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娄烦生态区鼠类数量配置和变动规律研究

2010-04-30 05:44张惠娣宁振东王庭林常文英杨新根朱文雅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姬鼠沙鼠黑线

邹 波 ,张惠娣 ,宁振东 ,王庭林 ,常文英 ,杨新根 ,朱文雅 ,侯 玉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2.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园林科研所,山西太原030012)

有害哺乳动物特别是鼠类对农、林、牧业生产有严重的影响,也是传播鼠疫、黄热病等多种传染病的重要媒介。鼠类造成的危害不仅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生存质量,也严重阻碍了山西省农、林、牧业生产及退耕还林、还草等改善环境和防治水土流失项目的有效实施。娄烦县是山西省生态环保县,境内汾河水库更是太原市区主要用水来源,研究该区有害哺乳动物特别是鼠类的数量配置和数量变动规律,可为当地鼠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山西娄烦生态区概况

调查地区设在山西省娄烦县。该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市西北,汾河中上游,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湿热同季。年平均气温7.6℃,1月均温-8.1℃,7月均温21.4℃。年平均降水量425mm,无霜期140~150 d。全县山多坡广,山地占57.3%,丘陵占39%,河谷占3.7%,境内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以马铃薯、莜麦、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以向日葵、油菜、大麻、胡麻为主。

2 调查方法

在该区选取农田、草地、疏林地,用捕鼠铗捕鼠,鼠铗直线放置,铗距5m,行距大于20m,以生花生米作诱饵。下午或黄昏布铗,上午查收。在鼠形动物活动较频繁季节(除越冬期之外的各个时期),每月至少铗捕调查1次,每次布铗不少于300个。统计所捕鼠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计算不同月份的捕获率。

3 结果与分析

3.1 鼠形动物的数量配置

统计当地铗捕鼠形动物记录,共捕获8种鼠形动物,隶属2目4科,分别是兔形目(ORDERLAGOMORPHA)鼠兔科(Family Ochotonidae)的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啮齿目(RODENTIA)松鼠科(Family Sciuridae)的花鼠(Eutamias sibiricus),鼠科(Family Muridae)的社鼠(Rattus niviventer)、大林姬鼠(Apodemus peciosus)、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仓鼠科(Family Cricetidae)的子午沙鼠(Merionesmeridianus)、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i)。按照动物区系划分[1],属于广布种的种类有黑线姬鼠1种,占12.5%;属于古北界的有达乌尔鼠兔、花鼠、大林姬鼠、子午沙鼠、长尾仓鼠、大仓鼠6种鼠形动物,占75%;属于东洋界的有社鼠1种,占12.5%。2009年全年捕获632只鼠形动物,我们对474只样本进行了种类鉴别,其中,当地优势种类有达乌尔鼠兔168只、社鼠136只;普通种有子午沙鼠45只、花鼠39只、长尾仓鼠39只、大林姬鼠26只、大仓鼠17只;当地稀有种有黑线姬鼠4只(表1)。

表1 鼠形动物的数量配置

从表1可以看出,优势种类达乌尔鼠兔占鼠形动物总数的35.44%,社鼠占28.69%;普通种子午沙鼠占9.49%,长尾仓鼠占8.23%,花鼠占8.23%,大林姬鼠占5.49%,大仓鼠占3.59%;稀有种黑线姬鼠占0.84%。在8种鼠形动物中,兔形目只有达乌尔鼠兔1科1种;其余为啮齿目动物3科7种,其中,社鼠占啮齿目动物总数的44.44%;子午沙鼠占14.71%,长尾仓鼠占12.75%,花鼠占12.75%,大林姬鼠占8.49%,大仓鼠占5.55%,黑线姬鼠占1.30%(图1)。

该区铗捕的有害哺乳动物种类占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哺乳动物总数(53种)的15.09%,占山西省哺乳动物总数(71种)的11.27%[2]。

3.2 鼠形动物数量的季节变化

通过逐月铗捕调查表明,不同月份鼠形动物捕获率存在着明显变化(表2),表明鼠形动物数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动(图2)。

表2 不同月份鼠形动物捕获率

从图2可以看出,当地鼠形动物的数量1年中有2个高峰,分别是7月和10月,这2个数量高峰成因是繁殖行为造成新生鼠加入到种群中。依据解剖记录得出,花鼠和长尾仓鼠的大部分个体繁殖期从4月开始[3],社鼠的大部分个体繁殖期从5月开始[4]。它们的妊娠和哺乳造成巢外活动减少,可能是造成5月捕获率下降的原因之一。7月份,新生鼠大量加入到种群中造成第1个数量高峰,随后,由于新生鼠缺乏独立生活经验和能力,易出现死亡和被天敌捕食等,造成8月份种群数量回落。进入九十月份,社鼠和长尾仓鼠等1年繁殖多次的鼠形动物再次繁殖造成又1次数量高峰。

3.3 近15年间鼠形动物数量的年度间变化

比较当地鼠形动物数量的年度间变化,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1994—2009年15年间,该区鼠形动物数量整体呈现高—低—高的发展态势,造成这种态势的原因可能是本世纪初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当地2000年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坡耕地退耕改种为林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使大部分鼠形动物的食源短缺,可能是造成鼠形动物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在退耕还林、还草头几年,鼠形动物数量下降了70%以上(2004年比1994年下降了73.1%)。但鼠形动物有很强的适应力,由以前的取食粮食作物逐渐转变成现在的为害林草,数量逐步回升,同时食草啃树皮的鼠兔等有害动物种群数量增加,使得鼠形动物数量从2004年开始逐年攀升。2009年鼠密度比2年前高0.57倍,比5年前高1.34倍,说明该区害鼠数量正在快速增加,应引起当地高度重视。

[1] 王延正.陕西省啮齿动物区系与区划 [J].兽类学报,1990(10):128-136.

[2] 邹波,刘志鹏,张慧弟,等.雁门关地区哺乳动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2):114-116.

[3] 邹波,张慧娣,魏明峰,等.晋西林区地面害鼠数量的季节变化与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7(12):8-11.

[4] 邹波,张慧娣,宁振东,等.晋西南农林生态区社鼠种群年龄结构及季节变化研究 [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9):53-55.

猜你喜欢
姬鼠沙鼠黑线
你越追,它越远
大林姬鼠与黑线姬鼠生物学指标对比分析
黑线
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消化系统中酶的分布与活性分析
大林姬鼠与黑线姬鼠蛋白质电泳的比较
黑线姬鼠和大林姬鼠消化系统中过氧化物酶的比较分析
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虾背黑线真的特别“脏”吗
七巧数独
SLC24A5,SLC39A9基因在黑线仓鼠及其A:CHA品系表达水平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