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霞,陆金美
(江苏省苏北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9)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切口小、损伤大、痛苦轻、恢复快等特点,现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妇科手术,但因较大子宫切除,腹腔镜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故近年来腹腔镜辅助下子宫切除术,日益受到重视,这不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而且术后恢复快。现将妇科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术后护理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 70例,年龄 33~61岁,平均 42.5岁;子宫肌瘤 35例,宫颈原位癌 12例,宫颈 CIN10例,子宫肌炎5例,子宫腺肌症(瘤)8例。
1.2 手术方法:本组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在脐孔中间穿刺(全腹针),冲入二氧化碳,腹腔内压 12~14mmhg。在脐孔中间用 10mmTrocar做第一个穿刺孔,置入直径 10mm的 0°镜,在两侧髂前上棘 50mm处做一个直径 5mm的穿刺孔置入(5mmTrocar)5mm的双极电凝切断圆韧带。输卵管间质部及卵巢固有韧带,切除附件,切除骨盆漏斗韧带。剪开膀胱腹腔,分离膀胱与宫颈,充分暴露子宫动、静脉。双极电凝切断子宫血管,单极电钩切开阴道前后穹窿。经阴道处理子宫骶韧带。自阴道取出子宫。
1.3 结果:7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恢复良好。
2.1 常规护理
2.1.1 生命体征观察:术后患者回房给与心电监护,每半小时测血压、脉搏及呼吸各一次,至病情稳定;每 8h测体温 1次。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作出相应处理。
2.1.2 卧位护理:术后 6h以内给与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畅通;6h以后改自由体位,鼓励床上多翻身,不宜过早下床活动,3天后可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2.1.3 饮食护理:术后禁食 6h后可以给病人进流质饮食,如鱼汤、米汤等,术后病人肛门排气无腹胀即可进半流质饮食,术后 3天可进普食,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适当增加纤维素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嘱咐病人少食牛奶、豆奶粉等含糖饮料,以防止产气过多加重腹胀。如病人腹胀明显可适当延长进食时间。
2.1.4 切口观察:术后应注意切口敷料是否干燥,如有少量渗血应掀开敷料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注意切口缝合是否完整,换药后遵医嘱用小砂袋压迫,一般均能自行止血。术后24h给与换药,出院前再换一次药即可。
2.1.5 管道护理:管道包括输液管、尿管和引流管。术后保持输液管通畅,调整好滴速,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和渗液;保持尿管和引流管无扭曲、变压和变形,观察引流液的色、质和量,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避免逆行感染。尿管留置期间会阴护理 bid,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72小时及时拔除尿管,以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
2.2 并发症观察护理
2.2.1 出血:①腹腔内出血:可能是术中注气引起胀气和组织撕裂,或器械直接损伤组织及血管,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症状体征以便及早发现并处理。②穿刺孔渗血:多为穿刺鞘拔出后压迫作用消失而创口贴牵拉不牢所致。发现渗血及时更换创口贴后砂袋压迫止血。③阴道残端出血;腹腔镜手术中,因气腹压力高,对止血不彻底的小血管可暂时起到止血作用。但术后因腹腔压力下降常表现为继发性出血。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脉搏的变化,注意阴道有无出血及出血的量和颜色。
2.2.2 腹部疼痛:一般由于小切口引起,其次是人工气腹注气使 7~12肋间神经受到压力刺激及膈肌向上移位、伸展而引起。随着二氧化碳气体的排出,疼痛多于术后 1~2d缓解。如少数病人不能耐受,可给予维利康等止痛药止痛,同时给予地塞米松 5mg加入输液中,促进二氧化碳气体在体内弥散,减轻疼痛。
2.2.3 腹胀、肩背部酸胀:一般无需处理,鼓励病人多翻身,取舒适卧位,也可适当按摩热敷,2~3天会自行消失。腹胀明显或术后 48h仍未排气者,可遵医嘱给予四磨汤 1支 potid,或温生理盐水 200ml灌肠刺激肠蠕动。肩痛者也可取膝胸卧位,让二氧化碳气体上升向盆腔聚集,以减少对膈肌的刺激。
2.2.4 脏器损伤:腹腔镜可能损伤的脏器包括胃、肠、膀胱和输尿管等,然而临床上即使发生了脏器损伤导致的严重腹膜炎时,重温录像片也很难发现确切的术中脏器损伤的证据。因此,尽早发现脏器损伤有待于术后细致入微的观察。
2.2.5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盆腹腔手术后的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相对较高,加之气腹可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增加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我们对本组病人术后即宣教双下肢活动的必要性,麻醉清醒后鼓励病人伸屈腿及翻身,3日后及时下床活动。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既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愈合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又克服了腹腔镜的局限性,已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的欢迎,但因其需要建立人工气腹,加之手术视野隐蔽等特点,可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因此,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护理子宫全切的病人时,护理工作及时到位,观察细致入微,严防各种并发症,努力把病人的痛苦减轻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