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大细胞瘤1例

2010-04-04 09:02夏建新梅向林王敬医张亚芹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肥大细胞组织化学皮损

夏建新,牟 妍,梅向林,王敬医,张亚芹

肥大细胞瘤1例

A case of mastocytoma

夏建新,牟 妍,梅向林,王敬医,张亚芹

肥大细胞瘤

临床资料

患儿,女,10个月。右手腕红斑10月余,于2009年6月来我院就诊。患儿出生后家人发现右手腕蚕豆大小暗红斑块,触之较硬韧,有摩擦发红现象,曾到当地诊所就诊,诊断不明确,外用“尿素软膏”,皮损未见好转;随着年龄的增长,皮损面积稍增大。为明确诊断和彻底治疗入院。患儿为足月剖腹产,父母均健康,其家族否认遗传病及传染病史,未到过传染病流行地区。一般情况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母乳喂养。皮肤科查体:右手腕内侧见2cm×3cm大小暗红斑块(图1),界限尚清,表面无破溃,触之中等硬度,皮温正常。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全层胶原纤维间见密集均匀一致的肿瘤样细胞浸润,细胞核大,呈圆形,胞浆较丰富,嗜酸性,其间夹杂着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图2)。免疫染色CD117弥漫阳性(图3),诊断:肥大细胞瘤。治疗:给予得保松注射液加利多卡因注射液(比例为1ml:1ml)进行局部封闭2次,间隔2个月,目前暗红斑块基本消退,仅取病理处遗留浅疤痕,仍在随访中。

讨论

肥大细胞瘤又称肥大细胞痣,是由于肥大细胞在皮肤的局部聚集引起的,约占肥大细胞增生症的10%[1]。多见于儿童,最易累及四肢和躯干,临床表现为红棕色、粉红色或黄色结节或斑块,直径达1.0cm以上,有时出现水疱或潮红(Darier征)。组织病理表现为肥大细胞在真皮内聚集呈肿瘤样,肥大细胞的组织学特点为细胞核大,呈圆形,胞浆较丰富,嗜酸性,甲苯胺蓝见异染颗粒,免疫组织化学肥大细胞表达CD117阳性。本例患儿生后即出现皮损,临床、病理以及免疫染色均支持肥大细胞瘤的诊断。此病可自行消退,因而多数无需治疗,若皮损较大,且常潮红发作和疼痛,可进行手术切除或局部激素治疗[1]。该患儿经2次得保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后目前已经基本治愈。

[1] 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 [M]. 3版.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238-1240.

(本文编辑 祝贺)

图1 肥大细胞瘤患儿皮损

图2 肥大细胞瘤患儿皮损组织病理

图3 肥大细胞瘤患儿免疫组化

R730.26

B

1674-1293(2010)02-0114-01

2009-10-29

2010-03-09)

13004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夏建新,牟妍,梅向林,王敬医,张亚芹)

夏建新,女,医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皮肤病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E-mail: jianxinxia2003@tom.com

猜你喜欢
肥大细胞组织化学皮损
肥大细胞活化综合征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C2、E-cadherin和viment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在肾活检组织石蜡切片磷脂酶A2受体检测中的应用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肥大细胞激活机制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肥大细胞在抗感染免疫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鸭肝组织中DHBcAg表达水平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建立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