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云其
(浙江省税务干部学校,浙江 湖州 31300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力气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集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作为我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是解决党内矛盾、实现党内和谐与团结、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的有力武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对于保证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并切实纠正,对于加强党内监督、拒腐防变、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实现党风根本好转、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能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衡量一个政党执政水平与能力高低的标尺,也是体现一个政党自身建设水平高低、政治生活是否正常的关键所在。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党和其他政党相互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光荣、正确,并不在于它从来不犯错误,而在于它能够通过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自己及时地发现与纠正自己的错误,及时清除“体内垃圾”,使党的队伍保持纯洁,党的肌体保持健康。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每一客观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也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不完全到比较完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当客观事物的内在矛盾尚未完全暴露时,当人们还不能全面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们的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就难免有不相符合的地方。而认识上的片面性、表明性和主观性必然会在工作中带来缺点和错误。列宁说,聪明人并不是不犯错误的人,聪明人是不犯大的错误而又能迅速改正错误的人。犯错误对于一个先进阶级的战斗的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虚伪地不好意思承认错误和纠正错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光荣正确,在于能够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一旦发现错误,就无所顾忌的承认它,毫不怜惜地抛弃它。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党,它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不屑于隐瞒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思想上的纯正无私决定了作风上的光明磊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除了克服身上的缺点外,得到的将是党内外群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反之,凡不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刚愎自用、固执己见,没有不失败的。恩格斯说,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犯过的错误中学习来得快。
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利于调动党内外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取消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取消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党员的民主权利。现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有效开展,关键是党内民主生活的不健全所致。法律规定的言论自由,不是指表扬和献媚奉承的自由,这种“自由”在任何社会中都是存在的,即使是最专制的封建社会也不例外。这里的言论自由更多的是包含批评的自由,没有批评的自由就没有民主。共产党是大公无私的党,没有任何的私利,因而也不怕别人批评。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得很透彻:“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正。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人民内部矛盾普遍存在,其中一类是因认识不同而产生的意见分歧。另一类是利益矛盾引起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有两种:属于认识问题的,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去解决;属于利益矛盾引起的,通过调整利益关系去解决。无论是人民内部矛盾,还是党内矛盾,无原则的迁就与调和是不对的,掩盖与回避矛盾更不对,它只能导致矛盾的积累和激化。所以,必须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及时加以解决。毛泽东同志把自我批评看成是洗脸,把同志之间的批评看成是大扫除,脸上的灰尘必须天天洗,对于家中的灰尘也总要经常扫。
当前,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不浓,民主生活会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即工作方面谈得多,思想作风方面谈得少;好处作用谈得多,缺点不足谈得少;鼓励表扬谈得多,批评与自我批评少。有的把民主生活会开成了工作汇报会,有的民主生活会开成了一团和气的奉承会,非常不利于党的机体的健康成长。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队伍的成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相当多的党员干部没有经历过严格的党内生活的锻炼,不懂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与艺术,以为要批评就不能团结,要团结就不能批评,不知道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可以走“团结—批评—团结”的路子。之所以不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说到底无非是“怕”字当头。批评上级,怕得罪领导,怕自己被“穿小鞋”,从而一味巴结与奉承,明知不对,少说为妙;批评同级,怕得罪同事,日后产生隔阂,工作不能协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批评下级,怕得罪群众,日后丢选票,因此,遇到矛盾“和稀泥”,不敢坚持原则;自我批评,怕失威信,或者竭力掩盖自己的错误,拉大旗作虎皮;或者将错就错,以维护面子;或者强调客观,诿过于人,推卸自己的责任。
第二,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对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理解“表扬为主”。一是认为过去人与人之间关系简单,可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现在人与人之间关系复杂,应该用其他方法来调整关系,认为批评与自我批评已不再适用;二是认为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影响团结,引发矛盾,所以遇事不讲原则,只求表面上的一团和气,为了求团结,宁可牺牲或者放弃原则;三是把批评看成是一些人的特权,认为上级批评下级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而同级之间的批评纯属多余,下级批评上级那更是“犯上作乱”,因而主动放弃了自己应有的权利。
第三,改革开放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使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分寸难已把握。有些问题存在着定性难、取证难、处理难的局面。
第四,党内不正之风久煞不止,使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也影响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广度与深度,不懂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艺术。因为方式方法上的简单化,使批评与自我批评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从而否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科学性与必要性。
没有诚恳的、恰如其分的自我批评,既不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批评,批评别人也不能使人心悦诚服。要开展自我批评,一要正确认识自己;二要有谦虚的态度;三要有解剖自己的勇气。恩格斯 1895年在《1848—1850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一文中对自己过去的一些理论观点作了自我批评。鲁迅说,我时常严厉地解剖别人,而更严厉地解剖我自己。刘少奇同志说,一切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党所以必然走向堕落,不是因为他们不能进行批评,而是他们不能始终如一地自我批评。这都充分说明了自我批评的极端重要性。
领导者要率先垂范,要创造一种民主气氛,让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要善于倾听和吸收忠言逆耳,切忌打击报复,给人穿小鞋。如果领导干部不带头做好自我批评,就别指望别人会诚恳地开展批评,你也不敢理直气壮地去批评别人。自我批评不但不会降低领导的威信,反而会增加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周恩来同志是最善于自我批评的人,但他的威望却很高。因此,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不要苛求别人的批评百分之百的正确,哪怕有百分之一的正确成分也要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原则上说,人人都有批评权。从方法上看,批评别人要注意场合,注意分寸,注意对象,注意时机。总的来说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要实事求是,讲究方式方法。
一是批评别人要在原则问题上进行。主要针对事关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问题上的言行展开,避免在鸡毛蒜皮的问题上“上纲上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江泽民同志曾说过“领导干部还要有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有敢于同一切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言行作斗争的精神。这也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必然要求。如果不坚持党的原则,不分是非,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不是挺身而出坚决维护,而是怕这怕那,听之任之,那就是极不负责的表现,就是十分错误的。”“有的领导干部不敢抓工作,处处回避矛盾,就是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抱着这样的想法,是不可能做好工作的。如果某个干部得到的选票很多,但不敢坚持原则、当‘老好人',这样的干部能说合格吗?”
二是批评别人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不能带有个人恩怨或成见。如果说批评者主观上没有团结的愿望,只是把批评作为泄私愤、图报复的手段,那样势必伤害同志,损害党的团结,也败坏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使之扭曲变形,其结果往往是伤人又伤己。
三是批评别人要在民主的气氛中进行。党内要有健全的民主生活,批评者才敢于讲真话,既要允许被批评者虚心接受批评,又能心平气和地对事实过程加以说明和申辩。
四是批评别人既要讲原则,又要讲究方式方法。首先,不管批评者还是被批评者,都不能忽视批评的实质内容,而使批评变得轻描淡写、隔靴搔痒。讲究方式方法也不能丢失批评的原则性和严肃性。其次,党内政治生活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应当是坦诚的、鲜明的、能触动思想灵魂的。开展批评也不是盛气凌人地教训别人,而应该是态度诚恳、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此,只有原则性和好的方式方法的有机结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