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设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的思考

2010-04-07 07:00胡永中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儒家哲学传统

胡永中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哲学与社会研究所,上海松江 201620)

关于开设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的思考

胡永中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哲学与社会研究所,上海松江 201620)

开设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是对大学生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传承中华文明、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能满足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在教学中,可采用抓重点、讲专题的教学模式,既注意生动性,又注意学术性。教学内容必须有现代意义,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于传统哲学要用历史主义态度,教学的方式要宽松,还要注意营造富有传统特色的课堂气氛。

传统哲学;选修课;教学模式

如何在高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综合性大学和有条件的文科院校来说,设立专门的院系专业或研究所进行专业化教育是一条途径。但是,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接受传统文化专业教育的学生只是少数,对于其他大多数学生来说,如果能上一些传统文化的选修课,应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近年来,我们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开设了一门主要面向本科生的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具体的课程名称叫“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原因后详)。因为学生们对这门课的反映不错,学校很快就把它确定为向松江大学城兄弟院校开放的综合素质选修课。现在,已有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院校的学生修习过这门课程,他们对这门课也做出了较高的评价。本文主要根据开设这门课的情况,谈谈对相关问题的一些思考。

1 开设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的意义

首先,开设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是对大学生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对于纠正过去偏重专业教育的倾向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重视通识教育,才能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完美人格,同时,通识教育也有助于夯实大学生的学术基础,使他们在专业上求得更好的发展。人们对于通识教育的理解也许各不相同,但对于中国的大学生来说,了解中国传统哲学无疑是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相对于西方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十分关注人生哲学。正如已故的张岱年先生所说:“人生论实是中国哲学所特重的”,“其所触及的问题既多,其所达到的境界亦深。”[1]说得通俗些,中国传统哲学讲的主要是做人的学问,而且讲得很精彩。翻开古籍看看,儒家的四书五经不必说了,就是道家、佛家的经典,也都以人生哲学为主要内容。当代的高等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而且应该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与做人相联系,做人就要做事,做事就是做人,但做事与做人之间不能划等号,有的人做事很厉害,做人却很失败。教会学生做事,主要依靠传授专业知识;而教会学生做人,则可以借鉴中国传统哲学的丰富资源。总之,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哲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

其次,开设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的基础教育早已告诉学生,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但是,由于中小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不够强,古汉语水平有限,加上还有升学压力,所以,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能够了解到的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还很有限,特别是与古籍亲密接触的机会还很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所谓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句空话,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是不利的。在大学生中开设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可以较系统地向他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帮助他们研读原汁原味的中华古籍,使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到古圣先哲的人格魅力和高深智慧。这样,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同时,从传统哲学中还可以感受和学习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所以,弘扬以传统哲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是一条富有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第三,开设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有助于传承中华文明,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上个世纪的上半叶起,中华民族就开始走上复兴之路。中华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复兴。中华文明复兴既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动力。一方面,中华文明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包含着一些永恒的价值,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值得我们炎黄子孙去发扬光大。相反,如果我们全盘西化,抛弃了自己的文明,那么,即使中国富强起来,也不过是西方文明在中国土地上的发展而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复兴。另一方面,中华古代文明,特别是作为其核心内容的中国传统哲学,包含着许多大智慧,在今天、在今后仍能给人以启迪。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形不同,哲学虽然也有发展,但现代哲学思考的许多问题和古代哲学是一样的,对某些问题的思考和论述,现代人没有超越甚至没有达到古人的水平。学习和借鉴中国传统哲学,在一定意义上相当于开发祖传绝技,对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积极意义。总之,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内容,开设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既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又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开设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能够满足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今天的大学生,出生于 1980年代末 1990年代初,是在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中的许多人,对于西方文化的兴趣要超过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要超过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但是,他们终究是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长大,这决定了他们必然有着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那里,这种需求还相当强烈。我们曾对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2006级学生做过调查,在全体 2120名在校学生中,选修了“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课程的有 388人,此外,选修“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有 115人,选修“中国古代名人哲理”课程的有 116人,选修“唐诗鉴赏”课程的有 105人,选修“宋代诗歌鉴赏”课程的有 115人。累计起来,共有 839人次选修了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课程 (少数同学不止选修其中一门课)。也就是说,有近 40%的学生选修过至少其中一门课。对于一所涉外的经贸类院校来说,我们认为这个比例已经相当高了。在选修“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课程的学生中,当被问到选课原因时,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回答“对课程的内容感兴趣”,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相关知识薄弱,希望通过学习加以弥补”。两项合计,占了选课学生的绝大多数。实际上,在那些没有选修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学生中,也有些人对传统文化表示感兴趣。有这样一组调查数据:“在被问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感兴趣时,有 63%的大学生表示‘很感兴趣’,11%的大学生表示‘不感兴趣’,25%的大学生表示‘不清楚’。”[2]这说明,在当代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开设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就能较好地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有少数大学生阅读过相当数量的古籍和研究论著,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了解已经达到一定的深度。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2 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教学模式探索

中国传统哲学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怎样才能更好地在选修课有限的课时内向非哲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传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按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规定,选修课通常只有一个学分,包括考试在内共 9次课 (18课时)。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决定抓住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流派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进行教学,墨家、法家、名家以及佛教哲学等作为背景资料偶尔穿插其中。因此,课程的名称就确定为“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

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包括众多的哲学家,可谓群星灿烂,涉及到的著作和学说也颇不少,这里仍然有一个选择的问题。我们的基本思路是采用讲专题的教学模式,不求面面俱到,每次课集中讲授一、两个话题,力求有一定的深度。这样,关键的问题是选择哪些话题来讲,这些话题怎样联系起来。我们的选择标准是:必须能反映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的核心内容;必须有现代意义;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必须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这些标准,我们大致确定了这样一些话题 (方括号中是讲授要点):

1)中国传统哲学概论 [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中的地位、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中国哲学的特点、中国哲学的影响 ]

2)《周易》——儒家与道家共同的经典 [阴阳学说、易学常识、算卦为什么似是而非、易学哲学简介 ]

3)仁与礼——孔子的哲学 [先秦儒家概说、仁、礼、《论语》选讲 ]

4)性善性恶——孟子和荀子的哲学 [义利之辩、仁政学说、性善论、性恶论、隆礼重法 ]

5)《老子 》《庄子 》——道家哲学的两座高峰 [道、贵柔、无为、自由与自然、齐物我与齐是非 ]

6)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哲学 [子学与经学、天人感应、五行学说、三纲五常 ]

7)天理良心——道学家的哲学 (上)[宋明新儒学简介、程朱理学、理欲之辨、圣贤境界 ]

8)天理良心——道学家的哲学 (下)[陆王心学、易简功夫、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致良知、儒道佛比较 ]

这些话题只是表示每次课讲授的重点或大概范围,在实际讲授时可以联系古今中外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注意生动性、趣味性。陈卫平先生认为:“无论是《百家讲坛》得以走红的讲史还是畅销的通俗历史读物,其吸引大众的秘诀之一,是采取了‘说书’的形式,即语言鲜活、故事生动、声情并茂、有点哲理,而且每个‘说书者’个性独特。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说书的弊端,即为吸引听众而产生的随意性,由此造成所谓的‘硬伤’。”[3]这种分析是很有见地的。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的受众不是普通百姓,而是知识水平较高的大学生,而且以哲学为内容,更要注意学术性、哲理性。我们应该取《百家讲坛》之长而补其短,力求既有“说书”的魅力,又有超越“说书”的知识性、哲理性和严谨性。

举例来说,在讲孔子关于“仁”的观念时,可以先引用、分析《论语》中孔子谈“仁”的几条经典论述,在此基础上阐发儒学“爱有差等”的思想,和墨子的“兼爱”思想、杨朱的“为我”思想进行比较,介绍孟子“辟杨墨”的资料。其次,可以由“爱有差等”、“孝弟为仁之本”引出儒家最看重的孝道观念,串讲《论语》中有关“孝”的几段文字,选讲《孝经》的部分内容。再次,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反省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比如:

日常生活中,我关心过父母吗?

比较:我关心父母更多,还是父母关心我更多?

我知道父母的喜与忧吗?

我知道父母的生日和确切年龄吗?父母过生日,我有没有忘记送上祝福?

在问完第四个问题后,可以回到《论语》:“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然后介绍孔安国的诠释:“见其寿考则喜,见其衰老则惧。”顺势指出人世间常见的憾事:“父母在时子不养,子欲养时亲不在!”教导学生对父母尽孝要及时,要从小事做起。通常,至此环节学生不仅明白了儒家关于仁与孝的观念,而且在情绪上受到了感染。如果教师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其效果将更佳。最后,还可以拿儒家的孝道思想与西方思想比较。有关的西方思想资料并不难找。比如,《新约·马太福音》中就有这样的表述:“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这与“孝弟为仁之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必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 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对于传统哲学要有历史主义态度。不要被古人俘虏,更不要轻诋先哲。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古籍,几乎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了大浪淘沙式的洗礼,是通过时间考验的传世之作,蕴含着一定的恒久性价值,与今天粗制滥造的某些文化垃圾不可同日而语。学习和研究传统哲学的人,如果其自身的理论思维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眼界不够开阔,往往容易跟着古人的思路走,觉得古人说的都很正确,不知不觉就做了古人的俘虏,而忘记了他们的历史局限性。持这种复古主义态度的人,常常无视时代差异,主张以古代学说指导当代实践,这是十分错误的。另一种倾向是,用今天的科学知识、思想理论去评判古人的学说,以为今天的理论都是绝对正确的,而古人的说法全是错误的、落后的。其结果是,古代哲人没有几个正面人物,古代学说除了用作反面例证,没有太多价值。实际上,这些人可能仅仅看到了古人的只言片语,甚至根本没有正确理解古人的文字,更谈不上“知其人”“论其世”,就全盘否定古人的思想,这是极其有害的。古代的某些理论,可能确有牵强附会之处,缺乏科学依据,但它们在当时却有其存在的价值,并且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比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在今天看来无疑是不科学的,但其宗旨在于“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一方面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国家统一,一方面防止皇帝胡作非为,这对于当时处于上升阶段的封建制度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之,我们应具备历史眼光,把古代思想放到当时的条件下去研究,做到“同情之了解”,着重考察它们提出了什么新见解,包含什么恒久性价值,在今天还有什么借鉴意义。当然,即使是有借鉴意义的东西,现在也不能照搬。

其次,教学的方式要灵活。选修课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对传统哲学的了解程度不同,态度也不一致,对某些具体问题的看法甚至可能形成尖锐的对立。这是完全正常的现象。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如果能形成观念的交锋则更好,因为观念交锋最能激发思想的火花,冲破个体思维的局限性。年轻人有热情,好冲动,容易偏激,在讨论时要引导他们注意理解对方的用意,努力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发表意见要有儒雅的风度,不能用尖刻的语言,尤其要防止人身攻击。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我们讲传统哲学,可以而且应该借鉴先哲的教学方法,如果讨论问题时能像《论语》“各言其志”章所描述的那样,就达到了一种近乎理想的状态。在我们看来,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不必过于在意课堂上传授了多少知识,只要能引发学生对传统哲学的兴趣和思考即可算作成功,其他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乃至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去慢慢体验、解决。

第三,要注意营造富有传统特色的课堂气氛。我们讲的是传统哲学,就要尽量使我们的课堂有些传统的味道。假如教师讲的是孔子、老子,穿的是西装,喝的是咖啡,难免有些不伦不类。如果穿唐装,喝清茶,感觉就好多了。传统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十分重视礼仪,而当今大学课堂几乎已经忘却了礼仪这码事,所以,在传统哲学选修课上讲究一下课堂礼仪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古礼,在课堂上即使只简单地实践一下鞠躬或作揖,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在教学内容上,更要注意让学生品尝经典的原汁原味,引用古人言论一定要一字不差地引述原文。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知识的学习。我们很难要求学生背诵成篇的经典,但要求他们准确地记住一些重要语句还是有必要的。学生的古汉语水平有限,教师可以用白话进行翻译、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经典的含义。鉴于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专业背景,没必要普遍使用繁体字和竖排方式,因为那将使学生感觉不适应,并占用不少的时间和精力,能够讲授的内容就会相对减少。此外,在课堂上营造传统气氛,不是说不能利用多媒体。凡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与手段,都可以充分利用。用西方技术传授中国哲学,也可算是“中西合璧”,这正体现出一种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总之,开设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是对大学生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抓住重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采用讲专题的形式或其他有效的教学模式,既注意生动性又注意学术性,使这门课成为富有传统特色的精彩课程。

[1]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 2卷 [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194.

[2]吴薇.大学教师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基于某大学的问卷调查[J].煤炭高等教育,2007(6):51.

[3]陈卫平.“国学热”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J].学术界,2007(6):109.

(责任编校:光明)

Refelection on Offering the Elective Course of Ch 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HU Yong-zh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Shanghai Institute of Foreign Trade,Shanghai,201620,China)

Offering the elective cours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to be learned,which can not only cultivate the patriotic spirit of students,benefit heritag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promot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but also meet the needs from university students of understand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In teaching,we can focus on the key point,adopt the teaching mode of special subject,vividly and academically.Teaching contentmust have modern sense,be close to the actual lives of students and studentsmust be able to be aroused interest in learning.Teachers should have a historical attitude to th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with a liberal pattern in teaching and must pay attention to creating a rich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 of classroom atmosphere.

traditional philosophy;public elective course;teaching pattern

G40-02

A

1673-0712(2010)02-0108-04

2010-02-18.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 (09YS366).

胡永中 (1969-),男,湖南双峰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哲学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

猜你喜欢
儒家哲学传统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菱的哲学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