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经济效应研究

2010-04-12 18:20翁建敏
关键词:北京经济发展

翁建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102)

北京奥运会经济效应研究

翁建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102)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和成功举办,大大加快了北京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北京奥运会在带来大规模的投资、拉动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改善劳动力就业、带动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环境治理和城市改造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与此同时,奥运会带来的巨大挑战也是长期的。北京奥运会以后,会对北京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因为奥运会后可能会使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下来,所以,北京需要通过其他新的手段保证经济的增长。

奥运会;经济效应;投资;消费;后奥运经济

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奥运会,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运作逐渐成熟,从雅典到北京,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全球性的社会文化活动。2008年奥运会在东方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中国成功举办,使奥运会能够从东方文明中吸取有益的养分,使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的同时,促进了自身文化的多元化,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举办奥运会,其参与面是全球性的。影响面不仅是体育自身,还有政治、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的作用,尤其是有极其巨大的经济效应。这种效应从申奥成功时就显著地、不断地表现出来。举办奥运会在历史上基本是“赔本赚吆喝”的费劲事,被主办国视之为“形象工程”。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则成为了转折点,“以奥运养奥运”的新思路,使该届奥运会创造了215亿美元的纯利,并向世人阐释了一种新理念:体育不只是纯消费,不只属于精神范畴的行为,更是潜力无限的新产业。如果说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实践了一个奥运商业化的新思路,那么,2008年北京奥运会则使奥林匹克运动走进一个更新的市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大大加快了北京地区乃至我国的经济建设步伐。

一、历届奥运会的经济价值分析

从奥运会的历史来看,从 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都获得了盈利。奥运会促进了主办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主办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一)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通过举办奥运会,主办国可以吸引大量的投资,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同时,可以带动相关的服务行业迅速发展,促进经济增长。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为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带来了 32.9亿美元的收益;而巴塞罗那奥运会、亚特兰大奥运会及悉尼奥运会分别带来了260.48亿美元、51亿美元、63亿美元的收益。[1]就各年而言,奥运会为主办国所带来的收入在奥运经济周期内呈现出平稳增加—高速增长—逐步回落的趋势,奥运会所带来的收益集中于奥运会举行前后的 2~3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在 1996~2003年期间为美国犹他州增加的总产值达到 44.8亿美元,而在高速增长期内 (2001~2003年),犹他州与奥运相关的各行业总产值达到 33.7亿美元,占到了总量的 75.2%。[2]

(二)对提高就业水平的影响

奥运会的举办需要兴建和改造大量的体育设施和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奥运会期间大量的运动员和游客也将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历届奥运会在带动主办城市就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巴塞罗那在筹办奥运会 7年间平均每年增加近 6万个工作岗位;1996年奥运会为亚特兰大创造了 8.4万个就业机会;悉尼在举办奥运会的当年就创造了 2.8万个新就业机会。

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与奥运会相关的就业机会并不是常年的、稳定的,除了兴建基础设施和体育设施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稳定的就业岗位之外,与举办奥运会相关的大量服务性就业岗位只是短期的。新南威尔士州在 1994~2002年 8年的奥运经济周期内预计创造 7万个就业机会,仅在奥运会举办的当年就大约新增劳动力22000人,为新增劳动力最多的年份。[3]

(三)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举办奥运会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建筑、交通运输、贸易、金融等非货物贸易行业是举办奥运会的主要受益者。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带来的收入中,住宿娱乐、商业性服务、餐饮、零售、运输五大行业的收益分别为 6.78亿美元、5.96亿美元、4.12亿美元、3.21亿美元和 2.35亿美元,占到了全部收入的 43.7%。而举办奥运会对于农业、采矿、冶炼、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影响几乎为零,甚至为负。[4]

可以看出,奥运会将有助于举办国经济发展,有助于解决劳动力就业、经济结构调整等棘手的经济问题。而且承办奥运会所带来的经济意义不只在于奥运会当年,而是一个长达 6~10年的高速增长期。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奥运投资周期结束时,由于投资突然失速,会给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影响的阶段

奥运经济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以及由这些经济活动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5]其总体效果和影响力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及风险,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奥运经济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从前奥运阶段、正式举办奥运会至奥运会后,经济效应的延伸一般不少于10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奥运经济周期。在奥运经济的不同阶段,投资和消费的密度、强度、规模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国际上一般将这一时间周期界定为10年左右,把研究奥运经济的时间范围即奥运周期定为奥运申办成功到奥运会后。因此,北京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可分为 3个阶段:奥运筹备建设期 (2003~2007年)、奥运举办期 (2008年)和奥运会后期 (2009~2010年)。

(一)奥运会筹备建设期主要通过奥运投资对经济产生影响

奥运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指直接用于奥运比赛场馆建设及相关设施的投资,主要包括比赛场馆、运动员村、记者村、传媒通讯设施等。间接投资主要是指即便不举办奥运会也需要的,但因为奥运会而提前或加大力度进行的投资,这些投资虽然不是奥运会的专项支出,但它们是保证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改善道路、机场、地铁等交通项目及水、电、热、气等市政建设项目的费用,还有污染控制、绿化等环保费用。奥运投资主要带动北京的建筑建材行业、通讯业、环保业、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并通过传导效应和辐射效应波及上下游相关产业和国内其他地区。

(二)奥运举办期间外部有效需求增加将带动经济发展

在举办奥运会前和奥运举办期间,国内外游客以奥运为目的聚集到中国,由此引发的各项经济、消费活动为中国增加了额外消费需求。这些消费需求集中在交通运输、邮电、体育、卫生、社会服务、商业、餐饮、文化、教育等领域。可以说,奥运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这种外部有效需求而进行的先行投资,以此来增加其有效供给。

(三)奥运会后期对外经济及旅游仍将快速发展

由于奥运会提升了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知名度,并使举办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基础软、硬件设施跃上了新的台阶,这为奥运会举办城市和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和后续旅游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奥运经济对于不同地区所产生的作用强度不同:对举办城市北京而言,由于大部分奥运投资及主要奥运赛事都集中于此,因此,奥运对北京的经济促进作用是直接且明显的;而对于国内其他地区而言,则更多地通过奥运投资而扩大的市场需求,间接地分享奥运所带来的经济增长。

三、北京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

(一)带来大规模的投资

在拉动中国 GDP增长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三要素中,资金的贡献率是最大的。为了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中国投巨资兴建体育设施 (新建体育场馆 19个,原有场馆改造升级 13个)、加强通讯系统建设、扩建机场、建设高速公路和地铁、建设环境保护工程、900多万平方米的危房旧房改造等。

首先,根据北京市政府的测算,奥运会的直接投资约为 1348.6亿元 (其中奥运场馆建设 280亿,新增基础设施投资 1068.6亿元)。在奥运规划和建设期间,北京市接收了约 90%,即 205亿元左右的奥运场馆投资 (另外 10%的投资用于青岛、沈阳等奥运分场馆建设)和其余 1068.6亿元的直接投资。根据相关资料进行适当调整后估计出2003~2007年各年度的直接投资额。其次,资料显示,北京奥运会的间接投资约为 1068.7亿元。由前述原因,间接投资并不能全部算作奥运投资,假设间接投资中的30%用于奥运投资,那么奥运筹备建设期内年均新增约60亿元的投资。在上述数据的基础上,估计出奥运投资每年的投资额度。[6]基本建设投入的 1068.6亿美元,主要由中央财政、市财政和国内外企业、金融机构投入。按一半外来资金计算,加上投资产生的乘数效应,使新增巨额投资成为牵引首都经济乃至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推进器。

(二)拉动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北京之外流进的资金高达 1500亿元左右。新增的巨额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北京地区的产品和服务,它对诸多行业的产品消费形成强烈刺激,尤其对建筑、交通、通讯、旅游、饮宿等行业的消费拉动作用更明显。另外,奥运会自身就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人文旅游品牌”,中国可以利用这一品牌的影响,使北京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点。北京是一个颇具魅力的国际大都市,举办奥运会又形成了新的影响力,两种魅力的有效融合,必然对旅游消费和其他消费形成强大的拉动作用。

(三)增加就业机会

举办奥运会对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有直接影响。北京奥运会的筹备持续了将近 8年,兴建各种体育场馆、交通设施、通讯、服务等设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各种服务性部门的工作量也大为增加。据专家估算,2008年奥运会大约给北京创造 200万个就业机会,“绿色人才”、高科技人才、基建与管理人才的就业机会大大增加。带动就业的年份主要集中在 2004~2009年间,其中 2006年和 2008年是最高峰。

(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北京奥运会的前期和比赛期间,建筑业、房地产业、旅游业、体育产业等都得到了高速发展机会。此外,北京奥运的申办理念,一是绿色奥运,带动了环保产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二是科技奥运,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三是人文奥运,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

11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行业。北京奥运会投入巨资用于奥运会场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另外,也建设了一批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巨大的投资既刺激拉动了基础设施行业的需求,又极大改善了城市环境,增强了城市功能,由此带动了建筑业、建材产业、电子家电业的发展。特别是奥运投资需求对房地产业和规划、设计行业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

21旅游业。中国有悠久的文明史,作为奥运会主办城市的北京又是一座有 3000多年建城史和 800多年建都史的大都市,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髓,发展旅游业有极其可观的前景,旅游业已列为北京市的重点发展行业。北京举办奥运会,则给北京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威力无比的动力。

31体育产业。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社会公众关注奥运、支持奥运、参与奥林匹克体育项目的积极性不断高涨,为各类体育组织、体育场馆、体育设施推进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运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同时还带动了体育器材、体育教育、体育文化的产业化发展。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 4000多亿美元,并且保持着 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我国的体育产业起步晚、规模小,其产值仅占 GDP的 0.2%。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动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体育场馆的建设、体育用品的开发、体育赛事的承办、电视体育的转播等。北京奥组委为满足办会所需的各类器材、设备用品等物资和相应服务,接受了价值约 117亿元的供货和服务。同时,为举办奥运会而新建、改造的 32个体育场馆必将为北京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为繁荣假日经济和文化、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长远的基础。

41环保产业。由于北京在奥运会筹备阶段提出“绿色奥运”的理念和标准,从而使环境保护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根据国家“十五”环保投资计划,五年总投资 7000亿元,占 GDP的 113%。其中污水治理 3000亿元,大气治理 2300亿元,固体废弃物处理 900亿元,生态建设 500亿元,环境监测 100亿元。这些投资使一大批环境保护专业公司、资源节约专业机构应运而生,如水务公司、太阳能公司、天然气公司、垃圾处理公司、环境监测技术公司等。同时“绿色奥运”也带动了植树、花卉等绿色产业的发展。北京、青岛等大规模地进行城市绿化,也为园林、林业企业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51高新技术产业。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信息、传媒的要求很高,数字化、立体化、宽带化、全球化彻底改变了中国信息、传媒产业的传统,为其带来生机和活力。电信、移动通信行业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业务规模迅速扩大。IT业围绕奥运会带来的需求,在硬件和软件上形成新的增长点。“科技奥运”也促进了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制作、发射、接收及配套设备的产业化。

(五)推动环境治理和城市改造

北京市的污染问题是严重的,治理环境不但极其必要,而且十分紧迫,举办奥运则为之提供了最佳的契机。根据北京的申奥报告,在筹备奥运会期间,北京完成了 20个重大环保工程,包括以天然气代替煤炭、汽车尾气排放控制、城市绿化、搬迁污染企业、污水处理、垃圾循环处理等。全长 65.48千米的北京四环路也建成了北京奥运会的一条景观道路,八成的体育场馆傍着四环路,奥运会赛场中心区位于新建的有 1215公顷的奥林匹克公园之内,其中 760公顷是森林和绿地,405公顷是壮观的国际体育展览中心,50公顷是中华民族博物馆,14个最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及奥运村、记者村、新闻中心、广播电视中心等遍布奥林匹克公园。城市的改造、体育场馆的建设为举办奥运会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有益于奥运会自身的创收。

四、“后奥运”的可持续发展

一般说来,奥运会结束后,举办奥运会的后续效应仍将在此后 2~4年内发挥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会对北京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因为奥运会后可能会使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下来,所以北京需要通过其他新的手段保证经济的增长。但是可以肯定,奥运会结束不会给整个中国经济带来衰退。

(一)北京奥运会不会成为“分水岭”

奥运会给北京建立了一个被外界了解的好窗口,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旅游收入,但是长期来看,要得到经济持续发展需要的是外界对这个经济体的整体肯定。国际上一些城市靠举办奥运会出名,之后又被“冷落”,但北京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经过举办奥运会将更显光辉。

进入“后奥运”时期,前奥运时期体育场馆和关联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大规模投资需求,以及奥运举办期国内外游客带来的巨大消费需求会减弱甚至在短期内消失,但过去 30年支撑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基本动力不会发生变化,奥运会带来的经济和投资增量在中国经济和投资总量中的比重很小,奥运会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分水岭,不会改变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势,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过去几年推动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储蓄率较高、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巨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市场潜力巨大、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以及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这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不会因为奥运会结束而发生变化。

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受奥运经济的影响较小。中国的经济规模跟其他举办奥运会国家的经济规模比较起来差异较大。中国在 2007年达到的经济规模是 3万亿美元,与雅典奥运会相比中国的经济规模是希腊的 16倍。中国的经济规模比这些国家大了许多,所以这些奥运会投资相对中国来讲是不多的。虽然奥运经济对北京的经济增长贡献明显,但北京市经济仅占全国经济总量的 316%。北京的奥运会场馆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约3000亿元,按奥运投入期 4年分摊,平均每年 750亿元,仅占中国过去 4年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0.55~1106%。[7]

另外,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交通网络化水平,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奥运会结束不会影响到中国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投资规模,不会出现“后奥运衰退”。而中国正在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和正在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为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 )提振“后奥运 ”经济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奥运投入与北京经济发展——投入产出分析”课题研究得出的结论,奥运会的直接投资为 1348.58亿元,主要集中在电力、热水生产及供应、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信息传输、旅游、住宿和餐饮等 7个行业上。[8]而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这样大规模的投资基础已经消失。北京奥运会经济研究的结果显示,投资低谷几乎是所有奥运举办城市“后奥运效应”的第一个门槛。

从奥运后的投资需求看,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重点投资领域和重大投资项目,如轨道交通、新城、新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环境治理以及六大高端功能区等,其建设发展正在形成新的强劲投资动力。据测算,“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 18840亿元,其中奥运后两年约占 45%。其中,轨道交通建设将加快实施,2008年至 2015年将建成轨道交通线路 363公里,初步测算,需要直接投资 1600亿元左右,年均 200亿元以上。仅此一项即超过了奥运场馆及直接相关设施的年均投资量。

北京也利用筹办和举办奥运会机会,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在奥运会后,北京经济形成高科技产业、金融与生产性服务业、社会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四级”带动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仍保持较高水平。这些投资热点足以继续带动经济增长,平抑由于奥运会投资下滑对经济可能产生的波动。电信业是生产服务业的主要行业,也是科技创新的主要领域,因此政府对电信业扶持力度奥运会后不会减弱。北京提出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目标,也为金融业在奥运会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奥运会后北京接待境外游客的数量会持续增加,进而推动中国旅游业整体发展。从奥运场馆赛后运营运作方案来看,目前大部分场馆已有了成熟的运营计划,并在奥运会、残奥会后陆续向社会开放,例如北京已把奥林匹克中心区规划定位为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奥运会后更要借助奥运商机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集旅游、会展、文艺演出、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奥林匹克主题公园;国家体育场也成立了专门的经营管理公司,赛后以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为主,目前正着手进行人员培训、文艺演出和旅游线路安排工作。因此,北京的“后奥运”经济仍将充满活力。

[1]甄蓁.奥运经济的预言[N].北京青年报,2001-07-23.

[2]Lynne NW.2002.Olympic W inter Games-the Economic,Demographic and Fiscal Impact.http://www.governor.state.ut.us.

[3]John RM.The Economics of the Sydney Olympics.http://www.comlaw.utas.edu.cn.

[4]Jeffery MH.The Economics Impact of Hosting the 1996 SummerOlympics.http://www.selig.uga.edu.

[5]方升,吴元庆.北京后奥运会经济效应的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4·下旬刊).

[6]符亚明,吴朋,吴勤学.奥运经济对北京市产业发展直接影响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7).

[7]李莉.解读奥运后经济,房产会健康发展[EB/OL].http://house.163.com/news/081008/428246-1.shtml.

[8]北京市统计局奥运调查组.奥运投入与北京经济发展——投入产出分析 [EB/OL].http://www.bjpopss.gov.cn/bjpss web/n2443.

F12

A

1672-0040(2010)01-0013-04

2009-05-28

翁建敏 (1969—),女,浙江温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事处处长、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经济法学研究。

(责任编辑 李逢超)

猜你喜欢
北京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