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编委会召开会议,确定并通过了《中图法》(第4版)的修订任务、原则、方式和方法、分工等问题,正式启动了《中图法》(第4版)[1]的修订改版工作。在此次会议上,《中图法》第7届编委会委员董绍杰接受主持《中图法》(第4版)P大类(P9除外①)的修订工作的任务,同时黑龙江省图书馆组成专项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承担此项修订工作。
课题组于2007年9月起草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P大类修订方案》并将其上报编委会审核。按照方案计划,先仔细核对编委会提供的词频统计,搜集有关天文学、测绘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地质学、海洋学方面的专业文献,再到10多家专业权威研究机构进行深入调研,同专家与同行座谈、交流,掌握学科知识和学科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学科文献保障率和实际标引工作中难以入类的图书文献实例,确定增删改的重点和具体类目。其后,课题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多次召开会议,依据修订方案逐条研究拟修订的问题,查阅大量资料并充实、完善修订依据,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P大类修订报告》(以下简称《修订报告》)上报编委会,编委会与课题组对《修订报告》进行多次意见反馈、内容核实,于2009年9月修订定稿。
在P大类修订期间,恰逢我国发生“5·12汶川地震”,所以课题组将P大类的修订重点定为地震学,并与同步修订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地震学专业分类表》(以下简称《地震表》)编委会多次沟通,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参考和借鉴了《地震表》的一些内容。
P大类的修订原则遵循《中图法》(第4版)整体修订的基本原则:大类基本稳定的原则;类目设置重视文献保障率、用户保证、与知识同步发展的原则;混合制标记符号和层累小数制标记制度不变的原则[2]。此外,针对《中图法》(第4版)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分类法的应用前景,确定如下修订原则:(1)保持P大类基本框架结构不变,主要类名与次序基本不变,将P大类作为一般修订类目进行修订。(2)基本保持P大类类目细分程度,并根据文献保障程度适当增加和归并有关类目。(3)充分利用分类法修订的各种技术与方法,尽量减少修订对文献改编的影响,保证用户从旧版到新版的平稳过渡。(4)坚持《中图法》(第4版)修订与《中国分类主题词表》[3](以下简称《中分表》)协同一致的原则,类目调整与主题词变化保持一致。
《中图法》(第4版)P大类采用总体一般修订、地震学重点修订的方式,具体做法如下:(1)增加新的类目。利用原有的空号或各种扩号法为新学科、新主题增设新的类目,原则上不占用第4版类号。(2)修订类名,扩大原类目的外延。(3)将涵义相关的类目改为类组,容纳新的主题。(4)停用陈旧或错误的类目,归并使用频率低的类目。(5)增加或删除交替类目,修改交替方向。(6)通过增删类目注释,增加新的主题内容,说明类目涵义或类目之间的关系。(7)分类款目的规范化,包括类名、注释、参照的规范化,用语和段落的规范化等。
表1 P大类修订情况统计 (单位:个)
3.1.1 新增类目注释
建议“P111.3天体观测仪器”和“P111.4天体物理仪器”分别新增类目注释“参见TH752”、“参见TH753”。《中图法》(第4版)中P111.3、P111.4、TH752和TH753类下详细地列出了各种天体观测仪器和天体物理仪器的使用与制造方法,即关于天体观测仪器和天体物理仪器的使用被划分在P大类,关于天体观测仪器和天体物理仪器的制造被划分在TH大类,所以建议增加注释,把天体观测仪器和天体物理仪器的使用与天体观测仪器和天体物理仪器的制造联系起来,并参照天体观测仪器和天体物理仪器的制造相关类目提高天体观测仪器和天体物理仪器的使用相关类目分类的准确性。
3.1.2 正式类目改为交替类目并修订类目注释
因为“P128.15 人造卫星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P228卫星大地测量与空间大地测量”与“V474.2+6测地卫星”均可容纳卫星测地类相关文献,所以建议将“P128.15 人造卫星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改为交替类目。同时,建议将P128.15类目注释作如下修订:①将注释中的“近地卫星理论、动力学方法及其应用、大地测量卫星(主动卫星、被动卫星)”改为沿革注释;②将注释中的“观测误差、仪器误差、人差、系统差、星等差、因颜色或光谱型引起的误差等入此”移入“P228卫星大地测量与空间大地测量”的类目下。
3.2.1 修改类名,规范类目名称。
建议将“P202测量用表”改为“P202测绘用表”;“P203测量观测记录”改为“P203测绘观测记录”。因为测绘是指人类对地球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更新、分析和利用的活动过程;而测量一般指用仪表测定各种物理量的工作。通过两个概念的比较,可以看出“测绘”比“测量”的含义宽泛,修改后的类名更加科学规范,并能够扩展类目的内涵。同理,建议将P203-P205类目名称中的“测量”都统一改为“测绘”。
建议将“P236卫星摄影测量与空间摄影测量”改为“P236航天摄影测量”。因为航天摄影测量可包含卫星摄影测量与空间摄影测量,修改后的类名更为简捷、规范。
3.2.2 新增类目注释
建议“P286制图仪器与设备”新增类目注释“参见TH761.8”。因为“TH761.8绘图仪器”与“P286制图仪器与设备”有一定的关联性,增加互见注释便于分类员辨析类目。
3.2.3 扩充类目,新增下位类。
“P208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和“P228.4全球定位系统”这两个类目近年来发展很快,文献量较大,有进一步细分的必要,故建议扩展其下位类,类表如下: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P208.1 测绘数据库
P208.2 地理信息系统
P228.4 全球定位系统(GPS)
P228.41 GPS原理与定位技术
P228.42 GPS接收机
P228.43 GPS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P228.44 GPS的应用
3.2.4 修改类目注释
“P281地名学”的类目注释原为“地名调查、地名标准化等入此。”由于地名学目前已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学科,原有注释不能涵盖新增的主题内容,所以建议改为“地名调查、地名标准化、地名信息系统、地名数据库等入此。”
3.3.1 合并、停用类目
由于“P315.01数理地震学”与“P315.02物理地震学”两个类目没有足够的文献保证,所以建议将其归并为类组“P315.01数理地震学、物理地震学”。由于“P315.08统计地震学”属于数理地震学的范畴,故建议将“P315.08统计地震学”类目停用,并改入“P315.01数理地震学”类目下。同时,建议新增类目注释“统计地震学、地震反演理论、模拟计算等入此。”
建议停用“P315.69计算机应用”类目,并将其改入“P315.6-39计算机应用”。因为《中图法》(第4版)总论复分表中已说明“-39新技术的应用已经列出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应用入此。”所以不需要在某个大类下再单独设类。
3.3.2 修改类名
由于原有类目的内涵狭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该类目无法涵盖相关主题的文献,所以建议将“P317.2火山构造”改为“P317.2火山分类与构造”;将“P317.7火山喷发前的预报”改为“P317.7火山喷发预测预报”;将“P318.6+2分析与解释”改为“P318.6+2地磁观测数据及其处理”;将“P319.2地壳与岩石的电传导及介电性质”改为“P319.2地壳与岩石的电学性质”。如此一来,修改后的类名更加科学规范,涵盖内容更加宽泛。
建议将“P312.4地球的体潮、重力的时间变化”改为“P312.4地球的体潮、重力场的时间变化”。因为重力场是指受地球重力作用的空间范围,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两者概念不同,因此修改后类名能够更准确。
3.3.3 新增类目注释
由于核爆、海啸与地震和地球的自由震荡有因果关系,而且目前缺少能够描述其关系的类目,所以建议“P315.4地球的震动与脉动”新增类目注释“核爆、海啸与地震、地球的自由震荡关系等入此。”
建议“P315.78地震台、站”新增类目注释“地震台、站建筑设计与施工宜入TU244.8。”因为地震台、站的建筑设计与施工属于建筑科学,加注释指引便于正确分类。
建议“P317.1火山热能”新增类目注释“参见P314”。因为火山和地热是一对孪生兄弟,有火山的地方一般就有地热资源,而且《中图法》(第4版)“P314地热学”类下详细列出了地热学的各个细类,所以可作分类参考。
建议“P318.2+1地磁变化”新增类目注释“太阳日变化、太阴日变化等入此。”因为日变化的主要周期成分是地球自传、太阳风、太阴活动引起地面电流体系强度发生昼夜交替变化,属于地磁变化范畴,所以加注释以便正确分类。
建议“P343.6+3冰川类型”新增类目注释“海冰入P731.15。”因为海冰有相应专类,这里加注释后便于正确分类。
建议“P315.1地震成因”新增类目注释“地应力场等入此。”因为地应力场对地质构造、地震成因和震源的研究等均有重要意义,所以新增类目注释和主题词便于文献正确分类。
建议“P315.72+8环境因素与地震”新增类目注释“天文与地震、气象与地震、海洋与地震、动植物与地震、地声、地光与地震、诱发地震及矿山地震等入此。参见P315.4。”地震发生之前,天文、气象、海洋、地声、地光和动植物都会出现某些异常现象或反应,也就是所谓的地震前兆,而且环境因素(如矿山开采等)也能诱发地震,所以建议新增类目注释,以引导此类文献正确分类。
建议“P35空间物理”新增类目注释“空间天气学入此。”因为空间天气学涉及空间物理、太阳物理、地球物理、大气物理、空间等离子物理等多学科交叉及多种工程技术。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空间天气更加关注,空间天气学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解决空间天气学文献藏量剧增的问题,建议加类目注释指引分类员准确类分图书。3.3.4 类目扩展为资料法类目,新增类目注释。
“P315.2地震与地球构造”近年来发展很快,文献量较大,有进一步细分的必要,故建议扩展为资料法类目,类目设置如下:
P315.2+1地震地质基础理论
地震地质学入此。
P315.2+2地震构造
地震活动构造、区域地震构造及其
模型等入此。
P315.2+3地震与构造物理
构造物理实验,显微构造分析等入此。
参见P313。
P315.2+4地震与构造运动
参见P542。
P315.2+5地球深部地震构造
参见P542。
3.3.5 单独类名改为类组,新增类目及交替类目。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引发了多种灾害,如地震火灾、山体滑坡、有害物质泄漏和污染、瘟疫等。地震的发生难以避免,但是做好地震预报、预防、防御和救灾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随着相关文献的增多,原来的“P315.9工程地震”已不能完全涵盖这些内容,因此建议改为类组“地震工程与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并作如下细分:
P315.9 地震工程与震害防御、应急救援
4版类名:工程地震;5版改入P315.91。
P315.91 工程地震
建筑抗震结构、抗震措施入
TU352.1;建筑物基础与地震入TU435。
[P315.92] 工程结构抗震
宜入TU352.1。
[P315.93] 岩土工程抗震
宜入TU435、TU753.7等有关各类。
P315.94 地震综合防御
P315.95 地震应急救援
P315.96 震后防疫与心理干预工作
P315.97 震后重建
P315.99 其他
3.3.6 新增类目及注释
建议新增类目“P317.8火山与地震”,同时增加注释“火山与地震时空分布的关系、火山喷发与地震活动、岩浆活动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入此,参见P315.72+8。”因为火山可以引发地震,所以有必要加此类目,进行相关说明。
建议新增类目“P319.1+3地电暴”。因为地电暴和地磁暴一样,与太阳活动引起的电离层扰动有密切关系,新增此类可以容纳该类相关文献。
3.4.1 新增类目及注释
建议新增类目“P462.6 高原气候”,同时在其类下增加注释“高原气象学入此。”高原气象是各种气候类型之一,既不同于平原气候,也不同于高山气候,与高山气候并列为同位类比较合适,同时也使专门研究西藏高原气象学的文献有类可归。
3.4.2 修改类名
建议将“P429气象灾害”改为“P429气象灾害及其防治”。因为考虑到当前人类对于气象灾害预防及灾后重建日趋重视,此类文献量逐渐增多,为了便于图书馆集中文献,有必要扩大该类目的概念内容。
建议将“P481人工降雨”改为“P481人工降水”,并增加类目注释“人工降雪入此。”因为人工降水比人工降雨的概念范畴大,能容纳人工降雪等主题,修改后类名将更加科学规范,容纳主题广泛。
建议将“P484人工消雾”改为“P484人工消云、消雾”,并增加类目注释“消云减雨入此。”减雨已经被列为人工影响天气范围内,人工减雨在人类重大活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中国气象局为北京奥运会期间做消云减雨应急预案;为保证国庆60周年活动顺利进行,确保天安门上空无降水,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专家采用火箭消云减雨作业方案等,都充分地显示出人工消云消雨的重要性。因此,随着此类文献数量、种类的增加,有必要修改类目名称,扩大类目文献容纳范围,使相关文献有类可归。
3.4.3 新增类目注释
建议“P421.3大气结构”新增类目注释“大气边界层等入此。”因为近年来研究大气边界层理论的文献日益增多,对该类增加注释有利于指引相关文献正确分类。
考虑到应用气象学进行气象服务时与“P451预报工作的组织”类目内容有交叉,故建议“P49应用气象学”下新增类目注释“参见P451”,以引导确切归类。
3.5.1 修改类名及类目注释
建议将“P534.1前寒武纪”的类目注释由“前寒武纪地质学入此”改为“隐生宙(冥古宙)、前寒武纪地质学等入此”。依据2000年的《国际地层指南 地层分类、术语和程序》(第2版)和2001年的《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修订版)中对相关术语的提法和规定,类名如此修订后更加科学、规范。同理,建议将“P534.2太古代(界)”改为“P534.2太古宙(宇)”。
3.5.2 修改类名及增加类目注释
2000年的《国际地层指南 地层分类、术语和程序》 (第2版)和2001年的《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修订版)将“元古代(界)”表述为 “元古宙(宇)”,并对元古代(界)加以年代界定。按照上述两个标准,建议将“P534.3元古代(界)”改为“P534.3元古宙(宇)”,并新增类目注释“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入此”和“4版类名:元古代(界)”。
3.5.3 扩充类目
由于“P542构造运动”的下位类是资料法类目,有些词的词频数很高,因此建议启用资料法五级类目为正式类目。
3.5.4 调整类目
建议将“P618.11煤”的下位类“P618.117泥煤”的类号调整为“P618.111泥煤”,停用P618.117。如此调整是为了使“P618.111泥煤”与“TD849 煤的综合利用”的下位类“TD849.1泥煤”的类号设置保持一致,增强类号的助记性。此外,建议类目注释由“煤成气入此”改为沿革注释“煤成气,5版改入P618.13。”
3.5.5 新增类目注释
建议“P539.7化学地层学”新增类目注释“同位素地层学入P597。”因为 “P539.7化学地层学”与“P597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有很大的关联性,而且P597是同位素地层学相关专类,加注释便于正确归类。
建议“P68宇宙地质学”新增类目注释“月质学入P184,陨石学入P185.83。”因为在“P184月球”和“P185.83陨星”中已经分别有月质学和陨石学的入类注释,所以在此处特别指引一下,便于分类人员准确分类。
以上是对《中图法》(第4版)P大类修订的些许建议,因种种原因难免会存在一些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赐教指正。本文对于一些比较直观、易理解的修订问题未一一赘述,尚存部分有争议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希望在今后的《中图法》、《中分表》及其系列版本的修订中加以解决。
注 释:
①“P9自然地理学”与“K9地理”需作通盘考虑,因此交由另一个修订组统一修订。
[1]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M].4版.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9.
[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M].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3]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编辑委员会.中国分类主题词表[M].2版.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