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就业难窥视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不足*

2010-04-07 21:28:44陈海立马振丽邓秀江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能力

陈海立,马振丽,邓秀江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从大学生就业难窥视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不足*

陈海立,马振丽,邓秀江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高等教育的职能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准劳动者,目前市场人才竞争机制不断变换砝码,我们的就业指导教育只有把握住市场的风向标,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有效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的能力。

窥视;高校;就业指导教育

一、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就业信息供给不足

目前国家就业政策越来越透明,可高校毕业生供给信息与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却不充分,这与国家政策很不对称。究其原因,主要是信息渠道不够畅通。高校应利用好校刊、网站,要有专门登载就业信息的版面和网页;就业指导中心要做好“红娘”即将企业招聘信息经常通过校刊、网站等形式公布出来,从而使学生方便快捷地得到他们需要的信息。同时也要做好毕业生营销工作。学校应主动走出校门向企业推广营销自己的大学生,把信息送到用人单位门上。

二、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开展不足

这集中体现在高校就业机构设施建设与机构能力建设方面的不足,无论是就业指导教育的职能发展还是专业队伍的建设,以至经费的短缺,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开展。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在实际就业指导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职能,但却面临着机构能力建设落后的困难。更别说传递社会需求,这一点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只有加强领导,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才能使就业指导工作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学校绝不能以牺牲质量,来换取高等教育的繁荣。”而这个“质量”正体现在学生的就业率上,所以高等教育的繁荣是必然与就业工作形势的好坏紧密相连的。为此,我们需要把就业指导教育纳入高校的素质教育内容之中,作为计入学分的必修课。建立起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动者与接班人为目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并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同时需要有一批从事就业指导教育的专业队伍,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教学,就业信息服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及训练等方面的工作。比如,教学内容强调案例分析和实践指导,教学过程发挥团队协作,吸收不同学科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就业指导教学任务,同时建立校企“双师制”,从机制建设上,促进职业指导教育的深入开展,为使学生实现高效率就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欠缺

这个问题我们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学校缺乏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在倾听企业对学生的反映,采纳他们对专业设置规格的建议方面做得不够,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因素;二是我们的培养目标错位。故学生把学习目标只放在专业课学习上,缺乏把知识转换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只是享有知识,属其个人财富,对社会则不能直接产生价值。而社会需求的是德才兼备、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比如一个人的“服务意识”,即能不能从客户的角度去想问题,是企业衡量人才的一个标准;再者是一个人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你这个人是不是有培养价值,有没有潜力,能不能给企业创造效益,还有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职业操守和商业道德都是企业衡量人才的标准。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要补上“这一课”。即教育我们的学生一方面要学好专业知识,作为走向社会的基础前提,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具备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在大学生一入学就应对其开展“理性规划大学生活”教育,使其尽快转变角色,制定新的学习目标,并用职业指导理论指导大学生做好“自我认知”、“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使其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缺点,同时注重自己的爱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继而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寻找战略措施,使学生未雨绸缪,能将自己的职业规划融入终生大计之中。还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和实践活动,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招聘模拟、职前实习、求职技巧辅导、创业知识讲座、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实践训练,帮助大学生提高全面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即大学生如何把自身的各种资本、能力等信息传递给市场。比如毕业前教师在讲授“求职信”的写作时,指导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闪光点,让用人单位明白自己的价值,在这一技能教学中就需要培养大学生具有较为出色的理解、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培养人才的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我们的教育理念一直都是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这并没有错,错的是没有能够衡量约束我们是否达标的尺度。因此,我们的大学生在进入市场竞争面前定位不准,有的抱着“玉在犊中求善价”的心态,有的则变成“一味服从”。后者似乎适合目前僧多粥少的就业形势,然而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从人职匹配的观点来看,就有失水准,“一味服从的人”会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有理想,独立性强,有创造力,有干劲的人越来越受欢迎。而前者是过分看好自己的专业、学历、才识,也是脱离实际的表现,毕竟好钢还要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所以我们要审时度势,在培养人才方面制定与市场相匹配的培养模式和标准,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市场调研,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建立与企业的伙伴关系,建立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对接,真正让学生根据企业需要,了解自己就业的能力和水平(包括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兴趣和潜力);了解职位所要求的素质模型与其自身素质水平的匹配,从而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样在进入市场时,才能够准确定位。

五、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瓶颈问题

主要体现在缺乏长远规划,孤立地把就业指导教育看成某一部门的工作,缺乏建立全员参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学机制。因为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更不是少数人一招一式的教育所能解决的问题。它必须列入学校的长远规划之中,必须把转变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放在首位,才能使就业指导教育落实到实处。有人说,“学校的教学质量看教师”,那么教师就是学校命运的主宰者。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好坏就是学校发展前途的晴雨表”。因此,我们必须实行全员参与就业指导的教学机制,根据市场的需要要求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研究如何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结合本职工作,联系未来市场的需求,自行设计与就业的教育、教学联结点,我们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就业竞争的能力,才能逐步完善就业指导在高等教育中的职能。

总之,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形势,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应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大学生应如何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我们怎样做才能在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的博弈中提高办学质量和信誉,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今后乃至很长一段时间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杨伟国.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其借鉴[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2]王军.国外大学生就业促进手段对我国的启示[J].黑河学刊,2005,(3).

[3]高红星.在高校平台培养模式中构建全程就业指导体系[J].科技创业月刊,2006,(3).

G647.38

A

1008-469X(2010)02-0079-02

2010-01-21

陈海立(1956-),女,河北石家庄人,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素质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陈 蕊)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18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抄能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