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机构发展趋势研究

2010-04-10 13:26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河北科技图苑 2010年2期
关键词:图书机构文献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江苏省无锡市 214153〕

马叶香*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信息环境已经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传统的文献信息提供与获取方式被彻底改变了,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文献信息资源以数字化方式存储,通过通信网络相互连接,人们通过网络上的任一终端便可获取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的广大师生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情况是,在高校内,图书馆、档案部门、网络中心、情报中心等信息机构虽然经常需要合作,但却仍在以平行而疏离的方式各自发展,不断为设备、人员、责任而发生摩擦。它们的分裂状态严重阻碍了高校信息化的进程,也妨碍了文献信息、设备、人力等各项资源要素效能的发挥,各界对高校信息机构进行整合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呼声下,高校正面临着一系列为适应时代需要而不可避免的变革,高校信息机构正在走向综合与统一。

一、高校信息机构综合发展趋势

(一)图书馆与档案部门统一

在国外,图书馆与档案部门是一体化管理的,档案部门往往作为图书馆的特藏部门提供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而在我国高校,图书馆与档案部门相对独立,各自以平行的形式发展,有的甚至老死不相往来。但是,在网络环境下,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类型、单一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读者需要通过一个检索入口迅速地检索、获取到各种类型、各种载体的能满足科研与学习需求的全面文献信息。目前,读者能通过图书馆的检索系统检索到校内外的各类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却不能检索到本校及校外的档案资源(国外称为图书馆特藏资源),档案资源游离于蓬勃发展的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体系之外。因此,各界对高校图书馆与档案部门一体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所谓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是指建立集图书档案等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服务于一体的新型文献信息服务管理体系,实现图书、档案的资源共享,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网络化服务管理,打破图书与档案之间的层层壁垒,实现信息、信息人员、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信息标准等各种要素之间的匹配与磨合,为用户提供集成的一站式服务。呼吁归呼吁,在中国高校,真正实行图书馆与档案部门合并的实例却很少,常见的形式是两个部门在某些领域进行合作。要突破藩篱,还必须依赖上级主管部门的推动,而实践是解决长期争论最好的注解。

(二)图书馆与网络中心合并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中心,而网络中心或计算机中心则是高校的计算技术、网络建设与服务中心。前者,随着高校图书馆向网络化、电子化、数字化发展,计算机成为信息存储的载体,网络成为信息流通的场所,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并通过网络向读者提供精、准、快的文献信息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方向。为此,高校图书馆建立了自己的系统服务部,负责图书馆内部的计算机、网络及数字化文献信息服务。这一点,与负责全校计算机、网络的网络中心在人力资源及设备上产生了包含及被包含的关系。后者,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微型化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不再具有独专的地位,机构逐渐式微。于是,部分高校从设备、技术、人力、信息服务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将高校图书馆与网络中心合并,建立了“图文信息中心”,以实现全校范围内大概念的信息服务目标。例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将图书馆、网络中心、电教中心组成图文信息中心,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则承担了原网络中心与图书馆的职能。

高校以“图文信息中心”机构的形式,实现文献信息设备与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使其成为学校教师的研究中心和学生的学习中心,全方位地满足学校广大师生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需要,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高效的文献信息服务。通过合并,学校实现了资源、技术、人力的整合,提高了学校的文献信息综合服务能力。

(三)图书馆与情报中心合并

1986年 1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将全校的图书馆系统和计算中心(CUCCA)的学术服务部门合并组成学术情报中心(SIC),以强有力地支持大学的学术情报需要。这一革新将多种人才汇集在一起,提供从“无技术”到“高技术”等广泛的情报服务。后来,全世界许多大学都在效仿。在我国,1995年上海市将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合并,产生了全国第一个、至今也是唯一的省级图书情报联合体。深圳市于 2006年把该市的科技情报所与新建的大学城图书馆合并组建了深圳科技图书馆。目前,在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是其重要职能之一,它根据教学、科研的需要,有目的、有组织地从事科技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推动教学与科研发展的目的。在机构设置上,一般高校图书馆内都设有参考咨询室或情报室,从事信息服务工作。

(四)图书馆与图书馆合并

高校图书馆与图书馆合并的原因主要来自大学的宏观调整即院校合并,目的是通过专业调整,形成特色和优势,避免重复设置和浪费资金。我国合并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上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的办馆模式,即分散办馆模式、统一办馆模式和统分结合办馆模式;其中,统分结合的模式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模式。合并对图书馆创新发展会产生许多积极的作用,主要是:(1)通过合并实现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2)实行资金统一支配,可以节约文献采购成本,有利于图书馆形成真正的特色馆藏和合理的藏书体系;(3)实现人员、设备等统一调度和管理。高校图书馆的合并,促进了高校图书馆向先进的现代化图书馆迈进。

二、信息机构一体化发展的原因

(一)体现了信息机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发展趋势

近代以来,学科分化成为学科发展的主流。学科分化使单一学科愈分愈细,愈来愈专门。但是,近几十年来,学科整合趋势日益增强,不再盲目地细分学科,反而倾向于把不同学科整合起来。图书、情报、档案在历史长河中,曾经历了“一体”、“分流”的自然演变,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又开始了新的一体化进程。

(二)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文献信息资源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各类文献信息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的集合。从IRM的高度,对高校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对各种文献信息资源进行集约化开发,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对原有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相应地进行合并与精简,可以节省人力,集中资源和设备,避免文献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和人员、设备等方面的重复设置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可以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三)读者需求的需要

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条件下,人类对文献信息需求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早期人们侧重于信息源的收集与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希望提高文献信息处理和传递效率,对文献信息流进行控制。高校文献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有限投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献信息资源的效能。目前,对于图书情报一体化呼声最高的就是高校的读者,文献信息资源如何全方位地为社会服务、为读者服务,实现资源共享,这是信息时代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信息机构一体化进程中的问题

(一)整合问题

高校内信息机构整合的效果并不是 1+1=2的算式,而应是1+1> 2,是一套班子、一个体系。高校内信息机构在一体化中争论最多的是采用何种整合模式,是吸收式整合模式,还是并列共生式整合模式。如果采用吸收式整合模式,那谁是主体?例如,在图书馆与网络中心的合并中,有的人认为图书馆应起主导作用,网络与计算机是为实现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目标而提供技术支持的辅助作用。对于图书馆与档案部门的合并,相当一部分信息人士认为,档案部门应摘除神秘面纱,将其作为图书馆的特藏部门并入图书馆。

(二)管理惯性问题

图书、情报、档案虽同出一源,但长期以来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并形成了不同的管理体制、管理标准、管理文化,而这些差异导致了整合过程中分歧的增加、争执的加剧,甚至导致了一体化的失败,引发了对一体化进程的质疑。因此,高校信息机构的整合,不仅是学校内部信息机构的改革,上级主管部门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上级主管部门应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以一体化管理为目标,为文献信息资源的一体化开道铺路。

四、结 束 语

总之,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打破高校内部信息机构之间的壁垒,对高校的信息设备、信息技术、文献信息资源和专业人员进行整合,在一个更加宽泛的框架内实现校内资源共享,是目前高校管理层的一项重要任务。虽然在高校信息机构的整合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磨擦和问题,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信息机构一体化发展的趋势。高校信息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携起手来,取长补短,共同努力,积极推动高校信息机构的一体化进程。

[1]薛理桂.资讯时代大学图书馆与电算中心两者关系之探讨 [J].大学图书馆(台),1997,1(2):4~19.

[2]叶鹰.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探讨 [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4):28~30.

[3]锅艳玲,于会萍.基于网络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 [J].河北科技图苑,2006,19(2):30~31,65.

猜你喜欢
图书机构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图书推荐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