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自我认知研究

2010-04-07 08:20李向阳黎鸿雁
关键词:竞争力毕业生职业

刘 娜, 李向阳, 黎鸿雁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自我认知研究

刘 娜, 李向阳, 黎鸿雁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为了更多地了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自我认知现状,对河北农业大学570名大学生进行了关于大学生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自身就业竞争力的自我认知不足。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自我认知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时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一方面,大学生毕业生规模逐年扩大,自然灾害频发,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一部分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低,职业素质缺乏,就业竞争力不足,降低了他们就业的砝码。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如何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首要的一点便是提高大学生对自身就业竞争力的认知度。对此,笔者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自我认知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切实培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自我认知的有效途径,以便为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自我认知现状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1]。它包括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3个方面。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自我认知就是指大学生对其就业环境和自身就业能力的认识和了解。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许多毕业生不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不清楚自己的就业需要和就业能力,不能合理地摆正自己的就业心态。

为获得实证研究的数据,笔者于近期实施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河北农业大学在校学生,问卷为自编量表,内容涉及大学生的就业取向、薪酬期望、决定因素、求职途径、自我能力评价、择业心态等。调查问卷共发出600份,回收问卷59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70份,有效率为96.45﹪。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对自身就业竞争力自我认知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核心竞争力欠缺,道德品质需加强

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隐性素质或能力,它主要包括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由其延伸的学习能力等,其中道德品质是核心竞争力的中心,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层次和今后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在就业取向方面,有57.7﹪的大学生不愿下基层,有65.8﹪的大学生择业时会选择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其原因是“基层太艰苦,待遇低”。这些结果显示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较强的功利性,不少毕业生在面对就业时表现出眼高手低、不够务实、轻实践、怕吃苦等问题。与此同时,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态度的调查中显示,超过两成的用人单位认为现阶段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择业期望与自身素质不成正比,在工作中缺乏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缺乏责任感、怕吃苦、心理素质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诚信意识淡漠等方面。大部分用人单位表示在挑选毕业生的时候,会把应聘者的个人品质放在首位,认为一个人的业务素质、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可以在工作中得到提高,但人的道德品质不仅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在职培训加以塑造,而且会在很长时期内影响一个人的工作表现。由此可见,诚信、正直、积极、乐观的品质是大学毕业生择业的敲门砖。所以,大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道德品质的培养。

(二)基础竞争力不扎实

基础竞争力是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马上能被用人单位发现和认可的能力或素质,它是一种显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专业技术水平、实际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身心素质、环境适应能力等,它是影响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的最直接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部分基础竞争力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专业不“专”,去向不明 由于部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需求相脱节,导致大学生的专业优势不突出。调查显示,有45.1﹪的大学生认为就业不顺利的主要原因是“专业不对口和专业面窄”。面对这样的局面,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待专业的态度也有了一些变化。有20﹪的大学生认为在找工作时“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有49.6﹪的学生认为“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有23.7﹪的学生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合适就行”。由于社会需要和学校人才发展的不平衡,使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失去信心,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专业的优势也在不断弱化,因此,没有专业竞争力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也越来越不明确。另外,由于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很重视大学生的硬件条件,促使大学生为了就业而盲目考取许多证件,在考证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急功近利,并没有真正地学到东西,同时也耽误了自己的学业,使得自身竞争力不升反降。

2.认知与能力失调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对待“你认为在找工作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时,有76﹪的大学生选项中含“实践经验”,41.1﹪的学生选项中含“语言表达能力”。由此可见,大学生知道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必要条件。但是,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来看,大学生就业之后所表现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差。因此,大学生在对自己应该具备的能力和实际拥有的能力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尽管他们知道某些能力在就业中的优势地位,但他们在的大学生期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锻炼。

3.择业期望高 期望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是有实现可能性的意向。然而,现代大学生受家庭和社会的价值观念影响,择业期望值从入校开始就很高,历经四年会更加高涨,这体现了大学生择业心态。大学生的这种择业期望值高的心态突出表现为大学生希望在环境好、条件好、效益好、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单位就业。调查显示,有70.2﹪的大学生在择业时最看重单位是否“有利于个人发展”,有65.8﹪的大学生择业时会选择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有61.2﹪的大学生认为择业时所能接受的最低月薪水平为“1000~1500元”,20.5﹪的学生为“1500~2000元”。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择业时,在高期望心态的驱使下用自己各自的标准来划分择业单位,使自己可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小,也失去了很多就业的机会。同时,大学生在择业中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也很严重,他们没有准确地给自己定位,不能摆好自己的择业心态,使本来就有限的工作岗位,在自己的择业期望值下变得更少或没有。

(三)环境竞争力不清楚

环境竞争力是包括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在内的系列外部因素,它涉及到学校的品牌、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社会用人观念、就业政策等。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在对这些因素和条件的认识上还很不到位,这将会对他们的顺利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对就业政策的认知不足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正沿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等方向发展。为有效解决我国毕业生就业和人才分布问题,扩大、拓展毕业生就业的渠道空间,党中央、国务院结合有关部门以及各地高校,对保障大学毕业生合理流动,引导毕业生积极创业、就业,鼓励毕业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积极政策和鼓励措施[2]。由于对就业政策认知的不足,众多的毕业生择业时盲目地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表现出价值失衡、认知偏差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如:许多毕业生在选择工作地时,表现出严重的地区性倾向,造成经济发达地区人才过剩,而欠发达地区因缺乏人才而更加贫困落后,进一步拉大了地区间差异。在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上,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一味地追求“舒适、高薪、体面”的工作,而忽视了基层单位给毕业生提供的优厚政策和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

2.没有利用和发掘身边的有效资源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已经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所以,家庭的各种社会关系、学校的各项就业服务政策和社会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的机会和优惠政策,都是大学生利用和发掘的有效资源,但是,作为大学生本人往往对自身所拥有的有效资源认识不足,没能很好地利用和开发。例如,有些大学生毕业了,也不知道自己所在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在哪里,更别说去利用学校所提供的就业信息和渠道。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自我认知的途经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相对较差,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其就业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良好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诚信、责任意识及法律意识,使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健全的心理素质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帮助大学生培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善于合作、勇于创新、自立自强等人格特征,以达到提高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目的,使他们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得住、立得稳[3]。

2.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努力提升大学生就业基础竞争力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4]。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引导每位大学生认真思考,重新审视自己,到底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做什么,能够做什么?使其根据自身目前具备的各种能力,认清目前所处的位置,结合未来的职业要求,寻找差距,努力提升各项基础能力,进而提高自身就业基础竞争力。

3.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环境竞争力学校应一方面继续加强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和就业技巧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应着力于以职业发展为基础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即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相结合、与市场的要求相结合。学校可以为大学生搭建广阔的平台,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着眼社会需求,加强和社会的互动,增加对社会的了解,明确社会的需求,在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同时,加强对文字、表达、管理、实践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让学生在学校的小环境中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大环境、知道社会的需要。这样,学生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培养和挖掘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在面对职业选择时就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地选择,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

总之,当今社会成功与挑战并存,机遇与竞争同在。大学生在自己人生最重要的经历中应精心规划自己的未来,通过社会和学校搭建的平台,积极投身社会和学校的各种实践,不断历练自己,增强对自身就业竞争力的自我认知能力,从而不断提自我就业竞争力。同时,高校应注重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思想的教育,精心安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不断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只有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位一体同时努力,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5]。

[1] 楼锡锦,周树红,吴玉丽.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49.

[2] 邢冰,窦余仁.浅谈大学生择业认知的不足与改变途径[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8(2):124.

[3] 王志峰.金融危机形势下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11):120.

[4] 杨岳.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3.

[5] 王晶,刘志雄.略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其实现途径[J].高校教育工程,2010(4):98.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competitive self-perception research

LIU Na,LI Xiang-yang,LI Hong-y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 071001)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self-perception of employment competition,this research was done on ba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bout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situation over 570 college students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the college students is lack of self-cognition of employment competitive power.In response to this situation,the article is meant to promotes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competition power from strengthening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career guidance and so on.

college students;graduates;employment competence;self awareness

G 647.8

A

1008-6927(2010)03-0341-04

2010-07-07

河北农业大学非生命学科和新兴科研发展基金项目“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实践应用”(Qn200517)

刘 娜(1979-),河北沧州人,本科,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编辑:潘秀华)

猜你喜欢
竞争力毕业生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我爱的职业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