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丽清,倪斐琳
(浙江省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
视频脑电监护是脑电图的一种形式,通过数码摄像头装置监测患者行为,将患者发作时的临床表现与脑电图的变化同步录像[1],广泛应用在癫痫疾病。2008年8月至12月,本院神经内科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视频脑电监护,以脑电、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胸腹呼吸等生理参数组成的中央监护系统监护,同步记录患者的肢体图像信号,判断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急性脑功能衰弱情况及病灶的部位,检测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的脑功能,而且对脑复苏的预后做出一定评价,反映临床病情的转归,以尽早发现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5~89岁;均经CT和M RI检查确诊,符合全国第三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2];脑出血18例,脑梗死37例,脑梗死后遗症并发继发性癫痫5例;皆采用视频脑电监护,持续监护8~72 h,其中15例病情较重,予重复监护2次以上。
1.2 结果 2例脑波出现平坦波,3例出现电静息状态,提示病情重,5例中有2例发生了脑疝,预后差;12例出现弥散性δ波,部分额区或颞区脑波平坦,意识障碍呈进行性加重,预后也不佳;14例出现δ波频率或伴有少量θ波频率,临床表现轻度意识障碍,病情相对较轻,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好;5例脑波出现棘波、尖波的患者并发继发性癫痫,及时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24例以α波为主,脑功能正常,经积极治疗后疾病好转,没有智能改变等并发症发生。15例重复监护的患者,通过对不同时间的脑波比较,准确反映临床病情,指导治疗,及时观察到意识状态的改变及颅内高压的并发症。
2.1 用物准备 Solar2000N神经中央监护机带2个床边机,75%乙醇棉球,导电膏,镀铌盘状有孔电极,3 M型1cm宽的微孔通气医用胶带(以下简称胶带),大、中、小皮筋网帽或手术帽,配电盘,剪刀,超声藕合剂,12块纱布。
2.2 患者准备 向家属及清醒患者详细介绍视频脑电监护目的、操作方法及监护中的注意事项和配合要求,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操作前用75%乙醇清除头部电极放置处的头皮油脂,使电极与皮肤充分接触,加用超声藕合剂可防止电极脱落和移位。
2.3 心理护理 29例清醒患者,对脑电监护重要性缺乏了解,且脑电监护时活动度受限制,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予耐心开导、详细解释,使患者正确认识脑电监护,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积极配合。
2.4 监护操作 由经过专职培训的护士实施监护操作。
2.4.1 电极放置部位 本组取8导联电极放置法。零线代表头正中位,放置鼻根处;A1、A2分别为左右耳垂部位,是参考电极;额区FP1、FP2电极分别放置在左右眉峰上1寸处;颞区T3、T4电极分别放置在左右耳轮尖上2cm处;枕区O1、O2电极分别放置在枕后左右风池穴上2cm处;CZ电极放置在百会穴处;CZ分别与 T3、T4联线的中点为C3、C4电极的部位。
2.4.2 电极固定及试监护 采用张静等[3]报道的电极固定方法并加以改进。第一步:将胶带沿鼻根处上2cm、双侧耳轮尖上2cm及枕骨粗隆等四点固定1圈并拉紧;第二步:胶带经头顶正中(百会穴)向下经过双侧耳屏前方至下颌拉紧固定1圈,头发长而多者可先将头发按此线先分开;第三步:分别在上述2根胶带下方根据电极部位的要求分别放置电极并用纱布覆盖;第四步:再次采用胶带沿鼻根处经百会穴向下至后发际,固定在此条线上的电极放置部位,用胶带贴上耳垂电极;第五步:带上皮筋网帽或手术帽,再用胶带将上述部位缠绕进行重叠加固,一般缠绕2圈即可,用剪刀将患者下颌部缠绕的胶带剪开,以解除患者不适;第六步:将电极盒与监护仪相连,进行试监护,让患者闭眼静卧,通过脑电波判断电极固定情况,进行必要的调试以后,开始正式记录监护情况;第七步:打开中央视频脑电监护系统,调整视频的清晰度及位置、图象大小,并按下保存键。
2.4.3 脑电监护时间和观察 脑电监护8~72 h,昏迷患者,每30~60min观察脑电波、心率、心律等各种生理参数。注意脑波、形体图像、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胸腹呼吸的变化。脑波出现棘泼、尖波,形体图像提示抽搐发生,说明患者并发继发性癫痫,要预防外伤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脑波出现宽幅波型或某一导联呈直线,形体图像正常,说明电极脱落,应在原位重新安放好脑波电极,保证监护有效实施;脑波出现平坦波,电静息状态时患者病情加重,通知医生。本组5例患者脑电监护出现棘波、尖波,视频观察到抽搐,及时诊断为继发性癫痫,予对症处理后控制了癫痫发作;2例脑波出现平坦波者发生脑疝,病情进一步加重。
2.5 防止电极脱落 清醒并配合良好的患者,嘱其静卧闭眼休息,如有电极脱落立即在原部位重新放置;给予烦躁患者适当约束,重点保护头部的脑电电极,防止电极脱落。本组7例出现烦躁,予镇静治疗、加强看护,顺利完成8~72 h的监护。
2.6 伪差预防 伪差是指由环境、仪器、人体状态等因素造成的非脑电信号,在分析脑波过程中应加以识别 。
2.6.1 来自患者的伪差 患者眼部的各种活动,如睁闭眼、眨眼、眼球活动所产生的电位差;患者出汗、咬牙、咳嗽、躯体晃动等造成的伪差。为减少伪差的发生,实施视频脑电监护时间尽量安排在晚饭后,可用拇指和食指轻压眼球,消除眨眼波,嘱患者闭目静卧。本组7例烦躁患者,夜晚经镇静催眠后,在22时至次日5时的时间段,基本没有伪差发生;5例头部出汗多的患者,导致导联的基线漂移,重新放置电极,完成了8 h的监护。
2.6.2 来自空间环境的伪差 空间环境的伪差包括电磁波干扰和空气震动引起的伪差。为此,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温度适宜,减少走动,不在病室内使用手机及大功率的电器设备。本组12例因家属频繁使用手机,4例使用了多功能食品粉碎机,致使伪差发生,查明原因对来源予以及时解决,消除了伪差。
视频脑电监护可判断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急性脑功能衰弱情况及病灶部位。实施时做好各项准备,对患者者做好心理护理,准确固定电极,严密观察并及时识别伪差,可以保证视频脑电监护顺利进行。
[1]姜海燕,周艳辉,宵岚,等.视频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7,15(1):49.
[2]尚茜,胡安居,蒋雪松.用心脑电监护仪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预后分析[J].河南医药信息,2001,18(9):9-10.
[3]张静,高晨.视频脑电监护电极固定方法及导电剂改良[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2):3463-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