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柳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思考“十二五”的发展问题。筹划“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是当前我校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我们对这个时期学校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和问题做认真的分析和预测,特别是对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等几个重要问题做出科学的研究与谋划,并在工作实践中全力落实。
规划是标杆、是理念、是思路。规划不管时间长短,总是指向未来的。以未来的目标引领今天的工作是规划的意义和价值。标杆一定要有高度,前往标杆的道路应该是个爬坡的过程。规划的制定者总是把自己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注入到规划当中。规划的科学才能保证发展的科学,规划的前瞻才能保证工作的超前。学校党委、行政都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学校的方方面面都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规划水平的高低反映的是领导干部眼界、水平、能力的高低,规划的可行性程度反映的是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程度,规划的落实状况也反映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以对历史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做好这一工作。[1]
1.规划应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规划关键要“管用”。要做到“管用”,一是要立足学校实际,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必须对自己的校情有充分的认识。二是要有前瞻性,在转型提升中规划学校的发展。立意要有高度,要有高层次的理念、高要求的目标、高质量的工作等等。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规划将失去它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也将失去工作的动力。视野要有宽度,要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学校规划学校。要把学校放到湖州、浙江、长三角,甚至全国的背景下来研究分析问题。“小巷思维”将捆住自己的手脚,无所作为。规划要在动态中实施,要与时俱进,不能束缚手脚,要呈现开放式的特性。要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提出新思路、实现新目标。
2.建立规划体系 “十二五”规划应该是个规划体系,包括一个总体规划和若干子规划,主要是人才队伍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总体规划应该是一个总体把握,包括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基本原则、重点工作、保障机制等等。子规划主要应该从某一个方面来具体规划学校的发展。总规划是纲,子规划是目,纲举目张。总规划统领子规划,子规划服从总规划;总规划建立在子规划的基础之上,子规划为总规划提供支撑和实施路径。在一定意义上说,总规划是总部,子规划是细部。总规划需要子规划来深化、细化、具体化。有时候,细部决定品味,细部形成特色,细部影响成败。
目标是方向、是标杆。目标可以由一些标识性的荣誉称号构成,它的优势就在于指向性非常明确。我们的发展目标可以定位在创建高水平的省示范性高职,并向更高目标迈进;创建全国一流的市级电大;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等等。但是,我认为,学校更应该注重内涵的发展,特别是本质内涵的挖掘。外在“称号、荣誉”与内在精神品质、价值目标要结合起来。
从根本上讲,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办一所好学校——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我认为,它的本质内涵应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一个社会单元,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赢得社会的尊重与赞誉,成为一个区域富有建设性的成员;二是学生能够感受成长的快乐,学生的学业能顺利完成、人格能健康发展、体质体魄能不断增强;三是教职工能体验作为“工作者”的幸福和职业的内在尊严:职业选择是幸福的,工作过程是愉快的,工作环境是珍爱的,未来发展是自信的。
随着学校发展形态的变化和发展理念的深化,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又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学校的一个非常明显的办学特点就是:集职业技术学院、广播电视大学、农民学院、社区大学于一体。这为开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和农民教育架构了一个完善的办学体系。依托职业教育、整合多方资源、拓展服务职能、全面融入湖州,将是一条我们今后一个时期需要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的发展道路。通过做强高职教育、做大开放教育、做实社区教育、做特农民教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产业升级、民生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是我们“十二五”规划中要重点研究的发展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确立学校发展目标时也要刚柔相济。注重“刚性”,就是要做好强骨骼、健肌肉、理筋络的工作,在项目、数据、显性成果、制度等方面有新目标。注重“柔性”,就是要在提升品质、品性、品格、品味方面有新要求。唯有如此,才能相得益彰。
校园是一个学校的物质载体,校园建设反映一个学校的文化。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一座具有水乡特色、园林特点的校园已初具形态:水显灵动,树展生机,桥寓文化,亭载诗意。
校园建设是一个永久性工程,持之以恒方能成就完美。校园建设的核心是“品味”——文化品味、生态品味、细节品味。
1.校园既是一种物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新校园不存在保护历史、保护文化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创造历史、创造文化。我们可以在校园里一砖一瓦、一桥一廊地建文化、创历史。一座校园就是一部历史,我们必须一笔一划地写好我们的校园建设史。通过合理布局、分步建设,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古代神韵到现代风采,真正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校形象。
2.建设生态校园,我们优势独具、匠心初运 打造生态校园并不是简单的种树栽花,更重要的是提升品味。高品味的生态校园能发挥润物无声的作用。湖似镜,树成林,草如毯,鸟常鸣。春能赏花,夏能息荫,秋能观果,冬能见翠。要让每一个在校园中工作、学习的师生心情舒畅,神怡于美的世界。
3.校园建设需要大手笔,也需要精雕细刻 细节、局部常常反映品味。一棵树、一簇花、一尊雕塑、一条小路都能反映建设者的审美观和品味。停留在“有” 是远远不够的,不能满足于植物的堆积,而应该是一种整体景观的存在,一种空间结构、空间环境的体现。所以,还应该注重和谐,和谐是美的重要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规模扩张主要靠“物”支撑,而内涵提升主要靠“人”支撑。所以,当高职教育进入内涵提升阶段以后,人才队伍建设变得至关重要。队伍的数量、结构、水平、品质直接决定学校发展能走多高、能走多远、能走多宽。
认真审视我们的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发现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建设理念上,时常会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专业教师来源单一,结构不平衡,缺乏指导实践教学的经验;专业带头人中“高峰”不多,引领能力不强;管理干部习惯于粗放式管理,精细化管理的素质不高;育人的意识、能力有待于提高,“两张皮”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等等。
人才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重点。
1.把“双栖、双岗、双责”为特征的教学团队真正建设到位 这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工作,但又是一项意义非常深远的工作。说难度大是因为它的建立取决于学校以外的许多因素,说意义深远是因为它是工学结合最重要的“结合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无不依托于它。邀请精技术、会教书、善带徒的企业骨干参与人才培养,则是其成功的关键。
2.培育自己的领军人物 领军人物能够提升学校的高度,增强引领后人的力度,扩大参与社会服务的信誉度。领军人物就是学校的“品牌”。 在现代社会,领军人物的成长过程也不全是一个自然生长过程。因此,打造“品牌”要解放思想,要舍得集中资源,要及时构筑台阶,要主动创造环境。
3.青年教师队伍 青年教师队伍是学校的未来,没有一支能担当重任的青年教师队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培养青年教师固然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但更重要的还是精神、品格的养成。对教师来说,敬业、勤业、乐业的职业素养是最宝贵的,这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这种职业素养应该也必须在我们青年教师的心灵深处扎根。
我们的管理干部队伍在提升工作水平时,要在“精细化”上破题。“精细化”不仅仅是一种工作要求、工作方法,也是一种素养、一种品质。我们的管理干部要有这种追求。同时,我们还要建设一支视野开阔、熟悉市场、精于沟通、善于营销的经营人才队伍,也要建设一支热爱工作、关爱学生、真情服务、乐办实事的后勤服务队伍。
高校为什么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是因为“龙头” 在内涵建设、转型提升中具有把握方向、保持高度、呈现动态的作用。只有把握方向才能紧紧围绕省、市产业、行业、企业的需要,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做到位、做深入;只有保持高度才能始终坚守高校的使命,坚持教学必要的理论性、教育教学环境的高校性、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和社会服务的专业性;只有呈现动态才能在校企合作中主动适应企业的需要,在动态中适应,在动态中发展。[2]
在“十二五”期间的专业建设方面,我们要努力适应市场、突出重点、培育特色、全面提升。要根据浙江省、湖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的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等实际情况,以省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为引领,充分利用优质资源,挖掘潜力,发展内涵,做出品牌,提高专业竞争力,努力保持该专业领域人才培养在全省同类院校中的优势地位。要准确定位,凝练特色,柔性设置方向,增强发展活力,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近年来,我们探索“学校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师生对接职业岗位”的“三层对接”工程,走出一条具有湖州特色、学校特点的专业建设之路。下一步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要求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大实践和研究的力度,扎实推进专业建设。[3]
学校为人才培养而存在,人才培养是学校工作的核心,高职院校更是如此。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我们的最高使命。我们提出的“文厚、技湛、商慧”型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
我认为,在人才培养问题上,今后几年我们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是:
1.“高素质”问题 这实际上是引领我们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一个认识问题。“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们坚持的办学指导思想。[4]我们在落实这一精神的时候必然思考:“现在社会、企业最需要、最欢迎怎样的毕业生?”“我们能为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有一点无需置疑,用人单位把学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放在了第一位。具备做人的基本素养,能够与人和谐相处的人;有一定的职业精神,对工作敬业和执着的人,是企业最欢迎的。随着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逐步深入,这个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2009年上半年33所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校长座谈会上的一个主题,就是重新强调基础课程,强调人的发展。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高职院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最后得出了三句话: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根本;良好的职业技能是必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关注学生的“高素质”,就是要花大力气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到学校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之中。[5]因此,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我们在“十二五”规划中也要全面谋划。
2.“三育人”工作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既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境界;既可以具体到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又可以作为我们终身的追求;既是对个体的要求,也是学校建设的目标。
3.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学校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和精髓,我们不能只把它当成一句口号。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把它的精髓融入我们的办学理念。[6]一所不能把育人放在首位的学校不可能持续发展,因为它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也不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我们提出的一个个发展目标、一个个创新理念都应该与育人相结合,都应该为育人服务。离开了这一点,学校发展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新的育人理念:既要注重教书,更要重视育人;既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既要注重专业训练,更要重视全面发展。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育人理念应该成为其精髓。
“服务地方”是在一个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谈服务。当然,这里的区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是湖州,是浙江,是长三角,还是更大的范围?如果把服务的内容稍作划分,也是可以基本确定的。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说,“地方”应该是立足浙江,辐射全国;从其它方面说,“地方”应该是立足湖州,超越湖州。我们这里所说的服务地方,不包括人才培养的内容。
服务地方——湖州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
应该着重围绕三方面:输出思想、提供专业服务、建设服务平台。
1.地方性高校应该成为地方发展的“智库” 湖州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决策难度越来越大,需要更为科学化、规范化的前瞻性研究。因此,我们需要培养一批拔尖人才。一是进入高层次的政府咨询机构的人才,通过各种参政议政的途径建言献策;二是研究湖州发展的人才,针对湖州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项目研究,向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可行有效的政策建议。
2.技术开发和服务 我们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这一工作,特别要以更自觉、更主动的态度做好这一工作。一是要有“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的意识。研发水平、服务水平的提高需要途径、载体,企业是提供这一条件,满足这一需要的最好平台。我们要抱着学习、提高的态度,格外珍惜这样的机会和平台。二是要从“等米下锅”向“找米下锅”变化。作为一所新学校,湖州的企业对我们不太了解,所以我们不能坐等机会、坐等项目,而是要主动出击,及时解决企业的需要,在主动服务中让更多的企业认识我们、相信我们。三是要有团队合作、抱团取暖的精神。与大院名校相比,我们的技术研发与服务能力还非常薄弱,特别是个体的力量更为弱小,所以,我们特别需要建设好团队,以团队的力量来做出有较高质量的成果。现在如此,将来也同样。
3.建设好服务平台 近年来,学校致力于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原则,通过统筹规划、集聚资源、营造环境、加强服务,为区域内的行业、企业、“三农”等提供技术支持、创业辅导、学历教育、人员培训、设备共享等方面的服务。湖州社区大学要深化内涵、扩大影响,特别要重视前瞻性研究。湖州农民学院探索的道路艰苦但很有意义,相信它必将为促进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提高广大农民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发挥积极的作用。湖州市公共实训中心基地要坚持“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着力培养、培训一大批我市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成人学历教育唯有加大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开拓市场,以品牌吸引学生,以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转型提升的着力点。学校“十一五文化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线是“质量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文化建设的重点仍应坚持这一主线。
1.坚守育人文化 重点要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长效机制。教书育人要用制度推进师德建设;管理育人要实现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的有机结合;服务育人要激励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办小事,把教育落在服务的实处。要积极探索文化建设,使专业教师、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渗透文化育人。
2.做强品牌文化 我们已经形成了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品牌——“诚书记信箱”和“创业园”。今后几年,我们仍要在品牌上做文章,因为“品牌是一种信誉度的符号”,其背后的高尚品格已经为师生所认可。我们要发扬、发挥好这一优势。“诚书记信箱”的建设要追求“立体化”:教育力争多层面,教育内容力争多角度,互动方式力争多样化。“创业园”的建设要追求“生态化”:使创业园与学校整体有机共存,使创业文化与学校文化同步成长,使创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积极互动。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创立新的学校文化品牌。
3.发展高雅文化 这几年,我们的校园文化在学生层面上,逐渐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面广的特点。但也要看到,在我们的校园文化构成中,高雅艺术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弱,难以满足学生高层次的审美需要。下一步的思路应该是:搭建平台——要在校园中搭建提升学生艺术涵养和人文素养的平台。培育队伍——把有爱好、有特长的学生组织起来,健全我们的舞蹈队、乐队、合唱团、演讲和朗诵社团、话剧团等;把培养与演出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建设高层次校园文化的骨干力量。引进资源——建设高层次校园文化要有开放的意识,要积极大胆地引进社会资源,使之为我校服务。既可以引进高层次的艺术团队来校表演,也可以引进社会上各方面的文艺人才来校指导、演出,提升学校文化的活动层次和表演水平。丰富活动——要多举办艺术含量和审美价值都比较高的师生文化活动,如经典诵读、演讲、摄影、书画、读书征文等活动,把大型文化活动与小型的、经常性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4.巩固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我校的特点,也是我校的优势。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文化是灵魂。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是尊重人。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发展人。要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以现代人的精神培养现代人,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三是关怀人。和谐文化离不开人文关怀,要引导师生正确理解幸福的内涵,体验幸福的境界,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具备奉献幸福的品质,成为拥有较高生命质量的高素质、高品位的人。
参考文献:
[1] 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gov.cn,2010-07-2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Z].2010-07-26.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2010-2015)(征求意见稿)[Z].2006-07-21.
[4]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Z].2005-10-2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6]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高教[2009]192号)[Z].2009-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