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教育在高职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作用

2010-04-10 13:38刘伟霞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隐性理论课院校

刘伟霞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64)

美国著名学者杰克逊将学校非正式的文化传递称为“隐性课程”,隐性教育是从“隐性课程”发展而来的。隐性教育是相对显性教育《学校课程表列入的有组织的教学活动》而言的[1],它是一种主要侧重于对学生情、意、信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坚定信念的教育。因此它的特征也相应的表现为教育过程的随意性、教育结果的非预测性、教育途径的开放性、教育内容方式的隐含性和教育主题的自主性[2]。功能也相应的表现为导向功能、凝聚功能、陶冶功能、审美功能、发展功能和完善功能[3]。隐性教育的这些特征及功能使显性教育更凸显出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中的局限性,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中应注意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以弥补显性教育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表现出的不足。

一、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凸显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强,缺乏与实际的有效结合。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往往表现为书本、讲座、组织学习等形式,但在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则往往狭隘地表现为课堂书本讲授。致使教学理论性强、空洞、枯燥乏味。在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教师空洞的说教,学生不知所云,往往是照本宣科,对教材的一些重难点内容缺乏有效地实例进行详细的解释,“活教材”成了“死课堂”,“活学习”成了“死读书”,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自然相应被弱化。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单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却往往相当单一。在一些高职院校,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主要的教学工具是粉笔,教师的教学效率不仅大大降低,而且最终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其某些高职院校,上述状况有所改变,从单纯依靠“粉笔”教学转向“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手段的革新,使原本单调、空洞的课堂变得生动、直观。由于多媒体的使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始表现为文字、图片、声音等的全面综合。这种教学方式的改进,是学校传统教育的进步,是教学手段的改进,对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是一次提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种改变使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还是很有限的。在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手段,都是可以运用的,例如可以积极发挥班级电视的作用;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讨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方式;可以走出教室,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遗址、纪念馆、纪念塔等实物,增强真实感。这些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的表现形式,但由于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本身的发展情况及学校体制等原因,要真正实现这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教学手段的单一也必将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评估——学生学习效果较差。思想政治理论课宣扬的主题是共产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这样的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但实际情况是教师在课堂上“慷慨陈词”几十分钟,学生的反应并不十分强烈,有时甚至很漠然。学生既是学了一点知识,那也只是学习“死知识”,而没有学活、用活,更谈不上通过学习他们的认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情感体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这是我们强制性、灌输式教育的不足,也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亟需走出的困境。

二、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足,自信心不够。我国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状况。部分高职院校就是原中专学校基础上的简单升格,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学校体制、学校规模等诸多方面不尽人意,严重影响了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导致高职院校招生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只能采取降分录取的政策,甚至接收一些“特殊学生”,这便形成了高职院校绝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素质普遍不高,因此这些高职生也存在自信心不足的现象。

(二)临众多压力。现在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校面临众多压力,如学习压力、情感压力、人际交往压力、成才压力和就业竞争的压力。这诸多压力交织在一起,使学生难以承受其重,一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而因压力过大造成心理问题所导致的学生自杀、自残、精神失常等“校园惨剧”时有发生,高职生面临众多压力而出现的这些现状已愈来愈成为全社关注的焦点[4]。

三、积极发挥隐性教育在高职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作用

(一)隐性教育使学生重拾自信,增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针对高职生自身特点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凸显的问题,高职院校在进行课堂讲授的同时,可以积极开展学校和班级的人文关怀建设,以隐性教育隐蔽的、潜在的、渗透的方式对学生的态度、动机、价值观念等发生作用,以减轻学生压力,增强自信心。如班级方面,定期举行“集体主义”主题班会;辅导员经常与班级学生谈心,主动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后多与学生沟通;班级形成学习互助小组。学校方面,请相关教师讲授“就业指导”课;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情感咨询”窗口等。学校通过这一系列的人文关怀使学生最终感受到班级的温暖与团结,并获取强烈的归属感,最终理解“集体”的含义,同时学生及时从学校获取就业方面的信息和心理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减轻了学生面临的压力。

由于增强了学习自信,卸下了“思想包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拥有一种全新的认识,极大的增强了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学生学习劲头十足,课堂上紧随教师思路,积极回答教师提问。对一些社会经济问题,课下积极翻阅资料,并及时与教师交流。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变得生动,学生也从以前的“死学、死记”变成了“活学、活用”,这无疑是隐性教育给思想政治理论课送来的一股“春风”。

(二)隐性教育促使学生自觉践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宗旨,使其内在、稳定的思想品德素质真正形式。隐性教育则可以通过创设和利用学校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情境、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创设氛围可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成为塑造学生理想品质和个性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高职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热爱祖国,并鼓励他们从身边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自觉践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把德育与智育、美育、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中,使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最终形成[5]。

隐性教育以其隐蔽性、渗透性、无意识的教育方式正愈来愈受到学者、教育工作者等群体的重视。通过对隐性教育的研究与运用,我国的教育和各高校的教学将获得一个极大的提高。从长远来看,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结合,必将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也必将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腾飞发挥其更重要的作用。

[1]肖兴国.略谈隐性德育的内涵、特征及功能 [J].邵阳学院学院学报,2006,(5)4:1-4.

[2]沈嘉祺.论隐性教育 [J].教育探索,2002,(1).

[3] 曲成.浅谈隐性教育 [J].教育探索,2000,(9).

[4]黄明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现代农业科学,2008,(5).

[5]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隐性理论课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