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徐基利 王文梅 郭奇苑 许丽*
初生雏鸡消化道内通常是无菌的,出壳后通过与空气、环境和饲料等接触逐步建立起自身的肠道微生态系统,由于此时肠道微生态系统刚开始建立,正常菌群未完全定植于上皮细胞,肠道缺乏有效菌群的保护,很容易受到外界病原菌的侵害而感染发病。通过添加外源性乳酸菌可增强畜禽免疫力和抗病力。乳酸菌在消化道黏附和定植后,使消化道内的有益菌群得到有效补充或增殖,优势菌群在数量上和作用强度上占绝对优势,同时有效抑制病原菌的增殖(郝生宏,2004),达到增强免疫功能、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促进畜禽生长的作用。优势菌群通常是微生物生态平衡的核心因素,一旦优势菌群数量下降或消失,就会导致菌群失衡(马治宇,2008)。研究表明,来源于宿主本身的菌种制剂比外源宿主菌种制剂对机体健康更有益(Timmerman等,2006)。本试验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同源乳酸菌固体发酵制剂,研究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并确定该菌种的适宜添加量,进而揭示同源乳酸菌与家禽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为乳酸菌制剂在肉鸡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1.1 试验材料 乳酸菌制剂由本实验室制备,其中草乳杆菌分离自健康鸡肠道,该制剂有效活菌数为5×108CFU/g;微生物检测培养基有MRS固体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
1.2 试验动物和日粮 选取1日龄健康肉仔公雏3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饲喂基础日粮+0.01%黄霉素;Ⅲ、Ⅳ、Ⅴ组为乳酸菌制剂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0.05%草乳杆菌制剂、基础日粮+0.2%草乳杆菌制剂、基础日粮+1.0%草乳杆菌制剂,试验期为4周。试验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1.3 饲养管理 肉仔鸡按常规饲养程序进行饲养管理,试验肉鸡分层饲养,自由采食、饮水。7日龄时对试验鸡进行新城疫滴鼻点眼免疫首免,14日龄时对试验鸡进行法氏囊滴鼻点眼免疫。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1 生长性能 分别在第14、28天早晨以重复为单位空腹称重,计算各组平均日增重。每周统计一次采食量和剩料量,以重复为单位,计算各组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同时每天观察鸡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记录鸡死亡数量。
1.4.2 盲肠菌群 分别在第14、28天早晨,每组随机抽取5只体重适中的健康肉鸡进行屠宰采样,取盲肠冰冻保存,迅速带到实验室进行盲肠菌群检测。采用平板涂布法测定盲肠内乳酸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取0.5 g盲肠内容物于装有4.5 mL生理盐水的无菌EP管中,振荡混合均匀,连续进行倍比稀释,得到 10-5、10-6、10-7浓度的菌液,用微量移液器吸取各梯度稀释液100 μL滴入相应培养基上,用曲玻棒涂匀后培养。乳酸菌置于37℃含5%CO2的厌氧培养箱中培养,大肠杆菌置于有氧培养箱中培养,48 h后取出进行菌落计数,乳酸菌的培养用MRS琼脂培养基,大肠杆菌的培养采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
1.5 数据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SD进行多重比较,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2.1 不同水平草乳杆菌制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见表2。由表2可知,1~14 d和15~28 d,试验Ⅴ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和Ⅳ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0.05),Ⅲ、Ⅳ组和Ⅴ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1~14 d,Ⅱ组与其他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15~28 d,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Ⅲ组(P<0.05),但与Ⅳ和Ⅴ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全期,Ⅳ和Ⅴ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Ⅲ组 (P<0.05),且Ⅴ组显著高于Ⅳ组 (P<0.05);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Ⅲ组(P < 0.05),但与Ⅳ和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从料肉比方面看,1 ~ 14 d,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 > 0.05);15~28 d,Ⅴ组料肉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Ⅲ组(P<0.05),但与Ⅱ组和Ⅳ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全期,Ⅴ组料肉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Ⅲ、Ⅳ组(P < 0.05),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 > 0.05),Ⅱ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Ⅳ组和Ⅱ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总体而言,乳酸菌制剂和抗生素均能改善肉仔鸡的生长性能,但1.0%添加剂量优于0.05%、0.2%和抗生素添加组。
2.2 不同水平草乳杆菌制剂对肉仔鸡盲肠菌群的影响 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2周时,Ⅴ组盲肠内乳酸菌菌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Ⅱ组 (P<0.05),但与Ⅲ、Ⅳ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 0.05);Ⅲ、Ⅳ组乳酸菌菌数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4周时,Ⅳ和Ⅴ组乳酸菌数显著高于Ⅱ组(P<0.05),除Ⅱ组外,其余各组间乳酸菌数无显著差异(P>0.05)。2周时,Ⅴ组大肠杆菌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Ⅲ、Ⅳ组大肠杆菌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大肠杆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Ⅳ组和Ⅱ组间大肠杆菌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4周时,Ⅳ和Ⅴ组大肠杆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Ⅱ和Ⅳ组(P<0.05),Ⅳ和Ⅴ组间大肠杆菌数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大肠杆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乳酸菌制剂添加量的增加,盲肠内乳酸菌数增加,大肠杆菌数减少,这表明,乳酸菌能够优化肠道菌群结构。
表2 对肉仔鸡日增重和料肉比的影响
表3 对肉仔鸡盲肠菌群的影响lg CFU/g
3.1 乳酸菌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益生菌可通过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产酸、合成维生素、改善动物胃肠道功能和提高肉仔鸡的健康状况而发挥促生长作用,而且可通过产生淀粉酶和蛋白酶,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来改善生长性能。Kalavathy等(2008)研究表明,饲喂0.1%乳酸菌混合物可显著降低雏鸡1~21 d的料肉比和提高日增重。王晶等(2009)研究表明,饲喂同源乳酸菌能显著提高1~3周龄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和降低料肉比(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饲喂1.0%乳酸杆菌制剂能显著提高雏鸡平均日增重和降低料肉比(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乳酸杆菌对生长性能的改善与乳酸菌制剂的添加量成正相关,这可能与足够多的乳酸菌能够占据更多的黏附位点,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发挥促生长作用有关,也可能与乳酸菌产酸和合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促进肠黏膜组织的发育有关。
3.2 乳酸菌对盲肠菌群的影响 马治宇(2008)研究表明,乳酸菌菌粉能够显著抑制大肠埃希菌的繁殖,提高乳酸菌的数量。Jin等(1998)研究发现,添加不同水平乳酸杆菌可显著降低肉仔鸡盲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量,提高乳酸杆菌的数量。本试验研究结果亦表明,添加高剂量乳酸菌制剂能显著增加盲肠内乳酸菌的数量,有效抑制盲肠内大肠杆菌的繁殖(P<0.05),表明乳酸菌制剂的作用效果与添加水平有关,这可能是因为乳酸菌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能够增加肠黏液的黏度,从而增加了乳酸菌与肠上皮细胞结合的机会,而乳酸菌与大肠杆菌又具有相同结构的黏附受体,因此早期补充乳酸菌使其能更多的定植于肠上皮起到占位作用和产生足够多的乳酸降低肠道pH,有效抑制致病菌及腐败菌的生长。
日粮中添加乳酸菌制剂能够提高雏鸡的生长性能,且呈剂量效应关系;添加1.0%乳酸菌制剂能够有效降低14 d和28 d肉仔鸡盲肠内大肠杆菌的数量,提高盲肠内乳酸菌的数量,且效果优于0.01%黄霉素组。
[1]郝生宏.益生菌制粒后活性及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D].山西:山西科技大学,2004.
[2]马治宇.乳酸菌及其培养液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菌群及肠道结构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3]王晶,许丽,袁玲,等.同源乳酸菌对雏鸡生长性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9,15:24 ~ 26.
[4]Jin L Z,Ho Y W,Abdullah N,et al.Growth performance,intestinal microbial populations,and serum cholesterol of broilers fed diets containing lactobacillus cultures[J].Poultry Science,1998,77(9):1259 ~ 1265.
[5]Kalavathy R,Abdullah N,Jalaludin S,et al.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cultures and oxyteracyline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serum lipids of boiler chicke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ultry Science,2008,7(4):385 ~ 389.
[6]Timmerman H M,Veldman A,Van Den Elsen E,et al.Mortality and Growth Performance of Broilers Given Drinking Water Supplemented with Chicken-Specific Probiotics[J].Poultry Science,2006,85:1383 ~ 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