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为平,付宏伟,赵爱见
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1例
A case of primary systemic amyloidosis
王为平,付宏伟,赵爱见
淀粉样变;原发性;系统性
患者,男,52岁。主因颜面斑块1年,于2009年4月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前额、面颊、鼻部、口周出现肿胀性暗红色斑块,无痛痒感,皮损逐渐扩大变硬,面部、双手背及前臂皮肤轻微碰撞后出现紫斑,并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伸舌受限。患者近3年有心慌、乏力、下肢浮肿,且症状进行性加重。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患者半坐卧位,慢性病容,张口伸舌受限,舌体偏大有齿痕。肝颈征(+)。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率87次/分,房颤律,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明显凹陷性水肿。皮肤科检查:颜面肿胀,额部、面颊、口周、下颌部皮肤见浸润性斑块、结节、丘疹,质硬,呈褐红色,鼻变尖,双前臂皮肤片状紫斑,压之不褪色(图1a,1b,1c)。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无异常, IgG、IgA、IgM正常,肝功能、肾功能、抗链O、类风湿因子、心肌酶谱、出凝血功能、抗核抗体均正常。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刺激激素(TSH)正常。血沉55mm/h,补体C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载脂蛋白-A略低于正常。心电图:心房纤颤。上消化道造影:贲门扩张明显受限,局部管腔狭窄,管壁僵硬,贲门以上食管段扩张。心脏超声:左房增大,三尖瓣、二尖瓣返流。胃镜检查:返流性食管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胸部CT:左肺下叶渗出,双侧胸腔积液伴左肺下叶膨胀不良。肝、胆、胰、脾、肾超声无异常。前额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真皮浅层、网状层、毛囊皮脂腺周围可见团块状嗜酸性无结构物质,其间可见裂隙(图2a)。结晶紫染色及刚果红染色阳性(图2b)。诊断: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治疗:予强的松20mg/d,雷公藤多甙2片3次/d口服,20天后复诊,颜面皮损有所减轻,继续治疗,现仍在随访中。
图1 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患者皮损
图2 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患者前额部组织病理
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病因未明,为淀粉样蛋白沉积在间质组织,累及心、肝、肾、胃肠道、皮肤。约有10%患者并发多发性骨髓瘤病,临床少见。最常见的皮肤损害为紫癜、瘀斑,主要发生在眼睑眶周、双臂,轻微外伤可促发,也称捏挟紫癜。其他皮疹为紫红色丘疹、浸润性斑块、结节,硬皮病样皮肤硬化,主要累及面部、鼻、口周。喉部受累可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舌部受累呈巨舌;心脏、肾脏受累出现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1]。皮肤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层、附属器周围、皮下组织大量团块状嗜伊红染色无结构物质。结晶紫及刚果红染色阳性[2]。本病临床上应注意与系统性硬皮病、硬化性粘液水肿相鉴别。系统性硬皮病有皮肤变硬、雷诺现象、ANA、scl-70、着丝点抗体阳性。硬化性粘液水肿表现为苔藓样丘疹下的皮肤呈弥漫性浸润增厚,苔藓样丘疹呈线状排列,常无系统损害,刚果红染色阴性。
本例患者有特征性皮损,伴心衰、食道、胸膜、咽部受损及巨舌。组织病理表现及特染阳性,符合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
[1] 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 [M]. 3版.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005.
[2] 朱学俊, 孙建方. 皮肤病理学-与临床的联系 [M]. 3版.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12.
R597.2
B
1674-1293(2010)02-0123-02
2009-09-16
2009-11-02)
(本文编辑 敖俊红)
471003 洛阳,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王为平,付宏伟,赵爱见)
王为平,女,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皮肤病理,E-mail: fuhw13@yahoo.com.cn