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名臣:强望泰

2010-04-25 11:36华红安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0年5期
关键词:阻水都江堰整治

□ 华红安

强望泰,清道光年间(公元1793~1844年)陕西韩城人。他在四川任职期间,潜心水利,采取各种措施加强都江堰的维修加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都江堰工程于公元前256年由蜀郡守李冰父子率领当地群众历经千辛万苦、克服种种困难而建成。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科学规划,因势利导,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等多项效益的发挥,使成都平原成为名闻全国的天府之国。

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强望泰担任四川成都水利同知。他一到任,就对都江堰工程情况进行研究,并采取措施加以整治,使都江堰工程进一步发挥了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强望泰将确保都江堰工程运行正常作为自己履职的第一要务。他带人沿岷江实地考察都江堰引水工程。由于洪水频发,加上多次发生地震,岷江流域河道中砂石淤积相当严重,部分堤防还发生了损毁,用于阻水的堰笼大部分损坏过半。他通过走访当地的老者、修堤的壮士和查阅资料,潜心研究,多方求证,确定了整修的方案。当年冬天,他开始组织人员实施整治工程。为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强望泰对整个河道进行了测量,统一放线,确定了标高,分段组织实施,对一些大的块石,他组织人力进行清除。他还在鱼嘴附近的河底放置了卧铁,作为今后淘滩的标准。强望泰身先士卒,吃住在工地,严格每道工序,严查每个环节,不放过一点点问题,保证了工程的高效和质量。他很体恤民工的辛苦,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在设计和施工中,认真做好计划和组织工作,科学安排施工,避免浪费劳动力和资金。强望泰每年都坚持对水利工程进行岁修,保证了工程的正常运行。现存的《两修都江堰工程纪略》,详实地记录了强望泰开展工程维修的全部情况。

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秋,强望泰调任合州知州。当地群众反映船只经过梁滩时常发生险情,有时甚至会船毁人亡。他亲自到梁滩勘察,发现在嘉陵江沥鼻峡上口处,从左岸伸出一条(长约340米)石梁,使江水在这里形成了漩流,严重地影响了交通。强望泰积极向朝廷奏请,并向民间商户倡仪捐资整治梁滩。经过积极争取,他筹集了大量的银两,请来了能工巧匠,对阻水的石梁实施清除。经过几个月的疏凿治理,险情被排除,这大大方便了来往船只通行,改善了当地经济发展条件。

当地人素有纪念名人的传统。为了纪念治水先贤,都江堰人修建了一条长150米、宽14米的堰功道,左右置放了十二尊古朴凝重的青铜雕像,他们是文翁(西汉)、诸葛亮(三国)、高俭(唐初)、章仇兼琼(唐)、刘熙古(宋)、赵不忧(宋)、吉当普(元)、卢翊(明)、施千祥(明嘉靖)、阿尔泰(清乾隆)、强望泰(清道光)、丁宝桢(清光绪),分别代表了各历史时期部分治水建堰的有功之臣。

正是有了像强望泰这样的治水能人对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断实施整治,虽然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岁月,都江堰水利工程依然傲立于世,生机万千,为当地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持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阻水都江堰整治
拜水都江堰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都江堰2275周年大事记
——
一种水下无人航行器用仿生低阻水动力外形结构
李冰与都江堰
大长度、高阻水、超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研制
高压电缆阻水缓冲层电性能研究
千古奇观——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