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10-04-14 15:28张红李明会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0年5期
关键词:枯水水土保持季节

□张红 李明会

一、前言

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但是,目前人类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经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迅速消耗和环境不断恶化的基础之上的。在保护环境及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追求的目标。而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的唯一途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有追求健康而富有生活的权利,但这些权利的实现必须坚持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凭借技术和投资,采取消耗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实现,同时,当代人不能只为了追求今世的发展而剥夺后代人本应享有的发展的机会。可持续发展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甚至是某一个单位。水利行业也不例外。

二、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水利包含着水资源开发利用、除害、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许多内容。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但是,目前我国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利用粗放。目前,全国的总供水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节水,浪费严重。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接近16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达到和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对水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第二,洪涝、干旱灾害频繁。我国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几乎每年都发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乡村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干旱灾害也经常发生,今后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一次灾害的直接损失将不断加大。第三,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少,灌溉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水的利用率较低。第四,我国现有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不齐,致使工程效益衰减,有的工程甚至报废。第五,水污染十分严重,水环境问题突出。

因此,只有确保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1世纪的中国,经济和社会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工程的运用与管理、水利的投资与建设、人才的开发与使用、水土保持、防洪除涝、体制与机制、科教与法规等。其中,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中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其中受水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165万平方公里,受风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191万平方公里,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有26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为水蚀、风蚀交错区。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以三峡库区为例,库区总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涉及重庆、湖北两省市的19个区(县、市),其中重庆为16个区(县、市),总面积为4.6万平方公里。三峡库区重庆部分水土流失面积为3.06万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模数为3751吨/万平方公里,年侵蚀量为11481万吨。

四、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

(一)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水土流失的首要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会使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使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颗粒间的空隙是水分存在的空间,是涵养水源的关键,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从水文角度讲,这就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第二,水土流失使得梯田、水塘、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蓄水容积减小,蓄水量也相应减少,也同样使汛期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因此,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涝灾。

(二)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同时,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相似,陡涨陡落,历时短暂,凶猛的洪水夹杂泥沙倾泻而下,使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

(三)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由于表层土壤裸露,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塘库、江河。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减少了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时还容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同时,水土流失也会造成沟渠和江河的河床抬高,严重影响行洪能力,致使洪水宣泄不畅,水位上涨,因此经常出现10年一遇的流量会有20年一遇的水位的现象。

(四)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外,也会破坏农田、水塘、水库等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使河道断流。

(五)水环境质量下降。由于洪水增大,发生次数增加,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水体中含沙量增加,增加了水的浊度。同时,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残存的农药、肥料等物质,这些物质随土壤一起进入水体,使水体的面源污染加大。水土流失越严重,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就越多,水污染越严重。如前所述,水土流失使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同时,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因此,造成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容量减少,水污染速度加快。

五、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当前唯一的选择,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具体说来,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可以维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水库等)还可以拦蓄径流,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减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节可以补充径流,减少径流的年际变化。二是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平梯田、小山塘、排灌沟渠等)还可以拦泥拽沙,增加塘库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减少水库、湖泊、河道等的淤积,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三是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有效保护水利工程。四是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六、结束语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必由之路。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其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十分严重,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作用巨大。

猜你喜欢
枯水水土保持季节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哲理漫画
丹棱县晚熟桔橙枯水现状及防控技术分析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柑橘枯水研究进展
我喜欢的季节7
季节蠕变
季节的变换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