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趋势及对策

2010-04-11 15:54:27王有春
关键词:信教宗教信仰信仰

王有春

(广东海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部,广东湛江524088)

高校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趋势及对策

王有春

(广东海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部,广东湛江524088)

高等学校宽松的思想交流环境为大学生在思想信仰选择上提供了方便。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统战工作要重视克服非主流思想文化的滋扰,深入了解大学生信教的具体原因,关注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变化和趋向,采取科学理性的态度和有效的对策,使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始终主导大学校园。

大学生;信教原因;发展趋势;有效对策

为了保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的切实效果,力避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负面滋扰,我们应当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关注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变化和趋向,采取得力的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信仰教育。

一、我国高校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

当前我国高校部分学生信仰宗教,其基本的、具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若干方面。

一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各方面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在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同时,经济与道德、金钱与人格之间的冲突也日渐凸显。社会道德滑坡,丑恶现象沉滓泛起,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现象频繁发生。而国际社会,一方面局部战争烟云不断,另一方面恐怖主义阴霾令人不安;还有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生态环境横遭污染破坏,等等。面对这一系列复杂现象,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一时都难以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这就使得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深感困惑,并在一部分人思想上出现了信仰危机,他们把迷乱和希望的目光转向了万能的上帝或神灵,祈求得到保佑和拯救。

二是家庭因素的影响。有些家庭祖辈或父母笃信某种宗教,大学生从小受其熏陶、感染,自然而然地也就信了教。

三是民族因素的影响。与汉族学生相较,少数民族学生对宗教的认知程度,对宗教的力量感、敬畏感、安定感的认同程度是比较高的,对宗教经典文献、教规教义的了解也比较多。这主要是某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浓厚的宗教气息造成的。

四是宗教道德文化的吸引。许多宗教之所以使一些大学生崇拜沉迷,与这些宗教追求至诚至善的宗教道德有密切关系。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世界性宗教都包括了一些道德教化性的戒律。这些宗教道德规范在净化社会风气、减少违法犯罪等方面确实具有独特的积极意义。因而部分大学生认为,这些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不矛盾,它的约束力甚至超过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接受这些宗教道德的教化和影响是有益的。

五是为了寻求心理慰借和精神寄托。近些年来,由于我国高校不断扩招,进入大学校园读书相对而言确实是容易了许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却明显增大了。因为在市场经济和自主择业的体制下,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感,他们瞻念前途时常感到迷茫和不安。于是,一些大学生在信仰模糊和寻求精神寄托的心理支配下就选择了向宗教靠拢。

六是受所学专业或某些课程的影响。譬如学习英语等西方语言的学生,他们对宗教的探求和信仰往往来自专业课程中蕴涵的基督教精神和神学文化;某些专业中的西方文学史、宗教哲学史等课程,也使一些大学生受书籍内容或文学作品的影响,对宗教产生了好奇和向往,在探求神学文化中渐渐地走进宗教信仰之中。

七是受外在偶然因素的影响。信教学生最初接触宗教的途径,一般是宗教书籍的影响或某个朋友的介绍,甚至是偶入宗教场所获得的感受。

二、我国高校学生信仰宗教的发展趋向

我国高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会有少量学生信仰某种宗教,但不会出现信教人数急剧增多的情形。

首先,这是由宗教信仰和宗教渗透的国内外环境决定的。从中外宗教发展的历史来看,宗教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各种宗教都具有本能的发展信徒、扩大影响的倾向。宗教信徒会通过各种渠道在大学生中寻找新的信徒。再者,国外的宗教渗透对大学生的信仰取向也不可低估。长期以来,西方势力以文化交流和信仰自由为幌子,极力兜售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通过各种手段在高校进行文化和宗教渗透,这是大学生宗教信仰趋向的催化剂。这种渗透会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条件下产生效果。

其次,这是由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决定的。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良好的,人民安居乐业的盛世局面正在出现,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已经深入人心。在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加上我国在意识形态上又是一个主张无神论的社会主义国家,宗教要在人民群众和大学生中获得更多的信众是不太现实的。因此,过分担心和夸大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的严重性是缺乏根据的。

再次,这是由我国高校的办学方向和主流文化导向决定的。我国高等教育历来强调主流文化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高等院校更要全面贯彻培养“四有”新人的教育目标,把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法制意识和心理健康意识。在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主流文化的正确引导下,大学生们对学校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三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诚信与法制教育等有很高的认同度,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认同宗教神学,他们具有较强的辨别能力和抵御能力。因此,我们用不着担心青年大学生会大批地信仰宗教,成为各种盛行宗教的痴迷者。作用、发展趋势等缺乏客观、科学的分析。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宗教观的教育,要让大学生切实明白宗教的由来和走向,了解各个传统宗教的历史,了解我国关于宗教的基本政策以及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制度。要根据部分大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无神论的教育,使之坚定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要使大学生学习和熟知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政策,有必要开设关于宗教基本知识的选修课程,使他们能够深刻认识到宗教的本质和特征,会有利于他们正确对待宗教和宗教信仰问题。事实表明,让大学生懂得一些宗教知识,可以帮助他们划清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的界限,有利于他们消除对宗教的神秘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不仅如此,这样做还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明确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的道理,从而有利于大学生们自觉远离宗教的影响与滋扰。

第三,要把宗教信仰问题和信教的大学生纳入高校统战工作的视野。

在我国现在的大学里,客观上存在着有信仰宗教的人士,其中就包括一部分大学生,我们当然不赞同他们迷恋宗教神学,更不能认同他们的唯心主义生活方式。但是我们又不能用行政手段去禁止宗教信仰,而是必须尊重信仰者的信仰自由权利。于是,把宗教信仰问题和信教的大学生纳入高校统战工作的视野,就成为我们处理好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正确选择。

大学生是最少考虑个人得失、最具开放创新意识的年轻群体,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敢想敢干,但同时也存在着考虑问题不够全面、遇事不够冷静、偏听轻信的毛病,在宗教信仰问题上,有些学生也是这样。应当看到,有些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并非深思熟虑的,因而是非常不牢固的。我们不可把他们与虔诚的信教者同等看待,因为大学生并不经常参加宗教活动,每月参加一次宗教活动的人也很少,绝大多数人不参加或偶尔参加宗教活动。可以说,对于多数信教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所谓的宗教信仰,只是解决精神关怀的一种手段。因此,高等学校要从统一战线工作的角度充分做好这些信教学生的思想工作,深入了解他们信教的思想动因和家庭状况,切实关心他们的学习和课外生活,尤其要让广大学生与信教同学搞好团结,决不可有意无意地歧视和疏远他们。只要高校的统一战线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好,做到家,就不仅可以把信教的大学生切实团结起来,发挥他们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应有作用,而且还会促使一些信教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信仰,回到党和国家倡导的主流思想文化方面来,从而更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大学校园,更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三、在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上的态度与对策

第一,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式进行理想与信仰教育。

面对有宗教信仰倾向的学生,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神的存在和宗教信仰的需求,因为那只会激化学生的对立情绪,对解决信仰问题毫无益处。应该理性地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宗教,明白如何欣赏和吸取其中的精华,使他们懂得信仰宗教与从事宗教活动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有效地发挥宗教教义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作用,尽量减少消极的影响。

第二,要重视并坚持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的教育。

过去我们在很长时期内把宗教和封建迷信混淆起来,对宗教存在的长期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宣传,对宗教的性质、

[责任编辑 许 昌]

G412

A

1000-2359(2010)01-202602-02

王有春(1952-),河南浚县人,广东海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部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09-28

猜你喜欢
信教宗教信仰信仰
与信仰同行
黄河之声(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信仰
心声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论信仰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 90后”大学生宗教信仰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环球时报(2015-12-10)2015-12-10 10:36:27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创意与设计(2015年6期)2015-02-27 07:55:58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