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示范高职院校特色定位与发展经验研究(上篇)*

2010-04-11 20:20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工学办学校企

课 题 组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研究所, 浙江 湖州 313000)

2009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22所高职院校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建设院校。示范院校建设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文化厚校、制度理校、服务活校”的战略工程,不断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水平。研究高职院校的特色定位和发展经验,能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学校办学定位特色

在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中,行业指导办学的学校14所,地方政府办学的学校8所。这些学校依据自身特点,服务产业行业,服务区域经济,探索办学定位特色。

(一)行业指导的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特色

行业办学的高职院校依托行业主管部门、产业集团、大型企业,无论是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还是专业设置、工学结合,都具有与行业天然紧密合作的优势。这类学校办学有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人才培养贴近行业需求,专业设置以行业关联产业为主,工学结合由行业企业提供实践基地。由此,行业性高职院校面向专门化产业形成了特有的办学定位。

1.依托百强集团,服务现代流通业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连续六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前百位的浙江物产集团,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服务现代流通业及其上下游关联产业,围绕现代流通业开设以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为主体的22个高职专业,培养具有职业技术知识和应职应岗能力,团队和市场意识好,创新与奉献精神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弘扬“浙商精神”,服务现代商贸业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弘扬“厚德崇商”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融入“浙商精神”教育元素,按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培养新一代具有“诚信务实的职业道德、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以小致大的经营理念、技湛商慧的从业本领”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把校园建设为浙商精神的聚集地、共振区、辐射源,让学校成为传播浙商文明、弘扬浙商文化的精神高地。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东海之滨的宁波市,是省属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行业办学高职院校。该校发扬百年商贸教育的优良传统,秉承“厚德、进业、明智、笃行”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管理促校、服务兴校”的办学思想,坚持“优师为本、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与行业高度融合的办学定位。近年来,该校不断深化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创建“传承宁波商帮精神,培养现代商帮人才”的办学特色。

3.崇尚红帮精神,服务纺织服装业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遵循“立足行业,服务全省,校企联动,特色发展”的办学定位,坚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充分利用和依托浙江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优势,构建以纺织、服装、艺术为主体,机电信息、经贸管理为两翼,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专业设置涵盖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全面需求。该校弘扬“敢为人先、精于技术、诚信敬业”的红帮精神,以“修德、长技、求真、尚美”为校训,为浙江纺织服装行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培养德艺双馨人才,服务文化大省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立足文化产业,秉承“求真尚美、精艺修为”的校训,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应用性艺术人才。该校积极探索与文化艺术团体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举办“越剧小百花班”、“浙越班”、“艺术设计班”等校企合作班。2010年,为了适应浙江省电影产业发展的需求,该校与浙江时代电影大世界有限公司合作开设“时代电影班”,培养影城技术与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浙江省文化大省建设发挥支撑作用。[1]

(二)地方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特色

地方性高职院校处于地(市)级城市,有着与地方天然融合的优势。学校办学经费以地方财政为主,区域产业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专业设置以综合性为主,服务面向以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已经把服务转型升级看成高职院校的自觉责任和历史使命,主动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各类高素质技能人才,在科研与社会服务上围绕转型升级全方位服务产业发展。

1.“四位一体”办学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以推动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就业、服务“三农”为使命,着力探索多功能统筹、多层次合作、多环境育人的办学模式,打造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高职学院、开放与培训、农民学院、社区学院“四位一体”的办学格局,做强高职教育,做大开放教育,做特农民教育,做实社区教育。几年来,学校创新现代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建立校地、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统筹职前与职后、学历与非学历、农民与市民等多种教育,为地方经济培养多种人才。高职教育实施产业部门、行业企业的合作共管制,共管专业规划、共管实训基地、共管工学结合、共管学生就业;开放与培训教育实施合作办班制,企业提出“订单”,校企制定方案,校企合作实施;农民学院和社区学院实施委托承办制,政府部门主办,学校承办。近三年,学校每年为地方培养高职、成人学历教育学生3 000余人,培养“学历+技能+创业”农民大学生350余人,培训各类技术人才8 000余人,社区教育培训达上万人次。

2.服务“三农”办学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浙江省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该校秉承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农林为主的办学方向,开设纯农专业7个。学校与政府、企业、农村、校(所)四方携手构建合作服务平台。在城市绿化、村镇规划、旅游发展、农业增效、农民致富、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开展社会服务。2004年以来,学校解决农林生产中的科技难题50多项,促进地方农业增收1亿多元,完成农村服务项目300多项,开设农产品特色加工工艺、农产品市场营销、“农家乐”休闲旅游从业人员、合作社会计等培训班,培训农村劳动力达到1.5万人次。较好地发挥了地方性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作用。[2]

3.服务地方制造业办学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市政府“工业立市,重点扶持五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打造长三角南翼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坚持“高教性、职教性、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和“打造台州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和应用技术研发推广基地”的办学目标,提出了“根据市场定专业,紧扣企业开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的办学、教学工作思路,开展“对接主导产业,强化关键要素,依托三方联动”的专业建设。学校工科专业占2/3,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校成为“台州市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基地”、“台州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培训中心”,等等。该校2009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第一。

二、办学体制机制特色

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3]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呼唤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实现了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相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

(一)面向区域经济,创新校地校企“三层对接”体制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地方政府产业部门、行业企业建立了理事会,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特点建立五大产业委员会。实施“学校对接地方产业,找准学校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着力解决合作布局、合作体制机制、合作项目内容等问题。专业对接行业企业,解决专业面向服务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相匹配,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相一致的问题。师生对接职业岗位,解决课程开发、工学结合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等问题”的“三层对接”改革方案,从而科学把握区域产业发展的规律,主动破解与产业融合的壁垒,促进校企间人才、资本、技术和文化的双向流转,推进校地、校企结合,使“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要素融入办学育人的全过程之中。2010年4月14日,湖职院的“三层对接的改革实践”作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十大案例在《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作了专题报导。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专家点评:“湖州职院‘三层对接’模式让人为之欣喜,因为它创建出了校企合作的立体空间。学校对接地方产业,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变校企联动的“双人舞”为“官产学”紧密结合的“集体舞”,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成长沃土。专业对接行业企业,灵敏感知市场动态,因时施教,摆脱人才培养的滞后痼疾,引入企业的参与和监控,一出一进为校企合作找到了保障机制。教师对接职业岗位,着力打造“双师型”队伍,因人成事,提高了课堂内容的含金量,更直接将科研成果孵化为实际效益,为校企合作加速发展创造条件”。[4]

(二)接轨产业行业发展,创新与大型集团联姻机制

浙江省物产集团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浙江物产集团公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和“教育与产业发展委员会”。 研究中心围绕集团发展战略规划和转型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开展研究,为集团的战略发展提供决策。教育与产业发展委员会按照集团人才培训计划,承担流通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任务。机制的创新为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奠定了良好的运作基础。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国际酒店管理公司----洲际酒店集团进行合作办学,成立“洲际酒店集团英才培养学院”,利用洲际酒店集团先进的管理理念、优质的服务设施和众多的一线高级管理人才,致力于为浙江省酒店管理服务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多元化合作发展,创新企业化办学体制机制

从工厂到大学,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隶属杭钢集团,1999年由浙江第一高级技校与温州冶金机械厂联合改制创建。改制后,通过机制创新,校内大部分厂房用于教育产业用地,构建工厂式的校园。学校结合温州支柱产业和浙江省冶金行业的发展需要,开设了28个专业,形成了工贸并举的专业特色。学校与温州市人事局合作建立人才就业市场,与中石化合作建立冶金加油站,还在温州的海上花园洞头整体开发高端别墅。通过多元化经营实现了学校的资产增值,解决了高职教育发展中实践基地、工学结合和国有企业改制等一系列难题。该校校长何向荣还将财富升值计划定位于学生的个人价值提升即人力资本的增值,继而为社会创造出丰厚的财富,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引进瑞立集团,联合建立瑞立机电学院,进行“订单式”培养;引进汽车维修龙头企业----温州市康恒轿车销售有限公司,联合开展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实践课程,形成了“校内有企业,厂内有班级”的格局。

(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创新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地方性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组建了由9所中职学校、2家科研所、7家行业协会、68家行业龙头企业的嘉兴欣禾职教集团。该学校积极争取政府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支持,地方政府出台了《嘉兴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该学校以合作平台为依托,整合利用校内外资源,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员工培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科研项目、师资队伍建设、中高职衔接等改革实践,提升了办学水平,促进了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组建“浙江商业职业教育集团”和“浙江经贸职业教育集团”,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工学结合、学生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越来越凸显“集团化”的优势。

(五)引入企业大课堂,创新校企共同体体制机制

课堂教学是与现场教学相对应的概念,它们同属于班级教学。[5](P12)这种学习场所纯属知识的教与学,虽然教师也会应用教具,采用“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但是它们都具有浓厚的人为因素,学生学习主要还是“知道”,而不是“会做”。为了改变这种“去情境化”的教学环境,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 “校企共同体”的办学体制机制。共同体是在政府引导下,校企双方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协议形式缔约的相互联系、相互开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实体。近年来,先后与全球五大数控机床生产厂之一的友嘉实业集团、金都集团和达利(中国)、卓尚服饰、明朗时装等杭州主流服装企业合作,成立了友嘉机电学院、金都管理学院、达利女装学院、新通国际学院等校企共同体二级学院。学校与企业共同构建领导管理机构,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编写教材,共同实施教学实训项目,共同落实学生实习与就业。该校从“敲墙运动”开始,引入共同体企业设备,变教室为车间,改变课堂教学形态,创建校内车间工学结合机制,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理论、学会技术。正如该院院长叶鉴铭所说:“高职院校只有走特色发展道路,引入企业‘大课堂’,才能真正培养出‘不可替代’的人才。”[6]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学结合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定位而建立不同的模式:教学过程要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学环节要突出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学习内容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教学形式要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实践考核要注重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不少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形成了人才培养特色。

(一)“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实行前两年在校学习,后一年进企业顶岗实习。校内实践学生在承接企业项目中学习,校外实践以订单班形式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服装学院将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融合成企业品牌产品开发项目,教室成为车间、工作室和设计室,上课成为上班,老师成了项目经理,学生设计的实习作品与企业产品开发同步,作品由企业验收。2010年,服装设计专业的43名学生承接了杭州鸿泰服饰有限公司女装设计项目,共完成100件女装样品设计,其中42件立即被该公司录用为生产产品。[7]学校还与维科、杉杉、太平鸟、申洲等集团联合办订单班,学生后一年全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这种实战型技术人才一上岗就能工作,深受企业欢迎。

(二)“周月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实施“第一学年企业见习或基本技能实训周、第二学年结合暑期顶岗、亦校亦厂综合项目实践月、第六学期顶岗准就业实习季”的工学结合模式。如:机电类专业以装备制造业技术要求为重点,一年级学生在校内实训工场训练基本技能,二年级学生在校外重点企业以“双导师”的新学徒制形式开展装机设备、关键零备件制造、特钢生产工艺流程等项目实训,三年级学生结合毕业设计带项目参加企业顶岗实训;国际贸易、物流等专业以地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最新要求,设计外贸流程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实习内容,第一学年到企业进行认识性见习,第二学年亦校亦厂在校内企业或校外基地进行工作流程实训,第六学期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企业顶岗实习。这种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程序和技能形成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理论实践交替学习的分段式、多学期的实践教学组织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三年来,学生在国家级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9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97.89%。

(三)“1+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宁市教育局、海宁中国经编科技开发公司合作,实行“1+2”、“工学交替”的新模式。学生入学的第一年在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后两年到海宁教育园区和经编科技园区内的纺织企业进行“工学交替”的知识与技能学习,园区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根据计划安排,第二年暑假学生即以“准员工”身份在企业里开始顶岗实习,获得工作报酬。政、校、企三方联合,企业参与全程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教育与社会的接轨实现了“零距离”。[8]

(四)“三三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一体办学、产教一体教学、学做一体学习的三项改革,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即岗位核心技能、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毕业证书、职业证书和顶岗证书的三证融通,形成了“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就业质量。

(五)国际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家世界闻名酒店建立合作关系,酒店管理专业每年派出30~40名学生到在世界顶级酒店最集中的阿联酋迪拜的帆船酒店和乔治阿玛尼酒店实习。旅游日语专业每年选派50名的学生到日本著名度假酒店研修实习。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新加坡的假日酒店、法国保罗圣吉埃旅游学院、澳门旅游学院等都有该校的交换生或实习生在实习研修。[9]国际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该校毕业生的竞争力,如全球五百强企业----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杭州支店的一半员工都是该校的毕业生。2009年,该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获得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同年,该校又在全国旅游院校中第一家通过了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每年选派学生到美国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等六个州,在著名的黄石国家公园、大峡谷国家公园、洛杉矶六旗魔山主题公园等企业分别从事销售助理、收银员、客房管理与服务、厨师助理等岗位工作。该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海外工学结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外语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就业优势和社会竞争能力。[10]

(六)“三个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在办学中明确提出:“教学与舞台实践相融合,教学与创作、研究相融合,实践教学与学生职业素质涵育相融合。”[11]该学校建有15 470m2的教学基地和78家校外实践基地,形成了“校内基地职业环境真实化,校外基地学校化”的格局。学校与专业艺术团合作,开展专业技能训练、舞台艺术实践强化和综合素质提升,探索既有别于传统师徒制和戏班制,又不同于常规艺术教育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校通过“三下乡”、 艺术支教、辅导当地农民艺术团、民俗文化采风、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等系列实践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三个融合”越来越成为该校广大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追求。

参考文献:

[1] 丁赛贝尔.浙江省文化厅网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与浙江时代电影大世界有限公司合作办学签约[EB/OL].http://wht.zj.gov.cn,2010-06-24.

[2]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地方培养人才服务“三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Z].专报信息,2009,(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Z].2010-07-26.

[4] 李 丹,施敏锋.湖州职院“三层对接”提升办学水平[N].中国教育报,2010-04-14(1).

[5]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教育》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6] 朱振岳,周小海.为了所有学生体面就业----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企共同体创新办学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0-07-02(1).

[7] 叶 辉,严红枫.大学生不能与农民工抢饭碗[N].光明日报,2010-05-06(8).

[8] 洪 钰,季 宏.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探索特色办学----“工学结合”零距离接轨地方经济[N].浙江日报,2007-05-03(14).

[9] 邵 升.依托行业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N].教育信息报,2010-05-27(招生特刊).

[10]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推进海外社会实践 创新人才培养载体[EB/OL].http://www.zjvcc.edu.cn,2010-08-02.

[11] 张小敏,张 莹.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创新实践育人模式[EB/OL].http://www.sina.com.cn,2007-05-18.

猜你喜欢
工学办学校企
盐工学人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盐工学人
——沈 妉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盐工学人
——李 琦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