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与教师自我教育

2010-04-06 01:44于丽琴邹本杰
当代教育科学 2010年15期
关键词:能力发展教育

● 于丽琴 邹本杰

教师教育与教师自我教育

● 于丽琴 邹本杰

教师教育的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基础。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来自教师自我教育,教师教育呼唤教师的自我教育。根据教师自我教育的主要特征与其所面临的问题,教师的自我教育策略主要包括:树立自主专业发展意识和教师职业认同感,养成自我反思的教育习惯,不断提升教育研究能力,这样才能配合国家的教师教育策略,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

教师教育;自我教育;策略

教师教育的质量是一切教育质量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就没有高素质的教师;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教育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石,教师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一、教师教育呼唤教师的自我教育

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实施的职前培养、职初培训和在职研修的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教育过程[1]。

加快教师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今天的教师发展已经逐渐从被动的、外在的专业化模式中走出来,转向内在的、主动的发展方式,“教师不再被看作是教职工发展的‘被动的接受器’,而是他们自身职业发展的积极的参与者”[2]。教育部关于 《“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教师教育在强调政府责任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利用全社会的优质资源培养培训教师。但这些都是教师发展的外因,教师素质的真正提高还离不开教师的自我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能够激发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自我教育,任何教育都不能完成,没有教师的自我教育也就没有真正的教师教育。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内在动力,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内因。因此,教师要加强自我教育,使教师教育富有实效。

二、教师自我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自我教育,广义指受教育者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又称自我修养。即人们以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品德为基础,而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监督自己去实现这些目标,并评价自己实践结果的过程。狭义即自我批评,是德育的一种方法[3]。我们这里采用的是广义的概念。

教师自我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新理念”、信息素养、心理素质、教育教学能力与敬业精神等的自我教育。它是一个由四个环节组成的动态结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一般地,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提出自我要求;在自我要求的目标引导下,不断地通过实践过程中的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力争达到一定预期效果;然后用自己认可的价值观对自己进行评价,通过这一评价,形成对自己的新的认识。在这一新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自我教育循环上升过程[4]。

美国成人教育学家诺尔斯(Knowles,M.)认为:成人教育的核心是自我指导,当一个人成熟的时候,他的自我概念从依赖的人变成自我指导的人[5]。

根据诺尔斯的成人教育理论和当前我国教师自我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教师自我教育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1.教育主客体的合一性。即教师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

2.自主性。教师自我教育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了自主性。教师劳动特点的个体性决定了教师不论是学习新知识,接受一种思想观念,还是确立一种理想信念,都要通过自己的选择与认同,经过内心体验、思考与分析,在自我内化的基础上来完成的。因此,教师的自我教育是使自身的内在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理性思维中的自主性得到了彻底的体现的教育。

3.主动性。教师自我教育内化的过程中体现出主动性。教师劳动特点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的自我教育比其它形式的自我教育,更具主动性。教师事事处处都要为学生做出表率,就必须主动学习,发展自我。因此,教师的自我教育从自我认识到价值目标的确立,从自我监控、自我调适到自我实现,都表现出较强的目的性、能动性和自主性。

4.终身性。教师自我教育在教育时间上体现了终身性。教师劳动特点的长周期性,决定了教师的自我教育应该贯穿教师的整个教育生涯中,哪个阶段离开的教师的自我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化发展就会止步,教育的质量也会下降。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在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中指出:教育的活泼的动力,是教师的自我教育。他进而通过阐述教师的自我教育对人类的使命、学生的精神思想以及文化事业的影响,来深刻强调教师自我教育的重要意义[6]。

从教师个人成长过程来看,自我教育作为教学能力之源泉,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看,要使学生成为能够主动学习的人,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转换角色,通过不懈的努力,精心设计教学,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合作者,要成为学生的“导师”,这就对教师的内应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自我教育的提高,教师是无法适应和胜任不断改革发展的教育教学的要求的。近年来“自我教育力”的培养作为国际教育界教师教育的现代课题引人注目,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呼声中,强调教师的自我内应是理所当然的。况且作为学生的榜样,要求教师具备自我教育力或者致力于开发自我教育力,不能不受到重视。

三、目前教师自我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尽管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对教师队伍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但毕竟历史的惯性仍在,一切为考试成绩服务的意识仍占主导地位,教师的自我教育力还处于相对低的水平,教师教育的低效能折射出教师自我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一)教师主体意识淡薄

尽管办学层次不断攀升,教师的学历层次也水涨船高,但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并没有明显地提高。在今天的教育界,受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受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逼迫和评价上的片面教学奖励的刺激,扭曲了教师的价值观与进取心,使教师变得浮躁,主体意识淡薄,忽视了自己的职责。很多教师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我发展的内涵应包括专业精神、专业道德、专业自主、通用能力、专门学科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而是狭隘地理解教师就是把课上好就行了,忽视了从更广更深的层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经验主义思想泯灭了学习激情

实际上,教学经验与教学水平不是同步增长,并非是随着教学积累,经验不断丰富,而教学水平就越高。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的教师,学生时代的受教育经历,以及自己在题海教学中就可能获得好成绩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积累,使不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产生职业倦怠,缺乏继续学习的动力,总认为只要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就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三)自我教育的能动性欠缺

尽管教师不同程度地参加在职培训或进修,但其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与创新素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提高。为什么教师教育在投入不断加大,培训机制不断完善,层次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其效果并不理想呢?究其内部原因就是教师教育没有得到教师的自我教育的配合,没有充分调动起教师的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没有把学习提高作为自身发展和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只是被动地接受与应付,去完成一种任务,因此,教学能力与创新素质没有明显提高。

(四)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危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师的敬业精神受到挑战,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危机。当前教师道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事业心、进取心和爱心。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的今天,部分教师丧失了应有的事业心,对教学不负责任,工作马虎,不钻研业务,不备教案,不批改作业。其次,部分教师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能及时地获取教改新信息,缺乏上进心和成就感,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四、教师自我教育的策略

根据教师自我教育的特征、内容及我国目前教师自我教育中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自我教育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一)教师要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这是教师自我教育的动力系统

只有教师有自我发展的需求,产生自我发展的意识时,才能够主动地发展自我。如果教师尚没有这种意识,处于没有觉醒状态,外部教育是不可能发挥作用的。这种意识既能将教师过去的发展进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又能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从而确保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取向[7]。

(二)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认同感,这是教师自我教育的基础因素

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教师职业认同是个体自我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职业认同感是自我接纳的重要内容[8],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职业都不能认同,不能接纳,他就不会积极地去接受教育,适应职业,找到自己的位置,更不会主动地自我教育,发展自我。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有认同感,才能够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学生,才能不断地接受教育,发展自我。

(三)养成主动反思的习惯,生成教育智慧,这是自我教育成长的核心因素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成功教师成长的一个共性特征。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更有学者指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9]。林崇德指出:反思是指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

教师教育旨在孕育教育实践智慧,而实践智慧根本体现为敏锐的反思力。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个人实践理论是接收外界信息的过滤器,专业理论要经过个人理论的过滤才能被接受。没有教师的自我反思做内应,外部的教育影响是很难产生作用的。良好的反思素养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提高教学效果。

(四)发展自主教育研究能力,是促进教师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

发展自主教育研究能力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与创新素质,促进教师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传统教育研究通常是以专家研究代替具有自我监控能力的教师对自身实践情境的分析和反思,从而将教师置于对教育理论被动接受的状态,影响了教师专业实践水平的提高。从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历史看,培养目标经历了由经验型教师到技术型教师再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型,而培养目标的变化反映出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培养人才总体素质不断提高的需求。传统的教师教育强调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以及教育教学经验,目前世界教师教育除了要求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外,在培养规格定位上更加突出了教师的教育改革能力、对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要求[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9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当今,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科研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教育科研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能力的一项基本内涵,教育科研的思维路径是分析——反思的反复过程。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管理能力的核心,是教师能力的最高表现。

[1]葛丽芳.关于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3):34-35.

[2]戚万学,唐汉卫.教师专业化时代的教师人格[J].教育研究,2008,(5):62~67.

[3]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570.

[4]冉乃彦.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M].新世界出版社,2004,16-17.

[5]郑和.优秀教师自主成长:内涵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4,(11):81-82.

[6]潘江.第斯多惠的《德国教师培养指南》的启示[J].南腔北调,2009,(2):73-74.

[7]栾敏.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114-115.

[8]曾晓东.职业认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心理基础[N].中国教育报,2005-4-10(3).

[9]刘岸英.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学[J].2003,(4):41.

[10]马晓燕.教师教育模式发展的基本趋势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6,(20):58-60.

于丽琴/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副教授 邹本杰/山东省教学研究室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刘吉林)

猜你喜欢
能力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