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中国英语”的分析探究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2010-04-07 15:05:10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中国英语变体外语教学

崔 倩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从对“中国英语”的分析探究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崔 倩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其地位不可撼动。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的本土化问题更加突出,出现了许多带有地域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便是其中的代表。对“中国英语”进行分析,探究其对我国外语教学方面的影响,从而提高“中国英语”的可接受性和语言教学的可操作性,有利于促进当前英语教学的改革。

中国英语;外语教学;影响

一、引言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英语热”不断升温。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已有2300多万人,我国在校大学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学习外语的群体。时至今日,人们发现一批有着地域特征的英语,如澳大利亚英语,南非英语、新加坡英语、尼日利亚英语等的崛起,使得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教学唯一标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在中国,也有学者提出了“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的概念。有学者甚至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区域性变体的“中国英语”不仅成为一种客观存在,而且也许会成为与英国、美国英语一样的一种英语变体。英语已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坚持“唯一标准”显然不大可能了。各种英语变体在一定社会群体中有效担负各种交际功能的事实,要求人们对各种变体承载的文化现象及其影响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本文拟从对“中国英语”的涵义、存在原因、研究现状及地位、发展趋势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分析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二、对“中国英语”的分析

1.概念的提出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包含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语言习得的完成,是某种思维方式形成的标志。“中国英语”的特点主要是由中国人所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所决定的。

1980年葛传规先生提出了“中国英语”的概念。他说“:在旧中国和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要表达。如“科举(imperial examination)”、“翰林院 (Hanlinyuan,Imperial academy)”“、五四运动(May Fourth Movement)”“、赛先生(Mr.Science)”“、德先生(Mr.Democracy)”、“白话文(baihuawen)”这些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应当称作China English。1991年汪榕培先生将“中国英语”定义为“它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李文中先生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中国英语’主要构成包括音译词、译借词以及独特的句式和语篇”。后来,贾冠杰、向明友先生进一步指出“,‘中国英语’是操汉语的人们所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

由于对“中国英语”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讨阶段,人们对其存在不同看法,对“中国英语”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因此对其下个科学定义目前看来是不现实的。但从教学角度来看,最重要的还是研究其对我国外语教学方面的影响。

2.存在原因及研究现状和地位

“中国英语”是语言迁移的结果。在外语学习中,“迁移”是指母语和母语的学习经验会影响学习者学习新的语言。如果这种影响是正面的,就是正向迁移;如果是负面的,就是负向迁移。Keilerman曾指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当母语的一些规则与第二语言的一般规则相近,第二语言习得就会顺利进行;如果相反,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就会有一些困难。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正向迁移将会促进目的语的习得,而负向迁移将导致语言错误和学习难度增强。

目前,“中国英语”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中国英语”的语法、语篇层面的研究是“中国英语”研究的软肋。尽管“中国英语”在中国特殊的文化、历史、社会环境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含义,但只是英语的一种应用型变体,即一种并不成熟且不稳定的英语变体,这正是“中国英语”的理论研究难以取得突破的原因。虽然中国有3亿多人的庞大英语学习群体,但英语教学的定位还是外语教学,既不是二语教育也不是通用语教育,“中国英语”现阶段更不可能取得官方语言或者通用语的地位。“中国英语”仅存在于中国人的对外口头、书面交流中,“中国英语”现在还远不能同美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等英语制度型变体等量齐观,还没有成为一种成熟独立的语言。可见,“中国英语”还处于发展中比较尴尬的地位。

3.发展趋势

“中国英语”是一种被规范英语所接受的英语变体,是民族文化互融互通的产物,是语言文化发展中表现出的一种必然趋势,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英语在国际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语言文化接触融合的结果,而并非一般所说的洋泾浜英语或过渡语,它对英语学习和国际交流具有积极意义,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许多国外报刊在报道中国特有事物和概念时,往往采用拼音加注释,全音译汉语词汇而不加任何解释,按中文字面形式直译或直译加注释的方式。英语中已使用从中文借用的词汇、短语数量种类之大,居于英语中借词第11位。作为英语的一种变体,“中国英语”虽然还没有被广泛接受,但已呈现了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三、“中国英语”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1.“中国英语”对我国外语教学体制的影响

(1)教材内容。“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目标,也是我国英语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方向。因而,教材选题应该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基础上,需考虑我国英语教材改革的民族特色,适当增加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文章,以增加课本的实用性。

因此,在外语教材的选择及使用上应中西兼顾,教材选择在以英语语言国家文化为背景的前提下,增充能用英语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国情的素材,使学生能够建立扎实的民族文化基础,来深层次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类型,从而建立起对从已知(主流的东方文化)到未知的边缘西方文化的理解,帮助他们了解较为系统的目的语文化,从不同角度看待世界,从而扩大知识储备,促进知识平衡,完善英语学习的知识结构,真正地实现跨文化交流。

(2)师资力量。世界日益的全球化,使得英语教育得以快速发展。这样,作为英语教育和工作者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肩负着双重使命,即介绍、引用、输出本土文化,引进、注入外来文化。从而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积极进行自身素质的再提高,刻苦钻研我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使自身成长为“学贯中西”的合格教育者,努力弘扬及传播民族文化,让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遍布世界,让世界接受中国。另一方面,学校应鼓励教师出国进修,与外国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增长见识,互相学习,回国后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大背景,不断探索,进一步促进我国外语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3)教学方法。英语语言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化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中西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强化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外来文化的认同,从而进一步达到中西文化的融合。

众所周知,由于受母语的影响,中国人说英语具有一定的语音特点,有的学习者可能在说英语时会在心理上感到低人一等。但我们认为凡是按国际音标发音,符合规范英语的语音、语调,且又不影响正常交流的英语都可以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一般学习者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刻意模仿英国或美国英语的语音、语调。“中国英语”的提出能提高广大英语学习者使用英语的自信心。

(4)测试手段。考试历来被视为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文化背景知识的考查列入测试内容势在必行,这样在增强中西文化意识的同时,也可以对中西文化产生认同感,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此举措一方面督促了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也积极推广了中西文化。

2.“中国英语”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在中国,目前英语并非“国内语言”或“第二语言”,而仅作为一种外语来学习和使用。“中国英语”还未成为一个界限清楚、理论完备的语言变体,仍缺乏作为教学依据的具体的语言描写。

外语教学需要有语言的范式作为参照,我国的外语教学内容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外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语言材料。“中国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走过弯路,一段时期全部是中国的政治内容,一段时期又全是英美的舶来品。这两种极端都无助于培养中国学生的对外交际能力。对中国的事情,学生们耳闻目睹,十分熟悉,用英语谈论中国的事物,可以增加教学的实用性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中国人用英语对外交流是全球性的,而不仅仅只是面向英国和美国,因此中国人英语教材中的文化背景部分也应该体现多样性,在英语教材中除了有一定的英美文化外,对各大洲及其他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也应该有所涉及,全方面多领域地了解认识世界文化。

3.在教学中辩证看待“中国英语”

首先,由于“中国英语”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当给学生分析“中国英语”产生的原因,说明“中国英语”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对那些带有中国文化与思维习惯痕迹但不影响跨文化交流的“中国英语”予以认同,鼓励学生不要害怕“中国英语”,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其次,“中国英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是中国文化的沉淀和凝结,有利于更清楚地表达中国的事物,正是需要传播的,而且它的中国特色也将丰富英语的词汇量,既提高了汉语文化的影响,又具有凝聚其社会成员的力量,因此可以多样式地给学生们开设专门介绍中国历史、科技、文化艺术、民俗等知识方面的英语课,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和认识自己了解和熟悉的文化,也有助于他们将来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传播自己的文化,又可以使“中国英语”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

“中国英语”含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和特点,在传播中国文化和政治现实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虽然没被广泛接受,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我们来处理,但它将成为世界英语的一部分,成为标准英语一个重要的补充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辩证地对待它,从而改革创新我们的外语教学体制。

四、结束语

“中国英语”是英语和汉语文化碰撞的结果,不论优劣,它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的。正确认识和认真研究“中国英语”现象能帮助我们在宏观上指导当前的英语教学改革工作。“中国英语”的社会文化基础是其存在的客观条件,是符合中国的国情、思维方式、人文及社会文化的,既具有中国的特点,同时又符合英语的标准。

总之,“中国英语”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研究价值。“中国英语”教学应该结合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研究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现实和可能的影响,这一研究将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远远不仅限于本文所述,这就为广大“中国英语”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

[1]Crystal,David.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M].Cambrige:Cambrige Univeisity Press,1997.

[2]孟臻,虞正亭.中国英语与英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3,(1).

[3]杜瑞清,姜亚军.近二十年“中国英语”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1).

[4]王雷,谭海燕.英语学中克服“中国英语”的哲学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9,(12).

[5]曾涛.中国英语的发展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成都大学学报,2008,(1).

G642

A

1008-469X(2010)05-0050-03

2010-07-12

崔倩(1986-),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英语变体外语教学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速读·中旬(2018年7期)2018-08-17 07:22:00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仿射参数依赖LPV模型的变体飞行器H∞控制
英国权威媒体上的“中国英语”样本剖析
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2:59:53
从中式英语到中国英语—译者认可度调查报告
考试周刊(2016年6期)2016-03-11 08:55:15
基于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热词英译的中国英语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3期)2016-03-11 00:31:08
耀变体喷流高能电子谱的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