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书 和
(山东理工大学 法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风险社会中的安全文明理念
侯 书 和
(山东理工大学 法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风险和反风险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转型期的中国已进入高风险社会发展时期。人类应对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更新观念,树立安全文明新理念,以此来规范和指导人的行为。这些安全文明理念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甚至是第一需求;安全是当今社会的主要价值观;平安是根本、是人的最大幸福;安全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科学发展首先是安全发展;保障安全,发展才有意义;安全优先原则是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必然选择。
风险社会;公共安全;安全文明;安全发展
一
按照国外社会学家的看法,世界已进入风险社会时代,人类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现代风险社会是可怕而危险的世界,是充满危机的时代;社会失去了和谐,人们不得不面对风险和灾难。在这样一种长时期的、世界性的社会发展阶段上,传统风险和现代风险对整个人类生活、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根本性威胁和持续性伤害。风险社会时代是与从前社会时代不同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或人类生存的新状态。
风险社会的风险具有以下特征或表现:(1)风险的普遍性。风险尤其是现代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没有时空限制,灾难造成的后果影响并不局限于当地和当时。不管人们对此是否承认,风险依旧存在着;不管人们是否愿意,“风险社会”已经成为人类不可避免的时代境遇。风险不仅对当代人造成威胁,也对后代人构成威胁。风险的影响不仅超越了时空,也超越了阶级、地位以及社会文化等的限制,任何人都不能逃离风险而躲进安全的世外桃源。(2)风险的延展性。在事物之间的联系和风险治理不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某些局部偶发的风险事件会产生连锁反应和放大效应。简单风险会演化成复杂风险,单一风险后果会转向多种风险后果,原有的风险本身与治理失效的政治风险交织在一起,就可能对整个系统或整个社会造成更大的影响和伤害,最终转变为后果严重的社会风险。(3)风险的全球性。处在全球化浪潮中的风险社会,风险的发生和影响会超越民族国家的地理疆界,风险的意外后果或副作用往往呈现出全球性效应,人们经常感受到的是来自全球范围的风险和危险。这些风险和危险,不仅远离个人的能力,而且也远离更大的团体甚至国家的控制,对千百万人乃至整个人类都可能是严重的威胁生命的。[1]115全球性风险使得当今社会成为“世界风险社会”,这也决定了风险治理必须具有国际视野。(4)风险的复杂性。在现代风险社会中,风险的前因后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风险的高度复杂性和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风险的潜在性和风险影响的长期性,使得人类越来越难以预知和控制风险,而人类的过度实践行为会产生更大的风险。(5)风险的突发性。由于人类的急功近利的非理性行为和严重的治理失效,使得风险突然意外性发作,由可能性危险变为现实的危害,往往使人们付出过多的代价,这也对人类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6)风险的人为性。现代风险社会的风险主要是“人为的风险”,风险来自于人的行为和决定以及过分的发展冲动。由自然带来的风险已降至次要地位,而且自然引起的风险也有人的影响;“被制造出来的风险”占据主导地位,人们也不知道人造风险的将来后果是什么。(7)风险的生活化。在现代风险社会中,威胁人类安全的因素隐藏在人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多种多样的风险已经渗入到人的生活的各个环节,没有什么不受到风险的影响,这使得人们的生活缺乏最起码的安全感。个人的每一种选择、每一个决定都潜伏着风险甚至成为灾难。而普通民众对风险的认知基本是茫茫然、昏昏然的,个人又无力抵御风险,这使得人人都是风险社会中的弱者。风险的生活化、个人化凸显了公共机构的安全责任,政府必须为每一个公民的安全负责。
当今风险社会还产生了两个令人忧虑的后果,这进一步增强了社会的危险程度。其一,权力机构的不负责任。即在现代风险面前,公共权力机构显得软弱或不作为,以及制度和政策的无效,未能担负起事前积极预防、事后有效处置的责任;面对风险社会缺乏明确的责任机制和责任主体,风险制造者和风险治理主体都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掩饰风险的真正起因,最终只能诉诸“一笔钱交换一个生命”的资本主义逻辑。其二,风险分配的不平等。乌尔里希·贝克指出:风险社会的风险分配总是依阶级或层级而定的方式分配的,阶级社会和风险社会存在着很大范围的相互重叠。财富在社会上层聚集,而风险在社会下层聚集。低收入群体害怕失去收入不得不忍受更多的风险。而应对风险的能力在不同职业和不同教育程度的阶层之间或许也是不平等地分配的。种种社会过滤或放大效应产生了随阶级而定的苦痛。可见,风险分配与财富分配是密不可分的。风险分配的不平等使原来的社会不平等在一个新的层次上得到了巩固。[2]36-37
从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来看,人类面临着传统风险和现代风险的双重威胁:地震、海啸、洪灾、干旱、台风、泥石流、雪灾以及饥饿和营养不良等;核辐射和核扩散、电磁辐射、癌症、艾滋病、疯牛病、SARS、禽流感、全球流感大流行、武器扩散和局部战争、极端主义和恐怖事件、各类伤亡事故和社会冲突事件,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崩溃和经济政治危机,还有日趋严重的气候异常、环境污染、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泛滥等。全球每年仅意外事故的伤亡数就达千万人,全球有数亿人感染各种病毒。风险的存在和爆发,反映了人类在实现和享受现代化的同时却不能保障自身与环境的安全,人类的生存越来越处于一种弥散性、不确定性的危机情境中;同时这也显现出人类对于风险规律和宇宙规律知之甚少,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生活方式等都有非理性之处。在多重风险和危机面前,全球公众变得越来越敏感和脆弱,人们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与日俱增,不安全成为了人们的主要烦恼和忧虑。总之,风险和危机造成了当今世界的严重不和谐,表明了人类已进入风险社会时代,风险和反风险是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和使命。而处在转型期的国家,更多风险和治理失灵并存,风险爆发的可能性更大,风险治理的任务也更为艰巨和迫切。
处在全球化和风险社会时代大背景下的中国,同时处在社会转型和高速发展的巨变时期。这是一个风险逐渐积累、各种矛盾频发和社会问题集中的高风险时期。在这一“压缩式”转型与发展时期,人们特别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的“失衡”和面临的安全隐患。当代中国社会多重风险并存,既有传统的风险,又有现代的风险;既有内部产生的风险,也有全球化带来的风险,涉及人们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公共安全形势非常严峻。近十年以来,我国每年发生各类突发事件数百万起,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超过 20万人,伤残超过 200万人,经济损失超过 6000亿元。[3]我国每年发生各类灾害近百万起,受灾人口达数亿人;我国煤炭产量占世界 35%,但矿难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 80%,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 100倍;我国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数居世界之首,每年死亡 10余万人;目前全球新发现的 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有些已造成了严重后果,我国的职业病危害也相当严重,我国药品、食品、饮用水等的不安全性也日益突出;农药残留、化学添加剂使用、辐照食品等问题都令人堪忧;近年来我国的群体性事件、暴力犯罪案件及恐怖事件等频繁出现,造成很大的负面效应。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安全感呈下降趋势,[4]同时我国城市居民对各种危机在国际国内的整体发展趋势也持不乐观态度。[5]各类突发事件的频发,也暴露出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公共安全职责的缺位。多种风险和危机事件的威胁、打击,以及治理结构落后和风险防控不力,导致社会公众产生不安全感,降低了其“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也影响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
二
人们的治理行为、制度建设及政策供给等都是在一定理念和价值观支配下的结果。在风险社会时代,政府等治理主体要真正承担起保障公共安全的责任,维护公众的安全权益,必须首先更新观念,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安全文明理念和安全价值观,使这些理念和价值观成为人们普遍尊奉的精神信仰和行为准则。在此基础上,人们才有可能增强安全意识、产生各种安全行为,共同努力奔向一定的安全文明目标,建设安全和谐社会。
首先,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是世界公理。以人为本首先是以生命为本,人命关天,人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1)人的生命权与生俱来,是人的所有权利的前提和基础。人拥有生命才谈得上拥有幸福、希望和创造价值。对人的生命权的尊重,是人类社会的一条基本公理;保障公民的生命安全是国家和人类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2)人的生命是惟一的、有限的、不可逆和无可补偿的;人的生命来之不易,也是最宝贵的,但又极其脆弱、不堪一击。(3)生命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性,人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别人;一个人拥有生命会使许多人幸福,相反一个人失去生命会给许多人带来痛苦。(4)人的生命不仅本身有价值,对他人、对社会也存在价值。人能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带来价值。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是外在价值、外在事业的工具。社会必须保障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权益,保障人的生命安全。(5)人具有特定的尊严和权利,而且有道义与法律的保护,尤其是人的健康权、生命权和安全权;人具有主体性和创造性,人具有潜在的和现实的价值,因而生命是神圣的。[6](6)生命至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高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这首先表现在尊重生命、以生命为根本上。“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灾区第一线指挥抢救工作,坚持“救人第一”的救灾原则和“一线希望百倍努力”的救灾方针,以及为遇难同胞设立公祭日,都令人感到了生命的尊严和崇高,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得到有力的诠释和生动的实践。
其次,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首先是生理、生存方面的,在基本满足了生理生存需求之后,就会产生第二层次即安全的需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绝大多数人的物质需求已经基本解决,一些人甚至已过上小康或现代化生活。此时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安全问题,以求更安全地生活。同时,随着现代社会风险的愈益加剧,安全需求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整个需求格局中的地位得以放大。马斯洛所说的第一层次需求 (生理需求)中的空气、水、食物以及住所环境和性生活等本身就有安全与否的问题;“民以食为天”,就存在民以什么样的“食”为天的问题,如果以不安全的“食”为天,就会危及健康和生命。只有具备了安全保障,才能真正满足生理生存需求,也才能谈得上满足人的“诸发展需要”。在风险社会,可以说,安全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前提和保障,甚至是实际上的第一需求。
再次,安全是风险社会的主要价值观。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认为,阶级社会中平等分配财富的价值体系已被风险社会中防御性的安全价值体系所取代,风险社会的基础和动力是安全,这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2]56英国学者弗兰克·富里迪提出,安全已成为我们时代主要的价值观念,“宁要安全不要后悔”是一个根本原则;从安全角度来评估一切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当安全为人崇尚、而危险被视为本来就不好时,就是在表明对应该指引人们生活的价值观的看法;无视危险和安全警告就是违背新的道德规范。[7]1-5安全就是美好生活、珍惜生命、维护健康,创建安全的生活环境,这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安全价值是安全文明的灵魂和本质。鉴于安全问题的突出和安全价值观的认同,应当把公民对自身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关注与追求看作是负责任、成熟的公民的标志。如果说,过去人们为了争取平等和实现经济利益而不顾生命与健康的安全,那么,今天需要的却是为了获取安全和保护脆弱的生命与健康而奋斗。财富与生命、健康相比,孰轻孰重,不难判明。
第四,平安是根本、平安是人的最大幸福。中外许多专家学者都把安全 (公共安全、健康长寿等)作为生活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或幸福指数的主要指标之一,这很有道理。因为缺乏安全与贫困一样,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所谓平安,是指人的内心平静、身心健康,免除恐惧、威胁和危险,没有伤害,安居乐业,持续、踏实、放心、轻松地生活状态。这样的平安是人们生活幸福和人生有意义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们参加社会实践和实现人生价值最重要的前提。只有平安才谈得上和谐,和谐社会首先是平安社会。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全体公民的平安是根本、是最大的政治,平安高于一切;对于一个人来说,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一生平安则一生幸福,没有平安便谈不到幸福。平安来之不易,平安非常珍贵。当人们的生命陷入困境或直面死亡或健康即将崩溃时,我们就会深切地感受到,活着真好、平安珍贵!经历过印度洋海啸幸存的人,从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中死里逃生的人,还有其他许多人,心里都会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平安是最大的幸福,要祈求平安、珍惜平安!诚然,在当今世界许多领域和许多时候,平安还很渺茫,因为风险普遍存在且时有发作,这就需要我们把平安理念一直铭刻在心,任何时候都要高度重视平安建设,始终把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解决好,能够使人们安心、幸福地生活。
第五,安全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人类社会文明是一个动态的有机体系,其中最基本的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安全文明几个方面,即五位一体的文明形态。每种文明都是社会文明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各种文明之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只有在社会文明持续的整体进步中才能不断实现“民安、民富、民享、民主、民智”的价值目标。从长远来看,五个文明协调持续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各种文明建设都要搞好,但不一定平均用力。在特定时候,哪一种文明建设应“重点”抓,要取决于时代的要求和大多数民众的意愿和需求意向。在物质匮乏的贫困时代,物质文明建设自然是“首要任务”;在风险社会时代,着力搞好安全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即人们要更加重视安全文明建设和获得安全文明成果。所谓安全文明,就是指人类在长期实践和生活中获得的安全进步状态,包括取得的安全进步成果和安全进化发展的一系列过程及“安全人”的成长、塑造过程。安全文明的基本内容有:安全主体文明、安全意识文明、安全制度文明、安全行为文明、安全发展文明、安全目标文明等。安全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绝对安全难以达到,但却是人类应努力追求的目标。安全文明发展阶段与社会整体发展阶段相适应,但必要时可以适当“超前”发展。目前人类的安全文明发展仍处在“启蒙”和“起步”阶段,它需要经过若干阶段的逐渐发展。安全文明发达阶段的实现即预示安全文明时代的到来。
第六,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和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安全发展就是在保障人们的健康、生命和财产安全及环境安全的前提下谋求发展,这集中和鲜明地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发展首先是安全发展,保障安全,发展才有意义;有安全保证,才能更好地发展。缺乏安全的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实质上是“反发展”;这样的发展与以人为本格格不入,也是不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的。安全发展是以人的安全为前提、以生态安全为基础的可持续性发展,即可持续性安全发展。安全发展是个大道理。必须强化安全发展在实践中的权威性和执行力,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及环境安全为代价来追求增长和发展。应当明确,发展是硬道理但不是硬发展,不顾人的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发展没有道理,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才最有道理。不顾安全的发展损害了公众的安全权益,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总之,发展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正如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8]29
第七,安全优先原则是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必然选择。以上所述诸安全文明理念,不论是生命至上、安全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安全是社会主要的价值观、平安是人的最大幸福,还是安全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发展的前提和方向,科学发展首先是安全发展,这都意味着安全利益是人类的最高利益,安全目标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基于此,我们有理由提出人类社会要实行安全优先原则,这是应对风险社会多重风险的明智选择,也是社会文明发展规律使然。所谓安全优先原则,就是指人类在从事一切经济、技术和社会活动时,首先必须对这一活动进行安全论证,从安全角度评价一切,把保障人的安全和环境安全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宏观层面上来说,社会发展目标体系中安全目标优先于其他目标,是优先考虑、优先安排的;社会发展模式是以人的安全、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和导向的发展模式。就微观和操作层面而言,首先要真正按每个地区或单位的安全需要和安全质量去安排生产与生活,必须将安全因素作为任何技术项目和管理方案以及政策供给首先要考虑的因素;高度重视每个人的安全利益,把关心人的健康和生命摆在各项目标和工作的前头,并渗透于各项活动之中,把保障人的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在资金、科技、人才等投入上,要首先保证安全管理的需要;在组织机构上安全权威大于其他机构或部门的权威,公共安全保障机构要有足够的权力和资源;在绩效考核上,安全绩效重于其他绩效。总之,安全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先权,“安全为天”是最根本的原则。一个好社会比坏社会的最优越之处正在于把公共安全始终放在优先地位,是在充分尊重普通人的生命价值与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使人人免于风险和灾难打击,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安全优先是安全文明社会的显著标志。
[1][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 [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2][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 [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3]闪淳昌.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回顾[J].中国应急管理,2007,(1).
[4]尹川.居民安全感下降是社会的“硬伤”[N].齐鲁晚报,2006-02-21.
[5]李松涛.67.6%的人对政府危机管理现状不满意[N].中国青年报,2006-05-08(21).
[6]陆树程,朱晨静.敬畏生命与生命价值观[J].社会科学,2008,(2).
[7][英]弗兰克·富里迪.恐惧 [M].方军,张淑文,吕静莲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
The Safety and Civilization Idea in Risk Society
Hou Shuhe
(Law School,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255049,China)
Risk and anti-risk are themain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age.China in the transitionalperiod has entered the high risk period of social development.The presupposition and foundation for people to reply to risk is to change idea and establish new idea of safety and civilization to guide and regulate people’s behavior.These safety and civilization ideas are human foremost and life first;safety as human basic need and even the first need;safety as the main value in today’s society;safety as the foundation and the most happiest thing;safety and civilization as the basis and main component in the social civilization system;safe development as the first thing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security guaranteeing development;security first principle as the necessary choice of human undertaking all activities.
risk society;public safety;safety and civilization;safety development
C919
A
1672-0040(2010)01-0028-04
2009-11-02
侯书和 (1956—),男,山东莒县人,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公共行政、公共安全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