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华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西 抚州 344000)
近年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伊马替尼、以及IFN-α在大范围临床应用的局限性以及伊马替尼耐药[1],CML患者的总体疗效仍亟待提高。对于羟基脲和IFN-α治疗不能取得细胞学完全缓解的患者,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仍然较少。为了进一步寻找可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案,2004年以来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小剂量高三尖杉脂碱+阿糖胞苷(HA)方案治疗CML慢性期后期患者23例,结果取得了较好的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反应,不良反应轻微,且临床应用方便。现报告如下。
23例患者为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本科住院患者,均为CML慢性期后期(从诊断到开始治疗>12个月)。均经血液学、骨髓细胞学、细胞遗传学和(或)分子遗传学检查确诊,按文献[2]疗效标准诊断。其中男 16例,女 7例;年龄30~66岁,平均45岁。所有患者均曾应用羟基脲治疗,或曾联合应用IFN-α治疗,未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
应用HHT 1~2 mg◦m-2◦d-1,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 mL中静脉点滴,持续3 h左右,联合Ara-C 15 mg◦m-2◦d-1,皮下注射2次◦d-1,连用7~14 d,28 d为1个疗程。化疗结束后每周查血常规1~2次,治疗过程中根据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适当调整下一周期化疗天数。如果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最低>20×109L-1,血小板>100×109L-1,下一周期HA方案调整为10~14 d,如果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最低<10×109L-1,血小板<50×109L-1,HA方案调整为5~7 d。取得血液学缓解后,逐步减少用药天数,过渡到每个月应用1~3 d,维持1~3年。
23例CML慢性后期患者治疗后,17例(73.9%)获血液学完全缓解,其中5例(21.7%)达细胞遗传学缓解(主要遗传学缓解1例,部分遗传学缓解3例,微遗传学缓解 l例);4例达部分缓解(17.3%);2例无效(病情进展)。
患者取得完全缓解平均需要3(2~4)个疗程。
4例出现恶心,3例发热、乏力,症状轻微,对症治疗后消失。1例粒细胞缺乏,未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使CML患者的疗效显著提高。限于我国国情,多数CML患者难以承担上述治疗,转而接受羟基脲对症处理或羟基脲联合IFN-α治疗。羟基脲为姑息性治疗措施,仅属于对症处理,疗效短暂,常持续用药。长期服用羟基脲,常发生多发性皮肤黏膜溃疡。IFN-α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免疫调节和诱导分化的作用,可减少Ph染色体阳性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对CML早期患者有一定疗效,但对慢性后期患者疗效较差,且耐受性差,患者依从性不高,多数因发热、乏力等毒副反应而终止治疗。
减少或消除Ph染色体阳性细胞是达到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的关键。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持久清除Ph克隆或达到分子缓解,目前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尚无根治办法;次目标是延长慢性期,提高生存质量,防止进展,因为一旦进展,有效治疗甚少。CML-CP是治疗关键时期,也是治疗的有效期。
HHT是一种植物生物碱,对各种髓系白血病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3],主要通过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色素c释放和半胱天冬酶3激活而诱导细胞凋亡。HHT能下调Ph+CML克隆细胞的bcr/abl转录,诱导CML细胞凋亡,对于Ph+CML慢性期可产生较好的血液学缓解率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Ara-C是一种抗细胞代谢药,能选择性抑制CML克隆。Kantarjian H.M.等[4]2000年报道了105例IFN-α治疗无效的CML患者采用HH T+LD-Ara-C方案治疗,72%达到血液学缓解,32%产生较好的细胞遗传学反应。小剂量Ara-C能使Ph+CML慢性期后期患者达持久的细胞遗传学缓解。HHT和LD-AraC具有选择性的抗CML活性,且对IFN-α无效的CML也能产生细胞遗传学反应。最近研究显示在早期IFN-α治疗失败和不适合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的患者及格列卫治疗失败患者应用HH T也部分取得细胞遗传学缓解,毒副反应可以耐受[5-6]。对于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或血小板特别高的患者可先用Ara-C 100 mg,预处理3~5 d,然后再按照本治疗方案执行,本治疗方案每日的药物剂量较小,毒副反应较轻,依从性高,没有因毒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而本组23例患者中原有5例因不能耐受IFN-α出现畏寒、发热等毒副反应而终止IFN-α治疗。本研究显示,小剂量HA方案治疗慢性后期CML取得了与文献报道近似的结果,并且两药价廉易得,毒副反应可耐受,对无条件进行干细胞移植及格列卫治疗者或对IFN-α治疗无效的CML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小剂量HA方案治疗对羟基脲和IFN-α无效或耐药的CML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价廉的新方法,有较高的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为一种可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案。
[1]T alpaz M,Kantarjian H M,Paqutte R,et al.A phase 1 study of BMS-354825 in patients with imatinib-resistant and intolerant chronic phase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 L)[J].J Clin Oncol,2005,23:64s.
[2]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134-138.
[3]Luo C Y,Tang J Y,Wang Y P.Homoharringtonine a new treatment option for myeloid leukemia[J].Hematology,2004,9(4):259-270.
[4]Kantarjian H M,T alpaz M,Smith T,et al.Homoharringtonine and low-dose cytarabine in the management of late chronicphase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J].J Clin Oncol,2000,18(20):3513-3521.
[5]Quintos Cardama A,Cortes J.Homoharrington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08,9(6):1029-1037.
[6]Quintás Cardama A,Kantarjian H,Garcia M G,et al.PhaseⅠ/Ⅱ study of subcutaneous homoharringtonin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 eloid leukemia who have failed prior therapy[J].Cancer,2007,109(2):248-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