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魏侃玉

2010-04-29 00:44:03魏周永
21世纪 2010年10期
关键词:板油古玉造假者

魏周永

凡是买玉或者爱玉者,无不探寻玉中的佳品,尤其是号称玉中珍宝的极品羊脂玉。何谓羊脂玉?如何辨认羊脂玉?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一直困扰着人们的视线

凡是买玉或者爱玉者,无不探寻玉中的佳品,尤其是号称玉中珍宝的极品羊脂玉。何谓羊脂玉?如何辨认羊脂玉?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一直困扰着人们的视线。

话说羊脂玉

首先羊脂玉必定是新疆和田玉种,和田玉中白玉的佼佼者才称为羊脂玉。古人取名为羊脂玉,就是因为其玉用眼观之很像是羊的脂肪,拿在手中有种缓缓融化之感(这里的羊脂专指羊肚中的板油脂肪,羊其他地方的脂肪一是不纯,二是不集中,不能作为参考标准)。观察过现实中的羊板油以后,我们可以发现其有三种变化过程,按照这三种变化,我们将羊脂玉也进行简单的三种分类:一是刚宰杀的羊肚中取出的板油,整体呈现出一种微透明、水嫩光滑有种微微流动的感觉,若像是这样质感的应为级别最高的羊脂玉;二是待板油冷却后后从中间切开观察截面所呈现出来的那种不透明、白度较高细润中有油光的感觉,若像这种应是级别次一等的羊脂玉;三是板油已放置几天,表面一开始微微泛黄但未变质,整体呈现出不透明、细润中有蜡光的感觉,像是这样略带淡色的应是再次一等的羊脂玉。这样我们的脑海中就有了羊脂玉分类的大概印象。

总结上述实物的感受,再结合玉质特征我们可以得出:1.从色泽上讲:白色为上,略带色者次之;2.从透明度上讲:微透明者为上,不透明者次之;3.从纯净度上讲:玉质均匀、略带絮状物者为上,有明显絮状物者次之,带颗粒状或较多明显絮状物者更次之;4.从密度上讲:密度大、质地细腻有明显压手感者为上,密度小、手感轻者次之;5.从表面光泽上讲:有流动水感者为上,有油光者次之,有蜡光或亚光者更次之。综合上述特征,基本上也可以形成羊脂玉的分级概念。古人分羊脂玉九个等级,台湾学者李更夫分三个等级。无论怎么划分,我们只要在脑海中形成有级别之差就可以了,无需那样深追细究做专业人员的工作。常言说得好:“庄稼人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又有缘分买上一两件羊脂玉小件做标准器的话,以后遇到羊脂玉可互相对比论级别。

若无条件,则要从材质、艺术、功法三个方面分析确定是不是羊脂玉:

一、 和田玉摩氏硬度为6.5-6.9,一般情况下小钢刀刻不动。上好的和田玉硬度稍低于紫砂,用玉的边角在细紫砂壶上刻画,以不留白痕或留有少许极淡的细痕者为和田佳玉;若以矿物成份分析,和田白玉透闪石含量在95%以上,而羊脂玉的透闪石含量要高达99%以上。

二、 看雕工是否气韵生动,形神具备。无论近看、远看,都应有可欣赏的角度;越看越有韵味、越仔细研究越感觉喜爱。这样的玉器作品就反应了该作品在艺术构思、想象力、表现力等诸多艺术上面面俱到,具有丰富的艺术收藏价值。

三、 仔细观察其加工的技术水平,凡是下刀准确、落刀有力、刀痕干净、刀意完美、打磨细腻、不留死角,底子处理很细很平的必然是砣工利落流畅、技术娴熟精妙的作品。

从材质、艺术、功法三个方面对比适应于选择任何级别的玉作品。一般来说,好的美玉作品,不但玉质好,而且雕工精细打磨平整。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人用一般的玉质材料去费神费力雕琢一件精美玉制品,这是规律。按上述三个条件判断,只要是达到一定条件的就应该是一件不错的玉制品。买玉不一定要买顶级羊脂玉,羊脂玉得之不易、很稀有,同时价位也很高。刻意追求,上当交学费的机会就增多了。

识别真假古玉

由于纹饰、造型和刀口人工加工痕迹已经被造假者基本仿制到位,目前仅凭这些知识已经不能完全辨别真假古玉了。这是因为:一、造假者现在大多数都聘请了一些古玉研究方面的专业人士,做顾问或兼做负责人;二、现代加工工具较之以前有了质的飞跃变化,在具有了专业人士所拥有的鉴别能力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工具加工出真品工法,那么古玉器表面所具有的人工能做到的特征,造假者也可以做到。至于造假者所没有做到位的人工特征,不是因为技术原因做不到,而是因为研究不到位或者不愿意投入更大的资金去制作。不论是研究不到位还是不愿意投入更多资金,这些对于造假者都只是时间问题。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说不定哪天造假者研究到位或愿意投入更大资金去把这些细节做到位,而你又偏执地认为他们做不到这些细节,那么上当受骗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虽然大多数的专家学者认为古玉的纹饰和造型,造假者只能模仿其形不能模仿其神韵。什么是神韵?只有专门研究的学者在面对大量正规挖掘出土的实物,参照对比仔细研究以后才能深有体会。然而对爱好古玉的大多数人来讲,一是经济约束,没有办法参观全国的所有博物馆展品;二是即使参观了展品,也不能上手揣摩,何况馆藏展品都是文物精华。爱好者一般接触的古玉,绝大多数是一般的民间玉器。对其神韵之说感觉到迷茫,满头雾水感觉玄乎不可琢磨。就专家学者而言,每每提起神韵,不论是图像还是现场,都要进行一番真假对比。俗话说的好“庄稼人不识货,可以货比货”,如果我们大多数爱好者手里拥有一件可以识别真假古玉的标准件,还怕不识货吗!

最近我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讲述的是包浆和刀工之间的关系。说是古玉的包浆是在刀工之下就存在了,理由是古人在下刀之前就对玉石进行了多次抛光,在形成包浆之后又进行了人工加工,从而形成了包浆在刀工之下的推论。这是多么玄妙的推论啊!我百思不得其解,人工抛光就能形成包浆?那么古代的字画、陶器、瓷器之上的包浆又是从何而来?难道不是时间累积而形成的包浆?古人难道为了得到玉器刀下的包浆,要几十代甚至上百代人守候着未加工的玉石?这个道理显然是说不通的啊!再说即使是抛光有了包浆,再加工纹饰又产生新的刀口,新加工的刀口之下又怎能有包浆呢?道理也不通啊!

那么识别古玉的要点是什么呢?我认为自然形成的东西,人工是很难仿到位的,就是经历几百年的仿制也很难做到位。古玉的包浆和沁色就是玉石在大自然的条件下历经几百年到几千年时间而形成的特征。虽然古玉整件价贵难得,但古玉残片在古玩市场上还是比较容易购得,有了古玉残片后,细心体会包浆和沁色。同时参照书本知识和博物馆展品,再买几件和古玉残片上沁色相近的仿品,相互对照,眼观和40倍放大镜结合,真品残片和仿品结合,把自己的观察体会和玉友间的交流经验相结合,细致入微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相结合,用不了几年你就会对识别真假古玉有自己独特的辨假经验。当然这样的学习过程是有些枯燥,为了能有识假的本事只有坚持才能有所收获。当学习琢磨到一定程度时,识假的水平有一个反复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有时看很多假的也是真的,有时看到有些真的也觉得是假的。真真假假似乎更无法辨别了,这时候不要着急,调整一下心态,转移一下注意力,过段时间后再返回来用心体会,平静观察。在此阶段上能再进一步,就可谓海阔天空,识假水平会提高一大截。经历这样的反复和密切关注市场中造假水平的新动态,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是一个识别真假古玉的行家里手了。

猜你喜欢
板油古玉造假者
谁偷了古玉?
百花园(2023年11期)2023-12-06 14:04:55
乌珠穆沁羊不同解剖部位体脂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中国饲料(2022年2期)2022-02-21 07:09:54
“造假者”纳瓦罗注定滑天下之大稽(环球锐评)
环球时报(2019-10-21)2019-10-21 05:18:15
金华猪胴体脂肪酸组成研究
棕榈油部分替代猪板油及其相容性研究
中国油脂(2017年4期)2017-05-10 07:23:59
蒸鱼两个诀窍
牛 人 荆歌
南方周末(2015-03-05)2015-03-05 23:39:22
古玉收藏乱象:馅饼?陷阱?
艺术品鉴(2014年9期)2014-04-29 00:44:03
本期导读
环球时报(2012-01-07)2012-01-07 09:46:39
买古玉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鉴藏(2005年1期)2005-09-13 03: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