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新战略:社会网络关系的构建与治理——以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2010-04-12 11:36李文彬范志毅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莱芜相关者利益

李文彬 范志毅

(1.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2.山东财政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公司治理新战略:社会网络关系的构建与治理
——以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李文彬1范志毅2

(1.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2.山东财政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在网络关系时代,公司处在各种利益相关者关系交织在一起的网络之中,成为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由公司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网络关系,企业应着力构建自己的社会网络关系,充分发挥社会网络中的强、弱关系以及结构洞作用,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企业发展空间,以实现企业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社会网络 ;网络关系 ;公司治理

一、社会网络关系的内涵

社会网络关系就是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皮埃尔·布迪厄,1980)。[1]在新经济中,社会网络关系即社会资本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一个关键因子,是在一个组织网络能够进行团结协作、相互促进生产收益的情况下形成的“库存”,它是公司建立有效合作关系,同时也是一项更具合作性和积极性的政府政策。因此,企业和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培养企业的相互沟通与相互信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团体中人们之间的彼此信任,蕴含着比物质资本更大而且更明显的价值,高度信任的社会,组织创新的可能性更大。正如福山所说,社会中存在高度信任感,能够促进大规模企业的产生。我们所嵌入的关系网络对于所开展的活动的成败可能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2]

(一)社会网络关系理论的提出。

社会网络关系的思想最早发端于对经济和社会关系的研究①马克思、约瑟夫·熊彼特、第六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Gunnat KarlMyrdal(1974)、以及另一位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Gary Stanley Berker)等都突破传统的经济学的研究局限,对经济学和社会关系相结合进行了开创的性的研究。,作为“社会网络分析”始于 20世纪 30年代,成熟于 20世纪 70年代。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 (1940)在《论社会结构》一文中,首次使用了“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s)概念,他主要通过“社会网络”理论来解释社会分配和社会支持。社会网络关系分析在美国开始于 20世纪 60年代,主要沿着社会计量学和结构主义社会学两个范畴进行研究。20世纪 80年代西方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开始引入中国,主要沿着结构社会学范畴进行研究,主要代表是张其仔 (2001);也有部分学者开始了社会计量学的研究,比较早的研究者是刘军(2004)。

社会网络关系思想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思想是弱关系力量思想和社会资本理论。

1.弱关系力量思想。社会网络关系理论的最主要创立者和发展者是格兰诺维特。格兰诺维特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发表的“弱关系的力量”一文(1973),是社会网络关系研究的一篇重要文献。弱关系力量假说的提出和经验发现对欧美学界的社会网络分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格兰诺维特教授首次提出了关系力量的概念,并将关系分为强和弱,认为强弱关系在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个体和社会系统之间发挥着根本不同的作用。强关系是群体、组织内部的纽带,而弱关系是群体、组织之间的纽带。[3]

2.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美籍华裔社会学家林南修正和发展了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力量假设”,并提出了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和行动的理论。他认为,行动者 (无论个体或者集体)可以在工具性需要或者表达性需要的驱动下与其他行动者进行互动,从而获取其他行动者的资源已得到更好的回报。这些嵌入于社会关系中的被获取的资源,或者社会资本,可以带来好的回报。因此,社会资本是社会性的,是有用的。[4]

(二)社会网络关系对企业、个人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社会网络关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强弱关系力量和社会网络关系的嵌入作用两个方面。

1.强、弱关系的联结作用。格兰诺维特教授指出,测量社会网络关系的强弱程度有四个维度:一是互动的频率,互动的次数多为强关系,互动的次数少则为弱关系;二是感情力量,感情较强、较深为强关系,反之则为弱关系;三是亲密程度,关系密切为强关系,反之则为弱关系;四是互惠交换,互惠交换多而广为强关系,反之则为弱关系[5]。在此基础上格兰诺维特教授提出了“弱关系充当信息桥”的思想。在他看来,强关系是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身份、收入水平等社会经济特征相似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而弱关系则是在社会经济特征不同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因为群体内部相似性较高的个体所了解的事物、事件经常是相同的,所以通过强关系获得的信息往往重复性很高。而弱关系是在群体之间发生的,由于弱关系的分布范围较广,它比强关系更能充当跨越其社会界限去获得信息和其他资源的桥梁,可以将其他群体的重要信息带给不属于这些群体的某个个体。在与其他人的联系中,弱关系可以创造例外的社会流动机会 --如工作变动等。[6]

虽然所有的弱关系不一定都能充当信息桥,但能够充当信息桥的必定是弱关系。弱关系能够充当信息桥的判断,是格拉诺维特提出“弱关系力量”的核心依据。他同时指出经济行为嵌入于社会结构,而核心的社会结构就是人们生活中的社会网络关系,嵌入的网络机制是信任关系。信任来源于社会网络,信任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而人们的经济行为也嵌入于社会网络的信任结构之中。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法人或者自然人,只有在社会网络中着力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才能不断构建自己的“弱关系网络”,[7]搭建自己的社会信息和各种自然资源的桥梁,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而增加企业和个人的社会竞争力。

2.社会网络关系的嵌入作用。社会网络关系是一个用来强化个体或企业之间行为规范(标准)的手段,它可以产生两方面的作用:首先,社会网络关系可以充当一种资源。当一个组织具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意味着它就具有与外界的某种联系,从而在这种联系之上可以形成某种网络,促进组织之间的合作,并可以通过这种网络联结获取资源。其次,社会网络关系又代表着一种对各方合作的一种规制要求。当具有一定社会关系以形成网络的组织通过网络方式获取收益与资源时,它会强化对这种网络的依赖,同时由于认识到已有网络的价值,它会倾向于按已有网络的特征与规范,去继续搜寻符合这种特征与规范的新的合作者,以增加组织的社会关系价值。[8]可见,从社会网络关系角度出发,强化对已有网络的依赖反映了一种组织惯例和成长的路径依赖:一个网络或组织成长的基础依存于其成长之初的特征。因此,对不同合作者的选择与搜寻对网络或组织未来成长有重要影响;如果原有网络结构与模式被新增加的关系强化了,则原有网络会按照一定的既有模式运行下去,说明了出于维持已有社会资本的目的,一个网络在扩展与演进时,趋向于复制其已存在了的关系模式。因此,沿着这条思路,企业依赖于不断地复制其已有网络结构与特征而获取资源,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再看,由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内在价值代表了一个组织或个体的社会关系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在一个网络中,一个组织或个体的社会关系数量决定了其在网络结构中的位置。网络中的关系并不是均匀分布的,有的地带稀疏,有的地带稠密,企业成长中要获取更多的资源,一个重要思路就是从稀疏地带向稠密地带移动。而从一个网络整体来看,关系稠密的网络之内的组织更容易获取资源,更容易成长起来,更具竞争优势。总之,网络是通过不断积累社会关系而形成并扩展的。对企业而言,它在形成并增加社会关系过程中构建特定结构的网络,设置网络中的资源获取模式,并靠对网络的不断复制而成长与演进。[3]

二、公司社会网络关系的构建与治理

公司社会网络关系的构建,主要是通过公司的“显性”利益相关者和公司的“隐性”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构建,形成企业自己的社会资本来完成的;公司治理是通过公司“显性”和“隐性”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协调来实现的。

1.公司社会网络关系的构建。

公司的“显性”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股东,经理层(由首席执行官领导),董事会,雇员;他们与公司以及公司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是强联结关系。公司的“隐性”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债权人;社区成员等与公司生存发展起间接作用的公司生态环境构成者,他们与公司之间是弱联结关系。公司治理的社会网络关系的构建,就是利用社会网络关系中的“强联结”和“弱联结”来构建公司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而形成本企业的社会资本来促进和提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企业实际上是嵌入在社会或者经济网络中,这种网络(Network)包括各种社会网络关系,[9]例如企业与其他企业(供应商、消费者或者其他跨产业、跨国家企业之间的横向或者纵向关系,这些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竞争行为。而且学者们在讨论企业间的互动行为时,是以市场关系或者层级关系为基础进行展开的,但实际上企业在战略网络中的关系主要由嵌入关系构成,嵌入在市场交易中作用介于市场关系和层级关系之间,这种关系更贴切地表达了与企业实践中企业间地实际连接方式。公司作为整个社会网络中的一个结点,由于其经济组织特性,公司不断与其它组织和个体发生经济行为,在社会网络中,嵌入关系主要包括:信任、信息交流、协商解决问题以及文化。完成经济交易须以信任为基础,但必须要付出交易成本。可以通过行为人的“声誉”(Reputation)来降低交易成本。Hill因此总结说“声誉具有经济价值”。[6]经济行为嵌入在非正规的社会关系之中,这些关系内化了责任和义务。他认为过去的信任关系才会带来将来被信任。信任是嵌入关系的主要特征,是维系企业间长远关系的基础,构筑了“企业不会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交换伙伴的利益基础上”的信念。企业倾向于假设对方的行为和动机是良性的,而不是首先考虑交易的风险。这种启发式的操作方法对企业间的合作非常重要,极大得提高了企业决策的速度。

公司需要进行社会网络关系的社会结构嵌入,就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获得好的“社会声誉”。

公司的社会责任分为三个层次:初级是要对公司的真实利益相关者负责;中级是要对公司潜在的利益相关者负责;高级是公司的对外捐赠。

在初级层次上,公司是要对其真实利益相关者负责;中级层次的社会责任公司是要对其潜在的利益相关者负责;高级层次上的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的对外捐赠。在初级层次公司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在社会网络关系下,协调股东、董事会、经理层、雇员之间的关系,需将股东与雇员利益放在公司价值共同创造者的角色中来考虑,董事与经理层应放权加强与二者的联系,提高他们与公司价值增长的关联度。公司管理层应遵守 SA8000条款,确保股东、经理层、董事以及雇员的利益不受侵害,调动企业内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努力完成公司目标,对外树立企业关心员工,事业欣欣向荣的企业形象;在中级层次公司应建立企业远景规划,正确处理企业的外部性,尽一切可能减少公司生产和发展过程中负的外部性,与社区协调好关系,保护社区的环境和安全;对政府应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对供应商、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要诚实守信,按合同及时归还借款和结算货款等;在高级层次公司对社会公益事业要积极献出自己的爱心,树立社会公众良好形象,真正让社会承认和容纳自己。

2.公司社会网络关系的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

(1)公司“显性“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协调。公司股东、董事和员工的关系是强联结关系,这种强联结可以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两种关系;正式的强联结即公司内部的权威,即靠官僚命令来完成关系的联结;非正式的关系是显性的利益相关者个人之间的联结,即个人的小圈子,它基本上是按个人的血缘、阶层、文化背景等因素划分成的组织内的非正式组织。公司治理中即要注重正式关系,更要注重由组织以外的因素组成的非正式关系,公司内的非正式关系往往具有隐蔽性和障碍性,它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一般是负面的,有时也有积极的,但较少。因此,决策层不应鼓励组织内部非正式关系的聚合,若已经形成则要尽力利用它来为组织服务,尤其在中国,人们的情面感比较重,工作中亲属、同乡、同学、战友、师徒等关系错综复杂,决策者要与他们交朋友,但决不能纠缠其中,以免决策产生非理性。[7]

(2)公司“隐性”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协调。公司对“隐性”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协调主要是企业通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遵守其综合性社会契约的前提下开展经营活动来实现的。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决不是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的一个产品加工器,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须臾不可缺失。

从 20世纪 80年代以来许多公司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从事一些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无直接联系的活动,例如,资助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研究项目,向社会公益项目捐款等。这表明公司已经是一个“社会存在”的概念,公司是为所有利益相关者服务的。同时一些西方学者的研究也发现,即使是在英国和美国,在 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实行利益相关者纳入、考虑社会利益的企业在经营绩效上要比奉行“股东至上主义”的企业更胜一筹。相反,那种认为企业只为“股东利润最大化”而生存的思想很可能会导致非道德经营和不道德经营。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是由于遗忘了企业与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所缔结的综合性社会契约,才会爆出南京冠生园的变质月饼风波和金华火腿的“敌敌畏”杀虫丑闻。[8]

三、莱芜钢铁股份公司社会网络关系公司治理的案例分析

1.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莱钢股份公司,为行文方便下文简称‘莱钢’)是由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独家发起人,通过募集设立方式组建的股份有限公司,并于 1997年 8月 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公司拥有转炉钢和电炉钢两大生产系统,主体设备从德国、意大利、日本进口,生产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产品有 H型钢、螺纹钢、轴承钢、齿轮钢等,产品销往全国 25个省、市、自治区 1400多家用户,出口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柬埔寨和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美国福特和中国一汽、东风等著名汽车制造商都是LG股份的核心战略用户,大亚湾核电站、浦东国际机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设都首选莱钢股份产品。公司荣获 2005年“中国 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公司连续 5年列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人民日报》华东分社联合评选的沪市 50强。

2.公司利益相关者分析。

(1)公司“显性”利益相关者情况。

第一,公司股东情况。公司的股权相对比较集中,从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公告中的股东最新情况资料看,到 2005年 6月 30日止,莱芜钢铁股份公司总股本数为 92,227.31万股,国有法人股为71947.31万股,占公司总股数的 78.01%,社会公众股 20280.00万股,占总股本的 21.99%,在公司前十大股东中,国有法人股具有绝对优势 (占 97.71%),公众流通股居于绝对劣势地位 (仅仅占 2.17%)。这种情况说明流通股虽然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但与持股数占绝对优势的国有法人股相比,仍然居于劣势地位。在公司“显性”利益相关者中,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协调任务是比较重的,在网络关系的公司治理中,弱势股东利益的保护也是一个现实问题①资料来源: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网页。。

第二,公司经理层 (公司高管层)。公司高管层由 5人组成。其中总经理 1人,副总经理 3人,财务主管 1人;其中在董事会兼任懂事的有 3人,并且有1人不在股份公司领取报酬。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均来自公司第一大股东原来的工作人员。这对公司决策和有效保护大股东的利益是有保障的。

(2)公司“隐形”利益相关者情况。

社区和地方政府是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的“隐形”利益相关者。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位于内陆山区的钢铁企业,其特点是“村中有厂,厂中有村”,莱芜钢铁股份公司本部地处鲁中山区,原是以靠山、隐蔽、分散为原则建设的“三线企业”,该地区多是荒山土岭,生态条件差,水资源匮乏,没有大城市作依托,与农村交叉错落,社会环境较为复杂,公司与地方和社区存在着密切的社会网络关系,其网络关系一方面是供应商、顾客等,但更重要的是公司的与地方政府和社区的居民之间关系的处理,可以说关乎公司生存发展的是公司的社会网络关系,如何处理好自己的社会网络关系是公司上下一贯重视的首要任务。

3.公司构建社会网络关系的措施及治理绩效。

1996~2000年,我国钢铁工业连续五年钢产量超过 1亿吨,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钢产量最多的国家。但这是在粗放型的模式下取得的。未来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在于企业的速度和规模,更在于企业的发展品质。企业要协调好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规模扩张与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及相关方利益的关系,因此,莱芜钢铁股份公司以 2000年为分界岭,2000年以后实施提升钢铁企业发展品质的探索与实践:就是遵循现代钢铁企业的成长规律,突出公司的社会责任,系统思考企业的各种发展要素,协调好生产与需求,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资源、员工、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公司治理中注重社会网络关系的治理,在具体治理中注意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尤其是处理好与地方政府、社区以及公司外部环境的关系。协调的目标是:“共赢共享,直到永远”。

(1)协调好与政府的关系。作为地方的龙头企业,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与当地合资兴建了30多个企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就业人员,近几年还从莱芜市范围内招聘劳务用工 3000多人。适当与地方联盟,主动让利与地方,例如在钢渣处理上就注意了这个问题。钢渣原来是废料,随着技术工艺的改进,经过高温新轧之后,可以成为新的矿渣水泥原料。莱芜钢铁股份公司完全可以自己上这个项目,自己盈利,但考虑到地方利益和解决周边地区农民的就业与增加农民的收入,就和地方联营上轧厂,给地方让利。通过与地方联营,让地方政府在联营中得到实惠,村民得到实惠,社会治安非常好,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很好的社会稳定环境。

(2)与社区关系的协调――公司社区环境的治理。第一,与钢城区、莱芜市政府有效配合,共建和谐环境。作为资源能耗大户,水的问题是制约钢铁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资源又是莱芜地区的紧缺资源,水的保障就成了制约莱芜钢铁股份公司经济效益的间接的、长期的因素,莱芜市各级政府均积极合作,保障了企业的用水,也就间接的保障了公司的健康发展。为了不占用耕地粮田,莱芜钢铁股份公司对新上的大型 H型钢项目建设进行了反复论证,最终把建设项目定在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整个工程开挖山石土方量 2300万立方米,工程造价比平地施工增加了 7亿元,但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因为按照国家钢铁行业建设用地标准估算,共节约用地1860亩。这极大得改善了企业与地方人民的关系,为企业发展谋得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第二,采取措施,营造绿色。莱芜钢铁股份公司周边的荒山不属于莱芜钢铁股份公司,但荒山的绿化是企业改善钢城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造福社会,减少企业污染的重要行动。绿化的资金,以及绿化后的管理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绿化后的山林产权不属于莱钢。莱芜钢铁股份公司经过协商,采取了双赢的策略:由莱芜钢铁股份公司出资请当地政府组织人员挖树坑,买树苗,植树成林后,交由当地农民来管理,管理费用由莱钢出,山林的所有权归当地政府,但使用权归莱钢。这样即达到了绿化周边环境的目的,又使当地村民获益,极大地改善了与周边的关系,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了稳定的环境。第三,与属地企业的关系构建良好关系。钢铁企业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对资源贫乏的我国来讲,国际上铁矿石价格的变动对我国的企业的影响非常大。2005年上半年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了71.5%,表面上国际上钢铁企业普遍受损,但实际上,日、韩等国的钢铁企业基本上都在巴西等国的铁矿企业拥有股份,矿石涨价对他们影响不大;中国企业就只有吃亏了。企业发展仅仅盯着国内看来是有很大局限的。国际上铁矿石含铁量 45%以上是富矿,中国富矿少;中国钢铁企业需要进口的数量比较大,成本比较高,但同时国际船运价格反而在下降,这就降低了我们的成本。通过与地方运输企业签订长期承包合同,是运输成本大为下降。

(3)公司社会网络关系治理的绩效。莱钢通过社会网络关系的治理,公司绩效有了较大的提高,公司每股收益率 2003年为 0.652元/股;到 2004年上升为 0.8040元/股①莱芜钢铁股份公司 2003和2004年年报。。扣除当年钢铁市场利好因素,这个增长也是值得肯定的。公司高管层的薪酬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与友邻企业管理层的薪酬相比都是比较高的,这极大的调动了公司管理层的积极性。为公司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莱钢社会网络关系治理的改进建议。莱钢社会网络关系的构建需进一步强化,构建自己的战略伙伴关系。由于莱钢地处鲁中南山区,离沿海口岸比较远,铁矿石、煤等钢铁原材料从口岸到公司住地全部需要陆路运输,成本比离沿海口岸近的企业成本高大约 100元/吨成品钢。因此,莱钢的购、销要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形成自己的特色,回避自己的成本劣势。进行分区销售,构建地方社会关系网络,减少客户的采购成本,增加客户的满意度。公司成功地在济南等省会城市设立办事处,既是企业对外宣传的窗口,又增加了企业的销售渠道,对此成功的做法公司应该总结经验,完善推广,不仅建立自己的国内网络关系,更应该着眼于世界市场,建立国际化的社会网络关系。

四、结语

伴随着公司发展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升,公司与社会各个层面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公司处在各种利益相关者关系交织在一起的网络之中,公司治理应关注社会网络关系的构建与治理,关系治理是其治理的核心;公司应顺应经济、社会生态变化的要求,按照网络成员的规则来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以诚信为本,融于网络,融于社会,在各种利益相关者网络关系的协同作用下生存和发展。在社会网络关系下,企业应着力构建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充分发挥社会网络中的强、弱关系以及结构嵌入作用,努力使企业成为“Key stone”,建立自己的“网络主”地位,通过网络攫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提升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建立自己的“常青基业”;通过公司社会网络关系的构建与治理,实现企业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1]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6.

[2][美 ]Martin Kilduff andWenpin Tsai.王凤彬等译,社会网络与组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3.

[3][美 ]林南.社会资本 -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3-18.

[4][美 ]Robert A.G.Monks and NellMinow.李维安等译,公司治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11-12.

[5]卢东斌,李文彬.基于网络关系的公司治理[J].中国工业经济,2005,(11):95-102.

[6]卢福财,胡平波.网络组织成员的声誉模型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2):73-79.

[7]边燕杰,邱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2:):87-99.

[8]陈宏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与公司治理的平衡原理[J].中国工业经济,2005,(8):114-121.

[9]GulatiR.,Nohria N.&Zaheer.Strategic Networks[J]. 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2000,(3):203-215.

F270

A

1008-2670(2010)05-0044-05

2010-09-03

本文受到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网络关系的政府治理研究》资助,批准号:20090450626.

李文彬,男,山东潍坊人,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组织治理;范志毅,女,山东德州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山东财政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责任编辑:刘小平)

猜你喜欢
莱芜相关者利益
山东孙子研究会赴莱芜、泰安等地开展党史参观学习活动
山东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党支部赴莱芜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焦化厂焦炉脱硫脱硝系统投入运行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建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三层次结构分析
莱芜张家洼矿区Ⅰ矿床深部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