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进才
(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山西 太原030006)
过敏性皮炎是由于各种致敏因子引起的Ⅰ型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以荨麻疹、斑丘疹、渗出伴轻重不等的以皮肤瘙痒为特点的皮肤疾病。过敏性皮炎是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然而也是一种疑难病。我在临床上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过敏性皮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49例病例均为由化妆品、油漆、花粉、食物以及不明原因引起的过敏性皮炎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湿疹、渗出、皮肤裂纹等。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不同,划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型,轻型表现为皮肤瘙痒,伴有或不伴有皮肤抓痕;中型表现为慢性、迁延的病情变化过程;重型表现为病程短、病情变化快。其中男23例,女26例;年龄10岁~82岁,病程 3年以上者12例,最长27年。
轻型患者只采用西药治疗,应用维生素C注射液2 g、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L、磷酸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20 mg两种或三种药物静脉推注,及溴化钙注射液20 mL、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 mL~60 mL静脉滴注;对于中、重型患者在应用以上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主要药物:大黄、丹皮、栀子、土茯苓、蝉蜕、芦根、木通等。临床病例常分属湿热型、血热型、风热型和热毒内蕴型等,根据辨证分型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痊愈:自感症状表现皮肤瘙痒等各种症状消失,临床症状表现皮损、抓痕或者苔藓样皮质增生消失。有效:自感症状表现皮疹消失,晚上或出汗时仍然感到瘙痒,临床症状表现皮损、抓痕或苔藓样皮质增生消失。无效:症状无任何改善。
49例过敏性皮炎患者,其中7例仅表现为荨麻疹,中途终止治疗;1例重型患者病情反复,但仍坚持只用西药治疗,在两所三甲医院辗转求治后最终病重不治;其余4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痊愈38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
过敏性皮炎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然而也是一种疑难病,病理分析主要是一种Ⅰ型变态反应。大多数患者经过简单、单纯的西医治疗即能康复,甚至有一些患者不经过治疗也能自愈。但积极而有效的治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能缩短疾病的发病时间,因此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急需的,也是必须的。对于一些中、重型患者仅靠单一的西药治疗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主要西药有过敏递质拮抗药、抗组织胺药、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免疫抑制剂、糖皮质类固醇激素、钙类药物等,其中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维生素C注射液联用主要起稳定血管壁、减少渗出的作用。盐酸地塞米松注射液具有①抗内毒素作用:地塞米松可干扰免疫系统,激活淋巴因子,产生活性酶物质,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毒素不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以保护细胞的正常功能,并产生相对应的对抗作用。②抗炎作用:小剂量使用可收缩血管,降低血管通透性,提高血压,增加血流量,增加血细胞数量,吞噬和清理菌体蛋白,稳定溶酶体膜,减少血浆渗出和细胞浸润,消除炎症部位的热和疼。③抗过敏反应:地塞米松能稳定机体溶酶体,对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皮疹、过敏性充血、水肿等病理变化有抑制作用,能消除白细胞在细胞间质的积聚,防止中性粒细胞移向炎症部位。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是以中药甘草的有效成分甘草酸苷(甘草甜素)为主要成分的复方制剂,甘草甜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三萜皂苷,其苷元部分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结构相似,具有激素样作用而没有激素样副作用,它对补体及超氧阴离子具有抑制作用,也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抑制花生四烯酸的游离,从而具有消炎、抗过敏的作用,而且甘草酸苷具有T细胞活化作用、γ干扰素诱发作用、自然杀伤细胞活化作用、胸腺外T淋巴细胞分化增强作用。
西药在过敏性皮炎急性期是必要的,因为西药的优势在于迅速稳定细胞壁和血管壁,并有效拮抗H1受体,积极控制疾病的发展,但是它的弊端在于在后期治疗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改变体内过敏病变过程。而中医辨证论治恰恰是根据患者的发病特点、发病的症状、发病的时间及地域特点,综合分析,把疾病分成湿热型、血热型、风热型和热毒内蕴型等。在治疗中根据分型不同,辨证论治,达到根治的目的。其中,大黄荡涤胃肠积滞、清热利湿;丹皮、生地清热凉血;土茯苓清热利湿、祛湿止痒;栀子清三焦湿热;蝉蜕疏风清热止痒;芦根清热生津、凉血;木通清热利湿,使湿毒从小便泄走。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医务工作者开拓视野,广泛借鉴中西医优点、兼收并蓄,以综合治疗的方法,合理应用治疗方案服务于患者,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过敏性皮炎,见效快,疗效巩固,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