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佳文,史光华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近年来外伤性肝破裂发生率有上升趋势。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院共收治多发伤伴严重外伤性肝破裂21例。现介绍诊治体会。
临床资料:外伤性肝破裂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4~76岁,平均47.25岁。按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1994年肝损伤分级标准,Ⅲ级17例,Ⅳ级3例,Ⅴ级1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6例,高处坠落伤3例,刀刺伤2例。合并肋骨骨折血气胸创伤性湿肺11例,胸腰椎及四肢骨折7例,脾破裂3例,肾挫裂伤2例,后腹膜血肿4例,结小肠破裂3例,胰腺损伤2例,十二指肠破裂1例,颅脑外伤7例,重症颅脑外伤2例;同时合并腹腔2个及2个以上脏器损伤者5例。入院时21例有休克表现。术前均行腹腔穿刺、B超或CT检查确诊。应用开滦急救模式(院前急救和院内绿色通道相结合),在积极抗休克同时行急诊(24 h以内)手术治疗(6 h以内施术12例,12 h以内施术7例)。其中行单纯肝脏修补9例,清创性肝脏切除2例,不规则肝切除4例,纱布填塞3例,带蒂大网膜填塞加缝合3例;同时行肝动脉结扎3例,肝后下腔静脉修补2例。术中均放置双套管引流,其他情况一并处理。术后均入ICU,治愈16例(76.18%),死亡5例(1例死于胸腹腔大出血,4例死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出现近期并发症11例(膈下感染3例,胆漏2例,肝内血肿2例,应激性溃疡3例,急性肾衰竭1例)。
讨论:临床上多发伤最常见的损伤为骨折和颅脑外伤,而严重致死性损伤多为颅脑外伤和大出血,早期死亡原因50%~70%为颅脑外伤,20%为失血性休克。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特别是严重的肝脾破裂有以下特点:①病情进行性加重,来势凶猛,患者很快处于濒死状态;②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快,快速补液、血等治疗不能维持生命体征;③腹部迅速膨隆,可出现腹腔室间隙综合征;④诊断性腹腔穿刺可在多个象限抽出不凝血;⑤B超、CT检查可明确判断肝脏损伤的部位、范围、血肿程度,迅速判断病情及急诊手术止血在救治中至关重要,尤其是疑有大血管损伤和合并腹腔多脏器损伤者,宜早期手术。手术原则是快速控制出血和污染,尽量减少麻醉和外科干预,遵循“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理念,对严重肝破裂开腹后应先控制出血,再确定出血灶。分析本组资料,我们有以下体会:开腹后可先以纱布垫压迫控制出血,迅速查明肝脏损伤情况,临时性肝门阻断是常温下最简便、最有效的控制出血的方法;手术可采用肝修补术、肝切除术或大网膜填塞缝合术。肝破裂严重时肝动、静脉系统均出血,需在全肝血流阻断后直视下止血;对肝破裂严重无法修补者行不规则肝切除是最有效的止血方法之一,但手术死亡率较高。肝脏修补可采用水平褥式缝合和(或)间断缝合,直视下结扎破裂的血管及胆管,以避免形成血肿或胆漏。对伤口边缘有挫伤的失活组织应先予以清除,缝针要贯穿裂口底部,避免残留无效腔。肝动脉结扎止血效果较好,但可使肝脏供氧减少,结扎前注意先试阻断,证实有效方可结扎。文献指出对严重肝破裂累及到肝动脉、门静脉及胆管的主干,原则上应尽可能修补、吻合、重建、支架支撑、通畅引流等,对门静脉损伤无法修补时,在肝动脉供血良好的情况下,可结扎门静脉主干。对肝脏损伤重,范围广,凝血功能障碍,出血难以控制者肝周纱布填塞法止血是惟一有效的救治手段。术后放置双套管引流可以有效观察腹腔情况,减少坏死物质、炎性因子对机体的刺激,对术后远期并发症的防治亦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