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山,董国忠,刘作华,杨飞云,黄 微,姚焰础
( 1.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 402460;2.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 400176)
饲料的质量即营养价值高低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多少,因为其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决定家畜的生产效益,过去几年内,饲料质量安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饲料质量不能只从营养特征来定义,其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营养质量,即产品的营养价值,如能量,氨基酸以及必需营养物质的含量;技术质量即饲料的物理特性,如颗粒饲料的大小硬度、粉状饲料的细度和味道等必需达到所有标准以保证动物的最佳采食量和生长,同时要方便饲料厂和农场间的运输和操作;动物、环境和动物产品消费者的安全,是指产品不含有过量的不应该有的物质和微生物污染,避免给人类健康造成问题,在很多公众的讨论中,一些促生长制剂和化学污染物一样属于不应该含有的物质(如二咽恶英)[1]。
同时饲料质量的好坏是饲料企业各个生产环节,各个部门全面工作的综合反映,其中任何环节、任何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饲料产品质量。本文主要从饲料配方和饲料加工过程分析了饲料质量的控制技术以及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
影响饲料产品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有饲料配方、饲料原料(原料发霉变质、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原料营养素含量多而杂或质量底下)、饲料加工工艺及饲料加工设备的性能(如称量的精度和准确度、粉碎的粒度等)、饲料产品的存放时间及条件、饲料产品的包装和饲料使用方法等[1-2]。
饲料配方需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可操作性、市场性(应有明确产品的档次、客户范围,现在与未来市场对本产品可能的认可与接受前景,还应特别注重同类竞争产品的特点)和合法性(营养指标、感官指标和卫生指标等)。
饲料配方应以对既有明确的市场、动物种类、生理阶段,又有相应品种的推荐量为标准,对于广泛而零散的市场、用户较多、品种不一的可进行大致的分类找出主体部分并制定相应的营养标准;环境因素对标准设定的影响应作考虑;追求最大收益的配方确定执行标准及原料时难度更大,要求从多方面考虑以确定营养指标及原料;配方设计者或养殖者应明白按照配方生产的饲料会使动物达到怎样的生产成绩。
要注意到生产加工过程中能提高大多数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但也会使饲料中维生素、酶类及微生物的含量降低,对淀粉蛋白质糊化程度发生变化,影响矿物质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到配合饲料营养性能和贮存性能[1]。
2.2.1 投料过程
在投料开始时,投料人员必须按控制操作人员的投料指令进行投料。原料虽然在入库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检验,但由于贮存环境、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饲料原料的品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生产前要进行质检。
检查地坑格栅是否安放正确,防止已结块的原料(如次粉)进入输送系统发生故障。检查磁选设备是否完好,如铁进入系统可使粉碎机锤片、筛子等其他设备受到破坏,同时设备应定期清理干净。
2.2.2 粉粹输送过程
原料以碾磨为好,对脆性物料以锯切碎为宜,同时粉碎机所粉碎的原料要根据要求选用筛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开机前控制人员应检查分配器方向是否正确;溜管如有过大或过细物料在其中溜过,有时会发生堵料现象,就要求设备维修人员及时清理保障物料畅通;提升和输送设备应定期检查有无漏料现象,同时检查提升输送过程与磁铁口是否有关[3]。
2.2.3 称量过程
称量过程是配料的关键,是执行配方的首要环节。称量的准确与否对饲料厂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操作人员必须有很强的责任心严格按配方执行,在原料变化或其他情况需要对配方进行变动时要请技术人员进行调整,不得任意变动。人工称量配料要求操作人员有很强的自觉性和质量意识;而自动配料系统简化了配料装置,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稳定了配料的精度,避免了人为误差,但必须保持电子秤的清洁和杜绝在秤体上放置任何物品或人为撞动电子秤。
2.2.4 配料搅拌过程
注意混合机的填充系数。填充系数分批卧式螺旋环带混合机以0.6~0.8较为适宜,分批立式混合机一般控制在0.8~0.85,连续混合机控制在0.5以下。
原料的添加顺序。预混合料的加料程序为载体或稀释剂先加入,再把微量活性组分加入混合。配合饲料的加料程序为配比量大的组分先加入,少量或微量组分后加入,粒度大的料先加入,粒度小的料后加入,容重小的料先加入,容重大的料后加入,液体料应在粉料全部进入混合机后再喷加[4-5]。
混合时要选择好适当的混合机,要有保证均匀混合并防止分级的工艺,尽量减少因下落、振动、提升、风运等带水的影响。在管理方面,要正确地确定混合时间、选择合适的载体与稀释剂、严格控制添加物的细度、规定加料顺序和添加油脂等。
保证搅拌机正常工作,对搅拌机进行维护和检查,检查搅拌机螺旋或浆叶是否干焊或磨损程度,卧式搅拌机在排料时是否能完全将料排入缓冲仓;在搅拌机工作时检查是否存在因设备原因引起物料泄漏,如有应及时修理或更换设备部件,以保障饲料搅拌均匀合格的基础工作。物料搅拌的时间取决于混合机的机型和混合速度[2]。
配料搅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力求混合物各组分的粒度相同,掌握混合时间(卧式搅拌机3~7 min,立式搅拌机8~15 min),不要过度混合;把混合后的装卸工作减到最小,对已经混合均匀后的成品饲料,应尽量不采用搅龙输送和气力输送,防止饲料发生分级,使其在包装处的混合均匀度仍在合格范围内,或混合后立即压成颗粒使各种物料成分固定在颗粒中;卧式搅拌机工作料面是否平整便于物料均匀混合。
2.2.5 制粒过程
制粒前对设备的要求、颗粒饲料的结构和强度靠调质技术用热和蒸汽来软化原料提高饲料的制粒性能,一般调质时间在10~30 s、调质饲料的水分在16%~18%、温度在75~85℃,制粒原料的粉碎粒度(如微量元素),一定量的饲料添加量越少,要求的粒度越小,对非溶解性化合物,合适的粉碎粒度是获得较大生物学效价的重要条件[6]。对颗粒大小的要求可根据用途的不同来调整饲料的粒度,如肉鸡料的粒度要求在15~20目,鱼虾料的粒度一般在 40~60 目[2]。
注意影响制粒质量的因素,原料成分、粘结剂的类型、原料的粉碎粒度(原料越细淀粉越易糊化颗粒粘结效果越好)、水分和温度(水分的多少是保证糊化和粘结的重要因素,适当的蒸汽温度大于75℃ 有利于淀粉的充分糊化)[6-7]。
2.2.6 包装和仓贮过程
要注意包装饲料和散装饲料的质量控制,饲料在仓储过程应确定分类贮藏、保证贮存环境条件、防止氧化和霉变和贮存时间。复合预混料不宜超过30 d,维生素预混料不易超过3个月,微量元素预混料不易超过6个月[8]。
开展技术业务教育与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全面提升质量管理的教育和培训,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对所有员工要进行定期的质量知识考核;对新上岗的员工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保证在岗职工明确自己的质量责任,按工序质量要求进行操作。
[1]高庆.影响配合饲料质量的因素[J].畜禽业,1999(8):36-37.
[2]龙建候.饲料加工质量与工艺设计的关系[J].粮食与饲料工业,1990(1):37-39.
[3]饶应昌.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4]李军国.饲料加工质量评价指标及其控制技术[J].词料工业,2007,28(1):2-6.
[5]李德发.现代饲料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
[6]李建防.制粒工艺中影响饲料质量主要因素[J].中国饲料,1998(22):17-18.
[7]王纯,刘立成,刘大森,等.影响颗粒饲料质量的因素[J].饲料博览,2008(4):21-22.
[8]王康宁.畜禽配合饲料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