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浊解毒法治疗胃癌前病变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0-04-25 08:08:24河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霍永利马小顺雷明君孙春霞石家庄050091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肠化化生腺体

河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 霍永利 马小顺 雷明君 孙春霞 (石家庄 050091)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IM)、非典型增生 (ATP)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对其进步有效的治疗是预防胃癌发生的关键。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胃癌前病变发病的“浊毒”理论观,并确定了化浊解毒的治疗大法。[1]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按卫生部 《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的诊断标准以及 1982年重庆会议制定的 《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胃镜及病理诊断标准和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3],纳入试验前半个月内病理证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异型增生和/或中、重度不完全结肠化生能配合治疗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合并有重要脏器 (如心、脑、肺、肝、肾、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者除外。

1.1.1 肠上皮化生分级诊断标准:①轻度肠化仅见胃黏膜腺颈部或者腺体 (肠化生主要诊断标准为杯状细胞增多)占固有膜比例小于 1/3,可见少量肠化的杯状细胞。②中度肠化腺体占固有膜比例的 1/3~2/3,肠化生的杯状细胞较明显。③重度肠化腺体占固有膜比例大于 2/3,大部分腺体已发生肠化,肠化生的杯状细胞非常明显,残存的原有胃腺体仅占少数。

1.1.2 不典型增生分级诊断标准:①轻度黏膜表面的柱状上皮大多数腺管轻度增多,形状稍不规则,核杆状,略增大、深染,分泌空泡略减少。②中度腺管结构紊乱较明显,大小形状不规则、密集、分支状;核增大、粗杆状、深染,排列较乱,参差不齐,核分裂象增多,但主要见于基底部;分泌明显减少或消失。③重度腺管密集,大小形状、排列甚不规则,紊乱,甚至背靠背、共壁;核增大,变椭圆或圆形,染色质增多,核浆比值增大,核密集且多达细胞顶部,假复层明显,排列紊乱,分泌消失。

1.2 排除标准 病理诊断疑有癌变或有外科情况者;合并有心、脑、肝、肾等器官严重疾病者;精神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及安全性判断者。

1.3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及病房,共计 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30例,男性 14例,女性 16例;年龄 45~60岁;病史 1~15年;其中不完全结肠化生 4例,中度异型增生 17例,重度异型增生 9例。对照组 30例,男性 17例,女性 13例;年龄 47~60岁;病史 1~13年;其中不完全结肠化生 9例,中度异型增生 11例,重度异型增生 10例。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用药方法 治疗组:化浊解毒方 (由紫蔻、佩兰、柴胡、黄芩、当归、白芍、蒲黄、五灵脂、瓜蒌、半夏、黄连、茵陈、三棱、败酱草、苦参、蒲公英、仙鹤草、荔枝核、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三七粉等组成),河北省中医院煎药室提供,200mL/次,1日 2次,分早晚口服。对照组:胃复春片 (由香茶菜、枳壳等组成,杭州胡庆余堂药厂出品),0.375 g/片,每次 3片,每日 3次,饭前 30min服用。两组均连续应用 6个月,治疗过程中不再给予其他任何相关治疗药物。

2.2 取材及检测 治疗前后患者分别行胃镜检查,取胃黏膜组织,10%中性甲醛固定,常规取材,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 4~5μm,石蜡切片脱蜡和水化后,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一过氧化物酶法染色。

2.2.1 取胃窦黏膜组织:石蜡包埋切片标本、常规 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胃黏膜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计数各组 IM、ATP。

2.2.2 CEA阳性细胞计数法:每张切片随机观察 5个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计 200个细胞数,取均值,以百分数表示细胞阳性指数。根据染色强度:每例阳性细胞 25~50为(+),计 1分;51~75为 (++),计 2分;>75为(+++),计 3分。

2.2.3 COX-2阳性细胞计数方法:采用半定量法判断,即根据每张切片的腺体和上皮的阳性细胞的面积及着色强度进行分级评分,然后根据两者乘积的积分进行统计分析。每个视野所见阳性细胞数的面积分 0、 1、2、3、4级。0级为阴性,计 0分;1级为阳性细胞数占 1%~25%,计 1分;2级为阳性细胞数占 26% ~50%,计 2分;3级为阳性细胞数占 51%~75%,计 3分;4级为阳性细胞数占 76%~100%,计 4分。着色程度计分标准为:无着色计 0分;浅黄色计 1分;棕黄色计 2分;棕褐色计 3分。

3 结果

3.1 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 IM、ATP比较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胃黏膜IM、ATP的情况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CEA、COX-2积分比较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EA、COX-2积分比较

4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人群调查显示慢性胃炎的患病率较高,且与年龄呈正相关,民间有 “十人九胃 (病)”之说。一般认为,CAG是癌前疾病,CAG伴有Ⅲ型肠化及异型增生被认为是癌前病变。[4]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我们逐步总结出胃癌前病变患者发病的主要病机是 “浊、毒”内蕴,[5]并由此认为化浊解毒为CAG图本之治,理由如下:只有祛除致病因子,改善胃紊乱的内环境 (即浊毒中阻,胃热阴伤,气滞络阻的病理环境),恢复胃的 “津液得下,胃气因和”的生理环境,使胃气通畅下降,胃脉血流畅行,胃液充足滋润。对浊邪的治疗有 3个途径[6]:一为芳香化浊,紫蔻、佩兰之属,能悦脾醒脾助运,使湿浊内消。二为苦寒燥湿,黄芩、黄连、黄柏、大黄之属,苦寒能燥湿,能泻火解毒,能存阴,常选用黄连解毒汤、半夏泻心汤,注意不可过量反致碍胃滞脾;三为淡渗利湿,二苓、泽泻、薏苡仁之属,兼能健脾助运,保护后天,并防苦寒败胃,常选用五苓散、六一散等方。三法灵活运用,湿浊无遁形矣。治疗毒邪多根据毒之轻重而用药。如毒重者可用黄药子、狼毒等力猛之药;毒介于轻与重之间者用红景天、半边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败酱草等;毒轻者则常用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绞股蓝、板蓝根、连翘、金银花等。以上药物,对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随的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对于防止其癌变有显著作用。综上所述,化浊解毒大法在临床上取得的疗效已得到普遍认可,化浊解毒有利于萎缩腺体的转变、黏膜修复,阻断胃癌前期病变,达到逆转IM和 ATP的目的,为胃癌癌前病变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1] 李佃贵,李海滨,裴林,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从浊毒论治[J].四川中医,2004,22(1):17-18

[2] 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 [S].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318-31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5.118-121

[4] 李春婷,钱华,路殊,等 .仁术健胃颗粒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胃黏膜癌胚抗原、环氧合酶 2的影响 [J].中医杂志,2008,49(5):428-430

[5] 蔡春江,李佃贵,裴林 .从 “浊” “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J].Chin J Integr Trad West Med Dig,2002,10(1):40-41

[6] 裴林,扈国杰,蔡春江,等.增生消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1):40-41

(2009-12-26 收稿)

猜你喜欢
肠化化生腺体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腺体受累和HPV感染对复发的影响
新医学(2023年5期)2023-05-27 17:16:33
发现胃黏膜肠化 别被“癌前”吓倒了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胃里出现“肠化”就会癌变吗
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 15:04:20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治疗少腺体型乳腺癌的效果观察
宫颈上皮内瘤变累及腺体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对肠化生胃黏膜Cdx2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的影响
美蓝染色联合放大胃镜技术对不同类型胃黏膜肠化生的诊断作用
山东医药(2015年14期)2015-04-04 14:00:07
盐酸戊乙奎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腺体分泌的抑制作用
安徽医药(2014年4期)2014-03-20 13:13:40
马凤琴应用龙血竭胶囊治疗胃黏膜肠化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