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

2010-04-05 16:03:20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200070杨炜君
地理教学 2010年9期
关键词:意识同学课堂教学

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200070) 杨炜君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因遭遇疑惑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和欲求解决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存在以下一些现象:一是教师向学生不断地提问,很少引导学生主动发问,甚至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抑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热情;二是提出的问题定位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识记和掌握,而启发性、思维性的问题少。三是教师在公开课时为了显示自身的教学能力让一些好学生来撑场面。无论是哪种现象,课堂提问的权利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层层诱惑下沿着事先设计的思路解答问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不可能得到应有的塑造和升华。教师的某些行为导致学生没有问题、问题意识的缺失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就是不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怎样克服不正确的行为,引导学生生疑、解疑,建构高质量的课堂?是应该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一个养成过程,是有意识训练的结果。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寻找到课堂提问的切入点,为学生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培养做好铺垫。其中,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形形色色的地图”一节的授课过程中,我出示了一张“海南岛分层设色地形图”,请学生指出图中海南岛地势变化如何?有意思的一幕展开了……

一名学生在图前指出颜色最蓝的海洋部分为海南岛地势最低处,颜色为棕色的山脉部分为海南岛地势最高。我马上肯定了他善于通过分层设色的颜色来判读海拔的高低,同时话锋一转,将问题抛给了下面的同学:“大家都认同吗?”

此时,教室里一片嘈杂,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一位学生说:“他没有理解问题,问题是要我们回答海南岛地势变化哪里高和哪里低?他却指到海洋中去了。”同时,这名学生在图前进行了纠正。

此时,教室里举起的手纷纷地放下了。同学们似乎都认同了这个同学的结论。但是我仍然进一步地追问开了:“这位同学手指的‘这里’和‘那里’到底是哪里?”

教室里很安静,同学们在思考怎样组织语言。一位学生说:“老师,我觉得我们应该这样回答:分层设色图中为绿色部分代表的海南岛海拔最低,棕色代表的海南岛海拔高度最高。”

我仍然没有停止追问:“大家是否同意他的描述?”同学们做恍然大悟状,纷纷说同意。我还没有停止追问:“对于这个练习部分,大家都理解了吗?”

看到学生们纷纷地点头示意,我们又开始了下一个问题之旅。

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而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二、给予学生解答问题的机会

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往往总是那么几个,大部分的学生只愿意做“听众”。要想给每一个学生问题的机会,就必须要了解这些学生。笔者在刚任教预备年级的时候,经常和班主任“聊天”,逐渐地熟悉自己任教班级的全体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态、知识水平、秉性差异,有针对性的请一些不愿意举手的学生提出简单适宜的问题,并在他们努力回答之后给予鼓励和肯定。

例如,在一个学期结束时,我请全班同学在《评价手册》的地理学科“师生留言”一栏上写一份课堂提问和学习成绩关系的心得体会,有位在课堂上表现不怎么踊跃的学生写道:“在第一次地理课上老师叫我回答问题,我心跳加快,吞吞吐吐地不知道说什么。在老师的启发下,我还是答出来了。经过这次提问,原先不喜欢地理课的我渐渐觉得地理课还是挺吸引人的,这次地理期末考试我考得还不错,希望下一学期继续努力!”

在课堂提问时,教师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尤其要关注后进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问题的机会,这样才能让课堂提问真正变得有价值和意义。

三、搭建学生发现问题的平台

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认识到上课踊跃回答问题是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去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对此,笔者在上课伊始构建了一个“你我五分钟”的小平台。在这五分钟里,按照学号轮流让一位学生到讲台前就某个地理新闻、旅行感悟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讲述完毕后,教师有意识地邀请坐在下面的同学,就他的讲话内容进行提问。由于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大部分的学生心态比较轻松,也容易找到台上学生讲话中的漏洞或疑问。

例如,在某次的“你我五分钟”时,一位同学介绍了他在去年7月22日在小洋山拍摄的日全食过程,一下子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目光。在这位同学介绍完之后,还有2分钟的提问时间。突然有位同学犹豫地看着我举起了手,我示意台上的同学请他提问:“你刚才讲的钻石环是什么意思,能不能进一步说明一下?”台上的同学马上出示了相应的照片解释道:“钻石环是太阳将要被月亮完全挡住时,在太阳的边缘会突然出现一弧像钻石似的光芒,好像钻石戒指上引人注目的闪耀光芒……”。

一次偶然的生生交流显示了学生潜藏的思维热情,关键是教师要有信心去点燃学生心中的智慧之火。

四、让学生体验“有疑必究”的过程

课堂的问答过程是知识的探究过程。要想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必须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有疑必究。因而,笔者要求学生多提问题:只要有问题,就用举手的方式随时提出,教师会和全班同学一同倾听所提的问题,大家一同来讨论。一般控制在五分钟左右。有时同学所提问题难度较大或提问较多,课堂教学时间又有限,讨论时间不够用。根据这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情况,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的问题记录在书本上,在课后继续研究。学生的研究结果可用书面形式交给教师,教师将他的研究结果记入他的学期总评中,还在每节课的“你我五分钟”中请他将他的研究结果和同学们分享。原先笔者很担心提问质量的好坏。但经过一个阶段的提问意识的培养后,从课堂实践的效果来看,提问的学生往往都能问出一些精彩的问题。

例如,在一堂“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授课过程中,我向同学们介绍“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突然,一位学生举手提问道:“老师,为什么北半球的寒极不在北极点上而是在奥伊米亚康呢?”。聆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我先肯定他问出了一个好问题,然后话锋一转,将这个问题直接抛给了同学们:“同学们,大家能否利用手中的地理图册尝试回答这个问题呢?”一位学生举手回答道:“通过读‘俄罗斯’图,我发现奥伊米亚康位于北纬60°附近,处于海拔为2000米左右的山地。纬度比较高,又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所以气温比较低。而北极点虽然纬度更高,但其周围都是海洋,所以相对气温要高一点。”另一位学生反问道:“我不同意这个学生的答案。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为什么它就不是北半球的寒极呢?”马上又一位学生说:“我觉得珠穆朗玛峰虽然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但是其纬度位置比奥伊米亚康低了很多,所以它不可能是北半球的寒极。”教室里,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眼看五分钟过去了,我没有急于在课堂上谈出自己的看法,而是建议感兴趣的同学回家后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解答“为什么北半球的寒极不在北极点上而是在奥伊米亚康?”这个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让我感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创设良好的问题环境,调动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发现问题来培养问题意识。学生们对地理课的喜爱,也进一步激发了我发掘问题的潜力,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向,让学生能在生活中找“问题”,在想象中找“问题”,在书本中找“问题”,到课堂中找“问题”,在作业中找“问题”。

猜你喜欢
意识同学课堂教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