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亚俊,张慧林 ,贾俊丽,赵 妍,何艳青
(1.山西省长子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山西 长子 046600; 2.山西省长子县妇幼保健院,山西 长子 046600)
2型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久病常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器官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发生功能障碍及衰竭[1]。加强糖尿病并发症的基础研究,阐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机制,研制安全有效的中药,是目前中医药研究的重要领域[2]。本研究观察了自拟降糖方联合降糖药治疗28例2型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患者的疗效,并与30例单纯接受降糖药格列本脲片的患者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58例病例均为2005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所有病例均伴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或微血管病变。排除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急性心脑血管并发症、恶性肿瘤患者。所有病例均经饮食控制加降糖药治疗至少3个月,入组时空腹血糖在7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在10 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8.1%以下。58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33岁~74岁,平均年龄49.5岁;糖尿病病程2年~11年,平均6年。治疗组28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30岁~70岁,平均年龄47岁;糖尿病病程2年~10年,平均6.2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确诊[3]。
对照组口服格列本脲片2.5 mg,2次/d,盐酸二甲双胍片0.25 g,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自拟降糖方治疗,自拟降糖方药物组成:黄芪 20 g,太子参 20 g,生地 12 g,丹皮 15 g,赤芍 15 g,天花粉 12 g,丹参 20 g,红花 12 g,牛膝 15 g,葛根 15 g,泽兰 15 g,生山楂 12 g。 水煎服,日 1剂,早晚2次分服。3个月为1个疗程,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及积分改变,静脉血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正常参考值:成人0.42 mg/L~5.20 mg/L),使用英国朗道公司试剂盒。
临床症状积分根据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计分方法[4],无症状为 0分,轻度为 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降至正常,糖化血红蛋白在6%以下。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下降,但未降至正常,糖化血红蛋白在6%~7%之间。无效:经治疗后症状及化验检查均未达到有效指标。
3.2.1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血脂及血清CRP水平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血脂及血清CRP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血脂及血清CRP水平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血脂(mmol/L) 血清CRP(mmol/L)甘油三脂 总胆固醇对照组 治疗前 15±3治疗后 11±31)治疗组 治疗前 16±3 2.42±0.90 7.53±1.36 9.2±2.4治疗后 6±21)2) 1.40±0.501) 5.53±1.231) 4.3±1.01)组别 临床症状积分(分)
3.2.2 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 [例(%)]
由表2可以看出,治疗组治疗后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2.3 两组病例治疗后血糖变化比较 两组病例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是指以烦渴引饮、消谷善饥、小便频数、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疾病。其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胜,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消渴日久,阴虚内热,耗伤津液,使血行不畅,血脉瘀滞。因此,血瘀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之一,且消渴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与血瘀密切相关[1]。
临床研究发现,85%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严重并发症,其中慢性血管并发症危害最大,其机制可能与糖尿病激活了炎症细胞,分泌炎症因子,损害血管内皮细胞有关。研究发现,血清CRP能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炎症水平[2]。2型糖尿病尚无根治方法和药物,磺酰脲类、双胍类虽然降糖作用肯定,但并不能较好控制慢性并发症。中药疗效稳定、作用温和持久、毒性和不良反应小,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缓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症状,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是目前糖尿病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5-6]。自拟降糖方以生黄芪大补元气,太子参、天花粉益气养阴,丹皮、生地清热凉血,丹参、红花、泽兰、生山楂、牛膝养血活血,葛根清热生津,全方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标本兼治。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不仅可以提高降糖效果,而且可以降低血脂、改善血清炎症状态,使血清CRP水平下降,是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1]李明富,李胜涛.消渴[M]//周仲瑛.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28.
[2]杨化冰,吴勇,徐丹林.益气养阴通络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TNF-α水平及脂肪组织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15(2):41.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16-917.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02-404.
[5]王雅娟,钱之玉,沈祥春.糖尿病并发症防治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6):672.
[6]蒋莉娟,李利.中药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机制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30(6):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