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

2010-04-08 11:35吴惠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护理学课程体系考试

吴惠萍

·护理教育·

护理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

吴惠萍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本科教育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全国各地医学院校护理本科专业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如何提高护理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使之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满足社会对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是目前护理人才培养正待解决的问题,现就护理本科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改进方法做如下探讨。

1 存在问题

1.1 临床护理学课程改革现状

近年来,我国护理课程改革进展迅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协和医科大学护理本科为代表,采用人体功能和基本需要模式的课程体系,形成从基础课到临床课程全面重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这种课程体系要求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学期开始,一边进行理论学习,一边进入临床学习;另一种模式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混合模式,即在原有的疾病分科课程的基础上新增部分护理课程,采用护理程序授课,如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课程,这种模式是学生学完全部理论课后,集中一年时间下进行临床实习。这两种模式比较,前者在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改革的力度大;后者在课程设置上有交叉,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一些相应的调整[1],我校采取的是后一种模式进行教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已经做了一些相应的调整。同时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1)临床护理课程仍以疾病为中心,缺乏培养学生预防保健及社区家庭、群体健康指导能力。(2)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由于教材内容相对滞后,一些被临床淘汰的知识仍在讲授,而一些治疗用药、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在教学中却没有涉及。

1.2 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教学投入相对不足,目前护理本科教育虽然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但多媒体教学课件质量较差,文字性的内容占大多数,而声、像、图、文并重的教学课件较少,以致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少;教学形式和场所较单一,对于创新教学方法反思学习、试验学习、个案学习采用较少。教研室教师之间、各院校之间交流不多,使教学方法和效果得不到及时反馈和提高。

1.3 临床教师因素

临床带教师资由于学历层次、教学编制等因素影响,临床教学和实习教学质量也存在较大差距。有的带教老师理论水平不高,知识面不够广,科研意识及能力不强;有的表达能力较差,实习学生仅靠多次简单的重复操作来掌握各项技能;有的限于经验传授,理论指导少,不能很好地将书本上的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缺乏学科性、系统性指导。

2 改进措施

2.1 淡化课程界限,优化教学内容

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应体现社会对护理需求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淡化学科界限,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注重素质与能力教育的课程体系[2]。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价值观的培养,开设适应学生个人发展的选修课,剔除与时代发展脱节过时的内容,将具有时代性的新知识、新技能纳入课程体系。一方面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着眼于学生今后走上岗位的需要,调整、充实、优化相关教学内容。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互相协调,不强求每一门课程系统性和完整性,保证学生所学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临床专业课程所具有共性的问题,相对集中在一门或一类课程中讲授,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中均有脑血管意外的内容,根据该疾病临床发病情况、治疗原则、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等内容,把它调整在内科护理学中讲授,在外科护理学中侧重介绍该疾病的外科治疗。又比如内、外科护理学教材中都有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我们主要放在外科护理学中讲授。另一方面,我们在保证基础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制作图文并茂、声像并重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质量有很大提高,并且把国内外最新的医疗护理进展传授给学生。

2.2 开展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重视基础知识考核的前提下,兼顾考试的严肃性和主动性,采用多种多样的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与评价。我们教研室自 2004年以来,以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和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努力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2.1 采用多种考试方式,给学生以创造性表达的机会 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给予学生更多创造性思考和表达的机会。考试模式应当允许和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采用多种考试方式,包括闭卷、开卷、口试、笔试、小论文、小设计、读书报告、调查报告、文献综述等,鼓励学生在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大胆质疑、探索,表达一己之见,真正促进学

2.3 加强临床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改革临床实习的带教方式,努力提高临床师资的专业能力和带教水平。每次上完理论课后,任课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相关课程的临床见习,全部课程结束后,还要集中进行实习。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见习,保证理论实践的系统性、一致性,教师通过理论课的讲授和临床实践的指导,既不脱离临床,又不断更新知识,同时又有机会发现问题,开展护理科研。在选拔临床实习带教老师方面,主要注重培养和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明确教师职责,提高其教学责任感。

总之,只有通过调整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临床教学和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才能不断提高护理本科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目标。

[1] 左月燃,孙 勤.临床护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整合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1):869.

[2] 黄金月,王慧莲,李洁明,等.中国护理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33.

750004 宁夏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吴惠萍:女,本科,副教授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避免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相互的交流比较少。考试模式改革将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加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当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有了口头表达的机会;当教师布置综述性以及其他论文题目时,学生有了笔头表达的机会。学生表达机会的增加才能使对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成为可能,而学生的交流能力已经被广泛认为是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考试模式的改革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改革这一点上,可能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2.2.2 考试评价过程化,增加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 任课教师在开学初就向学生公布本课程的成绩评定办法及考试方式,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确定,其中,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为 10%,实验操作成绩占 20%,期末考试成绩占 70%。这一规定通过强调学习过程,把期末的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努力和积累,也将作业、小测验等平时考核环节真正落到实处。期末考试压力减轻相应降低了学生作弊动机。制度设计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入学后都必须一直努力学习,而非临时突击。从学习效果角度讲,持续学习的效果超过临时突击。

2009-06-15)

(本文编辑 王亚芹)

猜你喜欢
护理学课程体系考试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你考试焦虑吗?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准备考试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