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0-04-09 11:28王学勇张均营耿和平
河北林业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黑莓树莓栽培

王学勇,张均营,耿和平

(1.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2.阜平县林业局,河北 阜平 073200)

树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王学勇1,张均营1,耿和平2

(1.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2.阜平县林业局,河北 阜平 073200)

该文分析了树莓的发展前景和栽培利用情况,指出了在发展树莓产业中存在的经营粗放、埋土防寒、更新慢、加工企业缺少等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加大科研力度,开展树莓贮藏加工,走公司加农户适度经营模式的建议。

树莓;开发利用;问题;措施

树莓(Raspberries)和黑莓(Blackberries)均属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L)多年生灌木小浆果果树,又名马林、覆盆子、木莓等。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树莓果实成熟时与花托分离,而黑莓果实成熟时不与花托分离。我们通常所说的“树莓”包括树莓和黑莓。树莓果实酸甜可口,果嫩多汁,色泽鲜艳诱人,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E、SOD、Y—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对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及增强免疫力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果实除鲜食外大部分制成速冻果实、果汁、果酒和果酱等食品,是国内近年兴起的第三代水果之一。

1 树莓和黑莓的栽培利用情况

1.1 生物学特性

树莓和黑莓同大多数悬钩子属植物一样,为落叶或常绿的小灌木,丛生,茎直立、匍匐或攀援。当年生枝条绿色,被有蜡粉,节间长4~5cm,2a生枝结果后自然枯死,除黑莓个别品种无刺外,其它品种枝条上常密生皮刺或刺毛。叶绿色、叶背灰白色,有小刺;嫩叶为紫红色,多为三出羽状复叶,叶柄长7~8cm,叶面皱褶较浅,叶缘锯齿细,花两性,为顶生锥状花序,开放时一般由上而下依次开放,花瓣白色或粉红色,花瓣、萼片各5枚,萼片宿存,雄蕊多数离生,雌蕊多数着生于突起的花托上。自交可孕,花色粉红或白色,果实为聚合浆果,呈长圆形或楔形,有光泽,平均单果重2.50~6.34g,最高18g,果实为聚合果,成熟时可分为红色、黄色、紫色、黑色、白色等。

1.2 利用价值

树莓鲜果可以鲜食,风味独特,口感好,营养成分丰富,除含有多种糖、有机酸、氨基酸以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果胶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钾、磷、铁、锌等矿物质。长期食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健美减肥,美容,抗衰老。果实除生食外,还可以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罐头及速冻果品。除了营养保健作用外,树莓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树莓叶和果实具有止渴、生津、止血、镇痛、利尿、通便、清热、化痈、补肾等功效。100g红树莓鲜果中含靴化酸1.5~2.0mg,含量高于现有的任何其他栽培和野生水果,对结肠、宫颈、乳腺和胰脏癌细胞有特殊疗效。食用红树莓是抑制某些癌症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一种天然疗法。近几年,国内已经对一些悬钩子属植物的药用成分和药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由广东中山大学和广州中药总厂合作研制了有较好疗效的“止血灵”注射液。

1.3 树莓的发展前景

树莓作为一种风味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的小浆果,具有较高营养保健价值和经济价值,富含有在其他水果中含量少或不含的特殊营养成分,在欧美等国家受到普遍欢迎,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第三代新兴水果,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在我国目前尚未进行大面积栽培,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果品多样化的要求了越来越高,具有优良特性的树莓在我国将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另外,我国地域辽阔,可根据不同气候区的不同生态条件,选择适宜当地条件的最佳品种。东北、西北适宜红莓栽培,华北、黄河及淮河流域适宜红莓和黑莓栽培,长江中下游、江南及西南山区适宜黑莓栽培。树莓可植于平地,也可栽于山坡、岩地,只要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并有灌溉条件均可栽培。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的实施,特别是在大中城市郊区,可将树莓作为一个新兴的果树树种来大力种植,同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适应树莓的生长。因此,引种和推广树莓栽培在我国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1.4 栽培历史及现状

树莓的栽培起源于欧洲,分布于温带和寒带地区,欧美各国栽培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欧美许多国家很重视树莓育种,育成品种有数百个。16世纪形成了产业,18世纪由欧洲引入美洲,黑莓的栽培起源于北美,比树莓晚200~300a,世界栽培树莓较多的国家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并培育出了数百个品种。Hummer等报道了在美国的无性种质资源库中已保存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树莓属至少740个种和变种以及343个育成的品种,这些育成的品种来自140个种的野生树莓种和变种。目前,世界上树莓出口第一的是南美洲的智利。我国野生树莓和黑莓在全国各省区均有生产与分布,约有194种,有记载的33种,其开发和利用历史悠久,自古就有食用和药用的记载,但发展缓慢。我国最早栽培树莓是在1915年,由俄国滨海地区侨民引入黑龙江省尚志市,并在横道河子、石头河子、一面坡、帽儿山、哈尔滨一带广泛栽培,以后遍及全省,并逐渐形成了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小浆果种类。随后,树莓开始在中国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等部分地区大面积种植,大面积栽培树莓,品种几乎都由国外引进。

总体来说,我国从国外引进树莓品种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本世纪初一些俄罗斯人将树莓带入中国。第2阶段是1982~1986年,主要是沈阳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和南京植物所等单位先后从俄罗斯和美国引进了一些优良品种,如:沈阳农大于1983年由美国引入美22、美21,于1982年由澳大利亚引入澳洲红,南京植物所从1986年开始,从美国引入了7个黑莓品种,经过几年的观察研究表明,一些品种在国内适应性很好,比如黑莓在江苏省的生长与结果均表现良好,特别是其中的赫尔(HMU)和切斯持(Chester)两个品种表现最佳。第3阶段是1999年国家正式立项,列入“948项目”,由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承担从美国引进树莓最新品种50个,这些品种直接来源于美国,间接来源于加拿大、澳大利亚、匈牙利、南斯拉夫、英国、波兰等国。基本上包括了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树莓优良品种。在引进的50个品种中,大致可包括黑莓类群12个,树莓类群38个。经过近8a的试验与筛选,50个品种中,目前生产上推广的主要有20个,如夏果型红树莓来味里(Reveille)、阿岗昆(Algonquin)、堪贝(Canby);秋果型红树莓秋来斯(Autumn Bliss)、诺娃(Nova);黄树莓金克维(Kiwigold);黑树莓黑水晶(Bristol)和黑马克(Mac Black);紫树莓缤纷(Royalty);黑莓那好(Navaho)和三冠王(Triple Crown)。除了引种之外,我国也逐渐开展了树莓、黑莓的选育工作,但进程缓慢。

中国现代树莓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树莓的营养保健价值、经济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可,树莓产业作为一种新兴水果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截止到2008年,全国树莓人工种植面积约2500hm2,年产量约6万t。黑龙江尚志市是传统产区,现有种植面积约1000hm2,年出口量1万t。北京及周边地区是我国树莓品种引进的中心地和新品种栽种面积最多地区。从2003年开始,黑龙江、吉林、辽宁已将树莓列入重点扶持项目。其中,红树莓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以丹东、阜新、尚志、延寿、宾县为主产区;黑莓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和江西一带;红、黑莓栽培区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和天津,经过多年的生产发现,新疆的天山北坡是树莓的最佳适生区。另外,还有四川、河南、湖北、甘肃等地,近几年树莓生产也呈现由小面积试种或少量农户散种到大面积规模种植、集约化生产的趋势。据有关专家预测,考虑到国际市场的容量,我国树莓栽培面积发展到2万hm2,即约占世界栽培面积的l/2比较合适。但是作为新兴产业,树莓产业还处于初创和成长阶段,在树莓产业成长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树莓产业化发展粗放,集约化程度相对较低

树莓作为一项新兴的发展产业,由于缺乏规范化种植技术,目前种植形式仍以农户自由种植、粗放生产为主。主要表现在:树莓的栽培技术还不完善,栽培技术研究的基础还很薄弱,缺乏优良纯化的品种、种子和种苗;质量无标准,检验无规程,生产不规范;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污染严重;信息不灵,种植盲目性较大,缺乏整体布局;品牌意识差,知识产权重视不够,树莓果品原料生产品质较差等,在国际市场上缺少竞争力。

2.2 埋土防寒制约了树莓大面积发展

随着国际市场对树莓产品需求的增加,我国近年来树莓种植面积也不断的扩大,特别是东北、华北及几个主要产区面积增加迅速,但是由于种植品种需进行埋土防寒和解除防寒这两道工序,再加上品种单一,树莓果实成熟期集中,采摘期短,用工相对集中以及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严重的制约着树莓大面积发展。

2.3 正确认识栽培与管理

树莓虽然易栽易管,一次栽树可受益多年,水肥管理是树莓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措施,另外,品种不同栽植密度也不一样,只有通过合理密植、科学管理才能稳产、高产。正常情况下,树莓的生长寿命为15~20a,但在实际种植中,随着栽植年限的延长,其产量和品质也逐年下降,甚至出现整片植株死亡的现象,作为集约主产栽培,其经济栽植年限为8~10a,到这个年限,就应该及时进行更新栽植,从而获得高品质高产出的经济收益。

2.4 产业链脱节

发展树莓,必须要和市场结合起来,当树莓生产面积达到一定时,加工企业必须跟得上,目前,由于树莓种植面积少,加工企业也就很少,一旦树莓发展面积过大,又因企业消化不了而造成树莓无人收购的不良循环。企业和农户之间没有形成一定的合作关系,造成果农有果无处销、加工厂原材料来源不足等,机器设备长时间空置,导致双方损失惨重。其次有些加工厂了解到栽植的农户较多,就不切实际的压低价格进行收购,果贱伤农,在经济效益低下的情况下,果农只好停止生产栽培,转而种植其它的作物,导致加工厂没有加工原料,最终走向倒闭。

2.5 宣传不到位

树莓作为一种新兴果树产业,由于宣传力度小,还有不少人不知其为何物,更别说树莓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其对我们人类的用途和作用了,这无形当中也影响了树莓发展的进程。

2.6 生活习惯不尽相符

我国水果消费主要是以鲜食为主,对色、香、味要求比较严格,树莓的果个小、贮藏时间短以及味道微酸,种子多且较硬,这和我们中国人的生活饮食习惯不尽相符,单靠组织采摘活动和高档宾馆饭店来销售不是长久之宜,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树莓大面积的发展。

2.7 人工采摘成本高

目前我国树莓采摘全靠人工,树莓浆果皮薄多汁,树莓本身的硬刺也会给采摘造成很大的困难,采摘时碰破果皮易发生霉烂。另外,树莓采摘时间长,比较费工,尤其是现在劳动力工资上长,加大了果农生产成本。如国外有用机械采摘,一则引进机械费用太高,二则栽培品种受到限制,这些都影响了我国树莓产业发展的进程。

3 采取的措施

3.1 加大科研力度

我国树莓野生资源丰富,但是长期以来未得到很好的研究、开发与利用,许多潜在优良种类尚处于野生阶段。开展树莓种质资源的收集、调查和保存,强化品种选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选育出适合我国不同区域生长的,无需埋土防寒的优良树莓品种。研究树莓种植技术规范并组织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实施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优化种植结构。普及推广标准化栽培、采收、加工技术,避免重金属、农残和有害微生物对药用植物的污染;开展相关质量标准研究,以及贮藏加工技术研究;为我国树莓规范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撑。

3.2 更新观念

前期规模化种植地应选择大中城市郊区,有包装和保鲜设施条件,通过科技媒体宣传,积极引导人们认识树莓等小浆果果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各级领导部门重视、关心和支持树莓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宣传、推广前要进行充分、严格地区域试验,树莓生产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果树产业,从开始就应做好科学规划,把树莓园区与旅游观光有机地“嫁接”在一起,使之成为新的产业,延伸产业链条,这为树莓产业增添新的活力。既有利于其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国内、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树莓种植业和加工业,真正把树莓作为当前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来发展。

3.3 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和栽培技术

树莓和黑莓分为鲜食型、加工型、生态型等几种类型,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时,要注意避免盲目化,应根据引种目的而选择相应的品种和栽培技术,所引品种的名字要以拉丁文名字为准。在宣传、推广前要进行充分、严格地区域试验;同时,应加强对我国野生的优良种类的引种驯化工作,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选育出具有我国特色的优良树莓品种。要进行品种搭配,要求对早、中、晚熟品种,鲜食与加工品种比例进行合理搭配。避免单一品种采收集中而引起的用工集中问题。只有选择优良品种,提高树莓的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方可进入寻常百姓之家。

3.4 重视树莓贮藏加工

在引种时,既要引进优良的鲜食品种,也要重视引进优良的加工品种。充分利用我国密集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树莓的贮藏加工业,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国外树莓除鲜食外,主要用于食品加工业,如果酱、果酒、果汁、果露或提炼食用色素、天然香精和抗癌药物。目前,国内对树莓和黑莓果实深加工开发还尚属空白,故目前还不能推广树莓和黑莓的大面积种植。发展树莓,必须要和市场结合起来,当树莓生产面积达到一定时,加工企业必须跟得上,否则,将制约树莓的产业化发展。单靠组织采摘活动和高档宾馆饭店来销售不是长久之宜,根本出路还在于树莓加工,产地附近有加工企业的,可大力发展树莓。

3.5 公司加农户,适度规模经营

树莓对加工的依赖性很强,分散经营对该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果实采收后,若在1~2d内不能加工处理,则不能形成商品。而采用公司化模式,由公司加工、销售、开拓市场,以订单的方式组织农民生产,则是目前最佳的运行模式,但发展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市场容量,注意规模适度。农户、企业和出口单位应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克服短期行为,按树莓农业产业化经营思想,寻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之路。

[1]刘孟军.中国野生果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227-231.

[2]王宏斌,陈铁山.树莓和黑莓的栽培与加工利用[J].陕西林业科技,2000,(2):66-69.

[3]王小蓉,汤浩茹,邓群仙.中国树莓植物多样性及品种选育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06,(1):190-196.

[4]顾姻.树莓[J].中国水土保持,1989,(8):44-45.

[5]王彦辉,张清华.树莓优良品种与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6]李亚东,吴林,张志东.我国树莓产业化发展的探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1,(6):13-15.

S663.2

A

1002-3356(2010)04-0061-03

2010-05-28

猜你喜欢
黑莓树莓栽培
油麦菜栽培要点
消失的亚特人之黑莓
基于树莓派的骑行智能头盔设计
自然栽培的味道
基于树莓派的远程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
黑莓彻底退出手机界
黑莓的未来在Android
响应面法优化红树莓酒发酵工艺
夏季苦瓜栽培
欧盟:速冻树莓比鲜食树莓市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