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生激励机制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2010-04-07 17:40宋大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研究生理论

宋大伟

(广西教育厅 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广西 南宁 530021)

我国研究生激励机制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宋大伟

(广西教育厅 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广西 南宁 530021)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激励机制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在研究生激励机制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并对今后相关研究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研究生教育;激励机制;现状及思考

一 研究生激励机制研究的现状

(一)研究生激励机制的概念、特性

1.概念。激励根据字面解释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激励机制就是指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在以往的研究中刘东海、袁晓杰提出的概念较具有代表性,他们认为研究生教育激励机制就是指研 究生培养单位在准确了解和把握研究生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地设计适当的奖励方法,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措施,来激发、引导和规范研究生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培养单位及研究生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和运作机制。[1]

2.特性。根据上述的研究生激励机制概念,可以看出研究生激励机制是一个通过系统的奖励方式来激发和引导研究生完成培养目标的全面教育机制。根据曹健等人的研究,研究生激励机制具有全员性、全程性和全素性三个特性[2]。全员性是指研究生教育的激励措施要面向与研究生培养有关的全体人员,具体地说,就是要建立面向导师队伍、管理队伍和全体研究生的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动员培养单位全体人员参与激励,形成他励(他人激励)、自励(自我激励)、互励(相互激励)统一的格局,取代以往上“励”下“受”,单向而行,研究生教育管理者“一元”激励的局面;全程性是指激励活动要贯穿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相对完整;全素性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综合配套使用其所拥有的激励因素来激励研究生,包括正面激励因素及反面激励因素两个方面。

(二)激励因素构成与分类

研究生激励机制是一个系统,由不同的激励因素构成。部分学者对研究生激励机制的构成与分类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张晓丹、张秀娟认为在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形成一个高效、有序的机制是发挥激励作用的前提和关键,这种机制包括环境激励和自我激励两个方面[7]。在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应该考虑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激励机制建立有力度的研究生学术奖励机制,激励他们积极进行学术研究的欲望,同时将环境激励转化为每一个研究生的内驱力,从而发挥好每个研究生的自我激励功能。邓偊等人结合实践指出研究生培养激励机制可以概述为四个结合: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相结合,正面激励与负面激励相结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8]。较为全面的提出了当前研究生激励机制的因素构成方式。

(三)理论基础

在已有的研究生激励机制研究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成为重要的理论基础,从研究生的不同需要这个基点出发探讨哪些需要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从个体心理结构的角度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3]。他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并把人的这五种需求比喻为金字塔形的结构。他认为,生理及安全需求属于人的低层次需要,社会需求属过渡需要,尊重及自我实现需求则是人的高层次需要。人对低层次需求的追求是有限的,一旦得以满足便不再成为人的行为的积极推动力。人对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则是无限的,对高层次需求的追求将对人的行为产生持久的激励作用和巨大的推动力。根据马斯洛的理论,叶善文提出构建适合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激励机制要围绕研究生的五个层次三类需求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适时采用合适的激励措施是成功构建研究生激励机制的关键[4]。他指出在现采用的激励机制多以满足研究生低层次需求的“奖、助、贷”等形式为主的情况下,注重提高能满足研究生高层次需求的激励因素,如导师的关爱,研究工作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决策性、创业创新思想、社会和学校、师长的工作认可,幸福的爱情及融洽的师生关系等,能对研究生产生更持久有效的激励作用,更加有助于促进研究生健康成长。刘冬海、袁晓杰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了目前研究生教育中研究生不同层级的主要需求[1],生理需求主要是希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生活学习费用,安全需求可延伸为毕业保障和就业保障,“导师的关怀和指导”和“科研团队的接纳和认同”是最重要的情感需求,尊重的需求是希望自己在科研团队和班级集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并能得到他们的认可,自我实现需要主要体现在获得学术成果和科研创新两个方面。

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人类有两种不同的类型需要,他们之间彼此是独立的,但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同样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意。赫兹伯格提出影响人们的行为有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是能够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情绪的因素;保健因素是促使人们产生不满意情绪的因素,处理不好会引发不满情绪的产生,处理好可预防和消除这种不满,但它不能起激励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和维持现状的作用。依据双因素理论,成建平、韩萍芳在研究中指出在构建研究生激励机制的时候在重视激励因素的同时也要注重保健因素的作用[6],研究生中的保健因素有学校生活条件,校园学术条件,经济影响条件等,在当前一定数量的研究生还存在要解决一定程度上温饱问题的情况下,这些保健因素如果运用适当还可以表现出显著的激励作用。

二 研究生激励机制研究仍需探讨的问题

根据已有关于研究生激励机制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生激励机制的基本内涵、因素构成和理论来源等问题已经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然而对于研究生激励机制中各种激励因素的实际功效如何;如何有效整合各种激励因素形成合力,从而构建合理的激励体系;对于不同类别的研究生如何找准激励点,采用灵活多变又合理有效的激励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等实践性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一)研究生激励机制是一个全面的激励系统,其中各种激励因素的种类和功用在理论研究上已经有了较详细的阐述。那么这些激励因素在现实研究生培养中如何发挥作用?发挥多大的作用?在实际功效上是否存在主次之分?这些问题还有待在今后的实践研究中进行检验。目前的研究多从研究生自身需要的角度探讨各层次需要对研究生的激励作用,指出了在各个需要层次中研究生最迫切的需要是那些,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激励因素给予满足,然后却没用纵向地对比这些针对不同层次需要的激励因素之间的功效大小。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激励因素在横向和纵向上进行比对,探索哪些激励因素确实更能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哪些激励因素具有主导作用,哪些激励因素可以用作辅助措施。

(二)在探索研究生激励机制各种不同激励因素的实际功效之后,还要考虑如何有效整合这些不同功效的激励因素形成合力,从而构建合理的激励体系。例如对于大多数研究生而言都想在培养期间获得学术能力的提升和研究成果,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层次需要的激励因素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可能对于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能够得到保障学习生活需要的费用这种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激励因素也能起作用较好的激励作用。在现有的研究生激励体系中满足这两种需要层次的激励措施是相对分开的,如果能将二者进行整合,如从“三助”资金拨出部分组成课题经费,在鼓励学生自食其力的同时提高科研能力,做到既能“授人以鱼”,又能“授人以渔”,将能有效的整合这些不同功效的激励因素,形成更强的激励合力。

(三)对于研究生激励机制的作用对象研究生群体来说,是由一个个具有不同特点的个体所构成,因此建构有效的激励机制,还要考虑到针对不同类别的研究生如何找准激励点,采用灵活多变又合理有效的激励方式这一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能力、不同性别等具有不同属性的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即表现出共性也自然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建构有效的激励机制时还应考虑这些不同属性的影响,力图做到各种激励措施既有固定的模式又具有一定的弹性,能让具有不同属性的研究生都能做到自己所需的激励措施,顺利完成自身学业,全面发展各类能力。

三 研究生激励机制研究的建议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焦点问题。为了保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调动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研究生激励机制的相关研究也日渐受到重视。概括而言,目前的研究主要有理论探索、实践总结和调查报告三类成果。现将近期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研究生激励机制研究的问题。

根据以上阐述的在研究生激励机制中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提出对今后研究方向及方法的一些思考。

(一)继续加强研究生激励机制的建设和研究力度,尤其要加强实践研究的开展,探明研究生激励机制的合理结构及各种激励措施的实际功效。

(二)建构研究生激励机制体系要注意区分不同激励因素的作用,同时要关注同一激励因素对不同性质研究生群体所产生的不同激励效果。

(三)除了注重研究生自身需求这个研究方向,还应寻求不同的研究方向,以新的视角全面探析研究生激励机制的建构及发展。

[1]刘冬海,袁晓杰.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研究生教育激励机制[J].科技经济市场,2008,1:65-66.

[2]曹健,芮国强,曹光龙.关于建构研究生教育全面激励机制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4,(3):112.

[3]马斯洛.人的动机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4]叶善文.构建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研究生激励机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8).

[5]成建平,韩萍芳.运用激励理论完善研究生培养激励机制[J].江苏高教,2006,(2):130.

[6]张晓丹,张秀娟.研究生教育质量体系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18-119.

[7]邓偊,许亚男,杨小光.研究生培养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11).

(责任编校:张京华)

G643

A

1673-2219(2010)07-0057-02

2010-04-01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整合与创新——研究生教育激励机制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0710598R03)。

宋大伟(1982-),女,河南南阳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研究生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