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朋欣
(临沂师范学院 文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
●书 评
单体城市研究的一部力作
——评《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研究(1901—1949)》
苑朋欣
(临沂师范学院 文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
20世纪初,石家庄还是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庄,仅几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小村庄到大都市的巨变”。这在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奇迹,是近代中国一个非常典型的城市化个案。因而,对近代石家庄城市的研究就有着特别的意义和价值。然而,总的看来,目前对石家庄城市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为:大部分研究成果集中在石家庄革命史、当代城市史以及石家庄城市兴起的原因方面,而从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的角度研究的成果非常少。这就很难使人们对石家庄有个比较完整而真实的认识。可喜的是,李惠民教授撰写的40万字的《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研究(1901—1949)》一书,几经寒暑,数易其稿,2010年5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了。这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探讨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的著作,弥补了当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些缺憾。
《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研究》一书的结构框架为:绪论作为统领性文字,分析了石家庄城市化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梳理了近代石家庄城市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并从中发现了诸多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空白。正文分为八章,构成本书的主体:第一章至第三章依次研究近代石家庄的交通功能、经济功能、军事功能和政治功能的形成和作用,透视石家庄城市化阶段性发展的特点;第四章至第五章研究近代石家庄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和空间结构,研究的侧重点为近代石家庄人口增长的节律和城市空间拓展的基本路径;第六章至第八章分论石家庄城市化中的市民社会生活、城市文化和城市社会问题,重点探讨城市化过程中的人文空间公共领域和社会发展状况。结论为全书之总结,归纳近代石家庄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特点。
《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研究》一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观点鲜明,是一部可读性强并具有一定研究广度和深度的学术专著。读过之后,感到该书在立意、结构布局、研究方法、选材、观点等方面,均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第一,从内容上看,该书针对一些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的研究新领域,浓墨重笔,着重探讨了以往很少研究的近代石家庄城市经济发展、人口结构、空间结构、城市建设规划、城市管理、城市犯罪、城市救济、市民生活、城市教育、城市文化等方面。既重视城市建设物理空间,又深入研究城市的人文空间即公共领域,给读者提供了不少值得一读的新东西。
首先,对石家庄城市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研究具有创新性。本书将经济史、军事史、政治史、社会史、城市史、人口史、文化史的研究结合起来,通过挖掘石家庄具有的铁路交通枢纽功能、商贸集散功能、工业制造功能、军事行政功能,及其由此引起城市结构的各项变化,对近代石家庄城市化作了系统而全面研究,对石家庄城市化类型的发展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这种研究和分析,全方位地反映了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突破了以往近代石家庄城市史的研究中仅限于“因路而兴”,即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的论说,体现了该书作者对石家庄城市化内涵、本质的充分把握。
其次,对石家庄城市人口和城市空间的发展过程、规模的研究也颇有新意。目前学术界对近代石家庄城市人口和城市空间发展过程、规模、结构系统的研究,尚无深入涉猎。本书利用大量原始档案材料,通过对石家庄人口发展历程的有关数字进行精心的计算和甄别,发现了近代石家庄城市人口出现的5次跳跃式增长,确立了10个发展坐标点数据,绘制出近代石家庄人口增长坐标变化示意图,计算出近代石家庄城市人口139.27‰的年增长率,总结出5次跳跃式增长的总特征。而且,通过对石家庄城市空间发展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发现近代石家庄城市空间经过先后四期较为明显的区域拓展,论述了石家庄城市空间连续迈过四道界线门槛,跨上三个台阶,由小村庄发展成为小城镇,由小城镇发展为小城市,由小城市发展为中等城市的经过,总结出四期城市空间拓展的总特征。这些研究,都是本书富于创见之作,作者把它深入细致地揭示出来,给人一种新鲜感、清晰感,读来颇受启发。
最后,揭开了一些历史谜案,澄清了一些讹传。近代石家庄有很多历史疑案和悬案,例如,为什么正太铁路是由石家庄至太原,而不是正定至太原;作为城市胚胎的聚落,石家庄村在铁路兴修以前到底有多少人口。本书通过发掘以往很少利用档案和报刊资料,对近代石家庄城市发展关节点的基本事实和数据,展开诸多项具体考证研究,取得了像“正太铁路东端选址”、“城市化起点的人口规模”等一些历史悬案的进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数据成果,在基本历史事实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这些研究,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创新意识,也因此为本书增添了不少亮点。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是大胆突破了以往惯用的写作方法,而采用一种新的体例。如本书章一级的结构从石家庄城市主要功能出发,深入发掘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的各项特征和功能,并以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的主导功能演化顺序依次展开,体现城市功能的逐步扩大,反映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演进的过程;节一级结构,均以各项特征和功能的形成原因、表现、特点、影响以及发挥的不同效能等,依次为前后顺序,层层递进,体现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这样的写作安排,不同于以往有些单体城市研究中那种平铺直叙式的简单陈述,避免了将城市化写成以叙述史实过程为主的城市史。而且,本书在以内向性视野关注城市内部的同时,还注意运用外向性视野关注城市的外部关联性,这就突破了过去一些研究中只注重从城市本身来研究城市化的单一思维与方法。这种研究方法,不但能对近代石家庄城市化获得准确认知,而且还使本书别具特色。
研究方法上的另一个创新之处,就是重视并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借鉴其他诸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城市化,可以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进行多视角、多侧面的描述和分析,使研究更加全面、深入。本书综合运用现代化理论、史学理论,以及城市学、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理论方法,取得了仅用单一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所不能达到的成果,堪称利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城市化的一个成功范例。例如,第二章综合运用历史学、城市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分析近代石家庄的商贸集散和工业制造加工功能,论述了近代石家庄是一个新兴工商城市,是一个区域性经济中心。在第四章研究城市化中的人口增长与二元结构的过程中,注意充分吸收人口学、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分析了近代石家庄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以及明显呈现出的市民、当地农民以及外来农民工并存的二元状态。量化研究的方法也在本书中也得到较好的运用。如在研究过程的文字数据表达上,作者充分利用一些现代技术手段,以增强直观性和实效性。在近代石家庄城市发展的一些数据统计方面,不仅绘制了大量数据表格,建立了一些数据库文件,而且通过Excel、Access的统计分析,制作了一些柱形图、折线图、饼形图等,实现数据确凿的醒目效果,增强了本书的说服力。
第三,资料上,该书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占有丰富的资料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前提与基础,该书作者在史料收集和运用上,广收博集,尽最大可能去收集资料,发掘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大量使用档案资料和报刊资料成为本书一大特色。以往石家庄城市史的研究文章,研究者对档案资料和民国报刊资料的发掘和利用还很不充分。事实上,石家庄城市史研究的“富矿”就在于大量的档案资料和民国报刊。为从大量史实出发来研究石家庄城市化,作者不辞劳苦,深入发掘、搜集与本书有关的资料。如仅档案资料就查阅了河北省档案馆藏清代和民国的获鹿县档案,石家庄市档案馆藏日伪时期石门档案,石家庄城市建设档案馆的有关城建档案,北京市档案馆和天津市档案馆的所有石家庄档案;报刊资料方面,翻阅了国家图书馆藏民国时期地方性质的各种报刊30多种。这些资料,很多是尚未使用过的新材料,作者都恰到好处地应用于研究工作之中,既使自己的论证建立在扎实的资料基础之上,又能确保研究工作建立在较高的起点之上,读后让人感到本书充实而有份量。
第四,学术观点上,作者在掌握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新论断、新观点,给读者以诸多新的启示。例如,作者从近代石家庄城市化发展实际出发,把从20世纪初开始到1949年,半个世纪的石家庄城市化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01—1911年城市化启动时期;第二阶段,1912—1925年城市化初兴时期,第三阶段,1926—1937年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第四阶段,1937—1949年城市化停滞与畸形发展、衰退、恢复的时期。这是符合石家庄自身发展节律的阶段划分标准,突破了以往石家庄城市史简单地以北京政府时期、南京政府时期、日伪统治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1947年解放至1949年建国时期,作为阶段分期标准的观点,颇有新意。又如,关于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的功能作用,作者指出:交通枢纽成为石家庄最先形成的一个城市功能,具有基础功能的作用,是城市化起步时期最具主导性的功能,它产生了“催生先导支柱产业,牵引城市经济兴起”、“调整经济中心位移,奠定军政中心基础”等主要作用。这些观点,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也很有见地。再有,作者通过对石家庄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特点的研究,提出了“自然增长低缓,机械增长强劲;性别比例悬殊,自然结构失衡;移民盛于土著,寓居盛于定居;职业异质复杂,二元交叉并存”等近代石家庄城市人口结构变迁的四大特征;通过对石家庄城市空间发展过程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市区自发拓展,地域结构混杂;草创城区规划,空间分工缺失;铁路切割城区,街市交通不畅;市区包围农村,城乡二元并存”等近代石家庄城市空间结构变迁的四大主要特征。这些精辟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有相当深度,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
总之,该书从研究内容上、方法上、资料上及其学术观点上都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填补了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研究中的一些空白,解决了以往研究中的一些悬案和疑案,是一部视角新颖、论证严密,极具学术价值的学术著作。同时,本书所论述的一些问题和观点对当前石家庄城市建设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金无足赤,《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研究》作为一部学术著作,也存在一些缺憾或不足之处。譬如对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借鉴不够。率先对中国近代城市进行研究的还是西方学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福柯的城市空间理论、施坚雅的城镇体系分析模式等,都可运用于石家庄城市化研究,如果能灵活地吸收和借鉴,还会增加本书的份量。再有细节方面,本书中高频率出现的关键词,“石家庄农村城市化”和“农村城市化”应精炼为“石家庄城市化”和“城市化”,因为城市化本身就是农村城市化。
当然,总体而言,以上研究不足,于本书的上乘水平并无大碍。本书仍不失为一部很值得一读的高水准的学术著作,一部单体城市研究的力作。
2010-11-08
苑朋欣(1965-),男,山东临沂人,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孙 飞
责任校对:周海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