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珊珊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档案学,广东 广州 510006)
开放存取(Open Access即 OA)是指通过公共网络免费获取所需要的文献,允许用户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检索论文的全文,或者对论文全文进行链接,为论文建立索引,将论文作为素材编入软件。或者对论文的全文进行其他处于合法目的的使用,不受经济、法律和技术方面的任何限制,除非网络本身造成数据获取的障碍。
中国科学界和科研资助机构支持开放存取的原则立场,是以 2003年 12月 29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代表中国科学家签署《柏林宣言》、2004年 5月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代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签署《柏林宣言》为标志的,至此,中国大陆的开放存取已经发展 6、7个年头了。下面,笔者就以美国为参照,对比分析中国大陆开放存取现状。
开放存取资源的类型有很多,借鉴肖希明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分类,笔者主要从开放存取期刊、学科OA仓储和机构 OA仓储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DOAJ(Directory ofOpen Access Journals)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开放存取期刊的综合节点之一,它不仅涵盖面广、地位权威、影响力大,而且数据能够及时更新,因而笔者将其作为开放获取期刊信息的参考数据库在本论文中使用。根据笔者自己统计,截止至 2009年 11月 20日,已收录 4446种开放访问期刊,其中 1706种可以通过该网站进行论文检索,可检索的论文已达到 327612篇,涵盖了农业与食品科学、艺术与建筑、生物和生命科学、商业和经济、化学、地球和环境科学、一般著作、健康科学、历史与考古学、语言和文学、法律与政治学、数学与统计学、哲学和宗教、科学总论、社会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17个主学科与领域,并在主学科与领域下共设有 73个二级类目。
纵向比较来看,截止至 2009年 11月 20日,该网站中收录中国大陆的期刊有 14种,较之 2007年的 5种,在数量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从涵盖范围来看,2007年的 5种期刊分布在动物学、植物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这 5种自然科学领域之内,而根据现在的统计结果来看,涉及面有明显的增大的趋势,主要分布在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学、肿瘤研究、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学科仍然是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不难发现,我国的期刊开放获取情况在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科学领域发展仍然是比较落后的。
相比较美国,我国更是存在较大的差距。从数量上来看,美国仅在农业与食品科学这一学科领域就有18种期刊收录其中,而中国在这一领域仅仅只有 1种,更不用说美国在整个 17个学科领域的规模了;从涵盖范围来看,美国在 17个主学科与领域、73个二级类目中均有期刊收录,而中国仅仅只涉及其中的 9个二级类目,且全部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之内,社会和人文艺术领域发展不足,学科发展不平衡。
从总体来看,无论是在数量方面还是涵盖范围,美国在开放获取期刊方面远远领先于中国,中国在开放获取期刊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学科 OA仓储又称学科知识库,是以某一学科或者多种学科为主题来搜集整理数字化的学术成果,并提供这些数字资料在全球范围内的开放共享。刚开始,往往仅限于自然科学领域,近年来也逐渐扩展到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学科 OA数量仓储都较多,笔者认为单纯从学科 OA仓储的数量上来比较没有太多意义,因而,分别选取美国最著名的 arXiv电子印本文档库和中国最出名的预印本服务系统为代表来仔细比较两者之间的差距。
arXiv电子印本文档库创建于 1991年,目前由美国康乃尔大学进行维护和管理,截至到 2009年 11月20日,该知识库收录涉及包括物理学、数学、非线性数学、计算机科学、量子生物学、量子金融学与统计学 7个学科领域的 571,924篇预印本文献。该知识库没有评审系统,但可以通过同行评议发表评论,实现与作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用户可以通过其 Web界面免费检索论文,注册用户也可以通过 Web界面提交并修改、更新论文。
而中国的预印本服务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建立的,该系统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子系统,收录范围分为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五大类,提供有二级类目的分类浏览与高级检索功能,系统可实现用户自由提交、检索、浏览预印本文章全文、发表评论等功能。
相比之下,中国的预印本服务系统在学科范围方面比较全面,而美国的 arXiv电子印本文档库比较侧重于自然科学方面,覆盖范围上略显不足。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的国外子系统是与丹麦技术知识中心合作开发完成的,基本实现了全球印本资源的一站式检索,目前该系统可以对全球 15个预印本子系统进行检索,其中含有预印本二次文献记录1899559条目。
虽然,仅以某个系统的学科 OA仓储为代表来分析,可能会有片面之嫌,但是,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中美学科 OA仓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反映该国的学科 OA仓储的整体发展水平的。
机构知识库是学术机构为捕获并保存机构的智力成果而建立的数字资源库。它收集、整理并长期报道该机构及其社区成员的学术成果,并将这些资源进行规范、分类和标引后,按照开放标准与相应的互操作协议,允许机构及其社区内外的成员通过互联网来免费的获取使用。在这部分的比较中,借鉴肖希明《信息资源共享》一书中提供的网站—DOAR(The Directory ofOpen Access Repositories)—来检索来了解中美机构 OA仓储现状。
截止到 2009年 11月 20日,据笔者检索、统计结果显示:该网站收录的已创建的机构 OA仓储有 1532个,其中美国的机构 OA仓储达到 361个之多,占整体比例的 23.56%;而中国大陆的机构 OA仓储仅仅只有3个,分别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和厦门大学三个机构创立,仅占整体比例的0.19%,其数量上的贫乏也导致了学科覆盖范围上的明显不足。因此,中国大陆和美国机构 OA存储方面的惊人差距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注意。
通过上述现状的比较,不难看出,我国在开放存取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与美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鉴于此种现状,笔者结合相关材料,仔细反思其背后的原因,并归纳得出以下几点自己的看法: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美国保障信息公共获取的核心,政府通过颁布 Sabo法案、CURES法案等一系列法律条款,对信息公开制度做了详尽的规定,保证了信息开放获取的执行。而相比较中国大陆的情况,我国颁布了《著作权法》、《保密法》、《商业秘密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促进信息的开放获取,以及妥善处理好版权等问题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法律条款过于模糊,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在真正地实际操作之中很难协调好科研机构、作者、出版商和利用者等各方的利益冲突。
相比美国,早在 20世纪 70年代就制定了国有科学数据“完全与开放”共享国策,将“完全与开放”的数据共享政策作为美国联邦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在落实这项基本国策时,美国政府利用行政、财政和法律等多种手段与方式共同对其进行协调与管理。一方面,联邦政府对于开展数据的采集、管理和提供服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其提供强大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法律系统也保障了 “完全与开放”的数据共享政策在全民中实施。
相比中国,目前,虽然有关开放存取的理念和技术越来越成熟,对其的研究和实践也越来越广泛,但是要真正实现数字信息资源开放存取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有国家层面的政策上的支持和指导。从已有的开放存取政策来看,有的是由政府自己制定的,更多的则是由各大学、科研机构、出版机构、科研资助机构、基金会等分别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来制定的。各种政策标准的不一致,给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整合、组织、揭示乃至提供利用等具体层面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是其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克服的一个巨大阻碍。同时,这也是我国大陆机构OA存储远远落后于美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出台国家宏观层面上的政策出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笔者认为,用户和图书馆员对开放存取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信息资源开放存取的有效利用,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对用户和馆员及时地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培训。我们都知道,认知程度的高低与宣传力度又是密切相关的,据有关权威调查表明:中国只有 14.5%的作者“了解有关期刊稿件的 OA出版模式”,46.4%的作者 “有点了解”,39.1%的作者“不太了解”。对网上开放存取资源“没有听说过”和“听说过但不了解的”的占 71.21%。可见,用户和馆员对于开放存取信息资源的认知程度还远远不够,对于开放存取信息资源的宣传力度亟待加强。
不论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还是出版发行方,实行信息资源的开放存取不仅需要自身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往往还会和自身的一些利益相冲突,例如科研成果所可能带来的收益、出版发行的收益等,这就造成了很多机构不愿投身到信息资源的开放存取行动中去。鉴于这种情况,我国现阶段仍然采取政府财政支出的方式来刺激和鼓励各方积极投入到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的实践中来,不难看出,仅凭政府一己之力是很难持续的支持其长远发展下去的。所谓“孤掌难鸣”就是这个道理了。
相比美国,除了政府教育部、文化部、能源部等率先实行信息资源开放存取之外,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基金会(NEH)等社会团体也会对其项目予以资金上的支援,这对于缓解国家财政的压力将会一定的益处。
笔者认为,只有真正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的通力合作、积极配合,共同为该行动提供资金帮助,各方机构才能在信息开放获取的成本与收益之间中找到自身的利益平衡点,从而实现整个国家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开放存取水平的提高。
在 DOAR上中国大陆仅有 3个独立机构 OA仓储被收录其中,这就反映出我国独立机构 OA仓储方面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因而,笔者认为,在各方面条件都不太充分的情况之下,开展互助合作是现阶段发展我国机构 OA仓储的必经之路。
这里的合作一方面是指国内教育部、文化部、科研机构、教育机构以及出版发行机构之间的合作,同时也是指国际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我国开放获取政策已有6、7个年头之久了,但很多方面还是不够成熟,仅凭某个机构或部门一己之力很难建好信息资源开放存取的项目,就国内而言,政府、各机构、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对于其建设是很有帮助的;就与国际合作而言,不仅仅能够便利彼此间信息资源的开放存取,更重要的是能够借鉴他国的经验和先进理念。
开放存取信息资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目前我国存在的检索系统在检索界面、使用方式、格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网络信息的分类也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新开发信息技术大多是出于商业目的,标准不一,有的甚至设置了人为的利用障碍等等,这些都使得用户就无法实现一次性的获取各种所需的信息。因此,如何利用资源整合技术将开放存取资源和本馆藏数字资源的有机整合,如何对开放存取资源组织和揭示等问题,都是目前制约我国信息资源开放存取的主要障碍。这种基础层面的操作性问题不解决,就根本无法继续发展下去。
中国大陆和美国开放存取信息资源的现状差距是客观的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深入分析后发现其背后的原因是众多的也是值得引起注意的,只有发现差距,找出原因,才能不断的调整我国的信息资源开放存取的发展方向、弥补我国的信息资源开放存取的不足和缺陷、实现我国信息资源开放存取的可持续发展。
[1]肖希明.信息资源建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肖希明.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孔繁军,游苏宁.关于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的问卷调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5):648-649.
[4]许荣荣,赵建华.美国开放存取政策对中国的启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8):120-121.
[5]牛晓宏,马海群.开放存取的国家宏观政策体系建设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08年 5月 5日.
[6]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EB/OL].[2009-11-20].http://www.doaj.org/.
[7]arXiv[EB/OL].[2009-11-20].http://arxiv.org/.
[8]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 [EB/OL].[2009-11-20].http://preprint.nstl.gov.cn/newprint.
[9]The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EB/OL].[2009-11-20].http://www.opendoa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