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海
(安徽大学 政治学系,安徽合肥 230039)
“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周明海
(安徽大学 政治学系,安徽合肥 230039)
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运用中具有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学生的民主精神等诸多优势。教师在组织操作过程中课前应该有充分必要的准备,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选择好科学的讨论形式,控制好讨论的节奏和课堂气氛。同时,还要注意讨论内容的选择、讨论式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讨论式教学;方法
美国教育理论家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Stephen D.Brookfield)和斯蒂芬·普瑞斯基尔(Stephen Preskill)在《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中告诉我们: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理由进行讨论,是21世纪教育所需要的一种手段。学会讨论有助于我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更加行之有效地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2]基于此,本文倡导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开展讨论式教学法的改革设想。所谓讨论教学法(discussion method of teaching),就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经由讨论的方式探索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是多方面的。[3]
(一)讨论式教学有助于发展大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有良好讨论习惯的大学生知道,对于讨论,他们所要做的最重要的几件事就是把表面上互不相关的观点联系起来,使小组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到论题上来,指出负责观点中所隐含的相似的原因或论据。熟练进行讨论的人能够辩证地思维。一方面,他们鼓励在最大的范围内讨论各种观点;另一方面,他们又努力找出各种观点的共同之处以及最初并未注意到的联系,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就能记住表面上互不相关的几条线索。有时,这还会导致一种有创造性的、令人兴奋的综合。更可贵的是,使学生逐渐习惯了不确定性,学会了接受讨论是开放的,不一定能得出某种确定结论的事实。
(二)讨论式教学使大学生变得心胸博大,并更容易理解他人
讨论式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优点就是给每个大学生提供了开阔视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的机会。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大学生能够暂时忘记自我,得到许多新的体验。特别是在激烈的、有吸引力的讨论中,很多学生为了整个集体的利益,放弃了部分自己个人观点。而且通过讨论,大学生可以提高理解他人的能力,学会设身处地的为他人考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他人的想法以及之后所需要肩负的重任。个人问题的重要性降低了,而在解决对整个小组来讲很重要的问题上,大家就会变得群情激奋。如果全班同学能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观点,肯定就能增强相互间的信任感。
(三)讨论式教学有助于大学生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
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会希望讨论能化解参与学生之间的不同意见。但这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如果意见完全相左或由于文化、种族的原因而使同一问题的意见争议很大时,即使讨论持续再长的时间,也不能消除那些根深蒂固的差异。有时存有差异也是讨论有意义的结果,若参与者能对各种不同意见的共同之处有清晰的认识就更是如此了。另外,存有差异的氛围可以刺激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并给那些与别人意见相似的人澄清的机会。
(四)讨论式教学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民主讨论的过程和特点
讨论是民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情和习惯,给大学生提供了服务他人以及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并考验大学生在面对困难的问题时能与别人共同商讨解决的能力。其实,培养大学生学会民主讨论是很难的。这里,教师在让“不同学生的发言能被大家听见并得到承认”的问题上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思修课程的教师应该注重让大学生学会接受多样性、学会接受部分的民主思想、学会避免不恰当的对比、学会尽可能准确地得出含义和结论、学会尊重幽默、学会接纳相反结论和观点。
(五)讨论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讨论教学法可以通过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讨论话题和由简单到复杂的讨论过程,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另外,在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中,学生独立思考,大胆交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
(六)讨论式教学有助于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
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通过讨论能使大学生觉察到他们所进行的活动与外面世界之间的直接联系。当学生在讨论中分析了他们各自的体验后,就会学着把所分析的事情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教师通过选取与社会现实问题密切相关的讨论话题,把社会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讨论的情景,设身处地地作出反应。如在讲解法律基础部分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时,我选用了成克杰的案例。成克杰官居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和人民政府主席之职,更具有时效性和说服力。
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及讨论的具体要求,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准备好发言稿。讨论中,要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注意引导他们围绕中心问题并联系实际进行讨论,努力做到全员参加、机会均等,避免冷落个别学生,鼓励学生之间积极开展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的争论,发扬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又不固执己见的学风。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进行小结,也可提出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研究。
(一)课前准备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讲解艺术的发挥和知识、能力的示范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作大量的准备工作,除了要深人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外,还要广博地收集、阅读、积累有关资料,以便对课堂要讲授的知识做出必要而又有趣的扩展。当代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对课文中条条款款的讲解,而对课本内容以外的知识更有兴趣,希望摄取更多的与专业或自身相关的知识。例如,当讲授法律基础关于“生命健康权”部分时,我选取了2008年被热议的话题中国政法大学付成励“10·28”弑师案供学生讨论。这时,教师就要收集这个案件的来龙去脉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以及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扩展到的知识领域。比如,围绕此案例将会讨论关于大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从什么角度来反思“弑师案”背后的教育缺失。这些方面的知识点都需要教师精心准备以应对学生的呼应,从而对学生进行很好的人文教育和生命健康教育。但是,本案更多属于法律范围,以此案为契机也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最好模板,尤其要向学生灌输一旦涉足刑事犯罪必将受到法律严惩的“惩戒教育”。诸如这些内容的准备工作,教师都要做出详细的备课方案。唯有如此,课堂效果才佳。
(二)课堂气氛的营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只有心理自由才能使他成为真正的自己,可以完全自由地感觉,才能使他向着凡是能构成他的创造力的一部分的知觉、概念和意义广度地敞开。”[4]283“教学不是用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各种能够促进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合作学习的条件。”[5]298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讲授“理想与现实”一部分内容时,我选取了“北大才子陆步轩街头卖肉”事件供学生讨论。具体操作中我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来展示这个内容:已过而立之年的陆步轩当年以长安县文科状元的好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如今却靠开一家小肉店苦苦度日。当理想遭遇现实生活的磨难,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成了往事,陆步轩的心痛还要持续多久?通过演讨,让学生体会在理想与现实的转换必须要有良好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实践表明,一个故事、一个对话、一个笑话、一个游戏都能使课堂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学生们的学校效果将大大提升。教师应该尽量用赞赏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培养其运用语言的能力。一个永远对学生充满信心的教师,一个全班笑语盈盈的课堂,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和表现。
(三)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选出代表参加班级讨论;另一种是人人都准备,全班范围内自由讨论。从有利于讨论的角度讲,采取第一种形式对保证讨论较快地开展是有益的。第二种形式是自由式讨论。这种形式下的发言人在较宽松的气氛下,较随意地发表个人见解,其他人也较自然地进行应对与质疑,部分事前准备较充分的学生由于对某些问题的思考较为深入或对相关内容较熟悉,从而把讨论逐步引向深入,易于起到引发其他同学共同思考并参与讨论的作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运用这两种形式进行讨论时,选择的讨论话题也应该有所差异。比如第一种形式更适应于专业性强的授课内容。这样的案例如2009年在成都、杭州等地连续发生的醉驾肇事案,其中,成都孙伟铭醉酒驾车致多人伤亡,是构成交通事故罪,还是危害公共安全罪?杭州胡斌飙车案中是“富二代”的标签,牵动社会公平的敏感神经。而第二种形式的自由式讨论更适合于专业性相对较弱而普及性更强的内容,最好能深刻反映社会当下的现实矛盾。如湖北巴东的邓玉娇杀公务员案件,学生更多探讨的是对社会公平、反抗公权侵害的愿景。
(四)课后总结
课堂讨论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总结,号称点睛之笔,总结内容又分为方法总结和内容总结。方法总结是对已采取的讨论形式进行总结。进行方法总结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座谈,将学生意见收集起来,及时找出讨论过程中的利弊,听取学生对改进讨论的意见和建议。内容总结是由教师对课堂讨论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的观点进行点评,对产生错误观点的原因进行分析。点评时要抓住重点,简明扼要,给学生以明确的结论,还要对学生现场参与的态度乃至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特别是对有独特见解的发言以及对平时说话不多的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
讨论式教学法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讨论内容是决定讨论式教学法运用成败的关键
每次讨论课必定有一个供学生开展讨论的主题。一个好的主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精心准备并争先恐后地踊跃发言,有时甚至唇枪舌剑地当堂辩论起来,气氛活跃,效果自然就会很好,目的也就达到了。相反,一个让学生提不起兴趣的主题,发言如应付差事,课堂上的反应平平淡淡或冷冷清清,甚至会出现冷场,效果肯定不会好。因此,讨论主题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是讨论式教学法运用成败的关键。什么是学生感兴趣和关心的讨论主题呢?可以考虑如下方面:(1)选择有关的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主题。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大学生又生活在信息传播最迅速的大学校园;并且已经有了相当文化知识,尽管他们还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阶段,还不太成熟,但是他们爱思考,对国际、国内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都很敏感。如G20峰会、柏林墙倒塌 20年、痛悼钱学森、谷歌GOOGLE事件等等。(2)选择学生有切身感受和体验的经历为主题。人们总是对自己熟悉的和亲身经历的事情感受比较深刻,谈起来也有话可说。大学生与社会接触比较少,亲身经历的事情大多与学校生活有关,生活也不太复杂,似乎寻找一个他们有切身感受的合适主题不容易。其实,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从他们的寒暑假的见闻中都可以找到很好的主题。如安徽大学暑期学生社会实践见闻、大学生是就业优先还是考研优先问题等等。这类主题涉及到的是学生亲眼所见和亲耳所闻,或者是发生在他们身边或他们所熟悉的过去生活的环境,他们感受强烈、印象深刻,讨论起来自然就能有感而发、畅所欲言,效果一般都不会差。(3)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内容为主题。如长江大学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勇救落水儿童事件,文花枝事件,大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涉嫌欺诈问题、大学生村官现象、剑桥大学生马丁·杨克向温家宝掷鞋事件、悟本堂事件等等。(4)选择古老而常青的话题为主题。这些内容主要反映政治教学的德育功能,选择的讨论题要能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如“雷锋精神过时了吗?”、“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荣辱观”、“台湾问题”等问题就是很值得学生讨论的题材。
(二)注意讨论式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有机结合
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不宜仅寻求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只用一种教学方法是不能适应教学要求的,而是要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如何配合,以形成一个教学方法体系去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把讨论式教学法与其他方法合理配合运用。“两课”教育教学的特点在于它既要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单一的教学方法是难以适应“两课”教学的要求的。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地充实、发展、改革和完善。只有从“两课”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总结经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讨论式教学法,才能使之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
(三)注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为了使讨论活动充实、紧凑、热烈、有效,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作为课堂上组织者,他的指导非常重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讨论的过程中,这种指导往往会贯穿在整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讨论学习过程中。要在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知识和创造性的前提下,密切注意讨论进程的发展,积极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并在这一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或不恰当观点。在对某一主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后,还须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这样可使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深刻印象,并在讨论课上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勤于思考的学习气氛。
(四)特别注意教学氛围的把握
要能有效地实施讨论法,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讨论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传统的教学模式客观上形成了教师居于主导中心地位,而学生居于被动地位的教学状况,师生难以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也难以相互交流。而良好的氛围把教师放在主持人的位置,担当指导员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多地交给了学生。我们应当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给学生尽可能大空间。这样的环境形成了一个平等和谐的讨论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讨论的兴趣,能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讨论,并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
综上所述,正确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一个新途径、新方法,我们应在实践中完善这一教学形式,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1] [美]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斯蒂芬·普瑞斯基尔.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M].罗静褚,保堂,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 顾海良.贯彻“讲话”精神 推进“两课”教学[J].教学与研究,2001,(8):5-11.
[3] 时长江.讨论式教学法及其在“两课”教学中的运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5,(7):77-80.
[4] [美]卡尔·R·罗杰斯.个人形成论[M].杨广学,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 [美]卡尔·R·罗杰斯.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M].李孟潮,李迎潮,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The Application of“D iscussion-based Teaching Method”in the Course of“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Law”
ZHOU M ing-hai(Department of Politica l Science,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039,China)
The App lication of“Discussion-based Teaching M ethod”in the Course of“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the Basic Know ledge of Law”have a num ber of advantages,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subjectivity,cultivation of students’creative capability,enhancement of their spirit of democracy.In real o 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teachers should mak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p reparation befo re the class.In the p rocessof students’discussion,teachers should choose scientific and correct discussion method to mobilize students to be involved in the discussion and control the discussion pace.A t the same time,teachers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discussion contents to perfectly combine discussion teachingmethod w ith other teaching method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the Basic Know ledge of Law”;discussion-based teaching;method
G642.1
A
1674-2273(2010)05-0118-04
2010-07-19
周明海(1974-),男,安徽霍邱人,安徽大学政治学系讲师,法学博士。
(责任编辑 操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