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与企业竞争力

2010-04-10 08:25刘解龙王思思刘丹侠
湖湘论坛 2010年1期
关键词:温室产品经济

刘解龙,王思思,刘丹侠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410076)

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与企业竞争力

刘解龙,王思思,刘丹侠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410076)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对原有的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人们在寻求战胜危机的出路时,不仅仅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而且将应对生态环境危机纳入了其中。直观地看,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变暖提出来的新理念,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核心是发展绿色清洁技术,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本质上,它所体现的是人类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道路上迎来一次新的革命。与以往的产业革命不同的是,低碳经济所体现的不再是人类如何征服大自然的能力,而是更高层次上的觉醒,是自觉主动地改善与大自然的关系,旨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谋求可持续发展,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作为人类建立与大自然的关系的组织形态,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形成持久的竞争力,必须加快活动方式的转变,主动积极改革创新,及早适应正在到来的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危机的必由之路和最佳选择;从企业的竞争力角度而言,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赢得未来竞争力的明智之举。

一、低碳经济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低碳经济最早追溯到1972年7月,英国政府公布的一份名为《低碳转型发展规划》的白皮书,该书是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大臣埃德·米利班德针对未来几十年英国家庭和商业用电需求将大大超过国家能够提供的电量的情况提出的。1988年,丹麦政府制定能源行动计划,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了多部门参与的行动计划。1992年5月9日,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第一个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对付全球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公约。1997年,世界环发大会制定了《京都协议书》,重点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提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03年,英国在《英国政府未来的能源——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的白皮书中率先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颁布《低碳经济法案》。2009年8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六个方面的内容。9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明确提出我国要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努力占领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9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如今,“碳足迹”、“碳汇”、“碳金融”、“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等新兴词汇早已遍布世界。一个低碳经济时代正在到来,企业竞争将走进以低碳减排为核心的新时代。

经历了金融危机洗礼后的时代必将产生巨变,低碳经济新时代下的企业竞争力将表现为对当前时代主流的把握能力与调整融合能力。一个时代的主题决定消费理念。金融危机过后,建立低碳经济时代已经成为世界口号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产、低碳消费。其中蕴含无限商机和发展空间。如国家间进出口贸易的新壁垒“碳关税”,国内环保购物袋、节能灯泡等新产品的广泛使用。工业时代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产品开始受到消费者的抵制与遗弃,升级换代的产品短时间内迅速占领市场。企业是生产者,只有企业的生产符合时代的需要才能与市场的需求对接,才有发展空间,才能拥有消费群,才能保证企业的运转。这就要求企业加快传统技术的转型与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积极改变生产模式,打造全新的清洁生产和绿色产品。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竞争力面临新的环境

低碳时代,企业应高度重视碳税、碳交易、碳金融等新事物带来的竞争压力与发展机遇,这些危机与机遇将成为企业竞争的主旋律,构成了企业竞争力培育与发挥的崭新环境。

1.碳税

碳税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为了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加拿大政府于2008年7月开始征收碳税,并表示在未来5年燃油所征收碳税将逐步提高,并将碳税收入用之于民。法国政府将从2010年1月1日起征收碳税。目前,美国政府拟对外征收碳税。2009年6月上旬,在波恩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有美国代表提出了对华进口产品征收碳税的意见。6月22日,《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获得众议院通过,该法案规定,美国有权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的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尽管美国的这一举措未必能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的认同而得以真正实施,但却给我国企业的未来敲响了警钟。我国财政部的一项课题研究认为,我国将在五年内开征碳税,这都意味着低碳时代的蓬勃发展必将使碳税壁垒成为企业进出口贸易的新型武器。因此,积极作好应对准备,实现企业产品转型,与国际接轨,将成为企业未来筹划的头等大事。

2.碳交易

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1997年12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即碳交易,从而催生出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议定书允许的减排方式有排放权交易、净排放量、采用绿色开发机制、集团方式四种。据有关研究,不久的将来碳交易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

碳交易主要有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行(JI)、排放交易(ET)三种机制,配额型交易和项目型交易两种型态。目前世界上的碳交易有欧盟的欧盟排放权交易制(EUETS)、英国的英国排放权交易制(ETG)、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澳洲的澳洲国家信托(NSW)。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积极参与碳交易。发达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高耗能产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都需要高昂的成本,温室气体的减排成本在100美/吨碳以上。如果在中国进行CDM活动,减排成本可降至20美元/吨碳。巨大的减排成本差异促使发达国家的企业积极进入我国寻找合作项目。2005年10月,中国最大的氟利昂制造公司山东省东岳化工集团与日本最大的钢铁公司新日铁和三菱商事合作,展开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业务。估计到2012年年底,这两家公司将获得55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此项目涉及温室气体排放权的规模每年将达到1000万吨,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项目。2008年,武钢与意大利电力公司进行碳交易,意方将购买武钢削减的3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支付的28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3亿元),这笔收入可供武钢投入技术研发,继续实现节能减排。这对我国企业而言是一个发展良机,只要把握好了,就能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

3.碳金融

碳金融是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碳金融”的兴起源于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目前,我国已被世界公认为最具潜力的温室气体减排市场。有专家表示,2012年以前我国通过CDM项目减排额的转让收益可达数十亿美元。依托CDM的“碳金融”在我国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并蕴藏着巨大商机。随着我国越来越多企业积极参与碳交易活动,中国的“碳金融”市场潜力更加巨大。

我国在2012年以前不需要承担减排义务,因此在我国境内所有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都可以按照《京都议定书》中的CDM机制转变成有价商品,向发达国家出售。在这个阶段,只要我国能努力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我国的CDM项目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让我们在积极融入低碳时代的过程中,还能享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带给我们的经济效应。将这样的经济效应再用于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将成为我国发展的新动力。因此,我国企业只要能把握碳金融市场带给我们的契机,节能减排的效应不仅是环境效应,也是经济效应、社会效应,最终成为企业竞争力。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面对低碳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各方面的变化,我们认为,企业应从如下方面实现低碳化发展,提升低碳经济时代的竞争力。

1.企业导向低碳化:抢先机,赢主动

国际上,各国发展低碳经济都在行动中。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驱,如今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上,再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主要措施有颁布《可再生能源义务》,发展清洁煤技术,增设跨部门协调监督机构,加快实施碳排放量贸易计划等。丹麦经过近30年的努力,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建立了绿色能源发展模式。意大利政府积极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并鼓励低碳技术的开发等,出台了“绿色证书”制度、“白色证书”制度、能源一揽子计划等。美国虽然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但颁布了《低碳经济法案》,可见,温室气体减排和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也将成为美国未来竞争的重要战略选择。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大国,正在积极响应这一新的世界号召。2007年6月,我国正式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2007年9月8日,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2009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进一步明确我国要加快发展低碳经济这一主题。2009年8月19日,据气候组织新鲜出炉的《中国的低碳商机》报告显示,我国已经是世界上风力发电装机增长最快的国家,世界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国,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国和消费国。

从企业的角度看,各种政策工具给企业一个强烈的信号,气候变化不仅是国际社会和主权国家面临的一个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也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经营战略问题,必须把气候变化作为生意的一部分来做。

国际上,法国、美国相继提出碳关税的设想,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发达国家间可能形成“低碳共同体”,设置碳排放国际规则和贸易措施,形成“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新壁垒。欧洲的一些超市开始推行商品的碳排放标识。消费者的行为选择必然最终传导到商品的生产过程,高排放高耗能的生产方式会被市场拒之门外。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领市场,就必须在这一先机下发挥主动权,积极与当前的形势相符。我国企业目前有一个很好的机遇,就是发达国家承诺要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让温室气体减排等技术。目前,中国移动、皇明、格力等企业已经开始行动,分别用不同的方式开展低碳行动,提供了低碳型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与产业上下游、行业内其他企业合作,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及利用自身影响力,发挥媒介宣传作用,带动公众消费习惯的转变。

2.企业内部低碳化:技术进步、产品升级换代

(1)产品生产前的上游阶段

产品生产前的上游阶段即产品原材料的来源上尽量做到绿色、无污染。这不仅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还能提高产品质量。这一点,全球500强之首的沃尔玛超市已经走在了前面。在2009年9月10日至12日在大连举行的达沃斯2009新领军者年会上,沃尔玛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耀昌在“构建可持续价值链”分论坛上表示,给消费者提供低价的消费行为就是支持环保。与此同时,沃尔玛首个农超对接基地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家乐福、物美、京客隆等内外资超市纷纷在农村地区设立农产品直采基地,在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据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已以200多家农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展开合作,使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销售。

农超对接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目前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美国达80%,而我国只有15%左右。农超对接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度,在提供绿色消费的今天,成为吸引顾客的新卖点。当然,通过直采可以降低流通成本20%-30%,给消费者带来实惠,也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的重要原因。对于超市而言,低价成为绝对保证。同时超市将成为农民生产的指南针,有利于农民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避免因盲目生产带来的损失,还能增加农民就业,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对政府而言,也是符合当前环保政策,可谓一举多得。

(2)生产过程的中游阶段

企业竞争,归根究底是技术实力的竞争。产品低碳化将成为企业技术转型的导向。只有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才能真正走上温室气体减排的道路。“低碳技术”主要包括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的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生产低碳化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高新精密仪器和节能技术,高效利用原材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达国家依然在技术上走在前列。如2009年7月29日,韩国火力发电“零排放”试验成功。该实验主要是用纯氧代替空气发电,将排放出的CO2隔离并贮存起来,而以往则由于采用空气使得排放物中含有氮气,无法将CO2单独提练并贮存起来。

未来世界的发展,可以说,谁掌握了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我们对此应抱乐观态度,毕竟温室气体减排是需要全球的团队协作精神才能真正做到的。既然发达国家掌握了先进技术,那么由于空气的流动性和无地域性,技术外溢成为必然趋势。尽管技术外溢的时间和程度是一个模糊概念,但我们只要把握这一契机,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机会,就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技术创新最大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减排,更重要的是加快能源替代进程,发展低碳经济就是用可持续、清洁、环保的新能源代替传统的高污染能源,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进行技术革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消费模式,全面权衡和把握减缓、适应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才是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气候双重目标的基本途径。

(3)流通阶段

低碳生产只能带来低碳产品,而企业生产产品最终以盈利为目的。产品最终要由消费者购买并消费。因此,只有带来低碳消费的低碳产品才真正完成了产品的低碳化。产品流通中带来的“高碳”污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运输、包装、产品报废。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低碳运输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先决条件。物流产业近年来的兴起与推广有利于产品的集中运输,实现充分利用可用空间、节约运输时间的双赢。同时,这种专门性地以运输为盈利方式的行业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消费模式,是新消费时代的重要标志。网店、淘宝、支付宝、EMS等新兴词汇越来越成为体现当前潮流的代名词。随着交通工具的推陈出新与交通道路体系的不断完善,从“门”到“门”变得更加便捷,甚至足不出户也能享受生活,“宅男”“宅女”这些新兴人类不仅体现了现在的消费观和生活观,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交通进步的体现。网络时代将我们带入信息全球化,足不出户也能领略世界各地的风采。低碳时代必然带来交通的巨变,交通发展将走向路与环境和谐、人与路和谐、车与路和谐、资源节约与人地和谐、公路建设与地方发展和谐、以人为本与社会和谐的发展道路。

包装行业是一种特殊行业,是产品的形象代表。以往的包装,主要在于吸引顾客,吸引眼球。包装的颜色、用材用料、包装的设计等都是以吸引顾客为主要目标。这样不顾产品销售后再利用的生产及销售模式必然造成了大量原材料的浪费,污染物的增加和可持续利用率的低下。如近年来,商务部将发展散装水泥作为商务节能降耗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往的水泥是采用塑料的一次性包装袋,减少包装袋残留水泥的浪费,是响应节能减排的一个金点子。再如,月饼盒是一种极浪费的消费产品。每逢中秋佳节,月饼泛滥。包装越精美的月饼价格越是高昂。价格大部分都源自于盒子包装后的附加值。令人惋惜的是,在月饼食用后,这样极奢侈的包装盒也再无用武之地,却成为环境的负担。与往年不同的是,环保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月饼盒也掀起了小小的波澜。2009年10月11日至12日,广东江门市义工联组织三百多名义工,在该市开展月饼盒回收活动,向社会宣传环保意识,市民可用三个月饼盒换一个环保袋。两天内,已收到近三万个月饼盒。

其实,包装,能少则少,能无则无。真正的包装应该以绿色、环保为出发点,坚持包装适度的原则,而不是堆积包装材料,里三层外三层。过度包装其实是人的虚荣心的体现。好的包装虽体现着名誉和地位,但是污染了环境,带来外部不经济性,最终由公众为其暂时的虚荣心买单,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消费行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需要政府政策指引和思想教育的宣传,企业则应该严于律已,自觉地以支持环保的理念包装产品。这不仅是由于政府的政策压力使然,更重要的是,支持环保的消费理念正深入人心,只有抢占先机,才能把握未来。相信低碳这一理念能影响更多消费者改变消费观念和消费选择指南,这将必然促进包装模式的大变革。

(4)产品消费后的下游阶段

在过去,生产者对产品的责任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最多至产品售后服务,如质量问题。但由于产品被消费掉后的最终废弃物,即产品的报废却一直以来都呈现由政府或无人买单的局面,然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已经将生产者的责任进一步延伸到了产品的报废阶段,纠正了生产者一惯以来不负责任的态度。

环境资源本身属于公共资源,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生产者理应对其负责。否则,一味地追求利益而不处理产品消费后阶段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公众将成为企业获取利益的牺牲品。单纯地由政府负责或任其丢弃是极不公平,也不合理的。生产者是受益者,也是损害者,它理应担负起这样的责任。同时,生产者只有担负起产品报废处理的责任才会从一开始就考虑以后的可持续生产和产品的再利用。在生产的过程中就将此作为规划中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如矿泉水瓶、废纸、旧电池、电子产品等,只要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就能为温室气体减排做出巨大的贡献。还能增加回收再利用率,促进回收产业的兴起。

3.企业外部低碳化:走循环经济路线,特别注重工业园发展模式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速度与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的矛盾越来越激烈,资源之争将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重点之一。我国是人口大国,虽然物资富饶,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工业园发展模式是以循环经济及其“3R”原则为理论基础,是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体现。走工业园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政府与园区、园区与企业、政府与企业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加强产品生产链的上下游联系,加速原材料与产品的高效转换和产品报废后的循环利用,是节约资源,实现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团队合作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企业间合作、企业与区域互动起来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有效途径。要走好低碳经济这条道路,建立低碳产业集群、低碳园区、低碳城市是一种值得积极倡导的发展模式。

经济的发展经过了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当人们正在享受着工业时代带给我们的便捷生活时,大自然却给我们敲起了环境危机的警钟,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改时换代的潮流,这预示着一个新的低碳时代已经到来。一颗新的生命的种子将开始生长,并开出最绚丽的生态文明之花。与其说它是一种生产模式,不如说它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惟一模式。企业转型、产品转型、产业升级将为这朵文明之花播洒新鲜的雨露。

[1]庄贵阳.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与潜力[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7).

[2]李勇民.大力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

[3]章宁.从丹麦“能源模式”看低碳经济特征[J].科技经济透视,2007,(12).

[4]金涌等.低碳经济:理念·实践·创新[J].中国工程科学,2008,(9).

[5]姜国祥.企业核心竞争力[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

[6]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

[7]赵娜等译.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J].现代电力,2005,(8).

詹花秀

猜你喜欢
温室产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