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2010-03-23 01:05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倦怠感职业倦怠急诊科

彭 樊

急诊科是危重病人密集的场所,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导致急诊科护理人员较大的工作压力[1],容易产生工作倦怠感,它通常被认为是慢性工作压力所致。国外文献报道,工作倦怠感会导致护士发生各种身心疾病[2],同时与护理质量的高低、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护士的离职等有一定的关系[3]。本研究以疲劳及心理健康两个结局变量作为测量急诊科护士健康的指标,探讨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措施缓解急诊科护士的疲劳感、维持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对武汉市 5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 15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 150份,回收有效问卷 150份,有效率为 100%。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年限等。

1.2.2 工作倦怠感量表(MBI) 该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和 Jackson于 1986年制成,主要用于评价工作压力所造成的工作倦怠感。MBI量表由 22个条目组成,受试者依据自己的感受对问卷中的相关表述进行选择,用 0~6分表示其感受出现的频率。问卷包括 3个因子:(1)情绪倦怠感。主要评价工作压力过大引起的情绪反应,共 9个条目,总分 0~54分,得分19~26分为中度倦怠感,26分以上为高度倦怠感。(2)工作冷漠感。主要评价压力引起的对服务对象的态度及感觉,共 5个条目,总分 0~30分,得分 6~9分为中度倦怠感,9分以上为高度倦怠感。(3)个人成就感。主要评价压力引起的对自己工作的看法,共 8个条目,总分 0~48分,得分 34~39分为中度倦怠感,34分以下为高度倦怠感[4]。

1.2.3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包括 9大因子 90个项目,各项目采用 5级评分,从无到严重分别为 0~4分。评分越高,症状越重[5]。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3.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进行 t检验。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组 150名急诊科护士中男性 2名(1.3%),女性 148名(98.7%)。年龄 20~45岁,平均(27.91±5.06)岁。从事护理工作的时间为 1~25年,中位时间 7年;从事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时间为 1~17年,中位时间为 4年。文化程度:中专 38名(25.3%),大专 100名(66.7%),本科及以上 12名(8.0%)。职称:护士 77名(51.3%),护师 58名(38.7%),主管护师 15名(10.0%)。

2.2 本组 MBI评分

本组工作倦怠感中情绪倦怠感得分为(24.65±10.27),工作冷漠感得分为(6.17±5.58),均为中度倦怠;个人成就感得分为(31.31±9.51),属于高度倦怠。

2.3 本组患者 SCL-90评分情况(表 1)

表1 本组患者 SCL-90评分情况

3 讨 论

本组急诊科护士工作倦怠感中的情绪倦怠感、工作冷漠感均呈现出中度倦怠感,个人成就感属于高度倦怠感。提示急诊科护士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倦怠感较高。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倦怠感较高,与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的职业环境有密切关系,急诊科护士每日所接触的都是病情危重、生命垂危的病人,在紧张繁重的抢救护理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其职业紧张同其他科室人员相比处于较高水平[6]。持续的压力状态可致护士的负性情感和负性态度增加,产生工作倦怠,表现为疲乏不堪、精力丧失、对工作缺乏兴趣和动力,进而出现对服务对象冷漠和自我消极评价的增长。

职业压力会引发职业倦怠,而职业倦怠又会引发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心理学家把职业倦怠称作是一种心理亚健康状态。有研究表明[7],轻度以上职业倦怠护士中,精神疾病患病高危险率达 40.29%,而在高度职业倦怠护士中,精神疾病患病高危险率达 57.76%。表 1显示,本研究中的急诊科护士 SCL-90评分中焦虑和抑郁的得分与国内常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提示急诊科护士罹患抑郁症的可能性远高于一般人群,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出现慢性疲劳、头痛、高血压和胃肠道等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思维判断失误率增加,服务对象满意度下降[7]。而由此导致的管理者负性评价及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态度更加剧了不良心理问题的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影响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几大问题从目前情况分析主要有专业地位、医患关系、专业知识、组织氛围与工作负荷。专业地位上,护士们认为社会地位低、工资福利低;医患关系上,护士认为病人家属不礼貌、病人的过分要求、不礼貌、不合作给自己带来了压力;专业知识上,护士担心所学的知识不能满足病人的要求,担心护理操作给病人带来痛苦,恐惧所护理的病人突然死亡;组织氛围上,护理管理者的理解支持不够、医师对护理工作过分挑剔,同事之间缺乏友好合作气氛等会给护士造成压力;工作负荷上,护士感觉到工作量太大、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等等。有研究表明[8],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有效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而相对于同事支持、家庭支持,上级支持更能维持护士心理健康[9]。因此,为了维护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应当重视社会支持因素尤其是上级支持因素的影响力,提高管理层的管理素质与水平,增加护理管理层与操作层的沟通交流,减少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率。

[1] 逄冰洁,张曼玲,江志君,等.护士工作应激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435-438.

[2] Demir A,Ulusoy M,Ulusory MF.Investigation of factors influencing burnout levels in professional and private lives of nurses[J].Int J Nurs Stud,2003,40:807-827.

[3] Thomas K,Rita M.Job satisfaction among nurses:A predictor of burn out levels[J].Nurs Adm,2002,32(12):648-654.

[4] 陈素坤主编.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07-217.

[5] 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4:194.

[6] 徐朝艳,郑志惠,张振路,等.不同科室护理人员职业紧张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5):7-11.

[7] Laschinger S,Heather K,LeiterMP.The impact of nursingwork environmentson patient safety outcomes:themediating role of burnout engagement[J].JNurs Adm,2006,36(5):259-267.

[8] 吴志霞,姜乾金,钟 霞.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护士身心反应的交互作用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A):63-65.

[9] 唐艳超.社会支持对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作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A):61-62.

猜你喜欢
倦怠感职业倦怠急诊科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缓解效果探讨
外科病房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 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倦怠感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