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患者PICC操作及护理

2010-04-13 04:49田立华李恩杰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7期
关键词:静脉炎肝素输液

田立华,李恩杰

化疗是肿瘤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案,其方法为通过静脉输注化疗药物。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输液给药,但由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且化疗周期长,血管变细、变硬、弹性下降而致穿刺困难;化疗药物外渗,导致局部组织变性坏死时有发生,静脉炎发生率高达60%~78%[1],这些可影响患者化疗药物的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插管(PICC),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我国逐渐应用,为目前广泛用于中期长期(5 d至1年)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其穿刺方法简单,易操作,保留时间长,因此,PICC不仅可以减少患者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从而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PICC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2]。笔者所在科自2006-03~2009-03对30例住院需要多周期化疗的患者行PICC,现将护理操作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03~2009-03在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肿瘤患者中,行PICC置管30例。男18例,女12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31岁,平均45.6岁。其中肺癌10例,食管癌5例,胃肠道肿瘤7例,鼻咽癌2例,淋巴瘤3例,急性白血病1例,乳腺癌2例。

1.2 方法 选用美国 BD公司生产的PICC插管,导管是第二代硅胶材料制成,材料柔软、弹性好,在血管内的导管呈漂浮状态。杜斌等[3]报道,双腔导管感染率37.3%,单腔导管感染率8.3%。笔者选择的均为单腔硅胶类导管。血管首选贵要静脉,其次肘正中静脉,再次头静脉穿刺时,嘱患者平卧,给患者戴一次性帽子和口罩,穿刺手外展90°,用软尺从穿刺点开始量至右侧胸锁关节,然后再加上1~2 cm,为导管进入长度。用生理盐水预冲导管,将导丝向外抽至相应刻度内1 cm,剪断所需长度。患者穿刺侧手稍外展,头偏向穿刺侧,防止导管误入颈内静脉。肘关节下垫一治疗巾,常规皮肤消毒,范围大约20 cm,操作者戴手套,用套管针以20°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松开止血带,将套管针沿静脉方向推进少些,然后用左手中指压住针尖前的血管,食指和拇指扶住套管针,右手退出针芯,然后将导管缓慢送入血管到所量长度,撤出导丝,接肝素帽,小纱布放于穿刺点上方,用敷料覆盖针眼处,再以透气胶带固定圆盘处,以脉冲式推入生理盐水。置管后X线片确认导管的位置。

2 结 果

30例置管患者中,1次穿刺成功24例,2次成功3例,穿刺失败1例,导管脱出1例,导管堵塞1例。成功率为90%。导管留置时间最长182 d,最短 10 d,平均 85.6 d。其中发生静脉炎2例,穿刺点出血2例,发生感染1例。

3 护 理

3.1 患者的健康宣教 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三向瓣膜式 PICC必要性、目的、置管过程及留置时间,通过耐心细致解释工作,建立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消除患者的紧张及焦虑情绪,使之配合治疗。由于导管价值昂贵,且在穿刺时可能出现感染、气胸等并发症,在置管之前同患者签署置管的同意书,取得患者的理解。

3.2 导管护理

3.2.1 常规护理 每例患者穿刺后均做好记录,包括导管型号、穿刺静脉名称、置入长度、胸片结果、穿刺日期等;置管后24 h更换敷料,沿导管左右方向横向揭开敷料,观察局部有无渗出及皮下血肿。避开关节及凹陷处固定好导管,防止导管滑脱;避免从导管抽血、输血或导管被压折等,以防止导管阻塞。

3.2.2 冲洗及封管 每次输液前用 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导管,输液完毕,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用肝素稀释液(50 U/ml)10 ml,采用脉冲式动作,经肝素帽注入,使冲洗液在管腔内形成湍流,清洁和漂净管壁,当剩余0.5~1 ml液体时,边推注边撤出注射器,以达到正压封管,然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并在注射化疗药物、血制品及脂肪乳后用20 ml生理盐水冲管。化疗间歇期不输液时,每周用肝素封管1次并更换敷料和肝素帽[4]。

3.3 并发症的护理 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是导管堵塞、静脉炎、感染、穿刺部位出血、导管漂移及拔管困难等。

3.3.1 导管阻塞 导管堵塞是PICC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并且随留置时间延长而增加。导管堵塞重在预防[5]。导管堵塞有血栓性导管堵塞和非血栓性导管堵塞。肿瘤患者为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本组2例发生导管阻塞者为年龄较大、活动不方便的肿瘤患者。每次输液时应注意观察,检查输液管有无折叠或调整体位。如滴速减慢,可能有管道不畅、阻塞现象。用肝素盐水注射器进行回抽后再行冲管,阻塞的管腔可通畅。携带导管出院的患者坚持每周2次来院或去当地医院用肝素生理盐水冲管、换药、换肝素帽1次。

3.3.2 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发生与导管选择、导管尖端位置、导管局部固定、患者凝血状态及体质有关;而化疗药物本身有很强的刺激性,这可能是患者局部出现化学性静脉炎的主要原因;机械性静脉炎与反复机械刺激有关,所以尽量选择主要静脉穿刺,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出现静脉炎时可采取硫酸镁湿热敷,20 min/次,4次/d,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若3 d未见好转或更严重应拔管。本组中发生静脉炎2例,经上述治疗均未拔管。

3.3.3 感染 肿瘤患者多为慢性消耗性疾病,机体抵抗力差,容易出现感染,如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应考虑可能为导管感染引起,尤其是置管时间较长者。故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用碘伏消毒,及时更换敷贴 ,必要时做细菌培养,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3.3.4 穿刺部位出血 多见于置管24 h内。可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针,穿刺针应与导管相适应;注意检查凝血功能;穿刺后局部按压,必要时24 h内限制插管侧上肢过度活动,或加压敷料固定;穿刺部位皮肤潮湿多汗,穿刺点易于出现渗出物,可酌情增加换药次数,能有效的抑制渗出物的出现。其它并发症如导管漂移、静脉血栓及拔管困难等本组均未发生。

总之,PICC为为临床输液开辟了新的途径,与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相比,具有简单方便,易掌握,成功率高,创伤少,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等优点。为长期静脉输液及化疗的患者提供良好的用药通道,有效地保护了患者血管,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PICC更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避免了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6]。PICC不同于周围静脉穿刺,如处理不当,也可出现并发症,护士需掌握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并应重视对患者的宣教及导管的维护,以有效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1]张小云,翟红岩.去甲长春新碱不同给药方式局部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99,6(1):76.

[2]东闻霞,乔爱珍,李新华.插管与锁骨下静脉插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31-32.

[3]杜 斌,陈德昌,刘大为,等.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7):98.

[4]罗飞燕,李建宏,梁杰珍.癌症患者PICC置管化疗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6,12(13):1250-1251.

[5]王春妹.护理操作对置管后并发瘫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4,18(6B):10991.

[6]朱时杰,卢向丽,翠春梅,等.PICC置管用于大剂量静脉化疗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2,8(7):502-503.

猜你喜欢
静脉炎肝素输液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颈枕输液袋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