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鲁淑艳
今后十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世纪之交,世界风云巨变,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外向型经济遭受重创,西部地区更是在温饱线上挣扎,国内通货紧缩,亟需扩大内需,国家应时应势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举措。西部大开发把握发展的时代主题,用发展的眼光、思路和办法,立意高远地去破解西部大开发中的多重难题。历经十年的发展,西部的路网变得稠密了,特色产业兴起来了,城镇面貌变美了,山川秀美葱郁了,西部进入了历史上经济增速快、发展质量好、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新时期。
囊括12个省级行政区的西部地区国土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总人口约3.5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8.6%,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5%。广袤的西部大地,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聚居着勤劳善良的50多个民族。但十年前,西部的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7.1%,人均GDP仅相当于东部沿海地区的30%左右,农村贫困人口超过5700万。此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80%在西部,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积的90%以上也在西部……面对第九个五年计划“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的战略目标,面对邓小平同志的“第二个大局”,中国政府意识到没有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的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繁荣稳定;没有西部的科学发展,就没有全国的科学发展;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2001年1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
自2001年至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工作已历经十个年头,十年来,国家在规划、政策、资金和项目等方面不遗余力地支持西部地区,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十年来,西部实施重大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100多项,投资总额逾1.7万亿元,相继建成了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国道主干线和大型水利枢纽等一批重点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逾十亿亩。2000~2008年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102项,投资总规模达1.7万亿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同时还建成了133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新增、恢复灌溉面积890多万亩,新增节水能力60多亿立方米。
通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西部干部群众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地区发展的脚步逐步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2000~200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655亿元增加到58257亿元,年均增长11.7%。工业增加值由5946亿元增加到24000亿元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6111亿元增加到35839亿元,年均增长2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954亿元增加到19239亿元,年均增长14.9%。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72亿美元增加到1068亿美元,年均增长25.6%。
西部地区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水土流失减少,风沙危害减轻,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得到巩固。截至2008年年底,西部累计造林4.03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9亿亩;退牧还草工程累计安排草原围栏建设任务5.97亿亩。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由4624元增加到16000元,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央财政安排扶贫资金598.1亿元,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3000多万人,37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1197.6元增加到2008年的2482.4元。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性进展,方便了西部人民的生活。2000~2008年,西部地区新建西藏林芝、四川九寨沟等支线机场21个,新增铁路营业里程8000多公里,新增公路通车里程88.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927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7794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此外,西部人还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2000~2008年间,西部地区建成乡镇卫生院16440个,村卫生室近18万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5%,累计救助困难群众5696万人次。累计扫除文盲600多万人,普通高校数量从1999年的251所增加到2007年的467所,在校学生数增加3.6倍。博物馆增加了179个,综合文化站增加了1421个。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一个月后,科技部即做出积极响应,于2000年2月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科技专项行动”,对科技支撑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做出具体部署。主要内容涵盖科技人才的引进、交流和对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重点科技示范项目分配和实施,西部地区与中欧的国际科技合作等。十年来,科技部通过建立会商机制、组织实施一大批支撑项目等政策全面展开西部大开发科技专项行动,并取得显著成效。
组织实施了一大批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支撑的项目。在农业、能源、资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态环境、健康与安全、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科技部在西部组织实施了一大批科技项目,累计安排经费114.8亿元。其中,“十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西部开发重大项目,五年共安排课题222个、拨付经费3.5亿元。“十一五”启动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排西部地区牵头组织的重大项目80个、占全国的15%,国家支持经费18.1亿元、占全国的9%。国家重大专项2009年西部地区承担课题244个、占全部的11.6%,安排经费27.74亿元、占全部的9.2%;特别是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194个课题中,西部地区承担40个,安排经费27.39亿元、占专项总经费的36.6%。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2001~2006年共支持西部地区项目2096个,占全部的26.5%,安排资金12.14亿元;2007年启动西部欠发达地区专项试点工作,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广西、贵州、甘肃、云南、内蒙古9个省区进入了试点,试点项目63个。
加强西部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西部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西部地区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3个,占全国的15.6%;省部共建实验室15个,占全国的34%,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3个;西部共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个,占全国的20.6%;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39个,占全国的37.1%。还建设了国家级科技条件基地3个。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在乌鲁木齐、西安、成都等设立了镜像站点。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在西部的布局建设缓解了西部地区自主创新基础能力薄弱的问题,为其开展原始性创新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
培育了一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十年来,通过各类科技计划的接续支持和不断引导,推动解决从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到成果推广转化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创造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条件,培育和壮大了一批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优势产业。在特色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支持西部地区建设了2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12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和信息产业等,推动了西部地区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西部地区中药产业发展方面,自1999年起先后在四川、宁夏、贵州、云南、陕西、广西、重庆、内蒙古和甘肃等9个西部省份建立了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通过示范引导,大幅度提高了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水平,推动西部地区中药农业初具规模,促使中药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十年来,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区不仅在科技创新能力上有了跨越式发展,而且在科技人员数量、科技投入等多个方面都迈上了新的台阶,科技事业面貌焕然一新。2008年,西部地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79.3万人,从事研究和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达到53.4万人,人数比2000年分别增长16.14%和44.09%;科技投入大幅增加,全社会科技经费筹集总额达到1232.66亿元,比2000年增长263.52%,研究和开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从2000年的0.84%增加到0.93%,国家科技计划对西部的投入由2000年的4.17亿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26.15亿元;技术交易日趋活跃,交易额达到214.5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大大高于全国19.7%的平均增速。
此外,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新疆的发展一直受到科技部的高度重视。科技部于2007年3月签定了《科学技术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同时举行两部区工作会商第一次会议,推进新疆科技工作的合作机制正式启动;于2008年8月27日,组织召开第一次全国科技支疆工作会议,对支疆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3年来,科技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新疆发展的要求,积极为新疆的发展和建设作贡献,各地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与新疆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和对口支援,科技支疆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促进新疆优势资源转换和生态环境建设。如新疆一系列大型有色、贵重金属和钾盐矿床的发现,塔里木油气勘查、油气开发和西气东输,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建设等,加速了优势资源的转换;又如塔里木盆地436公里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以及准噶尔盆地大规模沙害防治和无灌溉生态恢复技术试验示范,对新疆的重点工程建设和生态脆弱区环境改善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二是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改善了民生。如玛纳斯县与江苏澳洋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优质棉短绒资源,带动当地4万户棉农增收1亿多元;新疆屯河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选育适于深加工的番茄优良品种,带动10万农户增收1.5亿元;又如中科院植物所在伊犁开展香料植物优质高效栽培和加工技术集成示范,兵团与上海海洋大学建立的“联合水产良种场”,都为发展特色农产品和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贡献;三是实施智力援疆,提升新疆科技创新能力。如2007年自治区承担的7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有278名内地科研人员参加研究开发,占总人数的50%以上;兵团与内地的20多个机构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些合作带动了新疆研究队伍科研能力的提升。又如自治区和兵团近年已建成15个区级重点实验室、13个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8个已进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的行列;四是形成了全国科技系统协力支持新疆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新疆已建立与28个省区市和10个计划单列市科技合作联席会议制度。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上海、广东、江苏、江西、四川、湖南等省市在科技计划中对科技支疆项目予以支持,上海、天津、广东等省市在新疆建立了科技合作基地。
在今年5月17~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强调,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着力推进经济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中央基建投资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优先安排便民基础设施项目。为了响应这一号召,科技部计划将科技援疆内容纳入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加以重点支持,同时成立了科技援疆规划编制起草组,会同自治区科技厅、兵团科技局共同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并对19个省市科技部门的科技资源进行汇总。目前,已成立了科技部科技援疆工作领导小组,并利用会商机制,组织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协统筹协调有关科技援疆工作,形成全国科技界支援新疆的良好局面。
经过十年不懈努力,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事业和人才开发得到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广大干部开拓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各族群众精神风貌昂扬向上,西部大开发取得巨大成就,西部地区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部大开发不仅有力促进了西部地区发展,也为全国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
在西部大开发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于5月28日召开会议研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会议认为,今后10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全党必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会议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出新要求,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从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价格、生态建设、人才、帮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体现项目倾斜。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地位,加快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发展保障能力。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加快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着力建设美好家园,构筑全国生态安全屏障。要夯实农业基础,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扎实推进城镇化。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国家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强化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加快人才资源开发。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重点经济区开发,优化区域布局,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积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建立有利于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要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今后十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