脾大318例病因分析〔J〕.人民军医,2000,43:162.
[4]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582 ~589.
[5] 李松年,唐光键.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010~1011.
[6] Anna L,Pozo A,Edmund M,et al.Splenomegaly:Investigation,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Blood Reviews,2009,23:105.
[7] Sato T,Ozawa T,KikuchiM,etal.A case of progressive systemic sclerosis associated withmutilans-type arthropathy and suspected Felty's syndrome〔J〕.Ryumachi,1990,30:53.
[8] Welntraub LR.Splenectomy:who,when,and why?〔J〕.H-osp Pract,1994,6:27.
[9] Swaroop J,O’reilly RA.Splenomegaly at a university hospital compared to a nearby county hospital in 317 patients〔J〕.Acta Haematol,1999,102:83.
[10] Lowenthal MN,Hutt MSR,Jones IG,et al.Massive splenomegaly in northern zambia.Analysis of 344 cases〔J〕.Trans Royal Soc Trop Med Hyg,1980,74:91.
[11] OslerW.Discussion on splenic enlargements other than leukaemic〔J〕.BMJ,1908,2: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