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0-04-06 04:48
当代教育科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讲授法极光课文

● 徐 洁

讲授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 徐 洁

新课程改革倡导“主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之后,关于这方面的研讨多起来,无形中淡化了惯用的讲授法。这造成了一定的误会——有教师认为使用讲授法过时了,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甚至视讲授法为大敌,这未免失之偏颇。

讲授法,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解法、讲述法、讲演法三种。讲解法是指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科学概念、公式或定理的方法;讲述法是指教师对某个事物作系统的叙述和描绘;讲演法是指在描述事实的基础上,由教师对事物进行完整系统地分析、论证,并作出科学结论。讲授法的优点是适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课程资源功能,传授系统知识,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尤其在班级教学组织形式中省时、信息量大、可控性强、便于表达抽象概念。但它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挤占了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等。讲授法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和长处,也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和局限性,应扬长避短,有效运用。以下通过几个语文课堂教学片断探讨一下讲授法的应用。

[案例1]:著名特级教师韩军的《登高》课堂实录节选。

师:同学们愿意听电影故事吗?

生:愿意!

师:不过,这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而是一个凄楚悲凉的故事。听着,心情会很沉重。

我还给大家提个要求。因为是电影故事,请大家边听边在脑海中把这个故事幻化成电影画面。我相信大家都是杰出的“电影摄影师”,一定能够把画面在大脑中构想得场景逼真,而且每人都能够确实地身临其境。能做到吗?

生:能!

师:我开始讲述。(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野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数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放音乐《二泉映月》)

师:(在音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课堂中气氛凝重,有些学生流下泪来)

师:这个老人是谁呀?

生:是杜甫。

一生:老师,请您再朗诵一遍吧!(她红着脸,噙着眼泪)

(全体学生都应声附和)

[赏析]谁说讲授法一定会引起学生反感,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激发、感染,就是讲授法受欢迎的最好例证。使用讲授法并不意味着就是“填鸭式”,一个教学素养高的教师使用讲授法充分体现了个人魅力,同样可以让学生铭记于心。韩老师讲“电影故事”,并“请大家边听边在脑海中把这个故事幻化成电影画面”,用凝炼的语言对诗歌的意象进行了巧妙精当的解析,学生还未接触诗歌,就初步了解了诗歌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全诗作了形象上的预设和情感上的铺垫。《登高》中的画面意象通过有声语言的提示,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呈现在学生的想象世界里。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用学生乐于接受的、通俗的语言,形象生动,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帮助学生品味出诗歌的意蕴主旨,使学生产生共鸣,营造了震撼心灵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不是教师讲述,很难达到如此效果。

从这个课例可以看出,讲授法的使用应注重艺术,尤其要讲究语言艺术,应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要言不繁、语调和音量富于变化、措辞精当、表达流畅舒展,简明而富于趣味,生动而条理清楚,易懂而不流于低俗。教师的讲解要语速适当——语速过快,学生没有思考时间,不易理解消化,甚至反应不过来;速度过慢,学生则容易倦怠,注意力涣散。教学不是冷冰冰的知识传授,教师如果对课程缺乏热情,简单复述,机械传递,则难以开启学生心智,发展学生能力。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的知识,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容易让人遗忘。讲授法有助于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譬如上面韩军老师的做法:教师通过自己对所教学科的娴熟把握,游刃有余中抒发对文本深邃精辟的感知和对文化的热情关注,帮助学生体悟文本中人物的命运,感受与咀嚼个体与人类的苦难,有悲天之情,悯人之怀。一个好教师在传递知识和文化信息的同时会引发学生的真实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被感染、打动,培养起学习主动性和热情。

只有当教师对需要讲解的内容了如指掌、烂熟于心时,讲解才可能简洁、精当。讲授法的有效使用源于教师深扎于文化沃土中的根,源于教师深厚的文化积淀,源于教师对学情深入全面的了解。

日常教学中,通过讲电影故事,为学生学习营造氛围、酝酿感情的做法并不新鲜,关键的问题是这样做是不是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是否恰切,效果如何。

[案例2]:余映潮老师的《神奇的极光》课堂教学片断概述。

师:《神奇的极光》是一篇很漂亮的说明文。我们先来进行第一项活动,熟读课文,品析写法。(大屏幕出示)品析写法,不要求同学们说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大家浏览课文,抓住课文的三个小标题,来给这样一种结构方式命一个名。课文中的三个小标题表现出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呢?这篇课文的谋篇布局是怎样的呢?用简短的文字命名。

(学生读课文,思考)

分析课文三个小标题之间的关系。第一个小标题可以叫引传说,那么第二个小标题叫什么呢,第三个小标题又叫什么呢?

(学生读课文,思考)

哪位同学试一下?请这位同学说一下。

生1:还没有读懂。

师:再来一位。

生2:也没有。

师:先请一位同学试一下。

生3:不行啊。

师:你呢?

生4:第一部分是用古代的传说引出极光;第二部分举大自然极光的例子;第三个是讲极光形成的原因。

师:引传说,说极光,析原因,很漂亮的逻辑顺序。这样一种写法我们可以把它命名为很通俗的一种说法——“三部曲”。在中文的表达里有很多文章都是运用这种构思写作。

接下来余老师分析了三个课例。然后开展第二个活动,选读课文,感受极光。(大屏幕显示)一起看古老的神话传说这一部分,这是一个非常神奇而美丽的故事,一起来朗读一下。

(生朗读)

师: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其实就是在叙述极光。

(屏幕显示极光的画面,同时,老师解说:“如烟似雾,摇曳不定”,“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形貌如一条蛇,在夜空中闪闪发光”。)

这次朗读的目的是感受神话传说里的极光。再来朗读第二部分第二段,感受一下从科研的角度看,人们眼中的极光。

(生朗读。)

师:这是很理性的,是从科研的角度来界定的。

再来看(大屏幕演示)极光弧、极光带、极光片、极光幔、极光芒等五种图片。

继续朗读下面一段,这一段让我们感受到实际生活里的极光之美。

(生朗读。)

师:再来欣赏极光形体的亮度变化和令人叹为观止的色彩。(大屏幕显示)

你们朗读得非常好。声音很放松,也很流畅。再来看活动三:品读课文,筛选信息。(大屏幕显示)

老师先作示范。这篇课文我筛选出了8个词语,我觉得都是你们要用到或者是要理解的,把它们圈下来。第一个在“古老的神话传说”这一段——“行云流水”,第二部分的——“瞬息万变”、“变幻莫测”、“叹为观止”、“出神入化”、“生花妙笔”,第三部分的——“来龙去脉”、 “众说纷纭”。这些都是很不错的词语,在口语表达中,在写作中,都会遇到、用到。

下面是同学们“筛选信息”的活动。老师要告诉你们方法,这样一篇长的课文我们要明确它讲的是什么,就要提取文中的主要句子,以便知道这一篇文章、这一段写的是什么。这就是“提取主句法”。(大屏幕显示什么是“提取主句法”)

师:现在请你们提取全文的主句。

……

[赏析]讲授法省时高效的优点似乎毋庸多言,问题是在现实应用中,有的教师侃侃而谈,却并不省时高效。余映潮老师这段教学片断给人的感觉好像一直是老师在牵学生的“牛鼻子”,但从学生的学情看,教师的做法还是可取的。教师让学生读课文、思考之后,会回答问题的学生很少,教师没有再让大家去讨论,而是使用了讲授法。教师的铺垫实际上使学生处于了“愤”与“悱”的状态,教师的讲解是为了帮助学生释疑,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促进学生发现学习材料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加深理解,加深印象。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教师的讲授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形成精当的教学内容。课标不仅要求“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也要求教师训练学生 “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余老师认为,从教学的角度说,整理的方法、概括的方法、摘录的方法、比较的方法、欣赏的方法和提炼的方法等,都是教师可教给学生的基本语文学习方法,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技能。《神奇的极光》这篇说明文可以很自然地进行多方面的学习方法实践,基本方法的实践活动主要依托课文自然进行,教师对学习方法的教学是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的,是一种自然形态的流淌。

使用讲授法要注意启发性。虽然是教师的系统讲解,但并不等于“满堂灌”。教师要善于设问解疑,提出启发性问题,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思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余老师安排了三项活动:一是熟读课文,品析写法;二是选读课文,感受极光;三是品读课文,筛选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文章字里行间的意义,发现隐含的信息,而不是照本宣科地“念”或有口无心地“说”。学生边听讲、边思考、边探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变通处理教学,运用课堂机智。当学生不明白时,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处理,帮助学生理解接受。余老师在分析写作的“三部曲”时,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紧跟着分析了《荔枝蜜》《中国石拱桥》《祝福》三个案例。

使用讲授法,应避免面面俱到,平铺直叙,拖泥带水,应讲究以点带面,以简驭繁,省时高效。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精心备课,针对每节课题,广泛搜集有关信息,深入领会要点内容,吃透精髓,让积累和储备作为讲授的根基,支撑起丰富的课堂。这要求教师精通业务,专业知识深厚,教学功底扎实。同时,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的要求,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教学结构,结合实际激活和活化教材知识,把教材中静态的知识变成具有生命活力的动态教学知识。

[案例3]铁皮鼓老师的一段教学实录。

上课前,有同学已把诗抄在黑板上: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春晚,云锁秦楼。

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如今更数,几段新愁。

李文思:(讲这首诗,从作者到内容)(略)

铁皮鼓:李文思同学讲得相当不错,有板有眼,基本上把这首诗的内容交待清楚了。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了不少诗了吧?但是大家有没有有意识地把这些诗联系起来考虑?比如,有些东西可能反复出现?

学生:没有。

铁皮鼓:欣赏古典诗词,只弄懂字面意思是不行的,还有许多微妙的地方需要领会。不仅如此,古人写诗比较喜欢用典,有许多意象或场景都是前人用过的,熟悉古典诗词的人都会会心。所以,欣赏古典诗词,具备相当的诗歌修养相当重要,而且,要渐渐地体会比较微妙的地方。比如第一句“被翻红浪”,只解释为没叠被子是不行的。古人写景写物的时候往往把心情投射其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被子没叠,同时也感觉到了作者的心绪,仿佛红浪一样翻卷起伏。下面的“未梳头”也引起我们的一些联想,李清照还有一首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日晚倦梳头。”而早在《诗经》中就有“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句子,(简单解释这几句诗)说白了,女为悦己者容,在这里,作者不梳头,自然是因为丈夫不在了。后面提到“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也不是首创,有出处。诗人不直接说瘦的原因,却说不是因为沉溺于酒或者悲秋,用了排除法。“病酒”取自一首词中的一句“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而“悲秋”自然取自老杜的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都有来历。“千万遍阳关”里的“阳关”,应该是语意双关。其实古诗里常提的就那么几首曲子,一是杨柳,指杨柳枝曲,也指杨柳;一是阳关,指阳关曲,也指地方,大约是中原与西域的交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大家可以想象它里面包含的文化意义。“武陵”也是用典,来自《桃花源记》,而所谓“秦楼”之类的,在古代则是闺房的泛称,不知道是不是取自《罗敷曲》。此外包括一提到美女,也无非罗敷绿珠之类的,均不可不注意。古人写诗词的这些特点,与古代生活的节律是分不开的:古诗词的写作背景是农业社会,而农业社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有一种自然的节律,表现为缓慢以及规律性的重复,所以有些意象反复使用,并在不同的情境之下进行变化,熟悉这种意象的人自然很容易明白是什么意思。所以大家要欣赏古典诗词,首先要大量地积累,慢慢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了。

[赏析]这是铁皮鼓老师在讲正课之前进行的一个教学片断,有点像专题讲座,是教师根据一段时间的学情设计的。铁皮鼓老师把自己对诗歌“微妙地方”的领会传授给学生,教师分析了李清照诗词中用典的出处,作者心情的投射,古代生活的节律等。在教师的讲解中,包涵了大量的知识,思路清晰,要言不繁,生动有力,综合性强,集中体现了讲授法的优点:一是可控性强。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由于主动驾驭,课堂教学有较强的控制力,教师可以及时发现课堂中的问题,针对有关情况随机应变,对内容、方法及进程都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促进学生发展。二是效率高。由于教师可以同时面对许多学生讲授,使讲授法成为一种非常经济的手段。讲授法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导,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系统化信息,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接受和继承人类文化遗产。

讲授法的使用应注意以人为本,避免专制。教师应正确把握师生民主平等关系,切不可不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要求,讽刺、挖苦、辱骂、训斥学生。应允许学生质疑,促进理解,共享智慧。

教师的讲解最好还要辅以态势语言,增强感染力,激活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宽松良好的心理氛围。使用讲授法讲解重要问题时,教师要稍做停顿,给学生思考或记笔记的时间。如果讲授法使用不当,完全有可能陷入“满堂灌”、“满堂问”的注入式的泥潭。好的讲解,严谨而不乏机趣,庄重而不乏诙谐,让人如坐春风,如饮甘露,让人感受到“语言之妙,妙不可言”。

必须明确,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的讲授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从备课、组织教学、上课、布置练习到课后反馈纠正,整个过程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所在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特征、学习准备状况等。以学生学习的需要来决定教师讲什么、讲多少、何时讲和怎么讲。使用讲授法时,教师应调研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基础,要防止用教师自己的意愿取代学生的理解与感受,努力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困惑、疑难,这样,教师的讲解更具针对性。很多教师醉心于精心设计提问,把学生引导到教师预定的程式中,这虽然有利于学生接受教师的阅读体验,但只是“接受”,一般不是学生个人的体验、感受。只有当教师真正了解学生可能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或疑惑时,讲解才能切中肯綮,一语中的。

教师应弄懂讲授法自身特点与适用范围,充分考虑到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特点及学生特点,不能只图省时省力,一律采用讲授法教学。即使老师讲课确实非常精彩,也不能一堂课下来都在灌输知识,致使学生只顾记笔记,经常忙不过来,更不用说有时间去思考问题,学生俨然成为记忆的工具,并没有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正的学习方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应该注意的是,讲授法只是一种授课方法,不是孤立使用的,执教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选用讨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等多种不同方法,应寻找讲授法与其他方法之间的联系与结合点,以不断提高教学实效。

徐 洁/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教科研中心

(责任编辑:刘 明)

猜你喜欢
讲授法极光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基于U-net的紫外极光观测极光卵形态提取
背课文的小偷
浅析讲授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神奇的极光
极光之上的来客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运用讲授法的辩证认识
背课文
讲授法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
神奇的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