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个性化实施设计★

2010-04-10 13:26河北师范大学东校区图书馆
河北科技图苑 2010年2期
关键词:检索个性化职业

河北师范大学(东校区)图书馆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16〕

赵雪云*

目前,高校内与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是“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以下简称“文献检索课”)。这一课程,大部分由图书馆牵头,按照1992年原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选派合适的师资、提供培训进修、编著或选用教材,在高校教务部门的具体协调下组织实施的。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付出了很多心血。例如,在教学手段和内容上做到与时俱进,加大教学手段的数字化比率,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增强网络信息、数字信息的搜索技术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等。任课教师对相关专题的科研热情很高,截至到2008年12月,利用《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近10年相关的论文有867篇。所有这些,都在教学质量上得到了回报。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信息意识和利用工具获取文本信息与数字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为继续深入专业学习、实现专业学习的进一步优化打下了基础,选课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逐年提升。

一、强化职业发展目标是信息教育的本意

高校作为终端人才培养的基地,应着力输送合格的社会财富创造者,并使之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然而,高校信息教育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信息教育理论研究还存在着深入探讨的空间,目前所进行的信息教育还有很大的发挥余地。或者说,仍然有进一步创新的必要。这是因为,改革创新的动力不是在象牙塔内主观臆想地设计,而是来自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现实。大学生求职就业的严峻形势说明,高校培养人才的出发点一定要同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相契合,与时俱进,不断发现薄弱点并及时调整。从近年来择业竞争的实践看,职业岗位所要求具备的信息素质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录取新人的指标之一。在现代信息环境下,网络搜索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搜寻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极大地发挥,缺少的只是以职业角色为核心的行业信息的规范性搜集技术和融合贯通、表达交流、判断分析的软实力。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基于国家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经济信息敏锐观察力和价值判断能力、行业信息的技术搜寻效率与吸收整合能力、融于个体知识的各种信息表达手段与传播能力、团队合作中无障碍的信息交流能力等,恰恰是职业竞争力中最重要的素质。

但是,目前提升职业竞争力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仍存在先天弱点,主要体现在:与信息素质教育有极高相关性的文献检索课课程是零碎的、非系统的,选修学生占全部学生比例很小,缺乏与职业目标对应的系统性内容,不同年级和不同发展目标的学生被动接受相同的程式化教学步骤,限制了学生结合职业规划有目的地选择学习内容,开放性教学手段应用偏少,互动交流发挥环节设计不够,教学效果考核偏重于记忆,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提升存在相当差距。这是文献检索课教学亟待解决的课题。

以职业竞争力提升为导向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添加或者新的流程设计,而应是体现高校培养人才思路的积极转变,就是要及时快速地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格局、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课程设计与职业发展相匹配的理想状态、应对和满足受教育者的根本利益诉求,从而实现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

二、文献检索课课程改革的目标

文献检索课课程改革创新应考虑以下内容:第一,应确立课程主旨意义。信息素质是职业发展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在信息社会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环境中越来越成为职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信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使之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具备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和得到适合的发展空间。要将培养学生职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信息素质作为文献检索课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据,并贯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评估中。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紧密联系的文献检索课课程改革应体现对学生发展利益的关怀,改变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使文献检索课吸引更多的学生,提高影响力,扩大选课规模,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第二,与职业发展目标相联系的文献检索课应做到普及化和规模化。应从教学管理环节出发,改变目前选课规模小、课时有限的现状,大大提高接受文献检索课课程授课人数的比例,积极搞好高校教学系统内的协调,加强师资的培养和选调,提高高校系统内信息素质教育的合作化程度。第三,在教学模式上应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现象,根据教学目标增加与学习者的互动,细化研究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学习目标学生的需求内容,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意愿增强个性化学习指导,达到实践意义上的教学模式转变。上述改革目标的前两点需要有关部门认定和协调,第三点是目前从事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教师应在理论上探讨,并在教学中付诸实践的,本文将重点予以说明。

三、文献检索课个性化教学模式概述

个性化教学是在汲取现有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为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发展目标的学生提供的个性化信息素质训练平台,着力于层次化、丰富化,将文本传授、技术传授逐步过渡为开放性课程,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参与性,大大增强学生评价信息、利用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升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的。其特点是大比例增加互动学习内容,符合其发展目标需求的全方位信息能力训练。其具体创新内容是给予学生实习内容的决策权;文献检索课实习围绕个人选定的职业项目进行,减少模本练习比例;主题范围内的团队信息交流论证训练;教师在其中发挥着积极引导的作用。其教学形式在通行的教师授课、上机实习上增加演说与写作(综合型信息表达训练)、座谈与交流 (团队互动训练)。其模式流程为:教师为主导的统一的基础课程教学→教师主导学生有序参与的实习决策→教师为指导的个性化职业发展项目的检索训练→教师参与的团队互动论证交流训练→成绩考核。

(一)学生有序参与实习决策

在统一的基础教学进行之后,进入到模拟检索实习环节,教师在自定的试题库中选择抽取题目供学生检索练习,学生对照相应的检索工具做出答案。这个步骤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安排,但是仍存在着同质化过高、差异性不足的缺陷,对教学效果有负面的影响。据文献检索课教师反映,学生对检索工具的偏好与个人未来发展计划密切相关。例如,考研的学生对学科数据库有兴趣,打算本科毕业后就业的学生则对实用型生活信息的检索方法学习得比较认真,而且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检索工具的利用上也有不同的兴趣点。课程改革应从这个环节入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改变完全由教师设计实习课题的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决策权,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实习内容的设计比例,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实习计划,根据自身发展目标,自行选择实习范围、实习方向、信息检索与利用的重点,对其他检索工具做到一般性了解即可。教师在其中应起的作用是,制定供学生参考选择的分类实习习题包,指导学生选择检索工具和检索方向,提出个性化实习方案总纲,评价并改进实习内容。

(二)个性化职业项目检索

在制定了个性化实习方案之后,学生根据分类实习项目进入个性化职业项目检索步骤。所谓分类实习习题包,就是教师根据以往教学经验与学生的检索习惯,结合目前职业岗位的新要求而制定的项目检索习题。根据大学生求职上岗的重点方向,这些检索习题可以分为若干系列,如行政管理系列、教师教育系列、工程师系列、学术研究系列、经济与服务系列、一般检索知识系列等,每个系列又可以分为若干细化重点。在检索工具的选取和信息检索的重点方面又可以各有侧重,供学生选择组合。如果学生有特殊要求,并且有比较成熟的实习方案,教师应给予支持。项目检索的具体内容是指学生自我选择与其发展方向有关的信息检索训练,大的方向包括学科领域、行业或职位的国内外现状、发展前景、预测评估,小的检索技巧包括学科学术领域的信息、考试、考证、求职、创业、企业信息、产品信息、经济活动等一切相关职业发展信息的搜集技能。教师在这个环节的职责是,指导学生熟知检索路径,利用好相关的检索工具,评估学生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和检索结果,项目检索以文本总汇作为评估依据。

(三)团队互动论证模式

学生在接受了课堂讲授、实习方案选择、项目检索之后,利用检索工具的技能得到了强化。本阶段注重学生信息表达与信息交流能力的拓展与训练,此项内容是文献检索课的创新之点。其运作模式为:将项目检索方向一致的学生每 2人~3人组成一个团队,以答辩形式进行设问、交流,强化表达训练,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为自己的检索项目和个人相关的信息进行讲演和答辩,团队之间也可进行信息交流,互相补充论证,充分展示个性化检索成果,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着力训练学生整合信息与表达信息的能力。教师的指导职责是根据项目检索文本,设计设问提纲,引导学生进入模拟场景,现场观察论证效果,针对论证的薄弱环节和表现欠佳的学生给予提示并做好课下辅导训练计划。

(四)教学效果评估与考核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技术性较强、以实践应用为特点的专业技术课。迄今为止,并没有通用的教材,考试考核方法也各行其是,大都是将基础教学部分和实习部分按比例计分,教师自主操控性强。可以预见的是,个性化教法改革在学生考核成绩上会更多地表现为灵活性,基础课部分和实习部分的分值计算比例应适当调整,职业项目检索和团队论证部分将获得倾斜。但是,教师给予学分的前提是,课程学习效果达到预定的标准,考核指标可细分为:积极饱满的学习热情,到课率指标;基础课部分结课及格指标;认真投入的实习态度,实习提纲设计指标;灵活广泛地利用检索工具,项目检索内容指标;团队参与积极性高,合作程度整体表现指标;信息交流和表达流畅、自然,个体表现指标等。

四、文献检索课教学方法改革优点分析

文献检索课个性化课程改革是根据各校的实际状况,在教学资源总量不变、资源利用方式调整方面所进行的试验,是结合社会实际、贴近学生发展要求的尝试。在课程目标的框架内,课程内容丰富了,教学模式有所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综合概括其优化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提升了课程层次。迄今为止,大部分高校将文献检索课列为选修课,课时以30学时为多。如果仅仅传授一些检索工具的实用方法、数据库的检索技巧等学习内容,30学时够用了。如果课程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客观地说,只要学生愿意,自学也是可以完成的。但是,从培养学生长远职业发展的核心素质这样一个角度来衡量,又显然是不够的。应从更高的角度审视这个问题。在未来的虚拟数字时代,立体化的信息空间环境,信息素质无论怎样评价都不过分,任何职业岗位对信息素质的要求都是极高的。因此,文献检索课课程进入更高层级的课程序列,成为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将使全体学生终身受益。

第二,提高了学生选课积极性。目前,文献检索课在高校未能全面普及的情况下,选课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能否得到保持、口碑怎样,是选修人数的重要点。改革完成后的文献检索课,改变了单纯教给学生一些学完就忘记的具体的数据库名称和书本内容,以全方位的训练方式体现教学效果,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求职就业以及学历深造方面的适用,更照顾到学生长远发展利益,持续发展的信息能力得到了培养,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好处,自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选课的学生多了,正面评价上升,良性影响力的扩散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1]李建国.在河北省高等学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会第四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2007年7月 25日上午)[J].河北科技图苑,2007,20(5):15~16.

[2]田越.高职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探索 [J].河北科技图苑,2009,22(1):82~85.

[3]杨光武.项目课程法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 [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26(4):81~84.

[4]曹娜.谈我院“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改革 [J].河北科技图苑,2008,21(3):82~84,28.

[5]石德万.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文献检索课教学设计 [J].河北科技图苑,2008,21(4):85~87.

[6]张会珍,胡连海.高校在培博士生信息素质调查评估系统研究 [J].图书馆杂志,2005,24(1):65~68.

[7]陈良.基于内涵提升的“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教学改革 [J].河北科技图苑,2008,21(4):88~90.

猜你喜欢
检索个性化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职业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