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信息查询行为的共性与模型

2010-04-19 00:48陶方林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信息源易用性信息检索

陶方林

(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合肥 230059)

在个性化信息服务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进一步强化基础信息服务的研究与创新,对寻求用户行为主导下的特色化信息服务仍很有价值。有鉴于此,笔者针对教师信息查询行为,以问卷方式为主,辅以个别访谈形式,开展广泛调研,以期探寻高校教师信息查询行为的一般规律,改变某些时候图书馆不知如何改进和完善读者服务,相关教师不知怎样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两难状况。

本文涉及的问卷调查,除个人基本信息外,主要包括21道客观题和1道主观题;客观题均提供多个选项,以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可比性,主观题旨在综合考量教师信息查询行为;个别访谈涉及内容以不适合客观题作答或不适宜主观题简短作答为主。调查首发问卷200份,后针对明显不符实际情况的数据,补发问卷40份,总计发放问卷240份,收回156份,回收率为65%;有效问卷恰好100份,有效率为64%。

1 高校教师信息查询行为的共性分析

用户信息查询行为虽然会因个性特质不同而有所差异,容易受其情绪性、开放性、耐性、谨慎性和智能的影响[1],但他们的总体偏好与行为取向尚有很多共性可循,普遍受省时、省心、省力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信息源与信息渠道的可近性

该可近性是指信息源或信息渠道相对于用户的可接近程度,包括地理上的可近性、智力上的可近性和心理上的可近性[2]。

1.1.1 地理可近性

顾名思义,是指时空位置的远近。一般说来,教师因教研工作需要或个人兴趣使然而产生信息需求时,最省时、最便于接近的信息源在其信息查寻行为中将首先被使用。以信息源的选择为例,调查表明,高校教师以期刊、教材及专论为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所占比例分别为78%、66%和40%;对于会议记录、BLOG、个人主页的相关选择则分别为22%、32%和14%,如图1。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书刊资料内容的时效性,而且更在于其获取方式的可近性。

图1 信息源的选择

1.1.2 智力可近性

通俗地讲,是指用户与信息检索系统的匹配关系。一个检索工具如果需要经过专门培训才方便使用,那它的智力可近性就会大打折扣,而对其信息质量与可靠性的考虑则处于次要地位。作为科研人员,高校教师的本质需求不是获取大量信息,而是获取能够解决问题的知识信息[3]。因此,比较网络信息而言,图书馆提供的专业数据库凭借其专业性和准确性,理应更受教师的欢迎,但事与愿违。调查数据表明,教师在对所需信息进行一番界定或判别后,首选网络搜索引擎查询者高达68%,而首选图书馆专业数据库的教师仅为18%。相关访谈表明,这一现象不能完全归咎于教师信息查询能力的缺失或行为习惯的偏执,它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网络搜索引擎因其操作简便而拥有更好的智力可近性。

1.1.3 心理可近性

概括地说,是指用户在感觉、习惯、情感等心理反映上的亲疏关系。如果用户对某一信息渠道留有良好的印象或感受,毫无疑问,该用户就会因心理的亲近而继续使用这一渠道,即使该渠道并不比别的渠道更为优越。就信息载体而言,尽管电子信息尤其是相关专业数据库,其内容更广,时效更好,检索更科学,完全符合教师信息查寻时追求内容全面和获取便捷的要求,但事实表明,有49%的教师比较倾向于纸本信息,尤其是年长教师。通过个别访谈得知,41%的教师表示不喜欢电子阅读方式;39%的教师对相关检索造成的大量冗余信息,在情感上有厌烦;有24%的教师没有使用数据库的习惯;认为上网查资料太费时者达17%,见表1。这也大抵反映了教师不善于使用电子信息资源的主要心理因素。

表1 信息行为的心理状况

1.2 信息检索方式与方法的易用性

该易用性是指“一个信息检索系统,如果使用户获取信息比不获取信息更伤脑筋和麻烦的话,用户就会倾向于不使用该系统”,这就是著名的穆尔斯定律[4]。它是可近性指标的延伸结果,是由信息系统本身方便与否所决定的。

1.2.1 信息检索方式的易用性

众所周知,高校教师对学术信息的需求比例较大。对此,无论是Web检索方式还是专业数据库检索方式,都要有一个及时有效的查寻入口,且便于使用。调查发现,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方式检索信息的教师高达75%;直接进入熟悉网站或以网站链接方式查询信息的教师也有60%;而使用图书馆提供的专业数据库进行信息查询的教师仅为38%,如图2所示。访谈数据也充分表明,教师的信息查询过程,一般先通过自有资源查询,然后转向非正规方式,取得同行帮助或网络免费资源的辅助;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考虑其他专业方式;虽然多种方式往往并用,但非正规方式被认为比专业方式更为重要和经济,因而广受教师青睐,成为其信息查寻的必备手段。

图2 信息检索方式的选择

1.2.2 信息检索方法的易用性

就教师的信息检索方法而论,虽然不同的人偏好各异,但关键词检索最方便,最好用,是90%以上教师用得最得心应手的查询方法。事实上,针对学术信息的检索,特别是对陌生研究课题或交叉学科,想要查寻更多、更有效的学术信息,此法未必是最实用的。实践证明,进行特定主题学术信息查寻,引文参考是一个更直接、更有效的方法,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引文索引的出现,更是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学科交叉和相互渗透的关系,可谓是查询边缘学科研究成果的有效途径。但对教师而言,此法的易用性显然不如关键词来得简单。调查还发现,当检索结果过于庞大或出现大量无关信息时,56%的教师选择添加检索词进行二次检索;28%的教师则选择更换相近检索词;10%的教师会慢慢翻看直至找到有用信息;只有5%的教师会翻看前面几页,没有就算;1%的教师干脆直接放弃,如图3所示。相关访谈则进一步说明,易用性是相对的,教师在信息查寻与筛选时,如果所查信息特别重要,往往表现得较有耐心。

图3 信息检索方法的选择

1.3 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的最小努力

该最小努力,也叫省力法则,是指用户“希望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多最好的信息资源”,这便是情报学中经典的齐夫定律[4]。就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来说,教师总有一种以最小努力去获取最大信息收益的心理与趋向,这种趋向使得教师在信息查寻中总是舍远求近、避繁就简。

1.3.1 信息资源获取的最小努力

综合访谈结果与问卷统计分析可知,教师对信息资源的获取,总是基于可近与易用,致力最小努力与最大收获,并贯穿整个信息查询过程。从教师根据个人知识、经验和习惯对学术信息资源进行评价或选择开始,到结合关键词检索或引文参考对相关信息进行查找和筛选;从归纳并获取所需信息资源,到结束查询或进入新一轮检索,无不受到省力法则的心理暗示。调查显示,网络免费信息、数据库专题信息、专论文献资料、期刊引文索引、学术交流信息分别以61%、56%、40%、33%和13%的比例依次排列,另有4%的教师对其他方面的信息也有所选用。这与其信息查询方式与方法的选用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易用性也正是省力法则的实际应用,如图4所示。

1.3.2 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小努力

在具体的信息查询实践中,无论是对信息源的选择还是对信息载体的偏好,不管是检索方法的不同还是获取途径的差异,教师的信息利用总是希望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推而及之,如果没有利益诉求,其信息查询便失去动因。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会有近四成的教师明确表示:只在有了信息需求时,才去查寻相关信息;而平时能有意识地将感兴趣的网站或信息储存起来,以备后用的教师只有21%;能对网络资源进行跟踪利用的教师则更少,仅为11%,如表2所示。由此可见,教师对于信息资源的利用,在基于省时、省心的基础上,更求省力,且受制于利益驱使,习惯于被动查询,而其信息意识的淡薄与查寻途径及技巧的缺乏也无不与此相关。

图4 信息资源的获取

表2 信息资源的利用

2 高校教师信息查询行为的模型构建

易用性和可近性对于用户的信息查寻行为具有普遍意义。没有易用性,可近性就失去效率;没有可近性,易用性就失去公平;两者相辅相成,一起成为决定某一信息检索方式方法能否得到利用的重要因素,并共同受省力法则所支配。在此情境下,用户信息查询行为的执行虽然还会受可表达性、激发因素和干扰变量等因素影响[5],但其整个流程依然有规律可循,并可用以下模型来说明。

开始阶段:为完成教学计划、科研课题或提高自身素质、满足个人爱好等,教师萌发信息需求欲望,催生查寻动机,其查询行为由此开始。

评价、选择阶段:凭借个人知识及经验,参照专业介绍、馆员推荐或学术交流,遵循可近性原则,对相关信息源及信息载体进行一定的评价,选出符合自身需要的资源种类,并逐步积累经验,拓宽途径。

查找、筛选阶段:教师根据前一阶段做出的选择,因循易用性原则,通过信息检索平台,使用关键词对相关信息进行查找并筛选,以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其检索效率与结果取决于其最小努力的程度,并受其个人内在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其检索方式与方法也会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

获取/利用阶段:处于此阶段的教师,对其所查信息进行全面浏览或深度检索,在归纳基础上谋求获取与利用。其信息获取和处理行为一般都遵循可近、易用和最小努力三大原则。

结束阶段:教师获得所需信息,完成查寻行为;未能获得所需信息,则返回到前面某一阶段或直接进入下一轮信息查寻。此时,其查询知识与经验得到进一步积累或提升,并对其良好查询习惯的养成产生一定影响。

图5 高校教师信息查询行为模型

[1]栗 慧.影响信息查询行为的五大个性特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5):454-457.

[2]付小红.论知识组织的原则[J].情报资料工作,2001,(5):11-15.

[3]胡昌平.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8.

[4]邱均平.情报学中的易用性原理初探[J].情报探索,2007,(9):3-5.

[5]万 琳.网络用户信息查询行为模型的建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4):83-85.

(编辑:朱爱瑜)

猜你喜欢
信息源易用性信息检索
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信息源选择多样性研究:概念内涵与测度方法*
政务软件易用性评测探究
睡眠者效应
睡眠者效应
新媒体时代,记者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源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网站易用性评价调查问卷
医学期刊编辑中文献信息检索的应用
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研究
移动应用界面动效易用性研究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