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一世(King George VI and Queen Elizabeth Ⅰ)1939年
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王室中第一批访问美国的成员。1939年6月7日,是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一世到达美国的日子,这不仅是个令人难忘的历史时刻——作为美国的前殖民者和管理者第一次访问美国,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期为之后英美联手抗敌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当时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用旧式时尚野餐招待这两位贵宾,让他们第一次品尝了热狗。当伊丽莎白一世还在用刀叉切分热狗时,乔治六世国王已经和美国人一样用手吃着美味的热狗,还一根接一根不停地加量。
2.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Ⅱ)1957年
1957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美国期间,她在加利福尼亚州北马里兰观看了一场橄榄球比赛。赛后伊丽莎白二世看着满身肌肉的运动员,对当地官员问出了十分有趣的问题:“你们上哪找出这么一群壮硕的运动员呢?”“依您的身份来说,这是个很尴尬的问题。”官员答到。伊丽莎白二世之后还到了纽约华盛顿和弗吉尼亚州威廉斯堡,她到威廉斯堡是为了纪念詹姆斯镇(Jamestown)定居350周年。
3.泰王普密蓬·阿杜德和王后诗丽吉(King Bhumibol Adulyadej and Queen Sirikit)1960年
在阿杜德登基后不久,他便带着王后和4个孩子环球旅行了7个月。1960年6月阿杜德进行了最长时间的对美访问,他参观了迪斯尼乐园、电影制作室,和当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鲍勃·迪兰(Bob Hope著名摇滚乐手)、路西里·保尔(Lucille Ball喜剧女演员)和猫王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进行了对话,他还参观了美国议会。也许是这位泰国国王对这次美国之行感到非常满足,之后他便再没有来。
4.英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Prince Charles and Princess Diana)1985年
1985年当查尔斯王子带着戴安娜王妃到到了关注她一举一动的地步,里根也不例外,他被戴安娜王妃的魅力所吸引,甚至把她叫成了“戴安娜公主”。
5.伊丽莎白二世1991年
每次伊丽莎白二世的到访,都会引起美国民众的热切关注。不幸的是,1991年5月她在访美期间,她的帽子“抢掉了所有戏份”,让她在演讲时被模糊焦点。这就是著名的“演讲帽风波”,个子不高的伊丽莎白二世完全被麦克风挡住了脸,只剩下她那宽边的条纹帽子能够被看见。2天后,当她作为英王室第一位参观美国国会的成员发表讲话时,她还向当时笑话她的一些重要官员们“挑衅”,她在讲话前说到:“我衷心地希望你们今天能够看着我的脸听我说话。”
6.约旦国王侯赛因(King Hussein)1998年
1998年10月,美国总统克林顿作为中间访美国,“王室热情”迅速在美大陆点燃。美国前总统里根和他的夫人南希主持了一场盛大的晚宴欢迎他们的到来,宴会上的众贵宾都对他们盛大的婚礼赞叹不已。在查尔斯王子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著名导演)和汤姆·赛莱克(Tom Selleck著名演员)攀谈时,戴安娜王妃选择了与年轻的约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著名演员)共舞,舞池里的戴安娜穿着深蓝色天鹅绒搭配着闪耀的钻石项链,十分动人。美国民众对戴安娜王妃的喜爱甚至方协调巴以问题,当协商无进展地拖入第六天,克林顿不得不搬出了他的“王牌”。正在美国著名康复中心“梅奥”接受癌症治疗的约旦国王侯赛因应邀出席了协调会议,克林顿用侯赛因的子民、孩子和下一代人的利益作为突破口说服了侯赛因。一招制胜,最后三方签订了著名的“怀伊河备忘录”。3个月后,侯赛因国王因病去世。
7.日本明仁天皇(Emperor Akihito)2009年
1994年5月,这位日本二战时期天皇的儿子本打算成为第一个访问珍珠岛的日本领导人。但是,为了避免回答尖锐问题,明仁天皇最后选择了与妻子一同前往檀香山。他们到美国国家太平洋战争纪念公墓(National Memorial Cemetery of the Pacific)悼念死难士兵,大约有3.4万二战间阵亡士兵埋葬在此。
8.西班牙王储费利佩(Crown Prince Felipe)2009年
2009年西班牙王储和王妃参加了美国圣塔费市的西班牙人建市400周年纪念活动。西班牙人建造的这座美国城市,也是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城市。在费利佩王储把两枚西班牙硬币和西班牙国旗放入城市时间胶囊前,费利佩谈到了当地原住民文化的影响。在结束纪念活动后,费利佩和王妃还去到20年前,他父亲访问美国时种下的三角杨叶树旁观赏。
9.伊丽莎白二世2010年
这是美国史上最炎热的几天,伊丽莎白二世的到访感受到了曼哈顿的“热情”。时隔53年,伊丽莎白二世再次在联大主席台上演讲。之后,她还去到了纽约世贸中心专门的纪念花园,悼念在9·11袭击中遇难的67名英国人。(宁良凌编译自美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