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欣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记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国内的传统英语教学,尤其是中小学英语教学,都把重复式输入作为中心环节。然而,随着英语教学的全方位改革、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英语学习资源日益丰富,加之一些西方语言学家的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交互、自主的英语学习模式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而传统的以背诵为典型特征的英语教学则因其“枯燥、机械”而被学生所忽视。但是,以背诵为代表的重复式输入仍然有着很强的理论依据。本文从语言习得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重复式输入对英语学习的作用。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1982)提出了著名的第二语言习得五个假说。他的语言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认为,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首先获得最佳的语言输入才能促进语言习得。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一些语言学家把“输入(input)”与“吸入(intake)”两者做了区分,认为“吸入”是学习者接触的语言中实际“进入”并且起作用的那部分语言。随之发展出了注意假说(noticing hypothesis),认为语言输入除非被注意到,即有意识地登记,否则不会变成吸收性语言。同时,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消极态度(缺少动机、自信,或焦虑)被认为是一种过滤器,能阻碍学习者对输入信息的运用,从而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
Skehan(1998)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语言学习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探讨。根据他的理论,语言知识在长期记忆中的储存形式有两种:一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分析性记忆(rule-based analytic sysem);二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套语体系(memory-based formulaic system)。前者在记忆空间中所占空间小,灵活性强,但在紧迫的即时交际中,临场运用规则造句需要较多时间和注意力,所以难以做到准确、流利、地道;后一体系则包含了大量的套语,所以能够在交际时间有限的压力下快速从记忆中提取出来,并且能够做到准确、流利、地道。Sinclair(1991)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认为语言是一个以语法为基础的可分析的系统,又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公式化(或短语化)的系统。英国威尔士大学心理学教授Ellis(2002)也在他的心理学理论中指出语言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范例的过程。流利运用语言的基础就是存储在记忆中的大量言语范例。
加拿大语言学家Bialystok(1978)提出,外语学习者的知识可以分为显性语言知识和隐形语言知识。前者指学习者意识层中所有关于目标语的诸如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后者指那些内化了的、存在于学习者潜意识层中的语言知识,使学习者形成对目的语的语感,不假思索地流利使用语言。学习者的隐性知识越多,语感就越好。在学习者使用语言时,真正起作用的是那些已经内化了的隐形语言知识,而这需要反复的语言输入才能达到。
行为主义学派提出了“刺激-反应说(stimulus-response theory)”,认为学习就是形成反应与反应之间的联系。第二语言习得是学习者通过“模仿”和“强化”逐渐掌握构成第二语言行为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虽然后来的先天论者们对行为主义的观点发生了根本变化,认为语言习得主要依赖学习者与生俱来的大脑语言习得机制,外在的语言环境作用主要是“激活”语言习得机制,但两者都把“刺激”或“激活”看作语言习得的必备条件。
重复式输入包括反复听、反复写和反复背诵。反复听是指反复听与教材同步的录音材料,第一遍获取大意,抓住大概信息;第二遍精听材料,做到逐词逐句仔细听,将听不懂的地方作出标记;第三遍通过同时放录音和看材料,将没有听懂的地方找出,弄清听不懂的地方到底是什么,反复听该词/词组/句子,建立起条件反射,直到听到该处就能够反应出它的汉语意思;从第四遍起将材料全部放出,在标记处特别注意,然后反复听,将听不懂的地方变成轻而易举就能听懂。反复写是指把不会拼写的单词、记不住的短语以及结构复杂难以掌握的句子反复抄写,直到条件反射似的记住为止。反复背诵是把学习材料熟读成诵,记住优美的语言,创造性地运用文章中的词汇。
通过这种微观的学习,学习者可以运用多种感官注意到学习材料的细节及固定搭配,记住一般性记忆所记不住的细微内容。通过口、耳、手并用,增加信息输入通道,将可理解性输入更加快速、牢固地储存到大脑中,使“输入”最终转变成“吸入”,将“吸入”转变为“输出”并使“输出”得到进一步强化,将外来知识转化为内在知识;扩大以记忆为基础的套语体系,使学习者在紧迫的即时交际中更加准确、流利、地道地使用目标语,同时增加隐性知识,增强语感,减少母语的负迁移,克服“中式英语”。并且通过反复的“刺激”或“激活”使学习习惯得到不断巩固,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此外,由于学习者的语感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焦虑和消极情绪也就随着减少了,情感过滤器随即关闭,从而有助于以后的学习。
一些前辈曾强调过背诵式输入的重要性,笔者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将背诵式输入扩展为重复式输入,在肯定背诵的同时增加了反复听和反复写。首先应该重视背诵的作用,它可以增加隐性知识,使词组转换更加准确、流利,更具创造性。说和写同属于语言输出。说是一种即时行为,而这种临场发挥的基础便是即兴思维。而写与说相比,有宽裕的时间来修正即时发挥中的输出不足。因此,背诵有助于提高口语和写作。但是,如果只背诵不抄写,很多学习者会因忽略单词的拼写而眼高手低,写作时本能够运用所背知识,却因不会拼写而无法使用。而反复抄写可以弥补这一缺点。其次,由于单独的背诵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这样会减少练习听力的时间。口语和写作水平虽然提高了,但是听力却不能得到足够的锻炼,这样会出现只会说不会听的情况。而反复听正好能够弥补这一缺点。在听、说、读、写中,听力始终处于基础地位,是学习和吸收语言的重要途径。语言的学习是自听力开始,因此听力训练应该先于口语。第三,通过反复听来提高听力,对口语也有促进作用。听力和口语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在反复听的过程中,可以适应、熟悉和储存新的语言的声音符号,从而形成有效的感知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下意识地模仿,发音和语调的标准化程度也就更高,母语在发音方面的负迁移也就随之减少。最后,把反复听、反复写和反复背诵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记忆效率、减少记忆时间、增强记忆牢固度,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丁言仁和戚焱教授(2001)对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84名学生做了调查,结果表明,通过背诵课文和短语知识,背诵课文的实验组学生远远胜过未背诵课文的对照组学生。
董卫和付黎旭(2003)以华中科技大学2001级计算机、通讯专业四个自然班135名学生为对象就背诵课文做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背诵式输入对大学英语学习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词汇习得、语感培养的作用尤为显著。
周琳(2005)以贵州大学2002级两个班71名学生为对象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在学习中,背诵的地位不可取代,它有助于解决中式英语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丁言仁和戚焱教授(2005)的另一项有关探讨词块知识、语法知识与口语和写作水平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相对于语法而言,学习者运用词块的能力与英语口语成绩和写作成绩具有更加显著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学习者运用词块的能力越强,英语口语和写作的能力就越好。而重复式输入恰恰可以增强记忆中的套语体系,增强运用词块的能力,从而提高口语和写作水平。
许多学习英语的成功人士也都把背诵式输入作为学习英语的法宝。CCTV-9的主持人刘欣说:“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语言点都被关注、被理解,知道完全变成自己的东西。背诵课文的同时,单词的发音得到了练习,单词的拼写得到了巩固,句子结构、动词变化、语法、时态等都得到反复的捶打,直到被完整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当时总是守在电视机前,用报纸把屏幕下方的中文字幕贴上,站在电视机跟前仔细听每一句话,听不太懂也愿意陪在电视机前。”芮成钢也将自己的英语成绩归功于大量背和反复听。
重复式语言输入符合语言学中语言习得的自然过程,有着很强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效上都被证明是一种非常好的语言学习方法。然而,在现在的许多大中学,这一方法都因耗时耗力而被老师和学生所忽略。许多人认为当前学生的自主性加强,又有多媒体网络来保证充足的语言输入,重复式输入这种需要花很多时间进行反复记忆的学习方式是与素质教育向违背的。教学设施确实进步了,教学条件确实提高了,学习英语的资源也空前增加了。可是,为什么大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却没有得到显著提高?或许学习英语的关键问题不在于这些外在因素。我们确实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这一传统教学精华。
Krashen,S.,1982.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Skehan,P.A.,1998.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inclair,J.M.,1991.Corpus,Concordance,Coll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llis,N.C.,2002.Frequency Effects in Language Processing:A Review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Language Acquisition[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4).
Bialystok,E.A.,1978.A Theoretical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Language Learning(28).
丁言仁,2001.背诵课文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J].外语界(5)。
丁言仁,2005.词块运用于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3)。
董卫,2003.背诵式语言输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J].外语界(4)。
周琳,2005.背诵课文与大学EFL教学的相关性 [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