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及术后的护理

2010-04-07 22:51蒲亨萍姚声涛
护士进修杂志 2010年13期
关键词:蛛网膜脑室下腔

蒲亨萍 姚声涛

(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贵州遵义563000)

颅内动脉瘤(SAH)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经管内栓塞治疗创伤小、效果好,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本院2006年12月~2009年12月共完成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228例,其中术中破裂28例,现将术中破裂的观察及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36~72岁,平均 51.8岁;术前表现均为突发性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状;短暂意识丧失6例,浅昏迷10例,中度昏迷2例,无意识障碍10例。动脉神经麻痹2例,肢体轻度偏瘫2例。CT检查28例均显示(SAH),其中前纵裂及额叶颅内血肿2例,破入脑室积血1例。

1.2 治疗方法 28例均在全麻全身肝素化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脑血管造影,了解动脉瘤部位、大小及瘤颈情况;然后将6F导引导管送入靶血管,经6F导管送入EXCEL-14微导管或 Reber微导管,在微导丝导引下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内,采用EDC、GDC进行栓塞。

1.3 结果 28例术中破裂动脉瘤患者中,心跳呼吸停止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术后CT复查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明显增多,其中2例颅内血肿,1例破入脑室,1例行脑室外引流,12例行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8例隔日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2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出院时无神经功能障碍20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2例;严重神经功能障碍4例。

2 观察与护理

2.1 术中观察护理 术中一旦发现动脉瘤破裂,切不可惊慌失措,立即与手术医师配合:(1)及时中和肝素,按1∶1比例抽取鱼精蛋白中和肝素;(2)止血降压,遵医嘱给予止血药及降压药物,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70 mmHg左右;(3)遵医嘱迅速准确选用微导管及弹簧圈尽快完成栓塞;(4)密切注意血压、脉搏、心率和朣孔变化,随时向手术医生汇报;(5)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立即配合医生行胸外心脏按压,心三联及呼吸三联针静脉推注等心肺复苏的抢救;(6)通知手术室及NICU病房准备后续抢救。

2.2 术后观察护理

2.2.1 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患者返回病房予去枕平卧,术侧肢体保持平伸,制动6~12 h,以防穿刺点出血。保持环境安静,光线柔和,多安慰病人;搬动病人时要轻柔,避免患者烦躁、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以减少颅内动脉瘤再出血可能;术后患者可有轻度发热(37.5~38.5℃)多由于红细胞分解产物吸收造成,一般3~5 d可恢复正常。

2.2.2 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SAH术后,数字减影脑血学造影(DSA)可见脑血管痉挛可达50%~70%,脑血管痉挛可导致迟发性脑缺血,其中发生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者达 25%~30%,是SAH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常见的致死及致残原因[1]。患者常表现为剧烈头痛,颈项强直,后枕部疼痛,意识水平下降,血压升高,瞳孔忽大忽小,严重者可出现肢体瘫痪。为预防脑血管痉挛,本组患者术中均给予罂粟碱解痉,术后可用尼莫通治疗并配合“3H疗法”(高血容量、高血压、高稀释度疗法),输液2 500~3 500 ml/d,有效地预防了脑血管痉挛致迟发性缺血损害。本组26例患者在出院时复查头颅CT,仅2例发生脑梗塞。

2.2.3 侧脑室外引流的护理 动脉瘤破裂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可引发急性梗阻性脑水肿,导致急性颅内压增高,并随时可能并发急性脑疝死亡,故需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本组2例患者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要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其通畅及避免脱落;引流管的管端要高于近端10~18 cm,以免引流过快或过多出现低颅压,甚至颅内出血。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及颜色,如短时间内引流液增多而颜色加深者,应考虑是否再次出血,及时报告医生。更换引流袋前先关闭引流管,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及气颅。脑室外引流一般持续3~7 d可考虑拔除,引流管不宜长期放置。

2.2.4 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的护理 本组12例行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引流量一般为150~350 ml/d,这样既可以起到引流作用,也可维持正常颅内压。保持敷料清洁,每天更换一次;保持引流管通畅,发现堵管要及时冲洗,此外,要及时观察脑脊液的色、质、量 ,并记录。

2.2.5 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患者术后回病房,接诊护士详细了解手术过程和术中出血情况,术后持续监护,予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搬运患者时注意头部的保护,防止外力作用引起的出血。

2.2.6 肺部感染的观察及护理 由于栓塞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本组6例患者术后出现昏迷,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按时翻身拍背和雾化吸入,有利于痰液排出。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持续中流量吸氧,鼻饲前、后翻身拍背排痰,吸净痰液,抬高床头30°~45°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当呕吐剧烈或明显返流时,行胃肠减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输液增温器和微量注射泵滴注0.45%氢化钠持续湿化气道,便于痰液排除。

2.2.7 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患者再次出血的创伤以及激素的应用,容易出现应激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本组患者术后常规使用制酸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早期进食预防应激性溃疡。术后患者清醒第1天予口服流质,意识障碍者术后第2天开始鼻饲流质,鼻饲速度宜慢,少量多餐。本组1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暂停鼻饲,胃管内注入止血药。

2.2.8 其他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对术后昏迷者下肢抬高15°~30°以利静脉回流,同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并观察肢端有无水肿、皮肤温度、色泽、血液循环情况,确定有无静脉血栓形成,本组无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患者可能发生低血压反应,导致脑灌下降,脑细胞缺血缺氧,低血压反应常发生在术后1~12 h,所以术后12 h内监护尤为重要[3]。本组无患者出现低血压反应,无癫痫发作。

3 讨论

3.1 颅内动脉瘤首次破裂的死亡率高,存活者在栓塞术中仍可能发生再出血,因此,在栓塞术前除了根据不同个体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以防动脉瘤术前破裂,保证栓塞术顺利进行。对于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严格使用降压药,以防血压过高出现动脉瘤破裂。

3.2 栓塞术中严密观察瞳孔、血压、脉搏、呼吸,观察患者有无呕吐、抽搐,注意有无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迹象。动脉瘤破裂一般表现为一侧瞳孔散大,血压升高,一旦明确动脉瘤破裂后,立即告知医生并积极抢救,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启动凝血系统,继续栓塞动脉瘤,动脉瘤闭塞后出血即可停止。同时联系CT室、手术室及NICU准备进一步抢救治疗。

3.3 栓塞术后也必须严密观察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同时要观察患者有无呕吐、抽搐及肢体活动情况,防止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及脑梗塞的可能。另外,要观察穿刺点是否出血,有无皮下血肿,穿刺侧下肢的肤色、足背动脉的搏动。

3.4 栓塞术中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多,加之血管内反复操作,加重了对血管的机械刺激,更容易引起血管痉挛,应及时有效地遵医嘱应用血管解痉剂。

3.5 术后护理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除注意患者引流管的位置、高度有无堵塞外,还应注意脑脊液的色、质、量,以便指导下一步治疗。

另外,在抢救治疗中,要加强对肺部感染、癲痫发作、交通性脑积水、低血压反应、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方面的观察与护理。

[1]梁国标,李志清,魏学忠,等.颅内动脉瘤急性期微弹簧圈栓塞治疗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4):334-336.

[2]张恒,毛伯庸,张跃康,等.颅内动脉瘤术后低血压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4,9(8):337-339.

[3]Peters DG,Kasson AB,Feingold E,etal.Molecular anatomy of an intracranial aneurysm:Coordinated ex pression of genes involved in wound healing and fissure remodeling[J].Stroke,2001,32(4):1036-1042.

[4]段伟志,杨绮帆,韩志安,等.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0,11(6):343-344.

猜你喜欢
蛛网膜脑室下腔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