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开贞
(丰县师寨中学 江苏 丰县 221713)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是启蒙教育的重要素材。同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在编写内容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对学生主动意识和主动能力的开发,设计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材编写思路。通过实验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世界和现实世界沟通起来,缩短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距离,有效地综合运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探究。
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在编写内容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化学物质,插编一些精美的实物图片,情景交融,注重了对学生主动意识和主动能力的开发,设计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材编写思路,所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充分要挖掘教材的设计特 点,灵活的加以运用,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化学之美,感受知识之美、生活之美。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是启蒙教育的重要素材。因此,教材在编写时大量选取了生活中的物质,从人们最熟悉的物质入手,架起了化学与生活的桥梁,打通了固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联系之路,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化学知识的角色。如第二章从身边的物质谈起,空气的成分、性质活泼的氧气、奇妙的二氧化碳、自然界中的水;第四章的煤和石油;第五章的铁、铝、铜、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第六章溶液中的食盐水、蔗糖水、石灰水;第七章酸碱盐中的食醋、胃液中的盐酸、小苏打和化学肥料;第八章的生活食品等等。这些真实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化学物质,给学生提供了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
另外,教材中还设置了一些生活问题,密切联系生活、生产、社会和环境实际,让学生体验到时时有化学、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围绕在身边,在认识生活物质的同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在化学中学会生活。如空气中各成分的特点与用途、金属的生锈与防治、煤和石油的开发与利用、溶液的配制和使 用、酸碱盐的反应规律、食品中有机物的成分和用途等,都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当学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自然就产生了求知欲望,求知欲又促进了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动力。
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感受过程和方法,发展情感和态度,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化学实验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让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从身边的化学物质入手学习有关物质构成和变化的知识,然后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传统的学生化学实验都是在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后进行的,因此,学生对这些实验缺乏兴趣,难以激发起他们的创造潜能。而科学探究性实验的实质是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在实验前对实验结果无真正了解,该实验特点是只给出课题探究要求,其他活动由学生根据教师的适时组织引导来确定实验方案等。适时的设置一些探究性实验,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如第一章中铜绿性质的探究实验和镁条性质的实验;第二章氧气的性质和制取、二氧化碳性质和制取实验、水的净化 实验;第四章质量守恒定律探究性实验;第五章钢铁锈蚀与防治实验、生石灰的制备和性质实验;第六章溶液的导电和溶液配制实验;第七章酸碱盐的性质实验等,这些实验都是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手完成,借助奇妙的探究实验,将学生带进化学的世界,感受化学的魅力,感受化学实验的乐趣。
对比实验已经成为最为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对比实验指的是通过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确定两组事物间的异同,以揭示研究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产生于某种原因的实验。其中对照组是作为比较的标准,实验组是作为研究的对象。它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巧妙地设计一些对比试验,既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在沪教版化学课本中也已设计了多组对比实验,如在第六章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时,设计了三组对比实验:⑴在三只试管中分别加入5mL水,再分别加入食盐、蔗糖、消石灰各1g,振荡片刻,静置,观察,现象是食盐、蔗糖易溶于水,消石灰不易溶于水,说明不同的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⑵取两只试管分别滴入少量食用油,往其中一只中加入少量水,另一只中加入少量汽油,振荡,观察,现象是食用油溶解于汽油中,不能溶于水中,说明同一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⑶取一只试管加入5mL水,然后加入3g硝酸钾,充分振荡,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再将试管加热,硝酸钾溶解,说明同一种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通过三组实验得出结论: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三个因素有关。
对比实验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讨论,可以对对比过程较为深入细致地分析,从而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挑剔性地获得知识。这种专题性的实验教学,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项有效策略,使学科教学逐步向研究化方向发展,拓宽了教学的空间,为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
中学时代是青少年世界观形成的启蒙阶段,在传授和讲解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渗透科学素养教育,更容易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沪教版化学教材在编写时始终在向学生渗透一种思想,那就是不失时机的穿插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道德素养的教育。在化学教学中一些与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前沿问题相近的内容作为课题探究的方向,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如克隆技术,纳米材料,太阳能汽车,光导纤维,神六使用的高能燃料,微观离子等。化学是一门密切联系实际的科学,善于从环境和现代日常生活中寻找探究性课题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选择这些实际问题进行化学方面的科学探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探究空气污染、水污染而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探究元素与人体健康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新课程理念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通过让学生积极投入、亲身体验和主动探究,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向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结合的重要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懂得怎样运用学到的知识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
教材增加了学生实验,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不确定因素,增加了教师控制课堂节奏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分析把握教材,适 时调控课堂,根据教材的实际采取详略结合的方式对教材加以处理,以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教材在编写时删去了以往教材中一些实验的结论,给学生的自学带来了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加以指导,可以采取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的学习方式,以期达到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实验效果的最佳性。
总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奠定了基础。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认真的研究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体系,认清教材的知识结构,领会教材编写的思路,熟悉知识的前后联系,把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创新性的灵活的加以运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才能真正开发出教材的潜能。
[1] 严咏莲.对改进初中化学实验的思考[J].实验与装备,2010,(01)
[2] 李忠庆.对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的几点建议[J].才智,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