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0-04-13 02:44张樨樨
关键词:特征向量特征值城市化

张樨樨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建立城市化综合评价体系最重要的工作是选择合适的指标,这些指标应能在不同方面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状况。笔者从城市化实现的六项要素出发,[1]提出了全面立体的城市化观,即城市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环境城市化、生活城市化、科技城市化和保障城市化六大方面的内容。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并且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即人口城市化。在此过程中,伴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技真正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不断提升,逐步实现科技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得到完善,生活便利性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与质量全面提升,逐步实现生活城市化;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环境改善与保护意识逐步增强,环境质量逐步提高;随着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也会水涨船高,进入不断完善与升级的良性轨道,即实现环境城市化、保障城市化。城市化就是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上述一系列的转变过程。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

以城市化的六项关键要素为核心测评点,借鉴魏敏、[2]李爱军、[3]都沁军、[4]孟素洁、[5]任军号等人关于城市化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6]本着规范性、综合性、灵敏性、互补性、可操作性以及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的基本原则,在对大量统计指标进行多轮筛选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如表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

表1 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采用专家赋权、Seaty的标度法,以及层次分析(A HP)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应用Seaty的1—9标度法反映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如表2所示。

表2 Seaty的1—9标度法

第二步,确定目标层与各级指标的相对关系图。以城市化指标体系为例,如图1所示。

第三步,按照1-9标度法,采用专家评分方式,得到某层因素相对于上层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将其相对重要程度赋予一定的数值(从1到9),从而得到判断矩阵。

第四步,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W,先进行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再进行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到每个二级指标在整个体系当中的权数矩阵。

图1 城市化指标体系层次图

三、城市化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值确定

本文以城市化水平为总体评价目标,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生活城市化、科技城市化、环境城市化和保障城市化为一级指标,其余37个指标为二级指标。按照层次分析法的要求,以函访的形式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的专家教授,以及青岛、德州等地区的规划局、发展改革委员会、建委、统计局等相关部门的40名有关专家、官员进行了访问,并请他们对各个层次指标特征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比较打分。

1、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特征向量与最大特征值

综合专家的打分结果,按1-9标度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出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与最大特征值λmax。由于版面限制,以前三个层次的判断矩阵为例进行分析,其他矩阵的分析以此类推。A-B层次判断矩阵、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见表3;W A= (0.5100,0.3227,0.2365,0.0512,0.1715,0. 7402)T=6。B1-C层次判断矩阵、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见表 4;WB1=(0.9557,0.2855,0. 0711)T=3。B2-C层次判断矩阵、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见表5;W B2=(0.7922,0.1427,0.0555, 0.5259,0.2690)T=5。

表3 A-B层次判断矩阵、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

表4 B1-C层次判断矩阵、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

表5 B2-C层次判断矩阵、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

2、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A-B层次判断矩阵的标准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为:

W A=(0.2510 0.1588 0.1164 0.0252 0. 0844 0.3643)T=6,CI=0,CR=0<0.1

B1-C层次判断矩阵的标准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为:

W B=(0.7283 0.2176 0.0542)T=3,

1CI=0,CR=0<0.1

B2-C层次判断矩阵的标准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为:

WB2=(0.4437 0.0799 0.0311 0.2946

0.1507)T=5,CI=0,CR=0<0.1

可见,上述所有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标准化后,CR的值均为0,均小于0.1,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都是满意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专家打分给出的判断矩阵具有高度一致性。

3、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表6 层次总排序

由以上推导得到了各个评价指标的相对优先排序,如表7所示。

表7 二级指标权重排序

四、指标权重排序结果的分析说明

1、一级指标

从整体上看,一级指标对评价目标重要程度的相对优先顺序是:保障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生活城市化、科技城市化、环境城市化。

(1)保障城市化指标之所以最为重要,是因为一个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是该地区文明进步程度及综合发展状况的综合评定尺度,属于内涵性指标,最能够映射出该地区的综合实力及城市化基础,相对于经济城市化、环境城市化等其他指标,保障城市化指标是更为基础性的指标,并且区分度较高。目前,我国城市与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有着极为巨大的差异,如果某地区的社保水平比较高,那么,其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科技城市化等其他城市化指标必然也会比较高,该地区的整体城市化水平同样也会比较理想。因此,保障城市化指标在一级指标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赋予较高的权重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专家的观点也比较倾向于此种解释。

(2)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及生活城市化的权重排名仅次于保障城市化,权重值均大于0.1。其中,人口城市化的权重排名更靠前,列于第2位,主要因为非农人口的增多及人口素质的提高是反映城市化水平的显性指标,人口因素是经济、科技、环境等其他因素的主导因素,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关键性和基础性动力,制约着其他因素的发展。另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因素相对于其他非经济因素来说,总是处于决定性地位,经济城市化水平对其他几个城市化要素水平的提高起基础性作用。城市化的精髓是人们在城市化进程中,摆脱生产力低下的束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明生活和精神文明生活逐步改善,生活城市化指标综合反映了城市化的成果及其带来的各种变化。因此,生活城市化指标是整个城市化指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科技城市化和环境城市化的权重排名相对靠后,这并不意味着这两项指标对于评价目标完全不重要,而是相对于保障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等指标来说,重要程度次之。科技和环境是评价城市化水平的内涵性指标,相对于其他四个指标来说,更加侧重于对城市化品质的深层评价,但作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尺,其知晓度较低,因而专家打分结果会受到一定影响。但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向纵深推进,科技方面的指标,尤其是环境方面的指标,其重要程度会不断提升。因为在城市化的成熟期,城市化品质的提高比范围的扩大更为重要,而品质的提升离不开科技引擎的推动;与此同时,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也会日益显现出来,并会逐步由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制约着城市化向纵深发展。可见,科技和环境方面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2、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维度细密、数量众多,对于权重排名比较靠前的指标予以重点关注,找出评价城市化水平的关键指标点。

(1)在保障城市化指标体系中,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参加比例是最重要的指标,在总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排名较为靠前,分别位于第2、第3和第5位,具有较大的权重,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职业介绍机构数的权重排名相对比较靠后。可见,在保障城市化整体具有较大权重的前提下,三项基本保险的参加比例尤为重要,反映了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是否完善是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今后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着力点。

(2)在人口城市化指标体系中,非农业人口百分比的权重排名第1,大专以上学历占人口的比例排名第6,专业技术人员占就业人员比例排名相对靠后。由此可见,非农人口百分比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这也符合对城市化概念的传统理解,将大量的农业人口转变成非农业人口仍是城市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时,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进而提高人口素质也是实现人口城市化的重要环节。总之,不仅要在非农人口数量上下功夫,还要在提高人口综合素质上做文章,这样才能逐步实现文明人的城市化。

(3)在经济城市化指标体系中,家庭可支配收入、职工每年平均货币工资、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指标权重分别排名第4、第7、第10位,具有较大权重,人均 GDP排名第17,高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排名较为靠后。从经济角度衡量城市化水平,最突出的因素是居民收入,只有收入提高,居民才能切实体会到城市化所带来的好处,才能真正分享城市化的成果。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是从产业结构角度度量城市化的经济发展基础,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越大,说明该地区经济实力越强,经济结构越优化,城市化的经济基础越雄厚。因此,增强地区整体经济实力,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推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4)在生活城市化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的权重排名都在10名以后,其中,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城市燃气普及率、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互联网接入端口用户比率分别排名第12、第14、第15、第16位,其余指标均排在20名及以后。生活城市化指标体系的特点是指标细化程度比较高,数量较多,在组建该体系时,需从各个方面对生活城市化的信息进行捕捉。因为生活本身是多姿多彩的,方方面面均能体现出城市化的痕迹。因此,生活城市化指标体系更能体现出立体多面的特点,侧面多则更能完整刻画出生活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其中指标的权重虽然不是很高,但维度细密,对生活品质的描述比较全面,对提高生活城市化水平提供了多方面的指导。

(5)在科技城市化指标体系中,每十万人拥有高校在校生数、技术市场成交额、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的指标权重分别排名第8、第11、第18位,其余指标的排名比较靠后。高校在校生数量集中反映了一个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技术市场成交额反映了该地区科技发展水平与科技活动的频繁程度,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了地方政府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和重视态度。以上三个指标分别从教育、科技活动和资金支持方面显示出实现科技城市化的主要途经,因而具有较高的权重。同时也启示我们,要使科技成为推动城市化进程的第一生产力,必须从振兴教育、活跃科技交流和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着手努力,才能使城市的科技气息更浓郁,实现城市化的科学发展。

(6)在环境城市化指标体系中,五个二级指标的权重排名均在20名以后,整体排名较为靠后。其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环境污染治理指数的排名相对靠前。由于环境城市化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体系中权重排名垫后,旗下的二级指标的权重排名必然也较为靠后,但环境城市化的重要性仍不容忽视。环境城市化指标体系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给出了城市化的环境评价指数,警示我们在大力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忽视环境保护与涵养,在城市化进程的初期便将环境城市化因素综合考虑在内,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力争实现城市化水平与环境质量同步提高。

综上所述,建立城市化指标体系的初衷是试图给出一套综合反映城市化水平的全方位、立体的指标系统,该指标体系能够从方方面面对城市化这个综合概念进行全面反映。在一级指标搭建的分析框架之下,数量众多的二级指标从多角度对评价目标——城市化水平进行度量和映射,从而以宝塔分级的方式对目标层进行了全面勾画与评价。因而对全面细致的刻画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现状具有极强的支撑作用,为准确评估我国各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真实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1]Friedmann J,U rbanization Planning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M].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73.

[2]魏敏,李国平.基于TAL系统的城市化综合水平测度模型的研究[J].系统工程,2004,(7):50-55.

[3]李爱军.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测度方法探讨[J].经济地理, 2004,(1):43-47.

[4]都沁军,于开宁.城市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1,(3):21.

[5]孟素洁,黄序.北京市农村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J].城市问题, 2004,(4):40-44.

[6]任军号,林波,薛惠锋等.大城市周边地带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13-116.

猜你喜欢
特征向量特征值城市化
二年制职教本科线性代数课程的几何化教学设计——以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为例
克罗内克积的特征向量
一类内部具有不连续性的不定Strum-Liouville算子的非实特征值问题
一类带强制位势的p-Laplace特征值问题
基于一类特殊特征值集的扩散算子逆谱问题
单圈图关联矩阵的特征值
一类三阶矩阵特征向量的特殊求法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EXCEL表格计算判断矩阵近似特征向量在AHP法检验上的应用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